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重点
(一)质量监督机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具体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1.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企业自身监督要求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体系,通过自检制度的运行达到质量的继续改善。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及各施工员(工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状况,总公司质检处组织定期质量验收,做到层层负责的监督对工程质量把关。
2.第三方质量监督。第三方监督指业主(监理)的监督,是目前最权威性的监督。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上述这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完整体系。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有效地确保工程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二)监督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
1.现场监督关于施工作业中每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改正,检查手段采用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形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
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改正错误,限时改正。
3.编制质量控制书和指导文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具体说明,指明对策,明确责任并责成项目部责任人员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应依据工程性质和特点的具体状况采用相应的方式,但必须以国家规范和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沟通〕、密切配合企业自检部门共同管理。
对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资金方面
劳务资金分配。要将劳务资金制定好相关的计划报表,将报表内的借用金额、领取的材料费用和整体的资金收入明细以及关于合同的约定等所有内容,都要交于上级领导部门检察。
劳务合同负责人要将工程在施工当中的具体状况和下属劳务以及工程材料的供应商还有机械设备承租商的资金状况进行具体的具体编制,并制定报表,交由工程项目的上级领导进行检察核实。报表的具体内容应该含有各项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还要把应该支付款项的金额数目,已经支付过的金额数目,还没有支付的金额数目,和当次预算的金额数目,在截止到上报日期的时候全部清算清楚。
支付资金。上级部门审核后应由劳务责任人办理取走资金的相关手续,〔财务〕人员将资金的分配状况和相关报表交给最基层的承包商和供应商。工程施工人员的工资必须要由负责人直接交到每一个员工的手里,让每一个领到工资的员工签字或者是按手印保留存档。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1.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业主或项目组织者通过招标将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包给承包商,承包商组织一切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人、财、物的调配与使用;按施工图及合同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其工程经济目标完全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注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2.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所有要素固定,关于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管理者是完成一个任务,完成一定产值,所有的要素都按国家规定的定额来做,根本不必须要对管理的成本,财务和质量做一个仔细的猜测。干活时只要依靠关系和"三拍'行为。所谓"三拍'即是工程项目决策时,项目管理者拍脑袋来决定;二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拍胸确保完成任务;三是当工程干砸时,只能拍腿表示遗憾了。而当时主要还是靠行政命令来调节。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所有要素都在变。传统的思维固定,现在项目管理光听话不行,还要不断地保持按合同办事,真可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要依靠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推断。所以项目管理猜测意识要建立,养成习惯。这将要求项目管理人才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不能单懂技术而不懂成本控制,要质量、进度、成本三者兼顾,按合同办事。懂法规、专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这样才干在项目管理时不断调整策略,有效地控制好质量、进度、成本三者关系,从而亦有效地促使甲方按合同办事,有效地促进甲方准时付款。市场的"双面效应'即市场的规范面和不规范面也给项目管理带来压力。
3.工程项目成本是在确保满足工程质量、最正确工期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创造优良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长期以来,多数施工企业未能充分熟悉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怀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升,但增加了提升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存不够;后者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因质量上不去,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