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深入贯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我校以“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活动主题,开展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一、学习方案,重视监督
1. 通过家长会、电子屏等途径广泛宣传“饮食好、运动好、睡眠好”对健康的益处,引导儿童青少年从小争做新时代“三好”少年。
2. 加强电子产品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呼吁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督管理。
3. 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效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保障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二、丰富形式,注重实效
1. 学习做眼保健操评比,重视眼保健操,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过轻过重。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指导小老师”,指导班级同学做
眼保健操,纠正错误的手势。
2. 利用国旗下讲话、卫生广播等,呼吁学生积极参加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从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等几方面进行宣教,普及近视防控知识,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
3. 在班会课或晨会课时进行爱眼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对近视引起足够的重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由卫生室负责,围绕“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一主题,进行电子屏、板报宣传,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晨会课,一起交流学习后感。
5. 在学校公众号上向家长推送“近视防控专题”,让家长学习“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导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视力,加入到保护孩子视力的行列。
以上是我校在近视防控宣传月中组织的活动,相信在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的坚持下,保护视力的工作会一直保持下去,我们的孩子都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培养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学生只有树立“爱眼护眼”健康意识,学习并掌握预防近视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双眼,才能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认识美好世界,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我校以“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
一、国旗下的中队主题教育
9月X日升旗仪式上,同学用别开生面的表演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了爱护眼睛的重要性。我校校医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如何从饮食、睡眠、日常锻炼等方面预防近视。
二、班级体健课的主题教育
我校各班级利用健康课的时间,运用谜语导入、游戏互动、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保护视力,爱护眼睛的好习惯,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看书、写字姿势。
三、学生体检进行视力筛查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视力状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学生近视发病率。9月X日,医护人员来我校为全体同学进行了视力检测和屈光检查。建立了视力检测档案,及时将统计排查情况反馈给老师、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眼健康。
四、医院入校主题教育
9月X号,学校特别邀请了医院的医生来校给学生进行
“预防近视保护视力”主题健康教育宣讲。医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眼球结构及发育、近视形成原因、近视的危害、如何科学护眼等相关知识。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措并举控制学生近视发病率。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感,让他们知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一、工作原则
1.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 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 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 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 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 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 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局度。
6. 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 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 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 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 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 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 每年的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 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 按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 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
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 教室采光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 4)。
5. 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L7T.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34-20)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2022年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总结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在描写眼睛时,常爱用“明亮” “水灵灵” “炯炯有神”等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是啊,谁不希望自己有双好眼睛,谁不希望自己心灵的窗户更加明亮呢?可是,很多同学却因为不讲究用眼卫生,造成了视力不良。为了让同学们关注、保护自己的眼睛,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