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主要课程说明与使用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英语(二) (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附大纲), 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98年。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4年。 5。现代管理学 (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
2、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7年。 6。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学问。劳动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本书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和理念,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尤其是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的立法、政策和经验,介绍了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制度,探索了在加入WTO背景下劳动关系
3、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 本课程使用教材: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5年. 7。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指标体系及职位评价的方法等。该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图帮助考生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总体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应用. 本课程
4、使用教材: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高艳主编,靳连冬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6年。 8.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出发,从招聘规划、招聘实施、招聘效果分析这一系统流程来阐述如何做好招聘管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招聘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含义、原则、作用、职能与发展趋势和管理环境;招聘管理流程和策划、招聘渠道设计,以及招聘流程、招聘对象、招聘规划等内容;招聘过程中笔试与面试技术、心理测验与评价中心技术;人员甄选与录用和招聘评估,包括人员甄选与录用一般操作步骤、招聘面试工作结束后的总结与评估方法、公职人员的招聘管理及招聘管理制度规范等.本课程使用教材:招聘管理,李中斌、卢冰、郑文智等编
5、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08年。 9。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主要研究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它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人员素质测评与方法是在对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历史行为表现的全面了解与概括的基础上,判断人员职业素质的特征和倾向,从而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某种预测,并辅之以规划指导,为企业系统地开发和选拔人才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历史与现状,素质测评的基础假设和基本原理内容、人员素质测评类型与测评系统内容、人员素质测评的量化与方法、人员测评内容标准化方法、人员测评内容效果分
6、析方法-项目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分析等内容。通过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以及历史与现状,提供一个人员素质测评的体系构建。 本课程使用教材: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赵建伟、何玲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年。 10。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完善的薪酬系统才能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因此,薪酬管理已经与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薪酬系统设计的原理;薪酬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战略导向;薪酬系统的基本模式选择;薪酬系统设计的程序;企业薪酬系统设计的方法;奖金管理;福利管理;薪酬系统的实施;薪酬制度;六大类典型行业薪酬管理特点 本课程
7、使用教材:企业薪酬系统设计与制定,姚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008年11。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的理论 基础;建立高效率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计划与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传统及现代绩效评估方法及其绩效评估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等内容本课程使用教材: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重视并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在提高其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也是组织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专题企业内
8、部培训辅导,帮助企业有关人员有效规划职业生涯,从而帮助企业组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并且帮助员工融入到公司团队中。这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尤为重要。本课程主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理论、理论演进和研究方法,个人在职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等内容。本课程使用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徐笑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年。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阐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环节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人力资源计划;人员招聘;人员使用与调配;人事风险;绩效考核管
9、理;员工培训;职业管理;组织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等。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晓本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本课程使用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叶龙、史振磊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注:使用教材以省教育考试院当次考试前公布的教材版本为准.0609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作者:未知更新时间:2010-23 23:52:40来源:苏州自学考试网 【字号: 大中小】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82次导读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高纲1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南京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
10、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一、课程的性质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人员素质测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熟悉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方法,并用于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本课程考核内容共涉及教材中九章的内容(与教材章节有所不同,请考生注意),基本涵盖了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法。考核的各章分别是:素质测评导论;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素质测评的原理;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心理测验方法;面试方法;评价中心技术、其他素质测评方法和素质测评的
11、质量分析。其余各章由于难度较大,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二、课程设置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人员素质测评的各种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将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测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把握和理解. 最后特别提醒应考者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大纲的要求,认真读懂教材,切莫押题猜题。I、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
12、1)素质;(2)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2、领会:()素质的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识记:(1)选拔性素质测评;(2)配置性素质测评;(3)开发性素质测评;(4)诊断性素质测评;(5)考核性素质测评。、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五种类型及特点.(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领会:(1)素质测评评定的功能的具体表现;(2)素质测评诊断反
13、馈功能的正向发挥的主要表现.2、应用: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第二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一、考核知识点(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 (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二、考核要求(一)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1、识记:(1)古代人员测评的内容.2、领会:()古代人员测评的指标;(2)古代人员测评的技术. (二)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 1、识记:(1)察举、贡举、保举、试举;(2)九品;(3)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2、领会:(1)正的六条标准(2)九品中正制的测评思想;(3
14、)科举制的测评思想;(4)科举的程序。 (三)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识记:(1)干部测评的标准;(2)公务员的测评方法; (四)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1、领会:()测评过程客观化趋势的具体体现;(2)测评方法向综合型发展的具体体现。、应用: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第三章素质测评的原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二)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四)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1、识记:()职位阈限原则;()素质消退;(3)角色;(4)工作角色。2、领会: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二)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1、领会:()素质测评的原理
15、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2、应用:(1)素质测评的特点。 (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识记;(1)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2)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4)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应用: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四)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应用: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第四章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一、考核知识点(一)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分析(二)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三)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四)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实例二、考核要求(一)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分析、识记:()测评内容;(2)测评目标;(3)测评指标。2、领会:(1)测评内容的确定;()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
16、评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测评标准的两种形式:效标参照性标准与常模参照性标准。、应用:测评标准的制定。 (二)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1、识记:()素质测评体系的组成要素;(2)标准、标度与标记;标准工作分析;2、领会:(1)素质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与测评目标之间的关系;(2)工作分析的具体程序;()在制定素质测评目标时进行工作分析的必要性。3、应用: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构建方法1、识记:()胜任特征;(2)胜任特征模型;(3)洋葱模型;2、领会:(1)胜任特征的内涵;()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冰山模型;(4)全脑模型;(5)驻外联络官胜任特征模型;()斯潘塞的企业家胜
17、任特征模型包括的六种特征因素。(四)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实例1、领会: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思路;()企业胜任特征模型;(3)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2、应用:()房地产企业管理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思路;()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招聘甄选的具体实施步骤与内容。第五章 心理测验方法一、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测验概述 (二)品德测评 (三)气质与态度测评 (四)能力测评二、考核要求(一)心理测验概述1、识记:(1)心理测验的概念;()心理测验的种类.2、领会:(1)心理测验的发展阶段;(2)心理测验定义的含义。 (二)品德测评1、识记:(1)品德;()品德测
18、评;(3)投射技术;(4)联想投射;(5)构造投射;(6)完成投射;(7)表演投射;(8)他人动机态度描述投射;(9)逆境对话投射;(10)生理学测评。2、领会:()品德的测评性;()品德测评与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的区别;(3)品德测评与品德评估及评价之间的关系;(4)品德测评与品德考核、品德考评或品德评定的关系;()FRC品德测评法;(6)投射技术的特点;()投射技术的理论依据。3、应用:()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三)气质与态度测评1、识记:(1)气质的概念;()希波克拉特的四种气质类型;()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4)价值观;(5)态度及其三个层次2、领会:(1)斯普兰格的六类型;(2
19、格雷夫斯七等级型;(3)塞斯顿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4)利克特量表的编制方法;()哥特曼量表的编制方法。(四)能力测评、识记:(1)桑戴克智力的三种类型;()能力倾向;(3)能力倾向测验的功能;(4)运动技能倾向测验;(5)机械技巧测验;(6)技能技巧测验;(7)记忆;()理解2、领会:()文书能力性向测验的内容;(2)推销人员招聘测验的步骤;3、应用:用笔试测评学习能力的三个层次。第六章 面试方法一、考核知识点(一)面试概述(二)面试的理论基础 (三)面试的方法技巧二、考核要求(一)面试概述1、识记:(1)新中国成立后面试的发展历程;(2)面试的概念;2、领会:(1)面试的内容与标准;(2
20、)新世纪我国面试的特点;(3)面试的特点。(二)面试的理论基础1、识记:(1)内在素质与人的外显行为。(2)体态语;(3)压力面试与非压力式面试;()结构面试、半结构面试与随意面试;(5)逐步面试、依据面试、小组面试。2、领会:(1)体态语对揭示内在素质的测评的功能;()面试的功用;(3)面试的基本类型。3、应用:()面试的理论依据;(2)面试的主要内容 (三)面试的方法技巧1、领会:(1)面试中提问的方式;(2)面试中“听”的技巧;()面试中“观”的技巧;(4)面试中“评”的技巧;、应用:(1)面试中“问的技巧;(2)八步问题交谈法;(3)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的程序;(4)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第七
21、章 评价中心技术一、考核知识点(一)评价中心概述(二)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三)设计方法与应用二、考核要求(一)评价中心概述1、识记:评价中心的概念。2、应用:评价中心的特点。(二)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1、识记:(1)公文处理;(2)小组讨论;(3)管理游戏;()角色扮演;(5)面谈模拟;()书面案例分析.2、领会:(1)公文处理的三种形式;(2)对角色扮演中各种角色的评价的内容;(3)事实判断的优缺点;(4)书面案例分析的优缺点。、应用:()小组讨论的主要缺点;(2)管理游戏的优缺点(3)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三)设计方法与应用、领会:()评价中心的情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评价中心成立前应做好
22、的准备工作;(3)评价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2、应用:(1)评价中心的操作程序;()评价中心失败的原因。第八章 其他素质测评方法一、考核知识点 (一)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 (二)履历档案的分析(三)工作取样法与实证分析(四)绩效考评(五)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二、考核要求(一)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1、领会:(1)写推荐信的人应满足的四个条件;(2)推荐信用于素质测评应具备的条件;()申请表的优缺点。(二)履历档案的分析 、领会;档案分析用于素质测评的优缺点。 (三)工作取样法与实证分析1、识记:(1)工作取样法的概念;(2)工作取样法的基本原理;2、领会:()工作取样法的基本程序;()工作取
23、样法的基本类型;()实证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四)绩效考评1、领会:生产性工作绩效考评的内容;(2)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客观性指标(五)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1、领会:()测评方法选择与组合的基本依据;()弗兰希程序;(3)我国目前私有公司程序;2、应用:(1)测评方法选择与组合的基本原则;(2)斯科特程序;()美国管理协会程序。第九章 素质测评的质量分析一、考核知识点(一)效度 (二)信度(三)项目分析(四)其他指标的分析二、考核要求(一)效度、识记:(1)效度;(2)内容效度;(3)结构效度;(4)关联效度。2、领会:(1)效度的三种类型;(2)结构效度的分析步骤;()评判结构
24、效度的方法;(4)几种常用的行为效标。 (二)信度1、识记:(1)信度;(2)再测信度;(3)复本信度;()一致性信度;2、应用:(1)再测信度的计算;(2)复本信度的计算;(3)评分者信度的计算。 (三)项目分析领会:项目质量的四个考评指标。(四)其他指标的分析1、识记:(1)哈罗效应;(2)趋中心理误差;()宽大心理误差;()逻辑误差;()对比效应误差;(6)接近心理误差。2、领会:心理误差的种类。、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在大纲的考核中,提出了“识记”、“领会”、“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25、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释。2、领会: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3、应用: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员素质测评(第二版),(中)肖鸣政 (英)Mar C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年版月第2版。三、自学方法的指导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
26、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领会教材中的关键词,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
27、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
28、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熟练掌握”为0。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备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
29、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1进行素质测评的前提是( )个体素质差异的存在 B.职业、职位类别及其角色的要求.认知的理论与实践D优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答案:A2评价中心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是( )A.小组讨论 公文处理C管理游戏 D.角色扮演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分)1.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 )( )( )( )( )A.公平性 B公正性C差异性 D.准确性E.可比性答案:ABCDE2.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 )( )( )( )
30、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可信性原则 D.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答案:ACD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是察举、九品中正、_和世袭。(科举)2.荐举与选举都是以_为基础。(察举)3、干部测评的标准概括起来说就是“_”。(德才兼备)4、小组讨论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角色指定形式,二是_讨论形式。(角色自由)四、名词解释(每小题分)1素质测评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试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2、品德品德是关于个体在
31、思想、政治、道德、法制、个性、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特征与倾向之总和。3、体态语体态语又称非语言的体态,一般指手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五、简答题(每小题分)1、简述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参考答案:(1)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征。(2)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各个体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作出一致的反应行为。2、投射技术具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测评目的的隐蔽性。(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简述面试的特点.()对象的
32、单一性.(2)内容的灵活性。(3)信息的复合性。(4)交流的直接互动性.(5)判断的直觉性。六、论述题(每小题0分)1.试述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参考答案:()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5)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6)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7)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与指导开发相结合.2、试述面试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仪表气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3)实践经验与专业特长。(4)工作态度与求职动机。()事业进取心。(6)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7)分析判断与综合概括能力.(8)兴趣爱好与活力。(9)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1)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