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措施.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40729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运输及处置措施 第一节 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制度 一 管理措施 1、强化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避免采纳混合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提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配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升可以回收的资源。 3、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垃圾处理采纳填埋、焚烧、分类循环利用等; 4、提升建设工的环境意识;宣扬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5、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的管理,将垃圾类别的标志牌尽量做到清楚易识别,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争取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好现场的环境。 二 工作制度 1、积极全面开展工作,强化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项目机构。 2、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安全、生产、材料、等部门组成的垃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兼职垃圾处理员一人。 3、建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保证体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4、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垃圾处理的监督宣扬教育工作,记录管理工作自检记录等,做到准确真实记录数据。 5、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检查制度。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由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问题处理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处理通知单〞后,应依据具体状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状况。 6、在工地现场入口处,设置现场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概况,工程负责人建筑面积开完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场容分片包干和负责人管理图及有关安全标志 三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1、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1〕强化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养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升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 〔2〕强化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3〕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升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 〔4〕优化建筑制定。建筑制定方案中要合计的问题有: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纳可以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制定;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应合计到建筑物将来修理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合计建筑物在将来拆掉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 2、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1〕建筑垃圾中砖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 〔2〕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 〔4〕废金属、钢料等经分拣后送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 3、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之间的区别 建筑垃圾属于特别垃圾,它的处理方式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以下几点: 〔1〕排放的单位必须提前向所在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申报; 〔2〕必须采用专门方式,单独收集,送往指定的专门垃圾处理处置场进行处理处置,例如泥浆类垃圾应在专用的泥浆池中存放,通过吸污车运输; 〔3〕从收集到处理处置的过程,由经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严禁在专门处理处置设施外随意混合、焚烧或处置。 〔4〕建筑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国内一般采用填埋法处理,部分回收利用,少部分进行焚烧。 第二节 建筑垃圾产生及处置措施 本工程主要垃圾来源为:建筑扬尘、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等; 1、施工现场防尘措施:临时搭设围挡,路面回填后采纳机械夯实,保证次日车辆通行,车辆进出清洗轮胎,保证出工作区域车辆不带泥上路。 2、防止施工扬尘管理措施:每开始施工,由专人负责指挥交通,至施工完毕后,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清扫干净防止扬尘。 3、防止建筑垃圾运输遗散扬尘管理措施: 建筑垃圾运输车采纳封闭式保证建筑垃圾车不超载,以防止运输车遗散扬尘。 4、防止建筑垃圾乱倒乱卸管理措施: 将建筑垃圾卸到市政部门指定的消纳地点,保证做到不乱倒乱卸。 5、其它管理措施 〔1〕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修理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优良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3〕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生活垃圾由专人清运到场外指定地方。 第三节 建筑垃圾运输 1、事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将废料统一进行堆放,配备专业清运工人进行清运处理。且分类堆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1〕建筑垃圾可采用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避免雨淋和减少扬尘。 〔2〕建筑垃圾堆放区应至少保证3天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如无专用提升设施,建筑垃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 〔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四周场地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 〔4〕放区应设置显然的分类堆放标志。 2、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必须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1〕运输车辆、船舶应有合法的行驶证,并通过年审; 〔2〕运输单位应具有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运证或营运证; 〔3〕具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3〕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核准的处理地点后,应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型式和载重量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工程渣土运输宜采纳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 〔2〕装修及拆迁垃圾运输宜采纳载重量5~15t的密封式货车; 〔3〕工程泥浆运输宜采纳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罐车。 5、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应采纳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无卡滞、冲击现象。 〔1〕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30mm; 〔2〕厢盖与车厢前、后拦板缝隙不应大于50mm; 〔3〕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10mm。 6、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 〔1〕车辆车窗、挡风玻璃、反光镜、车灯应明亮,无浮尘、无污迹; 〔2〕车辆车牌号应清楚、无显然污渍,距车牌15m处应能清楚分辨车牌上的字迹; 〔3〕车厢厢体、厢盖外表面应平滑平整无显然的凹陷和变形。车厢外部锈蚀或油漆剥落单块面积不得超过0.01㎡,总面积不得超过0.05㎡; 〔4〕车辆底盘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轻轻敲打时,应无块状泥沙等污渍脱落。 〔5〕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 〔6〕车辆装载完毕后,厢盖应关闭到位,并检查车厢卸料门锁紧装置,保证锁紧有效、可靠。 〔7〕车厢液压举升机构及厢盖液压、启闭机构的液压部件各结合面无显然渗漏. 〔8〕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车况完好。 7、清运中注意的问题: 〔1〕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易飞扬的废料尽量坚持湿润,如露天存放时采纳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3〕在清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第四节 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或消除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1〕清运场地设备。施工结束应及时撤离施工机械,对拆掉的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处理; 〔2〕清理场地表层。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特别是垃圾、废弃土等,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应及时清运弃于当地同意的地点。 〔3〕将建筑垃圾清运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一次清理,尽量恢复原有地貌。 〔4〕施工现场清理完成后,应有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方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