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2022-2023学年关于加强品牌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在**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面对当今优质教育激烈的竞争形势,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使百年一中焕发新活力,是摆在全体一中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品牌学科建设更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必由之路。
通过创建品牌学科,充分调动学科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形成学科建设优势和特色,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形成在本地具有巨大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品牌学科。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要认真推进品牌学科建设,造就一大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与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切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科建设规律。坚持学科建设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需要,坚持以教师自身发展为主、以鼓励改革创新为主的思想。充分体现注重过程、注重细节、注重落实的原则。
目标与内容
不断探索学科教学规律,注重学科的特点研究,是品牌学科建设的永恒目标;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有效性,是品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优化,课堂45分钟效益的最大获取,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性提高,则是品牌学科建设研究、攻克的最重要的课题。
要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中,找准自己的研究位置,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确定自己的成长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进而实现共同提高、健康成长,最终奠定学科建设的深厚根基,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品牌学科主要标准
1. 教研组团结进取,工作规范,善于创新,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整体水平高,70%以上教师向校内外开课展示,部分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并在乃至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2. 组内教师主持或全组人员集体参与至少一个区级以上课题研究且有成果,创建一年内每位教师均有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科研论文,争取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3. 开发适合学情的校本课程,并被编入学校教学计划加以实施;教研组有特色,形成可供他人学习借鉴、向外推广的典型经验,并形成独有的学科文化。
4. 品牌学科连续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在岛城有较大的影响力;高考中成绩显著,连续多年在本区名列前茅,该学科在全市有较大的影响力,成为青岛地区公认的品牌学科。
三、创建“品牌学科”的工作措施
品牌学科建设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成立品牌学科建设工作小组。校级领导任组长,中层领导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和该学科名师骨干教师任组员。由副组长牵头,定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活动指导引领学科建设。
2. 建立学科教研组长竞聘机制。每个学年实行学科教研组长聘任制度,每个学期末,学校将结合本学科在上一学年的品牌学科建设情况、活动开展情况、业绩等对教研组长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3.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1) 要把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良好的师德教育作为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在教研组活动中,要划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研读新课程标准,使教师能把握好新高考改革的精神,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育和新理念的体会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注意做好组内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传承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组内每位教师都能确立良好的教法和教风,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发挥组内学科带头人和即墨名师的引领作用,抓好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工作,要求做到新老教师结对,具体到人,要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总结。以即墨名师为主体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3)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是学校发展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决定了学科建设的质量。因此各学科组要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多予以重视。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多承担公开课、交流课;鼓励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鼓励参加高考命题研究等各种业务活动,通过实践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认真参加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及校内外的听课活动,要到校外多听课交流,还要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竞赛等活动。
4. 加强学科教学建设。
(1)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堂的教学秩序良好。教师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教学充满智慧的挑战。
(2)考试评价。学科组和备课组按计划组织好每学期的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要有双向细目表、答案及评分标准)、改卷和质量分析工作,每位教师都具备在同伴协助下命好试题的能力,备课组根据各次检测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指导性意见。各备课组对学生布置的作业的分量要适度,注意作业的质量和效度,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
(3)教学质量。努力争取学科成绩有显著提高,各年级学生参加市组织的各类测试(含高考)平均分和完成率或合格率在名列前茅。参与各级组织的学科竞赛有突出成绩。
5. 加强学科教研建设
(1)校本教研。全科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学科大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次数每月不少于四次。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掌握教材体系,钻研学法教法,每人有备课教案。每周各年级的集体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集体讨论,达到六个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配套学习资料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测验统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善于总结经验,注意发展个人教学的特色。每学期每人开设公开课(交流课、观摩课或研讨课)至少1节,听课评课节数至少30节。按要求参加省、市、区每一次学科教研活动。
(2)教学科研。学科组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区和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科组有一项以上的科研课题(区、、国家均可)。学科组每位教师都有教学研究的总结、教学案例和论文,并有一篇以上的论文在区以上的会议上交流或在正规教学刊物上发表。
(3)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并在学校和当地产生较大的影响。
6. 加强学科学习交流
学科组要组织全科教师学习“创建”的相关文件,提高对创建意义的认识。在“创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实践,各校要定期组织交流会议,推广好的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或向其他学科取经,吸取好的“创建”经验,加快品牌学科的“创建”步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