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温州2012-2013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39229 上传时间:2025-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2012-2013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温州2012-2013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与运用〔共11题,每题2分,共22分〕 1.以下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烈 zhì         坍圮tān           朱拓tà               敕造chì B.粜米 tiào        岑寂céng          监生jiàn             狙击jū C.滂沱 pāng        炮烙 luò           笨拙 zhuō            亘古gèn D.蹙缩cù          熨帖yù            胡诌 zōu             牲醴lǐ 2.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裨益          阜盛         草窠        桌帏          一愁莫展 B.惊蜇          雕琢         酣眠        料峭          目不暇接 C.蹒跚          斑驳         缪种        沧海          功亏一篑  D.孺慕          瞋视         作揖        坐落          沸反盈天 3.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运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入感人。 B.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C.近日,我认真拜读了您的大作,十分钦佩。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文章中有几处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加以斧正。 D.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以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换了鲁迅的《阿Q正传》。金庸小说的登堂入室未必不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征。 4.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鲁迅去世后,胡风在发扬和继承鲁迅精神上不遗余力和百折不挠,使他和他的流派成为承继鲁迅精神血脉的重要一支。 B.像苏东坡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有种心境明澈的念想。 C.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加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公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D.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保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索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5.以下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    〕 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6.以下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洎牧以谗诛                                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7.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②戍卒叫,函谷举 D.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洎牧以谗诛   8.对以下课文中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运用了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体现出悲痛而愤激的情感。〕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用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荷香幽微清雅、时断时续、似有假设无的特点。) C.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爱,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 〔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经过挣扎,一切希望都破灭后悲伤痛苦的心情。〕 9.以下加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雄姿英发:卓越不凡。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始速祸焉:加速。  向死而生: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B.终继五国迁灭:消亡。  当与秦相较:在……时候。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绿云扰扰:比喻宫女又黑又多的头发。   C.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放诞:放任,不守规范。行为偏僻性乖张:偏激,不端正。   多于在庾之粟粒:屋外贮积的谷仓。 D.隽永:意味深长。     缦立远视:等待。    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10.以下各项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铁生,生于1951年,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假设琴弦》、《务虚笔记》等。 B.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与法国福楼拜、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文宗太和二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诗文俱佳,有《樊川文集》传世。 D.鲁迅,原名周樟寿,后名树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1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Zxxk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zxxk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二、阅读与鉴赏〔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hǎi【上台下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画线句子是匾额的“落款〞与印章,说明匾上的题字是皇帝的御笔。 B.“书赐荣国公〞,一个“赐〞字说明贾府与皇室的特别关系。 C. 作者作如此具体的介绍,其主要目的在于表现林黛玉的“到处留心,时时在意〞。 D.印玺上的文字“万几〞是指皇帝日理万机的意思;“宸〞的本意是北极星,这里是指代皇帝;“翰〞即墨迹、书法。 13.对文中这副对联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的手法,显示来往客人很多,且地位很高。 B. 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的手法,形容主人和来往客 人的衣饰华贵。 C. 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手法,显示来往客人很多,且地位很高。 D. 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手法,形容主人和来往客人的衣饰华贵。 14.请简述这段典型环境的特点和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 黄  酒     邹汉明 ①如果要在酒类中找出一种契合江南人性格的品种来,那既非性情火暴的白干,也非浑浊暧昧的米酒,更不是带着翻译口味的葡萄酒之类的假洋鬼子,而几乎——肯定——是黄酒。 ②首先是它的颜色,黄酒的暗黄,那是全体中国人民皮肤的颜色。最初的造酒师傅一定洞悉了空气、皮肤与水的关系,才造出了那么一种与劳累大众的脸庞相呼应的性格鲜亮的中国酒。不用问,百家姓里,黄酒自然姓黄,是一种有着绵长时间概念的暗黄;是一灯如豆,映在原木家具上的暖色调的黄;一种草黄,而非紫禁城里富贵至尊华美雍容的黄金之黄。这样一瓶与天下穷苦人的脸色相匹配的黄酒,千百年间,在底层百姓的手上传递着,温暖着他们眼睛里浑浊的希望。苍白的嘴唇,浑浊的眼睛,慢腾腾的性格,一张油浸浸的八仙桌,都是合适黄酒登场的。“菰正堪烹蟹正肥〞的时候,村场酒薄,光膀赤膊,点几粒花生米,呷一小口一小口的黄酒,酒力泛滥,一醉又有何妨!只是,黄酒仅仅局限在长江以南一块并不很大的区域——此间又以广大寒冷的乡村最为常见。 ③当然,黄酒的中心是绍兴,绍酒天下名。说黄酒,不说到绍兴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对绍酒推崇备至,把它比作品行高洁、超凡轶群的清官和名士。老头儿大概喝绍酒确实有点过量,一张嘴终于彻底绵软下来,于是,冲口而出:“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问,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一句话,黄酒在士大夫文人心中占据的位置极重要。正宗的、窖藏数十年的绍酒,总是不多见的,吾辈也极少有机会喝到。但在江南底层百姓的八仙桌上,在油浸浸的老灶头边,每家每户,至少是有一瓶包装简陋、价格便宜的黄酒在的——那是用于去除腥味的料酒,担当的,是和姜、葱、蒜一样的角色。比如,在剖开的鱼、捏好的肉丸子里兑上一点黄酒,立即就散发一种醉人的酒香。即使在某些蔬菜如茄子,清炒的时候兑入一些黄酒,也别有一种风味。 ④黄酒有一股中药味,入口绵软,回味醇厚,暖心暖胃,其酒力是慢慢地上身的,喝起来不会像高度白酒,感觉到喉咙里有一道火舌流过。黄酒如丝绸,是一层一层温柔地抽剥你或缠绕你,不知不觉地,你就醉在了其中——醉得如软泥一般,扶也扶不起来。故性子刚烈的北方人,是不大敢喝黄酒的,他们宁愿喝性格暴烈的白酒,也不愿喝丝绸般缠绵悱恻、被江南人唤做“中国可乐〞的黄酒。黄酒的功夫是渗透,是温柔的黑甜乡,在你还没有觉察到它的劲道,完全将它忽略的时候,轻轻地将你掀翻。黄酒就是这样一把温柔的软刀子,杀人的功夫其实远在白酒一类的利器之上。所以,黄酒的缘分,总是偏向于阴郁的江南人,它似乎是为了顺应江南人的性格而发明的。 ⑤如果往抽象里考量,黄酒带有中国哲学里特有的颜色和气味。它一味的顺从、宽厚、无奈以及庞大的苦难意识,是有点像过于一般的江南百姓。在一灯如豆的旧江南,你不会想到,围着火炉,有着数量庞大的人群正在喝它,因为有这样一种和他们的困难相匹配的黄酒,慢慢地,由沉默,他们开始变得多嘴多话。这个国家的人民,或许真的因为喝多了黄酒,才不知不觉变得这样的沉闷、守旧、琐细和绝望——幸亏善良的眼睛里还残存着最后一丝温存。很显然,黄酒一旦过量喝醉,一时间还真不易醒转过来。而有着黄酒性格的江南人,一旦从沉闷、守旧、绝望中觉醒,我相信,其抗击的坚韧勇毅,自会令人肃然起敬。                                                          (选自《散文》,有删改) 15.作者说,“黄酒自然姓黄〞,为什么?(2分)                                                                                                                                                          16.在第三段中,作者先引用袁子才语,把黄酒比作“清官和名士〞,后又说黄酒常出现在“底层百姓的八仙桌上〞和“油浸浸的老灶头边〞,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4分)                                                                                                                                                                                                                      17.文章末段有“有着黄酒性格的江南人〞之语。从全文看, 你觉得“江南人〞有哪些“黄酒性格〞?(4分) zxxk                                                                                                                                                       18.本文以“黄酒〞为题,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4分〕 总章二年十一月,丁亥。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李世〕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扶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曰:“薄命之人,不够与成功名。〞     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长子震早卒,震子敬业袭爵。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十七〕 1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          饵:吃 B.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          听:同意 C.于是子孙悉集,酒阑              阑:兴致浓 D.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            亡:通“无〞 2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共置酒为乐                    洎牧以谗诛,邯 郸为郡 B.战胜则归功于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其可得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临陈乃杀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1.以下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取了李世临终安排后事、为将治军有方、治家恪守孝悌等生平事迹来刻画人物,有详有略,语言质朴,生动感人。 B.李世下葬那一天,皇上亲临未央宫吊唁,接着登上楼台目送着灵车恸哭;后又让人仿照阴山、铁山、乌德山修建李世坟墓,以表彰他打败突厥、薛延陀的战功。 C.李世临终让弟弟李弼从严管束后代;治军又能从善如流,公而无私;虽贵为高官,年事已高,却亲力亲为敬奉姐姐。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令人敬重的人格特征。 D.人贵有自知之明,李世对自己早年“做贼〞经历的回忆和总结,就表现了他对自己做人的清醒的反省,也可看出他不断提升的几层人生境界。 22.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 有 此 子 孙 今 悉 付 汝 葬 毕 汝 即 迁 入 我 堂 抚 养 孤 幼 谨 察 视 之 其 有 志 气不 伦 交 游非 类 者 皆 先 挝 杀 然 后 以 闻。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三、默写〔10分〕   25. 默写。 〔1〕                   ,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2〕绿云扰扰,               ;                ,弃脂水也。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4〕可堪回首,                   ,                     。 〔5〕层层的叶子中间,                 ,有袅娜地开着的,              。   四、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依据要求作文。〔40分〕 茫茫人海,你遇见我,是缘;春风遇见草树,是美;智慧遇见追求,是创造……夫子遇见泰山,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人生到处有“遇见〞,有碰撞;孤立静止,没有生活;“遇见〞的表象下蕴含着生活、生命的哲理。 请以“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和见闻;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1、立意自定,但所写范围必需与话题有关。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温州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一、基础与运用〔共11题,每题2分,共22分〕 1.C   A炽烈 chìB岑寂cénD胡诌zhōu 2.D  A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B惊蜇——惊蛰 C 缪种——谬种 3.A  A刻骨铭心:比喻铭记在心上,永远不忘。B缓和:〔局势、气氛等〕变和缓。使用对象有误,此处应用“缓慢〞。C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D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按部就班,达到更高的水平。 4.B   A应该是“继承和发扬〞C“由于〞赘余D“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前成分残缺。 7. D  D项都解释为“由于〞; A项,所字结构 /表被动;B项,动词,到/ 代词;C项,拿/ 〔被〕攻占。 8. A  “作者〞应改为“我〞。 9. C 〔A始速祸焉:速,招致。  B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D缦立远视:缦,通“蔓〞,长期〕 二、阅读与鉴赏〔38分〕 12. C       13. D 14. 特点:陈列华贵,与众不同。作用:显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15.黄酒的颜色本就是黄色的;黄酒的颜色与中国百姓皮肤的颜色近似。 16.这只是黄酒所含丰富意蕴中的两个方面:一是强调黄酒的本真与淳厚的特质,〔2分〕一是特别黄酒的通俗与普及,为一般百姓所喜爱。〔2分〕 17.①一般、平易;②慢性子、缠绵、温柔;③一味的顺从、宽厚、无奈以及庞大的苦难意识;④看似沉闷,但也会爆 发。 18.本文由黄酒生发开来,写出了黄酒的特点和江南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全文都围绕黄酒展开,黄酒贯串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黄酒为题,借物喻人,描写了江南人平易、宽厚、缠绵和温柔等精神,显得含蓄蕴藉。[评分标准]结合文章分析1分,点出线索1分;如答过于直白,言之成理亦可。 19.C〔阑:将尽〕 20.B〔A.动词,作,取/动词,成为;B表顺承,就;C.副词,怎么/代词,代赵国;D.副词,才/副词,居然〕 21. B〔未央宫是皇家宫殿,皇上不可能亲临未央宫吊唁李世,只为登楼目送灵车〕 22. 吾 有 此 子 孙 /今 悉 付 汝/ 葬 毕/ 汝 即 迁 入 我 堂 /扶养 孤 幼 /谨 察 视 之 /其 有 志气 不 伦 /交 游 非 类 者 /皆 先 挝 杀 /然 后 以 闻。 评分标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3.〔1〕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得活命! 〔2〕所获得的金钱布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向哪里征战都能取胜。 24.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自取下策,追随六国消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三、默写〔10分〕 25.〔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2〕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 〔3〕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4〕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5〕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四、作文〔40分〕     参照译文: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世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世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碰到圣明君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决别。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看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才干树立门户,但被不肖子孙把家业败尽。我这些子孙现在全都托付给你。我的葬事完毕,你即搬进我家居住,扶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十二月,戊申〔初三日〕,李世去世。唐高宗得知死讯后,悲伤哭泣,下葬的日子,又到未央宫,登楼目送灵车而痛哭。埋葬后所起的坟头仿照阴山、铁山、乌德山,以表彰李世破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李世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 家内和睦而严正。他姐姐曾患病,李世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头发胡须。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李世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也老了,虽然想长期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 李世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应付的贼,碰到不愉快即杀人。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 李世长子李震早逝,李震的儿子李敬业承袭李世的封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