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概况
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平均为0.59m?/t;煤层埋藏深度一般在500-600m左右可采厚度为0.8m-2.96m,平均1.65m。煤层赋存稳定,倾角一般在0-3°,面积约93.88m?,煤炭资源总量199.73Mt,可采储量125.5Mt。煤层属容易自燃煤层,火焰长度大于400mm,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
1、矿井通风与瓦斯状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抽出式通风,"两进一回",即主副斜井进风,立井回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2、2021年生产地区安排
〔1〕 采煤工作面
104工作面采纳"U"型通风方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部垮落管理顶板。
〔2〕106主运、106辅运、108辅运为开采掘进工作面;+820水平回风大巷、+820水平胶运大巷、+820辅运大巷为开拓掘进工作面;以上掘进工作面均为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其中+820水平回风大巷、+820水平胶运大巷为炮掘工作面,其余均为综掘工作面。
二、矿井防火措施
1、矿井防火的一般措施
〔1〕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等都要建立防火措施和制度。
〔2〕防止烟火入井。井口房和通风机房四周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火炉取暖。
〔3〕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无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修理;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4〕井口四周和每一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都应该设置消防材料库。
〔5〕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6〕井口房和井架采纳不燃性建筑材料。
2、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可能发生外因火灾事故的地点
①所有的变电所、低压电缆放炮处。
②所有存放易燃物品的地点。
③各皮带运输线。
④各种高、低压电缆放炮处。
⑤各种采掘头面、巷道整修的放炮地点。
⑥所有的井下电焊、气焊作业点。
〔2〕产生火源的原因
①井下电焊、气割、照相、录像。
②违规爆破,封泥长度不够产生火焰,放炮产生爆燃。
③电器失爆、短路或过负荷产生电火花,电缆放炮。
④作业人员将火源带入井下,私自拆卸矿灯。
⑤运输机械摩擦。
⑥机械碰撞。
⑦岩石摩擦。
⑧杂散电流。
⑨雷电灾害。
⑩金属支架断裂。
〔3〕外因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井口房和通风机房四周20米内禁止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
②严禁携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
③井口房和井下不准电焊、气焊或用喷灯焊接,如果一定要在井下焊接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批准并有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而且要求事先清除四周的易燃物品,备足消防用水、砂子、灭火器等,并携带瓦斯便携仪,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0.5%,马上停止作业,并用水对焊接物件降温。
④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井下使用或使用过的润滑油、棉纱和布头等必须放在盖严的铁通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巷道或硐室内。
⑤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放炮规定执行,封泥长度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要求,不准放糊炮,严禁用煤块、粉煤、岩块〔泥岩〕等易燃物品代替炮泥,同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⑥要正确选用易熔断丝(片〕和漏电继电器,以便电流短路、过负荷或接地时能及时切断电流。不准带电检修、搬迁电气,预防摩擦生火。应做好井下机械运转部分的保养修理工作,及时加注润滑油,保持其优良的工作状态,防止因摩擦生热而引起火灾。
⑦井下必须使用绝缘阻燃电缆、阻燃输送带。
⑧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纳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
⑨井下中央变电所、消防材料库必须按规定配备砂箱和灭火器材,使用过的棉纱及时清理上井,严禁对方坑木、荆笆、背木等易燃物品。
⑩地面和井下都要建立消防材料路,储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库储存的消防材料要定期检查和改换。材料库的所有材料非抢险、救灾严禁使用。对过期或报废的物品必须在三天内改换和补充。
3、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
〔1〕开采技术措施
①选择合理的煤柱尺寸,尽量少留煤柱。
②选择后退式开采顺序,提升采出率。
③提升开采速度,在自燃发火期内将工作面煤炭采完,并及时封闭采 空区。
④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防治漏风,主要通风机与风网匹配,通风设施布置合理,质量可靠。
(2)完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和防灭火注浆管路系统,其中采掘工作面消防管路钢管直径不得小于1.5寸,每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在巷道入口处安设水压表,并必须保证用水地点的水量不小于6L/min,水压不小于0.4Mpa;皮带巷应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闸门,其他巷道应每隔100m设置一个三通闸门。
〔3〕通修队要每周对井下主要进回风巷,无人作业及常常无人行走的巷道,采空区及工作面上隅角的空气成分进行检查分析一次,并按规定进行防灭火猜测预报工作,发现有一氧化碳气体,温度升高等预兆时,要及时向矿领导汇报并采用措施进行处理。
〔4〕通修队强化束管监测系统和注氮、注浆系统的应用,保持对采空区密闭进行注浆,并监督采煤队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注浆做好记录。注浆系统不完善的,要及时安排人员和材料进行完善,使各回采工作面均能进行防灭火注浆。
〔5〕各回采工作面要强化管理,力争加快推采速度,减少自燃带滞留时间,同时要提升回收率,减少采空区丢煤,放顶时要保持注浆洒水,保证注浆质量。
〔6〕采掘作业规程中必须单列防治自燃发火措施,并严格执行,严禁CO超限作业。
〔7〕采掘工作面上、下顺槽顶帮要背严背实,严禁空帮空顶,关于出现的高冒地点必须采用措施,必要时通修队要导风散热或注罗克休充填。
〔8〕井下各作业地点要及时清理浮煤,严禁浮煤堆积,特别是运输机机头处,防止产生高温引燃浮煤。
〔9〕通修队天天安排专职瓦检员对采煤工作面上尾巴进行一氧化碳和温度检查,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取样化验分析。
〔10〕采煤队负责工作面下隅角防火风帐吊挂工作,风帐长13m,宽2.1,m,吊挂眼每800mm一个,且保证风帐向下顺槽贴下帮拐3m,紧贴采空区侧吊挂,风帐吊挂要求上接顶下接底。防止向老塘内漏风。瓦加怒焰负责监督检查。
〔11〕通修队必须保证工作面通风系统的稳定,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在保证工作面瓦斯不超限的同时,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
〔12〕采煤工作面距停采现20m时,工作面下尾巴垛依次煤袋从下顺槽下帮向工作面紧靠老塘沿倾斜方向接顶垛6m,沿走向垛8m。
〔13〕采煤工作面推采到距停采现20m时,采煤队在工作面上尾巴和向下15m处预埋1.5寸注浆管,执行双管注浆,停采后对采空区进行注复合胶。
〔14〕回采工作面结束后,矿要安排人员及时将设备、材料回收完毕,通修队及时建筑永久密闭,保证采后45天内封闭采空区。
〔15〕采空区永久密闭位置必须选在巷道顶帮完好处,永久密闭必须建双墙,里墙为500mm厚,外墙为800mm,双墙内用黄泥填实并预埋对其进行注浆,防止自燃发火。
〔16〕必须按照《矿井防灭火规范》要求配齐井上下消防器材库器材,井上消防器材库由保卫救护队负责管理,井下消防材料库由通修队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改换,非救灾不得挪用,救灾后应马上补充。
〔17〕矿井每季度组织对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消防材料库及消防器材的设置状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8〕安检科、通防科负责对矿井防灭火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催促整改。
三、矿井灭火措施
1、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应依据现场通风瓦斯状况,马上采用一切尽可能的措施进行灭火、控制火势,尽快通知现场人员撤离,并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马上按《2021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组织抢险救灾,抢救灾区人员。
2、当井下出现明火,用水进行灭火时,必须沿着火点边缘想着火点中央逐渐灭火,不得将水直接射向着火点中央。
3、井下发生油类火灾时,在灭火前,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在灭火。
四、综合防灭火组织和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井下防灭火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和部门责任制,做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
1、总经理是综合防灭火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保证所需机构、人员、资金、装备。
2、安全副总经理负责地面防灭火工作的监督检查,知道防灭火工作的实施,对地面火灾的预防及发生火灾时的安全工作责任,对违反《消防条例》的行为进行改正或追查处理。
3、机电副总经理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总工业场所的电气设备安装,对违反有关规定私自安装电气设备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追查处理。
4、总工程师〔包括通风副总〕负责组织防灭火工作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查,负责指导,监督、检查防灭火措施的落实,对防灭火技术方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负责。
5、通防科负责当发生火灾时,依据火灾状况,确定火灾形成的原因、火是否影响井下安全生产,对影响井下安全生产的,马上 按照井下防灭火措施要求,采用措施,保证井下人员安全。
6、机运科负责各单位用电设备安装、用电的审批,负责安装过程的技术指导,保证安装的电气设备完好、供电合理,防治因供电设备不完好、供电线路不合理引起电气火灾。
7、供应科、财务负责防灭火、消防器材的供应及防灭火资金的落实,对消防器材、防灭火资金负责。
8、矿调度室负责防灭火过程中各种事项协调指挥。
9、安检科负责防灭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对违反防灭火有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责令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改,对矿井防灭火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10、各采掘施工单位对所管辖范围内的防灭火工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