资源描述
物料电脑化管理办法
1. 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使物料管理科学、高效、便捷、合理,推行电脑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推行物料电脑化管理的相关作业,悉依本办法执行。
1.3. 权责单位
1) 总经理室负责本办法治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办法治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 管理规定
2.1. 物料编号原则
本公司所有物料均应予以编号,以方便电脑作业。编号办法详见本公司相关规定。其主要之原则有:
1) 物料编号只采纳“字母〞、“数字〞和DASH符号〔-〕,不可使用其他符号〔包括中文〕。
2) 编号的总字符数不可太多。
3) 编号应科学、系统,可用无实际意义之数字来代替有实际意义之字母,符号等。
4) 物料编号〔以下简称料号〕应确保唯一性,即一种物料只对应一个料号,一个料号只代表一种物料。
2.2. BOM之建立
BOM,即产品用料明细表,应采纳既可由产品阶数展开组织结构,又可由料号索引对应明细之方式建立,详见本公司有关产品用料明细表制定的相关的规定。其主要之原则有:
1) 俏客户别、产品逐一建立BOM。
2) BOM应包涵产品、组件与零件之阶数、料号、品名、规格、标准用量、标准损耗率、来源、图号等内容。
3) 依产品加工过程追溯物料之阶数,将后工程伯为前工程之父件〔组件〕,前工程作为后工程之子件上〔零件〕,父件阶数小,子件阶数大。
4) 相同物料经过不同加工制程后,料号发生变化,阶数也发生变化;相同物料使用于不同组件中,其料号相同,但阶数可能不同。
5) 阶数必需一直拆解至采购之零件为止。
2.3. BOM之逻辑
A
C
B*2
K
I
D
E
B
F*2
H*3
G*2
J
例如,A产品之结构如下:
上例中:
1) A为成品,B、C、D为1阶物料,B、E、F、G、H为2阶物料,I、J、K为3阶物料。
2) B之料号只有一个,但阶数有1阶、2阶两种。
3) K在经过加工后,变成H,其名称可能不变,但料号发生变化。
4) B、E、G、I、J、均为外购件,不能再细分其子阶。
5) 例中A由2个B、1个C组成,而D由2个G、3个H组成,H则由1个K组成。
2.4. 物料必需求计划
1) 生管部将大日程、中日程生产计划键入电脑后,电脑依据制造命令号码可汇总各料号别之物料〔成品、半成品、原料〕必需求。
2) 物控人员在电脑上键入物料必需求之期间,如1月至3月,则电脑可自动累计物料之总必需求量、现有库存数、已定购未入数,并显示尚必需定购数,其逻辑如下:
总必需求量=∑〔订单数*标准用量*损耗率〕
定购数=总必需求量-库存数-已订未入数
3) 电脑可生成各期间之物必需求计划,供相关单位查询、列印。
2.5. 请购与定购
1) 物控人员可在电脑上列印相关之请购单,列印前由物控人员键入请购数量、交期,电脑将判定数量是否许可并提示可请购余量、估计断料日等资讯。
2) 请购单之审核可由各权责主管依电脑权限审核,亦可凭电脑单作书面签核〔其余各种表单签核流程类同,均可由电脑或书面作业,本办法后续不再提及〕。
3) 采购人员依据请购单键入资讯〔或转入资讯〕及定购厂家、单价、电脑将自动生成相关的定购单,并提示剩余定购量、前次定购单价等资讯。
2.6. 验收库
1) 供应商提供交验物料定购单号码及本次交化数量。
2) 仓库之电脑人员键入上述资讯,电脑将判定本次交货之合法性,并自动生成《进料验收单》,验收单上各相关资讯如定购单号、客户、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均可列出,并可提示本定购单尚未交货数量、截止交期等资讯。
3) 检验合格后,仓管人员将点收数量键入电脑,电脑将入库数量自动累加至库存数中。
4) 可随时由电脑中查询仓库存现状及每日进出报表、周报、月报、呆滞物料报表等资料,资料 可依各种必需求列印。
2.7. 领发入库
1) 电脑可自动生成每一制造命令的各工程批领〔发〕料单。
2) 每次领〔发〕料之单据数量键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推断该数量之合法性。
3) 超领物料经相关主管核准后,由物控人员依指定权限在电脑上修正应发料数量后方可领发物料。
4) 电脑将自动扣除物料发出数量,修改库存数量,确保库存数的准确。
2.8. 半成品、成品入库
1) 入库单数量键入电脑后,电脑将判定其入库之合法性,及剩余可入库数量。
2) 电脑将自动增加库存之数量,并修改原数据。
2.9. 其他规定
1) 在电脑作业状况下,必需将重要之单据、表单列印存档,以确保电脑数据安全。
2) 电脑数据应有备份存档等必要之措施。
3) 由公司电脑化推动小组负责电脑化开发与推动工作。
4) 依各权责单位或主管之职务和权限,由电脑小组赋予个人以不同的账号,由电脑对权责人员依据账号判定其操作的合法性。
5) 电脑报表列印后未通过权责人员签章者,仅作为参照资料〔因电脑资料处于变化状况〕,只有权责人员签发之报表始为有效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