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年全国新课标,第,27,题,沾化一中:孔令杰,1,27,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H,=-515kJ/mol,C,3,H,6,(g)+O,2,(g)=C,3,H,4,O(g)+H,2,O(g),H,=-353kJ/mol,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D,反应活化能增大,(,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理由是,_,。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_,。,2,说题流程,3,一、命题立意及考点,本题围绕丙烯腈和副产物丙烯醛设置了相关问题,试题不偏不怪,难度中等。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及考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1,)从焓变的角度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趋势:第一题的第一个空。,(,2,)影响平衡的因素:第一题第二、三个空。,(,3,)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第二、三题。,4,二、考纲要求,1,、知识要求: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2,、能力要求: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表达,并做出解释。,5,三、解题过程,(,1,)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解题过程,】,(,1,)因为生成丙烯腈和丙烯醛的反应均为放热量较大的反应,所以在热力学上趋势很大;,分析反应的特点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低温,低压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反应的选择性又称反应专一性,催化剂具有高度专一性,所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丙烯腈反应的选择性。,【,易错点及对策,】,部分考生对丙烯腈选择性因素的回答存在迷惑,加强影响化学反应因素的理解。,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低温 低压,催化剂,6,(,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D,反应活化能增大,【,解题过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产率应该降低,而低于,460,0,C,时,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在此时反应平衡尚未建立,对应的温度下的产率不是平衡产率;,丙烯腈生成反应的催化剂在一定范围能活性较高,高于,460,,催化剂活性降低,副反应的趋势增大丙烯腈的产率降低,,AC,对;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变小,,B,错;活化能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不会导致丙烯腈产率的变化,,D,错。,【,易错点及对策,】,考生对图像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较弱 是导致失分的关键,掌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和一般步骤,明确图像各部分的意义,结合影响平衡的规律进行作答。,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7,(,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理由是,_,。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_,。,【,解题过程,】,根据图像,b,可知,n,(氨),/,n,(丙烯)为,1,时,丙烯腈的产率最高,而丙烯醛的产率最低,所以,1.0,是最佳比值;,根据,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H,=-515kJ/mol,,氨气,氧气,丙烯按,1,:,1.5,:,1,的初始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在空气中氧气占,1/5,,所以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1,:,7.5,:,1,【,易错点及对策,】,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炼能力比较弱,掌握图像传递的有效信息,结合试题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找出正确答案。,1,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1,:,7.5,:,1,8,化学平衡图像题,1,、看图像,一看面:看清图像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二看线:弄清图像中线的斜率或线走势的意义。,三看点: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及拐点等。,四看是否需要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原则,:“先拐先平,数值大”“定一议二”,四、应对策略,9,化学平衡的移动,-,夯实基础,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1,)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2,)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10,该题考点在历年考题中的规律,2013,2014,2015,热化学方程式,:,28,(,1,),:,27,(,1,),:,27,(,1,),平衡的影响因素,:,28,(,2,)(,3,),:,28,(,3,),图像分析,:,28,(,3,),:28,(,2,),:28,(,4,),:,27,(,3,),11,五、高考出题的趋势和预测,【,浙江,2016】28.,(,15,分)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衡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O,2,(,g,),+3H,2,(,g,),CH,3,OH,(,g,),+H,2,O,(,g,),H,1,=-53.7kJ,mol,-1,I,CO,2,(,g,),+H,2,(,g,),CO,(,g,),+H,2,O,(,g,),H,2,II,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醛的百分比,已知:,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H,2,O,(,l,),H,2,O,(,g,),H,3,=44.0kJ,mol,-1,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H,的影响):,(,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反应,II,的,H,2,=_kJ,mol,-1,。,(,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A,使用催化剂,Cat.1 B,使用催化剂,Cat.2 C,降低反应温度,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额浓度,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4,)在右图中分别画出,I,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由,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12,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