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43050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必修4〕 〔考试时间:2013年7月5日〕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卷Ⅰ 一、选择题〔共15分,每题3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谲诈〔jué〕    给予〔jǐ)      乞骸骨〔hái〕    前恭后倨〔jù) B. 孱头〔càn)     囊括〔nánɡ〕   弄玄虚〔xuán〕   雄姿英发〔fā〕 C. 驽钝〔nǔ〕     离间〔jiān)    酹江月〔lèi〕    前合后偃〔yǎn〕 D. 专横〔hènɡ)    慰藉〔jiè〕    汗涔涔〔cén〕    数见不鲜〔shuò〕 1.C/驽钝〔nú〕  离间〔jiàn〕 2. 以下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粹     暇疵     暴殄天物     急功进利 B. 辟谣     端祥     绿草如茵     残羹冷灸 C. 暮蔼     辜负     垂暮之年     孤立无源 D. 帷幄     踌躇     礼尚往来     休戚相关 2.D/A暇疵〔瑕〕 急功进〔近〕利  B端祥〔详〕残羹冷灸〔炙〕  C暮蔼〔霭〕 孤立无源〔援〕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 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坚持平衡。   ③ 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3.D/萌动:〔植物〕开始发芽;涌动: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合适要求。地久天长: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学好。   D. 学校能否形成优良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 4.B/A主语残缺,乱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C主客颠倒,“对我们〞后加入“来说〞;D搭配不当,“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而“有效展开〞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不对应。 5.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以下语段门采尔的言外之意应是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正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 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B. 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 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D. 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5.A/ B门采尔画画很愿花时间,但“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则无依据;C“卖画用去太多时间〞不是门采尔言外之意的主要意思;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就一定能心想事成,过于绝对。 二、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6分〕 6. 古诗文默写。 ⑴ 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 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相如虽驽,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⑴怒涛卷霜雪/户盈罗绮  ⑵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  ⑶辱其群臣∕独畏廉将军哉 三、阅读题〔共4个语段,6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读下面的宋词,完成7~9题。〔共12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 三组叠词“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先后表现了词人的三种境遇,试作简要说明。〔6分〕 答:                                                                        7.寻寻找觅:晨起无聊,百计寻找寄托而始终不得的空寂;〔2分〕冷冷清清:长日无助,一人苦捱时日而倍感难受的冷清;〔2分〕凄凄惨惨戚戚:向晚尤苦,自伤离乱身世而痛苦无边的悲戚。〔2分〕 8. 词人说雁儿是“旧时相识〞,是因为                             。〔2分〕                   〔最多8个字〕 8.雁自北方来。 9. “点点滴滴〞所写的,既指              ,也指             。〔4分〕                 〔每空最多2个字〕                                        9.雨〔细雨〕/愁〔悲愁〕 〔二〕阅读以下文言文段,回答10~13题。〔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假设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膏:脂肪 B.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10.A/膏:使……肥沃。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汝为见                      B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D.  皆为陛下所成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B/因:均作介词,表凭借,通过。A为:上句,语气助词,呢;下句,动词,成为。C之:上句,助词,衬音节;下句,代词,这。D所:均作助词,上句,与“为〞一起表被动;下句,与动词“居〞构成“所〞字结构。 12. 以下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抵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B. 李陵劝降 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C.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 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亮对比: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12.D/一个是副使张胜,虞常不是叛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分〕 译文:                                                                ⑵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3分〕 译文:                                                                 ⑶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译文:                                                                  13.⑴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使使、晓、会论、降〕⑵〔你〕不能公平行事,反而想要使汉匈两君王相斗,来旁观〔战争的〕祸败。〔平心持正、斗、观〕⑶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安、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共17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碰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激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当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需改变自己,这样你才干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推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无论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推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14.依据选文第1段,分 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6分〕 答:                                                                      14.理想的母爱:有着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给孩子安全感,同时激励孩子独立;〔3分〕理想的父爱:有着权威和指引,指导孩子将来使其成为自己的主人,理智同时宽容、耐心。〔3分〕 15. 分析指出“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内涵。〔4分〕 母亲的良知:                                                               父亲的良知:                                                              15.母亲的良知:母亲的无条件的爱的能力。〔2分〕父亲的良知:父亲的自我的理智和推断力。〔2分〕(注:作者的观点,爱是一种主动发展的能力,良知是一种可以发展的能力。母亲的良知是母爱的重要内容、父亲的良知是父爱的重要内容。成熟人发展母亲的良知,可理解为自己的爱的能力当发展为母爱无条件爱的能力;发展父亲的良知,可理解为自己的理智和推断力当发展为父爱有条件爱的能力,也即父爱的理智和推断力。) 16. 依据选文,理解“一个成熟的人〞的形象。〔7分〕 答:                                                                       16.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综合地达到父母的高度,〔2分〕一方面能同父母的外部形象脱离,〔2分〕一方面在内心同时拥有“父母的良知〞,〔2分〕富于人性,也有自我推断力。〔1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21分〕 合欢树 史铁生 ①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慧,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爱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宁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闻声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④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有时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作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依旧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伤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⑧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爱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展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⑨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了享受。 ⑩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月  (选自《文汇月刊》1985年6期 有删改) 17. 文章前三段选取了人生的三个时段,它们集中表达了哪些内容?〔6分〕 答:                                                                      17.“我〞的长大:童年很调皮,青年经历“两腿残废〞的打击,最终成长为能够独立活下去的作家,始终离不开母亲无怨无悔的爱的付出。〔2分〕母亲的受苦:默默将命运关于儿子的繁重打击转移到自己身上,母爱日趋无私和深沉。〔2分〕“我〞的纪念:为母亲不再为“我〞受苦而求一种安慰。〔2分〕 18.文章结尾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8.表现生命的轮回,每个孩子都拥有母亲和合欢树般的故事;〔2分〕期盼母爱的无逝,希望自己还是孩子,可以看合欢树和亲近母爱;〔2分〕寄托心中的纪念,物是人非了,母爱却恒在。〔2分〕 19.联系文章分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9分) 答:                                                                       19.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付出;〔3分〕象征了作者的生命,它也曾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而生机蓬勃;〔3分〕象征了流逝的岁月,它见证了“我〞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3分〕 五、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孩子,如果你去远方,你该先拥有什么呢? 请你联系实际进行思索,任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20.审题参照: 首先,要关注题目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先拥有〞,强调去远方之前预先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之后,才干出发,这是该命题的核心指向。 其次,拥有的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可兼写几个方面的事先准备,但为使主题更加集中,更宜聚焦于某一点来写。 最后,材料中有特定称谓——孩子,显示出对成长中的青年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