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共21分,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
A. 蚩蚩(chī) 愆期 (xiān) 垝垣 (guǐ) 侘〔chà〕傺
B.修姱(kuā) 谣诼 (zhuō) 溘死 (kè) 方圜 (guān)
C. 箜篌(kōng) 伶俜 (pīng) 踯躅〔zhū〕玳瑁〔mào〕
D.羁鸟〔jī〕靡盬〔gǔ〕罹〔lí〕难 采薇〔wēi〕
2.以下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
A. 哽咽 葳蕤 遗施 蒲纬
B.娥眉 公姥 扶将 窈窕
C. 考量 誓违 许和 怅然
D. 婀娜 芨荷 嗟叹 煎迫
3.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B 〕
例句:我有亲父母
A、便可白公姥 B、女行无偏斜
C、昼夜勤作息 D、其日牛马嘶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B苟余情其信芳
C长余佩之陆离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九月初三夜
B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乃令张良留谢
6.以下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7.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储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二、将以下空白处补充完整。〔共7分〕
8.〔1〕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2〕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
〔4〕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5〕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三、阅读题。〔共24分〕
〔一〕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伤。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9.选出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10.选出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11.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2分〕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12.选出以下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伤。〞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说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说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5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如何?新人虽言好,未假设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双白鹄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排列 行不齐。
妻卒猝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者新相知,忧来生离别。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
13.解释以下加点的字。〔6分〕
〔1〕新人虽言好,未假设故人姝。〔2〕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3〕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4〕十十将五五,排列 行不齐。〔5〕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6〕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答: 。
14.“乃从西北来〞“ 五里一返顾〞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哪两句话相对应?〔2分〕
答: 。
15. “长跪问故夫〞中的“长跪〞说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4分〕
答: 。
16.这两首诗有何异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
四、语言表达及应用〔共8分〕
15. 依据划横线的句子,将空格处补充完整。〔4分〕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又到春天了,被风吹散的杨柳絮,会不会曾落到云游天下、狂傲不羁的李白的肩头:
; 。
16. 在人际关系中,“同理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指的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境况、情绪及感受,并恳切地给予得体的回应。
下面是一位刚刚转入你班的同学对你说的话,要求运用“同理心〞的原理,对该同学说一段话,50字左右。〔4分〕
这位同学说:“这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比我原来的班级差远了。我一点也不喜爱这个班级。〞
你说: 。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提示,依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四周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照答案】一、ān ; B.诼 zhuó 圜yuáú )2.C项〔A. “纬〞应为“苇〞; B.“娥〞应为“蛾〞; D.“芨〞应为“芰〞〕3.B〔A“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C “作息〞,劳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D、“牛马〞,牛和马,这里专指马。〕4.B〔A高: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C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长;D雨:名词活用作动词。〕5.D(A可怜:可爱;B婚姻:结为儿女亲家;C交通:互相交接;D前者“告诫〞,后者“辞别〞。)6.D〔两个“尔〞都是代词,但前一个是“你的〞,后一个是“你〞;两个“彼〞都是代词,前一个代 “那〞,后一个代“对方〞。〕7.D〔《楚辞》不仅是屈原,还有其他人。〕
二、〔1〕久在樊笼里〔2〕磐石无转移〔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5〕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一〕9.D〔谢,告诉、劝告〕10.B〔两个“相〞都是指代性副词,可译作“他〞。A因,副词,于是、就;因,连词,因此;C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D见,动词,见面;见,表被动〕11.A12.D〔写鸳鸯的和鸣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绵绵不绝,选项的那种理解没有依据〕〔二〕13.〔1〕言:助词,不译,“言好〞就是好的意思〔2〕名词作状语,每日〔3〕容貌〔4〕且,又〔5〕回头〔6〕背离1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15.说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虽然被抛弃了,但见到故夫后依旧很谦恭,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精神毒害异常顽固。女子要想在人格和爱情等方面的取得解放和自由,应当靠自己的抗争,要有坚强的抵抗精神。〔意思差不多即可。〕16.不同点:前者是一首叙事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形象,反映主题;后者运用比兴手法,营造美禽意象,委婉地反映主题。相同点: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
四、15.会不会阻挡漂泊四方、壮志难酬的杜甫的路程;会不会扰乱屡遭失意、乐观旷达的苏轼的心绪。16. 如果我处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也会感到孤独。但埋怨肯定不会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以后多交往,你很快就会拥有很多的朋友。
五、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