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锥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经验.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10063241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锥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锥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锥齿轮(伞齿轮)传动设计涉及复杂的几何关系与力学分析,需结合理论公式与工程经验。以下是系统化的设计与计算流程,结合关键参数和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确定设计功率、转速和传动比 (1)设计功率:根据工作机的负载和原动机的功率,考虑工作情况系数(如工作时间、冲击载荷等)来确定计算功率Pc。工作情况系数K可根据工作机的类型和原动机的特性从相关设计手册中查取,Pc=K×P,其中P为原动机的额定功率。 (2)转速:明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n1和n2,通常原动机的转速是已知的,根据传动比i来确定输出轴转速n2=in1。 (3)传动比:根据实际的传动要求确定传动比i,一般单级锥齿轮传动比i不宜超过6到8。 (4)工作环境:载荷特性、润滑条件、安装空间限制等。 2.选择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方式 常用的齿轮材料有中碳钢(如45钢)、中碳合金钢(如40Cr等)。对于重要的传动,可采用渗碳淬火的低碳合金钢(如20CrMnTi等)。 不同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会影响齿轮的许用应力和承载能力。例如,45钢调质处理后齿面硬度一般为220-250HBW,40Cr调质处理后齿面硬度稍高,而20CrMnTi渗碳淬火后齿面硬度可达58-62HRC。 3.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锥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d1m≥[(KT1/ψR(1-0.5ψR)2·ZE2ZH2Zε2/σH2]1/3 其中: d1m为小齿轮齿宽中点的分度圆直径; K为载荷系数,包括使用系数KA、动载系数Kv、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α和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K=KAKvKαKβ,各系数可从设计手册中查取; T1为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1=9.55×106Pc/n1(Pc功率,单位为kW,n1转速,单位为r/min); ψR为齿宽系数,一般取ψR=0.2-0.3; ZE为弹性系数,与齿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关,对于钢-钢材料组合,ZE=189.8(MPa)1/2; ZH为节点区域系数,与齿轮的压力角和齿数比有关,标准压力角α=20°时,ZH可根据齿数比查取,(直齿≈2.5,螺旋齿≈2.2~2.4); Zε为重合度系数(一般取0.85~0.95); σH为许用接触应力,[σH]=σHlim/SH,σHlim为接触疲劳极限,可从设计手册中查取,SH为接触疲劳安全系数,一般取SH=1.0-1.3。 计算出d1m后,可根据d1m=d1(1-0.5ψR)计算小齿轮的大端分度圆直径d1,进而确定其他几何尺寸。 4.几何尺寸计算 分度圆直径:d1=mz1,d2=mz2,其中 m 为大端模数,z1和 z2分别为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数。 齿数选择:一般小齿轮齿数z1取17-30,为了使两轮齿的弯曲强度接近,齿数比 u=z2/z1=i。 模数计算:由 d1计算出大端模数 m=d1/z1,并将其圆整为标准模数。 锥距:R=1/2(d12+d22)1/2。 齿宽:b=ψRR。 分度圆锥角:δ1=arctan(z1/z2),δ2=90°-δ1。 齿顶高:ha=ha*m,ha*为齿顶高系数,标准值ha*=1。 齿根高:hf=(ha*+c*)m,c*为顶隙系数,标准值c*=0.2。 齿顶圆直径:da1=d1+2hacosδ1),da2=d2+2hacosδ2。 5.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锥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σF=KT1/bd1m·YFYSYε/(1-0.5ψR)≤[σF] 其中: YF为齿形系数,与齿数有关,可从设计手册中查取; YS为应力修正系数,也与齿数有关,可从设计手册中查取; Yε为重合度系数(与接触校核类似); [σF]为许用弯曲应力,[σF]=σFlim/SF,σFlim为弯曲疲劳极限,可从设计手册中查取,SF为弯曲疲劳安全系数,一般取SF=1.2-1.5。 如果计算得到的σF小于等于[σF],则弯曲强度满足要求;否则,需要调整设计参数(如增大模数、增加齿数等)重新进行计算。 6.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并确定精度等级 小齿轮齿宽中点的圆周速度vm=πd1mn1/60×1000。 根据圆周速度vm和传动的要求,从齿轮精度标准(如GB/T10095-2008)中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常用的精度等级为6-9级。 7.进行结构设计 根据齿轮的尺寸和工作要求,设计齿轮的结构,如实心式、腹板式、轮辐式等。对于直径较小的齿轮(齿顶圆直径da≤160mm),可采用实心式结构;对于直径较大的齿轮,可采用腹板式或轮辐式结构。 8.设计优化与工程实践 (1)螺旋锥齿轮的优势 齿面接触更平顺,承载能力较直齿提高30%~50%; 推荐采用格里森制(Gleason)或奥利康制(Oerlikon)齿形。 (2)安装与调试要点 轴向定位:通过调整垫片控制齿轮副啮合间隙(一般0.1~0.3mm);接触斑点检验:空载时接触区应居中,满载时扩展至齿面80%以上。 (3)润滑与失效预防 润滑油选择:ISO VG 150~320(根据工况温度与载荷); 常见失效模式:点蚀(接触疲劳)、断齿(过载或装配不良)。 9.常见问题解答 Q1:齿宽系数ψR为何不能超过0.35? 答:齿宽过大易导致制造误差敏感,且大端与小端齿厚差异显著,加剧偏载。 Q2:接触强度不足时如何调整参数? 答:优先增大模数m或齿宽b,其次考虑提高材料硬度或改用螺旋齿。 Q3:小齿轮齿数过少(如z1=10)如何处理? 答:采用变位修正(需专用刀具),或改用螺旋锥齿轮改善啮合平稳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