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溶解乙炔安全生产的体会.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43649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乙炔安全生产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溶解乙炔安全生产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解乙炔安全生产的体会  前言〔1〕        溶解乙炔生产是一种危险性大、事故发生率高的化工生产。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然而,冀东化工集团乙炔站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克服了许多困难,于2021年实现了安全生产16年无重大、特大事故。下面将该站好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以资交流。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2〕        电石、漂液、丙酮是乙炔生产的三大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电石是最主要的原材料,据有关资料介绍,电石在发生中产生过多的PH3、H2S,其浓度达到乙炔气的0.15%时就可能引起自燃甚至爆炸,因此应对电石样品严格化验,保证发气量≥250L/kg,H2S、PH3≤0.08%方可验收入厂投入生产;另外,电石中硅铁杂质的含量也有明确规定。电石经破碎后,要求粒度在50-80mm才可以加料发生反应。     次氯酸钠漂液的浓度控制至关重要。首先应将次氯酸钠浓溶液〔有效氯≥45g/L〕稀释至有效氯含量为0.08%-0.1%的稀溶液方可使用。次氯酸钠是一种不稳定盐,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如果其含量过高,有效氯>0.1%时,氧化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且其中的游离氯与乙炔反应即可发生爆炸。反之,假设次氯酸钠浓度太低,则清净效果不佳。     丙酮作为乙炔的溶剂也是一种主要的原材料,对其质量应严格按照GB6026-76标准执行,抽样对其密度、酸度、色度等项目逐一检验,达标放行。因为丙酮的水含量过高、酸度过高、残渣量过高都会使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降低,这样使大量乙炔在乙炔瓶中游离,导致压力过高,易造成爆炸事故。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        〔一〕 发生工序     在此工序,首先将电石破碎时其粒度在50-80mm之间,如果电石粒度过小,反应速度过快易引起爆炸。破碎后我们采纳间隙加料法,电石反应完毕后,要求坚持下料5分钟,以减少料斗内电石的残留量。停车时,用氮气置换,要求置换时间≥2分钟,否则,时间太短,置换不彻底,贮料斗内滞留乙炔,加料时电石摩擦生热或遇明火,很容易引起爆炸。     〔二〕 净化工序     这道工序主要任务是除去PH3、H2S杂质和为之产生的H+,这两种杂质含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因为:①PH3在100℃时可以自燃,使用中易引起爆炸;②在焊接中,PH3、H2S中的磷、硫会转移到焊口上,影响焊缝质量;③PH3、H2S使乙炔燃烧中亮度减弱;④在使用乙炔作为原料的有机合成中,硫、磷会使触媒中毒,从而使反应中断。故而采纳NaClO溶液作净化剂除去PH3、H2S,其原理是:     4NaClO+PH3=H3PO4+4NaCl     4NaClO+H2S=H2SO4+4NaCl     此过程中生成的H+再用NaOH溶液中和:     2NaOH+H2SO4=Na2SO4+2H2O     3NaOH+H3PO4=Na3PO4+3H2O     经上述两步净化,便除去了硫、磷杂质。     在净化工序,要求每15分钟测NaClO溶液浓度一次,每30分钟测NaOH溶液浓度一次,当有效氯浓度<0.02%时,马上改换漂液。当中和塔内溶液碱浓度<5%、Na2CO3%>13%,马上改换。因为NaClO遇光热易分解,所以要求漂液避免在激烈日光下照耀,以保证其浓度,进而保证合格的除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