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70679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 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是少先队活动,不能够整节课对同学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 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同学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同学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同学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同学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 从而适时地教育同学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同学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 另外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同学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干取得成功. 向同学渗透优良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要求教师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同学作出表率,努力做到"四个四',即:"四心'(热心、耐心、 关怀、诚心),"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导'(教导、 引导、指导、疏导),"四爱'(爱国、爱校、爱班、爱生) ,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同学,教育同学,用躬身示说、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同学. 数学课上,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同学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同学优良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同学,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同学. 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一般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 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同学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虽然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 一部分,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 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同学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 年. 在学习"圆'时,向同学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 通过这些使同学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激发同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增加教学活动,注重学习反思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同学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靠教学活动,同学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等多项活动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应探究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同学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施行中去,让同学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同学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激励同学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同学主动参加了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同学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应重视同学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前,都要求同学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同学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数学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概括和提炼。 充分利用游戏,营造优良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同学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同学只是坐着听课的话,有的同学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活泼好动特点,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方法入手,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激发同学激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同学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小组合作把这些儿歌改成乘法口诀,这样,不仅活跃了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还使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才干充分调动同学积极的参加意识,培养同学的革新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依据小同学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给同学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同学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业务感,培养同学遵纪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同学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施行,同学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和脑同用的益处,同学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加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同学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同学的革新精神。 3培养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 加强自信心、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同学全体参加,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同学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加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激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可用"好棒'、"真聪慧'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同学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激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持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同学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同学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许多研究说明,在出色人物与平凡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凹凸,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加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同学关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同学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激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激励、诱导点拨、帮助同学学习,获得成功。当同学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常,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同学的学习活动碰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同学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角的熟悉'一课时,先让同学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同学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述,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画出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同学对角有比较深入的熟悉。 (2)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同学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加,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注意培养同学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大同学思维,增长同学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同学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是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制定〕一些表演,调动同学创造的积极性,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同学依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同学情绪高涨,笑声叠起,而同学的素养也得到提升。 4引导同学主动地学习数学 让同学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同学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不断激励同学,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同学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同学说。如在学习"时分的熟悉'一课时,我就让同学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究,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同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放手让同学去做 好动、具有激烈的好奇心是小同学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加活动激发同学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我先引导同学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同学依据自己的想法治作。在进行拼图学习时,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同学大胆革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同学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革新意识。凡是同学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则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组织同桌、小组讨论,让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集中多人的智慧。碰到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老师引导、启发、点拨,帮助使其解决。 教给同学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同学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同学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同学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同学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升同学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养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