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5套真题题库.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62669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5套真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5套真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题库一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o A准备原则 B活动原则 C个别适应的原则 D需要原则 2. 不属于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的是()。 A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 B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 C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是建立在计算之上的 D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 3.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A填补认知空隙 B执行方案 C反思修正 D调查资料 4. 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 A概念 B图像 C性质 D表象 5. 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6.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 以及()等等的特征。 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 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D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7. 概念与词汇的关系是()关系。 A——对应 B内容与形式 C内涵与外延 D抽象与概括 8. 以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表现性评价 D质性的评价 9. 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 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 B探索一发现式策略 C Handson活动策略 D照本宣科策略 10. 不属于小学空间几何特征的是()。 A直观几何 B证明几何 C经验几何 D实验几何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征。() T V F X 2. 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3. 范例教学强调利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T V F X 4. 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控制予以体现的。() T V F X 5. 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T V F X 主观题 三、 填空题(共2题,共24分) 1. 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以及态度等因素。 空1:兴趣 空2:动机 空3:自信心 2. 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反思评价等。 空1:设置问题情境 空2:提出假设 空3:获得结论 四、 简答题(共3题,共36分) 1. 简述在运算规则的导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试题分值:12分) 答:①情境导入。②活动导入。③问题导入。 2. 简述在概念引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试题分值:12分) 答:在概念引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如下一些策略: 生活化策略; 操作性策略; 情境激发策略; 知识迁移策略。 3. 简述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试题分值:12分) 答: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数学问题是一组尚未达到目标状态的、有待加工处理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由以下三种成分构成: 条件信息、目标信息、运算信息。 题库二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o A导向价值 B甄别价值 C反馈价值 D诊断价值 2. 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可以称之为()。 A大众化 B形式化 C算法化 D公理化 3. 下列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是()。 A数感 B空间观念 C应用意识 D数学思考 4.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A目标 B内容 C学具 D环境 5. 从正方形中抽象出长方形的过程称之为()o A强抽象 B概括 C弱抽象 D分离 6.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 以及()等等的特征。 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 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D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7. 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o A准备原则 B活动原则 C个别适应的原则 D需要原则 8. 不属于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特点的是()。 A淡化证明 B逐步深化 C合情推理 D注重命题 9. 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目的的是()o 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 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 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 10. 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 A定义 B抽象 C符号 D外延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 概念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T V F X 2. 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 T V F X 3. 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T V F X 4.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 T V F X 5. 数学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给定的某种状态。() T V F X 主观题 三、 填空题(共2题,共24分) 1.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以及“评价结果”等四个心理过程。 空1:理解问题 空2:设计方案 空3:执行方案 2.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以及等。 空1:行为参与;考生答案:行为参与; 空2:情感参与;考生答案:情感参与; 空3:认知参与;考生答案:认知参与; 四、 简答题(共3题,共36分) 1. 简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基本含义。(试题分值:12分) 答:所谓学生参与,主要就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 ①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 ② 情感参与。情感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③ 认知参与。认知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层次; 2. 简述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有哪些共同性的特征。(试题分值:12分) 答: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有如下三个共同性的特征: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 生活”的价值取向;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价值取向;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的 价值取向。 3. 简述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特点。(试题分值:12分) 答: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1)经验是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 (2)操作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 题库三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的关系。 A传递与接受 B控制与被控制 C交互主体 D知与不知 2.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 C空间观念 D情感与态度 3. 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等。 A学生的需要观 B国家的需要观 C生活的需要观 D儿童的发展观 4. 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o A形成性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表现性评价 D质性的评价 5.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A语言表述阶段 B理解结构阶段 C学会解题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 6. 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的过程。 A建构 B吸纳 C传递 D训练 7. 不属于儿童形成统计思想过程特征的是()o A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 B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 C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 D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 8.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 A统一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简明性原则 D渗透性原则 9. 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 A大众化 B公理化 C逻辑化 D算法化 10.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三个基 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A感受环节 B执行环节 C运动环节 D反馈环节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征。() T V F X 2指学习者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知识称之为客观性知识。() V 3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T V F X 4作为教育的数学是一门经过专门加工的数学。() T V F X 5儿童的统计知识的学习重点就是要能学会制作统计图表。() T V F X 主观题 三、 填空题(共2题,共24分) 1. 数学学科具有、、—等特征。 答: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 2. 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以及 等的识别。 答: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 四、 简答题(共3题,共36分) 1. 简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基本含义。(试题分值:12分) 答:所谓学生参与,主要就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 ①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 ② 情感参与。情感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③ 认知参与。认知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层次; 2. 简述可以从哪些方而去发展儿童的良好的数感?(试题分值:12分) 答:可以从如下三方而去发展儿童的良好的数感: (1) 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即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 (2) 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即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 (3) 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3. 简述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试题分值:12分) 答:在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主要会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 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 (2)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 (3)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 题库四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算法化”是以()为价值取向的。 A功利 B数学素养 C数学家 D逻辑思维 2.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0 A语言表述阶段 B理解结构阶段 C学会解题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 3. 不属于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特点的是()o A淡化证明 B逐步深化 C合情推理 D注重命题 4.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 5. 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可以称之为()。 A方法 B性质 C算理 D规则 6. 问题的客观方面就是指()o A课题范围 B问题空间 C目标状态 D起始状态 7. 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表现性评价 D质性的评价 8. 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的过程。 A建构 B吸纳 C传递 D训练 9.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创设情境、()、检验假设和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 A独立探究 B提出假设 C理解发现 D动手操作 10. 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两类。 A发现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 儿童的统计知识的学习重点就是要能学会制作统计图表。() T V F X 2. “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是课堂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T V F X 3. 好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刺激学生的参与。() 4. 当今人们对课程内涵的界定已呈多元化的格局。() T V F X 5. 启发式谈话法中的师生的对话是以理解为核心的。() T V F X 主观题 三、 填空题(共2题,共24分) 1. 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空L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 空2:教师要注意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空3: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 2. 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以及等策略。 空1:情境导入 空2:活动导入 空3:问题导入 四、 简答题(共3题,共36分) 1. 简述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试题分值:12分) 答: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如下七个方面: 对数学的价值的了解; 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数学技能的形成;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获得; 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情感;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 简述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试题分值:12分) 答: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有三个: 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3. 简述可以从哪些方而去发展儿童的良好的数感?(试题分值:12分) 答:可以从如下三方而去发展儿童的良好的数感: (1) 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即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 (2) 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即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 (3) 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题库五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 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大致要经历“分离”、“提纯”和()等三个环节。 A表征 B简化 C描述 D思考 2. 不属于小学概率与统计学习的课程意义的是()o A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 B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C获得绘制图表的能力 D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o A客体性 B思考性 C单一性 D接受性 4.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 及()等四个领域。 A解决问题 B符号感 C推理能力 D实践与综合应用 5. 下列不属于知识学习某一阶段的是()o A选择阶段 B领会阶段 C问题阶段 D习得阶段 6. 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主要是()o A已有概念 B生活经验 C公理体系 D几何命题 7. 不属于儿童形成统计思想过程特征的是()o A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 B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 C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 D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 8. 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 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 B探索一发现式策略 C Handson活动策略 D照本宣科策略 9. 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o A概念 B图像 C性质 D表象 10.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o A统一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简明性原则 D渗透性原则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 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2. 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为接受学习。() T V F X 3. 启发式谈话法中的师生的对话是以理解为核心的。() T V F X 4. 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控制予以体现的。() T V F X 5. 当今人们对课程内涵的界定已呈多元化的格局。() T V F X 主观题 三、 填空题(共2题,共24分) 1. 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空1: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 空2:教师要注意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空3: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 2. 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 空1:数与代数 空2:空间与图形 空3:统计与概率 四、 简答题(共3题,共36分) 1. 简述探究学习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试题分值:12分) 答:探究学习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探究教学模式对学习主体的适用性。 第二,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 第三,注意教师引导的适度性。 第四,加强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2. 简述在运算规则的导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试题分值:12分) 答:①情境导入。②活动导入。③问题导入。 3. 简述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试题分值:12分) 答:数学问题的基木结构:数学问题是一组尚未达到目标状态的、有待加工处理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由以下三种成分构成: 条件信息、目标信息、运算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远程教育/电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