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规划,助力成才近年来,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和高校改革动向,各高校的招生政策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愈加注重人才的内涵建设、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现实生活中,现在社会衡量和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本升学率与二本升学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准就是升入顶尖大学特别是清华北大学生的人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激发教育活力,培养更多尖优生成为重点高中的最大追求。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高中如何从基础年级开始做好尖优生培养的长远规划谈几点做法和想法。一、加强理想、目标教育,引领学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苏轼贾谊论有言:“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
2、达。”我认为,学生从升入高一年级始,首要的是立志,明确自己三年后的结局。为此,我的第一节班会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我要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我能达到什么高度,我的远方在哪里。只有发现自我,才能创造未来。作为优秀学生,更应该有一种高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坚信自己的人生要与众不同。为此,我经常利用主题班会,班级黑板报,专题作文,班级号等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经国济世”的远大理想,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例如2018届实验班的班级号是“大气大器”。在众多的班级号中应该还是别具特色的。我以为,只有具备“大情怀”“大格局”的人,才能从容面对一切顺境与逆境,才能
3、具备优秀人才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站得高看得远了,很多事情都是小事,都是可以克服的。“大情怀”教育一直贯穿于这届学生高中的始终,有了“大情怀”“大格局”,抗挫能力也就会增强,在高中三年的研究中淡定面对研究乃至社会中的各种波折,不轻言放弃,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永远充满正能量。正是这样的不断激励,让这届学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2018年高考中创造辉煌。二、长远规划,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学生尤其是尖子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应有三年的长远系统规划。在起始年级,年级、各班级可根据学生所长及个性,注重素养积蓄,量身定制三年规划,系统安排,坚持不懈,从而让学生在高三冲刺、高考之前蓄积各方面
4、的资本,把握机会,脱颖而出。以2018届10班为例。高一上学期开学初,通过专题讲座,班会课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确新形势下高校对拔尖人才选拔的要求,明确新高考对学生必备素质、关键能力的要求,结合我校对学生高中三年应完成的16件事的要求,每个学生制定综合素质三年发展规划,以表格形式从阅读能力、研究性研究、社会实践活动、运动素质等方面落实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发展作了规划后,关键是老师帮助他们坚持不懈地实施。老师们通过制定科学的计划帮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诸如批判性思维、自主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力、人文素养有较大提升。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培
5、养。一是狠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书目上,不局限于语文的阅读,而是要求各科老师均提供阅读书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科知识系统性,提高阅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读书交流,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二是扎实开展研究性研究。研究性研究指导由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共同担任,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实际,结合学科特点确定课题,通过项目式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研究能力,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确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利用各种平台、舞台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如经过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共同观察、沟通,我们初步选定比较有潜质
6、升入清北的对象,对这些同学除了学科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其领导力。通过安排其担任班级主干,学校学生会干部,培养其自信心,特别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安排其主持班级、学校的大型活动,培养其表达能力。所有这些都为其以后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特别是面试作好准备。三、有序拔高,拓展学科视野对于尖子生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对实验班(重点班)的教学也要因“班”施教。从高一起,就要求老师们注意从多个维度去构建学生知识体系,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传授研究方法和提高研究能力,使有拔尖创新禀赋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效的培养。一是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实验班的教学必须与普通班有所不同,除了教学进度更
7、快,更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做进一步完善。要全面深化和强化学科教学内容,老师们在全面强化学生高考内容的基础上,对课外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适当拓展和补充高校自主招生的重点内容,数理化相应补充竞赛初赛难度的内容和习题,提高学生难题大题的解决能力,重点进行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甚至超越高考考核标准,应对各种考试的特定考察考核,也是将高三自主招生化解在高中各阶段分段准备。二是系统安排学科奥赛。奥赛主要针对某学科有较好天赋、有兴趣爱好、研究品质好的学生,主要让他们潜心于本学科的研究钻研,培养其主动、自觉、钻研、创新的能力。高一阶段要做好广泛动员,原则上要求实验班的学生每人要参加至少一门的
8、学科奥赛培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科的培训对象逐渐减少。经过系统培训,有些学生即使拿不到省一等奖,但他们的学科水平会明显提高,研究能力会明显比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强,高三冲刺能力也很强,高考发挥整体很好。四、互助合作,扬长避短,促群体进步。实验班的学生整体素质都比较高,综合能力也比较强,但也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对于其薄弱学科,如不能在高一起开始引起重视,高三冲刺时就会严重拖后腿,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在实验班,有些学生在某一科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甚至超过老师。因此,在同学间互助合作,扬长避短,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成立研究小组。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分组。合作研究小组一般
9、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研究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研究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二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组建好研究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研究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我们做了以下几件事:选一名得力的组长、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有一个简单的组规章程、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三是完善促进研究小组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培训明确小组
10、长的作用、小组长与教师的关系,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利用周末、假日的时间,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按计划集中突破相关科目。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可以互为老师讲解,也可以指定某一学科优势的学生来主讲,如学科奥赛的学生,扬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研究小组的建设,班主任、各科培优老师要协调统一,周密规划,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培优计划要有延续性,重点性。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通过有重大的培优,尽最大可能地在高一高二消灭缺腿科目,高三冲刺就会有扎实的后劲。一流的教育源自一流的教学管理。培养尖优生是一门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念和方法,有时甚至还有运气的成分。我只是把2015届和2018届两届理科实验班团队所做的,已毕业学生所反馈的,做一个梳理,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