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课:《赵普》导学案〔第二课时〕
【目标导学】:
1. 把握第二自然段内容,当堂背诵。
2. 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重点】把握第二自然段内容,当堂背诵。
【学习难点】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导学过程】:
一、 自主预学
同学自由朗诵第二段。〔要求:读准字音〕
二、 合作探究
1. 第二段主要写了赵普一件什么事?
2. 赵普如何向太宗奏荐人才?太宗反映如何?
3. 从中可以看出赵普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4. 赵普为什么要“勤奋读书〞,又为什么要“奏荐人才〞呢?请用原句回答?
三、 课堂小结
【特别句式】
⑴推断句 则《论语》二十篇也〔“也〞表示推断〕
⑵倒装句
读之竟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竟日读之〕
太祖常劝以读书〔介宾短语后置,应为太祖常以读书劝〕
⑶省略句
太祖常劝〔之〕以读书〔省略宾语〕
碎裂奏牍〔于〕掷地〔省略介词“于〞〕
四、 当堂训练
1. 想一想,课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2. 本文的中心是?
3.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从赵普身上学到了什么?
附录第二段的翻译:
赵普性情冷静且为人严正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慎重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举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时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