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小学美术课改教学
1创设绘画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美育的综合目标。在导入环节,教师必须结合一系列的手段,创设丰富的绘画情境,促进小学生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因此,美术教师必须从美术教学的导入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有效的研究和探索,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绘画水果和蔬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同学们,生活中蔬菜和水果的作用可大了,它是我们人体维生素的加油站。大家都喜欢什么水果和蔬菜呢? ”由于问题设置得较为简单,学生会积极参与进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件件精美的主题绘画作品。这时学生还可以结合这些作品的启迪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后续的教学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同时也饱含着无限的灵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直观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教师可以用美术的形式引导小学生用画笔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提升教学效果。
2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小学美术教育
2.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
性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们由于自身成长环境及先天个性的不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正是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才造就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的特性。举个例子,在教学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9课《手型的联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手型进行艺术创作,学生们可以在手上面画上不同的图案,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颜色或者装饰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审美观念,让学生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点,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创作空间,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只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们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在创作中宣泄自己的压力,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2.2及时的教学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小学美术教学进入到尾声的阶段,教师要对整体的艺术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小学美术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丰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教师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以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2.3应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有效整合知识结构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习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手中。但如何体现这一点呢? 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学生要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并将自己已经内化的知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重新激活教材中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绘制思维图示,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图示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学生讲解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达到取长补短、优化完善的教学目的。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在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除了将教材内容呈现在思维图示中,也要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呈现在图示中。例如,湘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线的表现力”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线条的表现力。针对这个目标,首先,教师可以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每一种线条的不同,并思考它们常使用在哪些绘画作品中,同时将这些内容以思维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坚硬、挺拔,经常用来绘画建筑、桌子、黑板等事物;曲线给人的感觉是顺滑、柔软,经常用来绘画衣服、头发等。当学生完成思维图示绘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和讲解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图示,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的结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也能使学生在绘制思维图示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思维,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更多知识点,进而提高美术学习效率。
2.4走出校园,在大自然中点燃艺术实践的灵感
艺术来源与生活,最终也将被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在小学美术的校外拓展过程中,教师也不妨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社会活动中感知世界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校外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近本市的山川河流,在田野与高山之间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启发学生反对艺术创作灵感,教师带领学生走近自然,也是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采风的过程。举个例子,在《春天的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感悟春天河流滋润的土地。在参观河流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春天河流之中有什么独特之处,河流是怎样哺育了一方土地,为这方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在对河流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来观察景色的变化。同一条河流,在春天的早上、中午、晚上,其在太阳光的反射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观察时风速、风向的不同也会对河流的流动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展示当时的具体情况,使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更加生动的形态,学生们在写生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美术创作的无穷魅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市的文化古迹和自然风光,带领学生去不同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让学生们更好地捕捉这些景物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语
总而言之,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改善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帮助教师将美术教学的重点由知识教学转移到思维培养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加强对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充分发挥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优势。小学美术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作用。美术教师必须设计好导入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作用是巨大的,必须通过有效的导入构建良好的情境感,实现有效的兴趣培养,促进小学生不断地思考和进步,成为生活中的绘画小达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