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防汛防洪防台(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工作
1、组织机构。各部门要设立“三防”工作机构,落实职责,分解到人,强化监督检查。公司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对各部位、各环节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2、编制预案。编制符合本公司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三防”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公司各类从业人员预防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三防”的思想准备。
3、隐患排查。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历年的洪、汛、台风灾害和部门管理特点,在每年洪、汛、台风期来临前组织力量对本部门管理范围内房屋建筑、公用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排除。
(二)预警信息
1、台风洪汛预警等级。台风洪汛预警等级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含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等)洪汛预警信号,以及关于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速度和未来趋势的预报,
和水文等有关部门的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确定,划分为四级,I级
(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级(较重)和IV级(一般)。具体
划分标准见表1。
2、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信息来源。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渠道,强化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风情、雨情、水情预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等预报,以便快速做出应对反应。
二、应急响应
(一)响应原则
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台风洪汛不同预警等级和影响范围,实行分区域分级响应,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受台风洪汛威胁最严重地区的预警级别做好“三防”部署工作。
(二)应急响应
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情况见表2。
表1 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台
风预警
等级
划分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I
级
1、气象部门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2、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1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II
级
1、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2、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III
级
1、气象部门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2、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IV
级
气象部门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表2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情况
I、II、III级应急响应
V级应急
响应
备 注
1、接到当地气象部门发出的 1、视台风
公
司安全
主管部
门
抗台防汛紧急通知后,主要领导
立即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宣
布启动抗台防汛应急预案。
2、 调集有关抢险设备、物资
和力量、协助各部门落实防御部
署情况,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加
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或其他单位的
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各项保障有
效运行。
3、 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行政
主管部门报告受灾情况和抢险救
援开展情况,并续报最新信息。
洪汛情况发出建设系统抗台防汛通知,安全有关人员赴应急现场,指导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受灾和抢险救援开展情况。
I、II、III级应急响应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分管领导亲自带班,抗台防汛职能科室成员全部到岗到位,保持通信畅通。
1、接到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抗台防汛紧 实行24小
各
部门
急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动员部署,对本部门范围内房屋建筑、公用基础设施进行一次抗台防汛全面检查。
2、落实抢险所需的救灾设备、物资、人员,
时值班,分管领导亲自带班,抗台防汛
工作组成员全
部到岗到位,
一有险情,随调随到。
3、及时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处置工作进
保持通信畅
展情况,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通。
三、应急结束
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直接的应急任务和现场抢险救援活动结束,以及台风洪汛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并确认无危害和风险,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台风洪汛警报解除信息后,各部门方可结束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应加强本部门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依托现有的力量,组建应急专业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力量及时到位。
(二)应急物资保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救援物资,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抗台防汛抢险物资、器材、设备的添置、储备和管理;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建立应急救援设备(装备)动态数据库,明确各部门、单位抢险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检测等制度,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应急需要,应急响应时服从调配。
(三)通信与信息保障。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应急通信畅通,信息传递无阻,为抗台防汛通讯和现场指挥提供保障。建立应急人员通信联络动态数据库,明确参与人员的通讯方式、联系方式;建立和完善台风洪汛等自然灾害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
(四)应急技术保障。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防灾抗灾科学技术研究的力度和投入,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应急装备技术、危险源监测、应急评估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专业人才,明确各类人才的特长、联系方式,为抗台防汛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