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45710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养教育是依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须要,以全面提升全体同学的基本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同学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素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素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养教育以提升全民素养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升中华民族素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素养教育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教育。素养教育是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是每个人能够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养教育是促进同学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

2、大生产必须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同学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 素养教育是促进同学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养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同学的革新精神和施行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革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革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养教育的时代特征。 我们对素养教育内涵的上述理解,可以简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要义。 青少年素

3、养教育: 素养教育的基本特点 1、素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员,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按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第一,确保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素养教育是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确保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 第三,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将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素养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养而不是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是让同学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作职业的小行家。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优良的基本素养,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

4、素养或专业素养的迁移。 3、素养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素养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同学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同学激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4、素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同学全面发展,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5、素养教育要立足于将来社会的必须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必须求。素养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将来发展的必须要。 素养教育的目标 1、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素养;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养教育以提升国民素养为目标,必定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面

5、向每一位将来的国民。 3、素养教育为了提升国民素养,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养。 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养。素养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素养教育深入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根本途径就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是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升受教育者素养的根本途径。 素养教育如何推动: 彻底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演变而来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学习,做官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素养而教育,两种教育两种目的,两种观念,现在人们的观

6、念还固定在应试教育的做官观念里,要推行素养教育必须转化人们的固有观念,使人们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素养。 彻底改变教育的评价机制。目前的高考是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完美形式,也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要推行素养教育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当然改革高考制度也不能完全取消考试,因为考试毕竟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机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我的看法是模仿外国的宽进严出和学分制。 彻底改变教育的目的。现在同学在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岂不知学习了知识在工作上用不上岂不是白搭,所以要改变教育的这个目的,以提升同学的能力素养为最终目的。当然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不可能目不识丁就具有十分高

7、超的能力,但得记住学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力,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推动素养教育也很重要。 处理好结果与过程,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现在机构教育看中的是结果即分数,而不注重过程,要指导教育不是企业重结果不重过程,因为它们的产品不一样,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素养决定一切,要提升人才素养就必须重过程。另外课内学的知识一般是考试的内容,同学很重视,不看重课外知识,殊不知有时候课外的知识比课内的知识还要有用。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关系。同学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很好,同学的素养就高,可目前的教育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同学不全面发展就考不高分就不能升入大学,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

8、泥潭。同学个性特长非常重要,历代名人实际上都是个性发展的典型例子,不再赘述,所以机构要充分重视同学的个性发展。 如何落实素养教育: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是实施素养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优良的政治业务素养、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提升教师素养是确保素养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同学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养的提升,必必须建立在教师素养的提升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升同学素养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校由于历史等原因,学苗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子女为主,教师十分敬业,但是教育观念比较陈

9、旧,不敢放手让同学探究。针对这种状况,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于教师实施素养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开展聘请专家讲座、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讲坛、案例交流活动、自主学习个人提升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以解开教师的思想枷锁,加强教师实施素养教育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特色:我校的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利用科研课题的牵引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如培养研究性教师的策略研究。通过让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开启了教师的视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集体备课 (1)明确要求 本学期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要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 为主题,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确定教研组教学研究系列专题,切实开展好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按照集体备课的流程(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组织开展。备课要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制定,既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又能够借鉴智慧碰撞的灵性,达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集体备课持续要求同层次班级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学基本思路、基本学习、必做作业、教学基本反馈应统一。 (2)制度保证 出台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集体备课量化评价标准,印制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备课组常态课思、评、议、研反馈表。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