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十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考号:|得分|评卷人|I I I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2、个性倾向体现了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消费对象的不同态度体验,以及消费行为模式上。3、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2、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4、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5、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6、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7、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8、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9、 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
3、改变,以及人生观和 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10、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得分评卷人I I I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A. 自然科学B. 生物学C. 需要D. 地理学2、()一般具有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和独特性特征。A. 需要B. 物理现象C. 自然现象D. 物理现象3、 人类个体需要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生理状态、情境和()。A. 认知水平B. L理状态
4、C. 自然现象D. 物理现象4、根据不同标准,需要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马斯洛的()是需要的代表性理论,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多启示。A. 认识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需要层次理论5、()需要是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和心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它往往以内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A. 生理B. 情感仁心境D.应激6、()需要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它反映了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A. 重要条件B. 不稳定C. 固定D. 参考系统7、人的需要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目的、有对象的,而且也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的扩大而()。A. 客观
5、B. 发展C. 实践D. 发展8、人的需要的对象既包括( )的东西,如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的东西。A. 性格B. 物质C. 能力D. 兴趣9、通过相互协作,带来物质成果,通过人际交往,沟通感情,带来愉悦和充实;既包括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 ),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A. 物质B. 精神C. 意念D. 制度10、人的需要是随着年龄、时期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在发展的(),需要的特点也不同。A. 客观事物B. 不同时期C. 意志过程D. 神经症16、认知因素是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认知活动对个体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是个体确立活动目标的
6、基础,产生需要的()。A. 教学效果B. 前提条件C. 从众D. 暗示17、期待促使人们为满足()而努力地进行活动,高三学生期待着自己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这种期待促使他们不分昼夜地复习功课迎接高考。A. 某种愿望B. 社会知觉C. 社会态度D. 社会归因18、从需要发展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曾指出,可以把人们的需要区分为“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A. 弗洛伊德B. 华生C. 马斯洛D. 马克思19、人和动物都有自然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手段也不一样。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自然需要不仅可以通过()满足,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产品得到满足。A认识过程B
7、 感情过程C. 意识过程D. 自然物体20、社会性需要是人们特有的需要,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有的需要,是后天习得的、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A. 色觉B. 各种经验C. 感觉D. 意志年龄得分评卷人I I I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领导能力?2、决策能力?3、绩效管理能力?4、激励下属能力?5、教练下属能力?6、授权能力?7、团队学习创新能力:8、员工管理能力:得分评卷人I I I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
8、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4、()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这七个层次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层次越高,越难满足,满足的百分比越少5、()人的行为是有优势需要决定的。同一时期内,个体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在不断变动的。6、()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人行为影响的比重降低而已。7、()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8、()动机在心理现象中属于心
9、理状态。9、()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1918年最早应用于心理学,被认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具有三方面功能。10、()依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得分|评卷人|I I I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动机的表现?2、动机与目标?3、精神分析学理论?4、本能理论?5、驱力理论?6、唤醒理论?得分评卷人I I I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认知理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动力系统2、积极特征3、需要4、低级需要5、动机6、价值观7、价值观8、改变9、世界观10、影响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
10、20分)1、C2、A3、A4、D5、A6、A7、D8、B9、C10、B11、A12、A13、C14、A15、A16、B17、A18、D19、D20、B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掌握领导技巧,提升领导魅力;2、学会科学决策,避免重大失误;3、重视目标执行,提高团队绩效;4、运用激励技巧,点燃下属激情;5、教练培训下属,提升下属能力;6、善于授权放权,修炼无为而治;7、不断学习创新,保持团队活力;8、体认员工需求,体验快乐管理;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对2、对3、对4、对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
11、答:行为从心理活动层面上讲也就是个体的心理特征与其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而由于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与反应的结果是形成心理状态,所以从心理活动层面上说:行为动机实际上是属于心理现象中的心理状态。2、答: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个是个体期望的未来状态。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的诱因变成内部的需要,进而成为行为的动力,并推动行为。3、精神分析学人格结构理论若通俗地说也就是:本我作为人们的先天本性,其回答人们的行为是否必需的问题;自我作为人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损失且又达到目的的心理机能,它回答人们的行为能否达到
12、目标或目标能否满足需要的问题;而超我作为社会道德化和个人价值化的自我,它则回答人们的行为是否应该的问题。4、本能理论是最早出现的行为动力理论。本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主要是受人体内在的生物模式驱动,不受理性支配。5、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6、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答: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