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B )
A政府机关 B企业部的管理人员C投资者 D债权人
2. 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形成于(D )
A本世纪初 B本世纪60年代 C本世纪40年代D本世纪50年代
3. 体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关联的是(D )
A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B核算程序上比较固定C信息特征及载体D资料来源
4. 管理会计于财务会计的联系表现在(C )
A. 服务对象相同B.信息特征相同 C.基本信息同源D.均须负法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 C D )
A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领域B管理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
C现代管理会计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D管理会计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现代数学法
E管理会计主要描述过去
2. 管理会计的职能有(B C D E)A报告 B组织 C控制 D评价 E规划
3. 下列各项属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容的有(A B C D )
A管理会计基础B规划与决策会计C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D责任会计E成本会计
三、判断题
1. 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更侧重于过去的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x
2. 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对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5
3.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使用的法更为灵活多样。5
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完全不同。x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难以作重大改变。属于这种经营能力成本的是(A )
D沉没成本
D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B )
D变动成本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C重置成本
2. 按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把成本一般划分为(C )
A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B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C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 企业根据经营针,由高阶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成本,称之为(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C混合成本
4. 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A )
A最高的业务量B最高的成本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低的成本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低的成本
5. 险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
则单价应为(D )A16.40B14.60C10.60D10.40
6.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A )
A半固定成本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7. 在混合成本的分解过程中,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法是(C )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账户分析法
8. 利用布点图法进行成本分解时,目测直线与纵轴相交的点的纵坐标代表(B )
A变动成本总额B固定成本总额C单位变动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
9. 在相关围,其单位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B )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C/混合成本D.不确定
10. 企业每月生产零件数在30件以时,需要化验员4名;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产量10件,需要增加1名化
验员。此种情况下,化验员的工资成本属于(A )
A.阶梯式混合成本B.曲线式混合成本C.延伸变动成本。.以初始量为基础的半变动成本
11. 在管理会计中,混合成本可以用直线程y=a+b*来模拟,其中b*表示(C )
A.单位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 C.变动成本总额D.单位固定成本
、多项选择题
1. 固定成本的主要特点是(AC )。
A.在相关围,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B.在相关围,单位固定成本不变
C.在相关围,单位固定成本与产量呈反比例变动D.其成本变动的幅度同产量的变化保持格的比例关系
2. 变动成本的特征表现为(BC )
A.在相关围,其成本总额保持不变B.在相关围,其成本总额随产量的增减成比例增减
C.在相关围,单位产品成本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D.其成本随产量的增长而呈阶梯式增长
三、判断题
1. 全部成本法根据成本的经济职能和用途,可以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生产领域的成本、推销领域的成本和管理领域的成本三大类。5
2. 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唯一途径是提高产品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
3.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围,其单位成本保持稳定,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x
四、计算题
设*厂的历史成本数据表明,维修成本在相关围的变动情况如下:
序号
机器工作(*)小时)
维修成本(y)(元)
*y
*2
1
50
120
60
25
2
30
110
33
9
3
10
60
6
1
4
50
150
75
25
5
40
1
40
16
6
30
80
24
9
7
20
70
14
4
8
60
150
90
36
9
40
110
44
16
10
20
50
10
4
N=10
£*=350
£y=10
£*y=396
£*2=145
要求:用回归直线法”进行维修成本的分解。
解:设所拟合的直线程为:y=a+b*
b=(n£ *y-£ **Sy)/(E *2-(£ *)2)= (10*396-350*10)/(10*145-(3M))
=460/225=2.0444 元/小时
a=(£y-b*£*)/n=(10-2.04*350)/10=28.元5
所以,该厂的维修成本公式为
y=28.45+2.0444*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差别表现在于对下列哪项成本的处理不同(A )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 C混合成本 D差别成本
2. 采用变动成本法,其固定成本全额从下列哪一项中扣除(AC )
A当期的销售收入B当期的制造费用C当期的销售收入D当期的销售成本
3. 在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构成是(C )
A变动成本 B固定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全部生产成本
4. 与变动成本法相比,下列各项中只有在完全成本法中才能作为产品成本处理的是(C )
A变动生产成本B变动非生产成本 C固定生产成本 D固定非生产成本
5.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B )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
6. 已知20年*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元,假定21年销量与2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B )
A必然大于13 5元B必然等于13 5元C必然小于13 5元D可能等于13 5元
7. 如果*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元、12 0元和11 0元。则下列表述中唯一
正确的是(B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8. 公司本年度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为50万元,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为3万元,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为4万元,则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为(B)万元。
A49B51C54D57
9.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反映出(C )
A产量越小,利润越低B产量越大,利润越高C销量越大,利润越高D产量越小,利润越高
10. 若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大于期初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则全部成本法算出的税前利润
要(A)变动成本法下算出的税前利润。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
11. 假定本期与上期的其他条件不变,当本期的销售量比上期减少时,则采用变动成本法,本期的利润将比上期
A.增加B.减少C.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D.没有变化(B )
12. 与变动成本法相比,下列各项中只有在完全成本法中才能作为产品成本处理的是(C )。
A.变动生产成本B.变动非生产成本C.固定生产成本D.固定非生产成本
13. 若本期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则(D )。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二、多项选择题
1. 按完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哪几项(A B C D)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E销售成本
2. 采用变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哪几项(A C D )
A直接材料B固定性制造费用 C直接人工D变动性制造费用
E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
3. 下列各项情况下,使得采用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与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不相等的是(B C D E)
A产销平衡B产销不平衡C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D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E B+C+D
4. 在变动成本法下,下列(BCD )项目对期末存货成本高低无影响
A.变动性制造费用B.固定性制造费用C.变动性销售费用 D.变动性管理费用
5.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ABCD )
A.产品成本组成不同B.存货成本组成不同C.期间成本构成不同D.盈亏计算法不同
6.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ABC)
A. 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较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B. 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
C. 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
。.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
三、判断题
1. 全部成本法往往会鼓励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造成仓库积压,财政虚收。^
2. 变动成本法主要是为适应企业外部由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的需要而编制的。x
3. 变动成本法可以避免全部成本法那样由于受本期产量高低的影响,而把功过延期反映在下个会计期间的销售成本和盈亏上。/
4. 基于对变动与全部成本法优缺点的认识,企业可以对产成品和存货的计价以及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采用变动成本法;而对部管理则采用全部成本法。x
四、计算题
1. 公司计划年度只生产一种产品,其产量、单价、成本资料如下:
产量
40 件
销量
35 件
期初产品存货量
0件
贡献毛益率
50%
直接材料
2 元
直接人工
320 元
制造费用: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28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4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210元
要求:①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价值;②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税前净利。
解:①变动成本法下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价值为:( 2/40+320/40+)*( 40-35)=95(元)全部成本法下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价值为:
〔(2+320+280+40*6)/40〕*( 40-35)=130 (元)
②贡献毛益率为50%
单位变动成本为(2+320)/40+6+4=23元
所以,产品的单价为46元
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为:
35*46-23*35-( 210+280)=315 (元)
全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为(2+320+280+40*6)/40=26元全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为:
35*46-( 0+26*40-26*5)-( 210+4*35)=350 (元)
2. 南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年生产能力为4单位。21年度只生产并销售1单位,该年度既没有期初存货也没有期末存货。21年度的损益表如下:
南公司21年度损益表
单位:万元
销售收入(3*1)3
减:销售成本
变动成本( 1*1)1
固定成本(2.4*1)240340
销售毛利( 40)
减:销售及管理费用(全部为固定性费用)50
税前利润( 90)
南公司董事会十分重视这笔亏损,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如扭亏为盈。会上,公司高级顾问弘愿意出任总经理扭转此困境。但是,他提出:不领取固定工资,而领取税前利润的10%的报酬。董事会经过研究讨论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签订了聘任合同。22年度,弘上任后立即抓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公司的年产量上升到3单位,而销售量仍然保持在21年度的水平上。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南公司22年度损益表显示税前利润为70万元。公司董事会在审核了 22年度损益表后,按合同规定支付了 7万元给弘。弘领取了 7万元之后,声称南公司已经盈利,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他喜欢接受新的挑战,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南公司22年度税前利润70万元是如得来的晴你为该公司编制22年度损益表。(2)如果你是南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对此你有看法.
(2)如果你是南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对此你有看法.
解:(1)南公司22年度税前利润70万元是按全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其22年度的损益表如下:
(单位:万元)
摘 要
金 额
销售收入(3*1)
3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本期生产成本
540 (1*3+240)
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
540
减:期末存货成本
360=( 1*3+240)/3*2
销售成本总额
180
销售毛利总额
120
减:营业费用
销售及管理费用
50
营业费用总额
50
税前净利
70
(2)我的看法是:该总经理利用全部成本法使公司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损益表上的公司盈利,而这种盈利不是真正的盈利,只是利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法使公司少扣除了存货中的固定成本160万元,而若按变动成本法,公司实际亏损90万元,这是该总经理利用了全部成本法核算利润的漏洞,片面追求高产量、高产值,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产品积压,浪费了公司的资源,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因此,公司应当改进利润核算法,改用更有效的变动成本法,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3. 长城公司22年初有甲产品存货40件,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16元,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2元。22年中,该公司生产并销售甲产品2件,单价30元,共发生推销及管理费用(全部为固定成本)10元。甲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如下:
成本项目
单位成本(元)
直接材料
10
直接人工
4
变动性制造费用
2
固定性制造费用
4
合计
20
假定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1)按变动成本法计算该公司22年度的损益。
(2)按完全成本法计算该公司22年度的损益。
解:(1)销售收入60
减:变动成本32
贡献毛益28
减: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8
固定性推销及管理费用
税前利润10
(2)完全成本法下,本期从收入当中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8+8-160=848元,比变动成本法多扣除48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计算该公司22年度的税前利润为952元。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 *公司计划销售A产品20万台,每台售价2元,贡献毛益率为25%。该公司在这个销售额水平上正好保本。则固定成本总额为(A)元。 A.10万 B.16万C.2 0万D.3 0万
2. *厂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4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则该厂应当销售(D)单位产品。
A. 8B.1280C.1333D.20
3. 现代公司22年目标销售量40件,产品单价3万元,固定成本总额30万元。该公司22年度的目标利润为50万元,则该公司应将单位变动成本控制在(A)元。
A. 1B.6667C.75D.50
4. 假设有一企业测算出其未来年度增加的销售额为80元,又据计算,该企业每增加一元销售额需筹资0.45元。该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为20元,则来年企业需增加的资金数额为(B )元。
A.36 元B.16 元C.80 元 D.20 元
5. 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元,则安全边际率为(B)。
A.33.33%B.25%C.50%D.20%
6. 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A )。
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一定
7. 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措施是(B )。
A.提高单价B.增加产销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压缩固定成本
8. *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D )。
.10.40
9. 预测法分为两大类,是指定量分析法和(B )
A.平均法B.定性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 D.指数平滑法
10. 预测分析的容不包括(D )。
A.销售预测B.利润预测C.资金需要量预测.所得税预测
11. *厂采用平滑指数法进行销售预测,本月预计收入380元,实际收入4元。如果下月预计收入为此384元,则该厂的平滑指数为(B )。 A. 0.25 B. 0.2 C. 0.75 D. 0.8
12. ABC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为10元、2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6元、8元;如果两种产品本期销售数量分别为1件和2件,则该企业综合贡献毛益率(B )。
A.40%B.56%C.52%D.53.3%
13. 销售利润率等于(C)。
A.安全边际率乘变动成本率B.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乘安全边际率
C.安全边际率乘边际贡献率D.边际贡献率乘变动成本率
14. 以下公式中不正确的是(B )。
A.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边际率B.保本作业率x安全边际率=1
C.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修数值变动百分比D.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率/贡献边际率
15. 假设平滑指数=0.6, 9份实际销售量为6千克,原来预测9月份销售量为630千克,则预测10月份的销
售量为(C )。A.618千克 B.6千克 C.612千克 D.630千克
16. 在对计划期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D )。
A.材料采购成本B.固定成本C.变动成本 D.预计销售金额
17. 在基本的保本图中,总成本线的斜率是(B )。
A.单位固定成本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生产成本 D.变动成本率
18. *企业销售利润率为20%,贡献毛益率为50%,则该企业安全边际率为(C )。
A. 10%B.25%C.40%D.无法计算
19. 成本预测及混合成本分解中的高低点法中的低点是指(B )。
A.单位成本最小的点B业务量最小的点C.成本总额最小的点D.成本与业务量均最小的点
20. 如果变动成本率为40%,固定成本为24元,则保本点为(C )元。
A.20B.24C.40D.60
21. 筹资预测中最常用的法是(D )。
A.因果预测法B.回归直线法C.指数平滑法D.销售百分比法
22. 下列各项中,其计算结果不等于变动成本率的是(B )。
A.1-贡献毛益率B.1-达到保本点的作业率C.单位变动成本/单价x1% D.变动成本/销售收入x1%
23. 已知A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40%,固定成本总额为2万元,税后利润增加14万元,所得税率为30%,
其保本点销售额为(C )万元。A.50B.4C.55D.3192
24. 下列比率关系正确的是(B )。
A.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率=1B.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C.变动成本率+安全边际率=1D.贡献毛益率+达到保本点的作业率=1
25. 销售百分比预测法是用来预测(C )的。
A.销售额B.销售量C.资金需要量 D.利润
26. *公司每月固定成本40元,单价40元,计划销售量10件,如欲实现目标利润2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
应为(A )。A.34B.38C.46D.42
28. 安全边际可表示如下(B )
A.期望的销售收入-实际销售收入B.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C.保本销售额+实际销售收入D.销售收入+固定成本
29. *厂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4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则该厂应当销售的产品为(D )
A.8单位B.1280单位C.1333单位 D.20单位
30. *公司1998年目标利润为40万元,预计该年固定成本为23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21元,预计销售量为
2台,则公司就将产品价格定为(C )
A.21 元B.31.5元C.52.3元D.10.5元
31. 设*企业上期实际销售量为5件,上期预测销售量为550件,本期实际销售量为530件,平滑系数为
0.5,则下期的预测销售量为(D)
A.525 件B.540 件C.51250 件 D.5275 0件
二、多选题
1. 引起一种产品保本点变动的因素有(A B E )。
A.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 C.销售量 。.目标利润E.固定成本
2. 预测分析的法中,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有(AD )。
A.趋势分析法B.集体思考法C.经验分析法D.因果分析法
3. 下列项目,其中影响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的决定因素有(B C E)
A综合的保本点销售额 B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C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D固定成本总额E各种产品的变动成本率
4. 采用平滑系数法预测销售量的主要依据因素有(AD E )。
A企业上期实际销售量B企业计划期的预计产量C企业上期实际产量
D企业计上期预测销售量 E平滑系数
5. 确定企业目标利润常用的法有(BDE )。
A.按高低点法确定B.按预计销售收入和基期销售利润率来确定C.按回归分析法确定
D. 按预计工业总产值和基期产值利润率来确定日按预计资金平均占用额和基期资金利润率来确定
6. 采用平滑系数法预测销售量时,对于平滑系数的取值,下述观点正确的有(CD)。
A要求大于零,小于0.5 B 一般在0.1与0.4之间 C要求大于零,小于1
D 一般在0.3与0.7之间 E要求大于1,小于1.5
7. 下列情况中,企业一定保本的有(ABD )。
A.收支相等B.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小于销售收入
C.贡献毛益率等于变动成本率D.贡献毛益总额等于固定成本
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CD )。
A.变动成本增加,目标销售量将会减少B.单位售价降低,目标销售量也会增加
C.固定成本增加,目标销售量也会增加。.目标利润增加,目标销售量也会增加
9. *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8元,单价12元,固定成本30元,销量1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20元,则可采取的措施为(BCD )
A.固定成本降低到25元B.单价提高到13元C单位变动成本降至7元D.固定成本降至20件
10.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BC )
A.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率=1B.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C.安全边际率+达到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D.变动成本率+达到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三、判断题
1. 变动成本率高的企业,贡献毛益率也高,创利能力也大。*
2. 超过保本点以上的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即是企业的利润。5
3. 保本点不变,业务量越大,则能实现的利润也越多。5
4. 企业的变动成本率为60%,安全边际率为40%,则其销售利润率为24%。x
5. 平滑指数数值越小,则近期实际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就越大。x
6.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各项目都随销售额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x
三、计算题
1. 将下列表格中的空白项目填上,计算过程省略。
2. 企业产销甲产品,该产品的的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80元,贡献毛益率为36%,安全边际率为20%。要求:①计算甲产品的销售价格;②求甲产品的产销量及预期利润;③若甲产品降价4%,增加
单价
单位变
动成本
单位贡
献毛益
销售量
固定
成本
税前
利润
贡献毛益率%
变动成本率%
A
10
6
4
10
25
15
40
60
B
20
16
4
20
81
-1
20
80
C
40
38
2
2
3
1
5
95
30元的推销费,要实现60元的目标利润,其销售量应达到多少.
解:
格
①甲产品的销售价
为:20/(1-36%)=31.2元
② ]31.25-20) *BE -180=0tBE =16 件,
安全边际率为20% -保本作业率为80%
BE /S =80% -S =20 件
甲产品的预期利润=(31.25-20) *20-180=45元
③ 降价后的价格为:31.25*(1-4%)=3(元
此时其销售量应为:( 30-20 ) * S -210=60-S =27 件
3. 已知*企业业务量和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业务量
25
26
30
28
31
35
成本(元)
250
258
294
270
305
342
如果该企业预计7月份业务量为38,运用线性回归法预测该企业7月份总成本。
解:设总成本线为:y=a+b*
b=(n£*y-£**£y)/(i£*2-(£*)2)= (6*50763-175*1719)/(6*5171-30625)= 3753/401=935.91
a=(£y-b*£*)/n=(1719-935.91*175)/6=1352.625
所以总成本线为:y=1352.625+935.91*
如果该企业预计7月份业务量为38则其7月份总成本为:1352.625+935.91*3836=36917.2元
4. 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8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销售单价元)
销售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A
9
40
720
B
20
80
18
C
10
20
6
要求:⑴计算该公司的综合保本点及该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⑵计算该公司税前利润。
解:单位贡献毛益率分别为:A=/9 =20%,B=2/20=10%, C=4/10=40%
A产品的销售比重17%,B产品的销售比重74%, C产品的销售比重9%
综合贡献毛益率为:14.4%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为:180/14.4%=1250元
A产品保本点销售额为1250*17%=21250元,保本销售量为21250/9=23.6件
B产品保本点销售额为1250*74%=925元,保本销售量为925/20=46.25件
C产品保本点销售额为1250*9%=11250元,保本销售量为11250/10=11.25件
税前利润为:*40+2*80+4*20-180=132 元
5. *公司2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该公司22年的销售收入为5万元,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税后销售利润率为10%,其中,60%的净利润分配给投资者。预计23年的销售收入将提高到6万元,而且23年的销售利润率和利润分配政策与22年相同;折旧准备提取数为10万元,其中70%用于改造现有的厂房设备;又假定计划期零星资金需要量为2万元。要求:预测23年需要追加资金的数量。
*公司简要资产负债表
22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
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现金
45
应付账款
40
应收账款
60
应付票据
60
存货
95
长期借款
75
固定资产净值
130
实收资本
1
无形资产
5
留存收益
60
资产合计
335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335
解:23年需要追加资金的数量为:
(45+60+95+130)/5=66%
(40+60)/5=20%
(66%-20%)*(6-5)-10*(1-70%)-6*10%* ( 1-60%)+2=46-3-24+2=21 万元
6. *公司生产一种产品甲,单价为30元,年销售量为30万件,变动成本率为70%,预计年固定成本为90万元。试计算:
(1) 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
(2) 计算该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3) 计算产品的安全边际销售量和安全边际率;
(4) 假设明年目标利润为2万,预测销售量。
解:(1)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为:30*(1-70%)=9元
(2) 该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90/9=10万件
(3) 产品的安全边际销售量为:30-10=20万件
产品的安全边际率为:20/30=66.67%
预测销售量为:30*30%*S -90=2, S=322222 件
7. 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其变动成本为3690元,税前利润为450元,变动成本率为60%。
要求:(1)计算保本点销售额
(2)若下年度销售额增长20%,其他条件不变,则可获得税前利润为多少.
解:(1)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税前利润=3690 460%-3690-450=2010元
保本点销售额=2010 - 1-变动成本率)=2010 : 1-60% ) =5025元
(2) 下年度的税前利润=3690 460% x 1+20% ) x 1-60% ) -2010=942 元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 如*企业需用甲零件,外购单价20元,自制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0元,若自制,需每年追加固定成本2元,当需要量为15件时,应(B )。入.自制 B.外购 C.均可 。.以上均错
2. 在半成品立即出售或加工决策中,出现(C )时,应立即出售。
A. 进一步加工增加的收入超过进一步加工所追加的成本
B. 进一步加工增加的收入等于进一步加工所追加的成本
C. 进一步加工增加的收入小于进一步加工所追加的成本
D. 以上均错
3. 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满足以下条件时,应当停产(D )。
A.该亏损产品的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B该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大于零
C.该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大于零D.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大于其单价
4. 假设*厂有剩余生产能力10机器小时,有四种产品甲、乙、丙、丁,它们的单位贡献毛益分别为4元、6元、
8元和10元,生产一件产品所需的机器小时各为4、5、6和7小时,则该厂应增产的产品是(D )。
A甲产品B.乙产品C.丙产品D.T产品
5. 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中,如果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且该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则现有的固定成本属
于(B )。A.相关成本B.无关成本C.机会成本。.以上均错
6. 亏损产品满足(A )条件下时,就不应当停产。
A.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贡献毛益小于零。.收入小于其变动成本D.贡献毛益额小于零
7. 设*厂需要甲零件,其外购单价为10元,若自行生产,每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且需要为此每年追加1元的固定成本。根据上述情况,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在(A )件时,两种案等效。
A.25B.30C.20D.18
8. 对联产品作出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要运用差量分析法,这一法比较的对象是(A )。
A.预期增加的收入与可分成本B.联产品收入与联产品成本
C.预期增加的收入与联产品成本D.联产品收入与可分成本
9. 在确定两种产品生产的最优组合时,运用线性规划法,得到产品组合(*1, *2)的可行解区域:A(0,0),B(0,60,
C(40,0)和D(25,35),这样,总贡献毛益S=3*1+2*2的最大值为(D )。
A.120B.150C.175D.145
10. 设一产品的全年总产量为60件,每天有产成品40件入库,该产品每天的领用量30件,若每批产品投产花费的准备成本为30元,每件完工产品的年储存成本为1元,则该产品的最优生产批量为(B )。
A.9B.12C.15D.11
11. 企业因存货短缺而临时应急购货所发生的额外支出是(D )。
A.采购成本 B.订货成本 C.储存成本D.缺货成本
12. 再订货点的确定受(B )的影响。
A.最高库存量B.安全储备量C.平均库存量D.经济批量
13. *公司使用同一套设备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生产甲产品每件需10机器小时,乙产品生产每件需8机器小时,甲、乙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均为20元,则(B )。
A.生产甲产品有利B.生产乙产品有利C.生产甲或乙都一样 D.无法判断
14. 在一般情况下,当*种材料存货的采购批量越小时,则(D )。
A. 全年采购次数越少,订货成本越低,储存成本越低
B. 全年采购次数越多,订货成本越高,储存成本越高
C. 全年采购次数越少,订货成本越低,储存成本越高
D. 全年采购次数越多,订货成本越高,储存成本越低
15. 当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尚有剩余时,以获利为目的确定追加订货价格的最低要(B )。
A.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产品完全成本B.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C.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D.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产品平均成本
16. 设*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20元,若自行生产,每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且需要为此每年追加2元的固定成本。则外购与自制成本相同时的产量是(A )。
A.25 件B.30 件 C.20 件 D.18 件
17. 假定*厂估计每年(按360天计算)需要甲材料20公斤,订货提前期为8天,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为10公斤,其安全储备量为(A)。
A.35.56公斤B.40.5公斤C.45公斤D.50.5公斤
18. 如果已选定的*一决策案必须马上实施,否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则与这一案有关的成本称为(C )。
A.可避免成本B.可延缓成本C.不可延缓成本D.不可避免成本
19. 小中取大决策法,也称(A)
A.悲观决策法B.最大最大原则C.决策树分析法D.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法
20. 通过确定一个适当的生产批量,从而使其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备成本之和达到最小的决策,称为(D)
A.库存决策B.产品组合决策C.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D.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21. 设*企业生产*种产品,其正常售价为2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10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3元。现有一批20件该种产品的追加订货,其专属固定成本总额为40元,则接受该批追加订货的价格极限为
A. 10元B.12 元 C.13 元 D.15 元(B)
、多选题
1. 经营预测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延续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C.相似性原则D.统计规律性原则E.重要性原则
2. 如*企业需用甲零件,外购单价20元,自制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0元,若自制,需每年追加固定成本2元,
当需要量为( ABC )时,企业应如决策( ).
A. 20,自制 B. 20,外购C.=20,均可 D. 20,自制 E. 20,外购
3. 经营预测的基本法是(AD )。
A.定量分析法B.趋势预测分析法C.因果预测分析法D.定性分析法E.专家调查法
4. 在经济订货模型中,存货成本包括(ABCD )
A采购成本 B订货成本 C储存成本D缺货成本
5. 影响再订货点的主要因素有(ABD )
A正常每日消耗量B订货提前期C经济订货期D安全储备量
6. 运用贡献毛益法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以(ABD )判断备选案的优劣。
A.贡献毛益总额B.单位小时贡献毛益C.单位贡献毛益D.机器小时贡献毛益
7. 进行最优生产批量的决策分析时,主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CD)。
A.订货成本B.采购成本C.生产准备成本D.储存成本
8. 缺货损失指由于存储不足,不能及时满足顾客或生产上需要而引起的缺货损失费用,包括(ABCD )
A.由于缺货引起的停工损失 B.延期交货而付出的罚金C.信誉损失D.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
三、判断题
1. 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因此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x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