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师别说——南怀瑾
庄子諵譁——大宗师节选
强调庄子讲入世的“大宗师〞的思想,为了说明“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提出东汉时的严子陵来加以发挥。
严子陵的少年同学汉光武刘秀当了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刘秀作了皇帝之后,怀念这位同学,下命令察访。有人报告,在浙江桐庐的富春江上,有一个反穿皮袍垂钓的人。古代穿皮袍是有学问的,官人与百姓穿皮袍是有区别的,官人不敢把穿的皮袍露出来,外面要套一层粗布,表示谦虚。虽然是做假,但这假的后面有中国文化,痛恶你奢侈,拿富贵来骄人。但皮袍多贵啊,相当于现在好几千用粗布盖住,就把皮袍边上的毛,露出来一点点。老百姓却不敢这样,皮袍要短一点,盖在里面不能露出来。过去有功名有地位的人才可以穿长袍,老百姓冬天穿皮袍,不能超过膝盖以下。反穿皮袍这事一上报,汉光武一想,这一定是严子陵。就把他接到京城里,但严子陵还是不愿意做官。汉光武说,你不要以为我当了皇帝,如今见面还是同学,今夜还是像当年同学时一样,睡在一起,好聊聊天,严子陵还是那样坏睡相,腿压在皇帝的肚子山,似乎又目无天子。所以有太史公发现“客星犯帝座〞的说法。总算刘秀确有大度,没有强迫他做官,终于放他还山,仍然让他过着悠游自在,乐于江上垂钓的生涯。
历史上称赞严子陵有两种相反的论调,相传有一位上京考功名的秀才,经过严子陵的钓台,就题了一首诗:“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这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了漏夜赶科潮。但相反的,有人说严子陵是隐士假的。怎么讲呢?“一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假设着蓑衣去,烟波茫茫何处寻?〞
如果照这种严格的要求隐士的标准来讲,凡是被历史文献所记载,为人世所知的人物,乃至神仙传记或佛门中的高僧,也都是一无是处的。相同的,宋朝的大诗人陆放翁便说过:“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己自负初心。不需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陆放翁对隐士思想推崇得很高,道家的思想,真正要做个高人隐士,是不应该在这个世上的,还要在这十一层楼讲《庄子》,那都是为了赚钱的问题,决不是高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