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
(二)心系病证
心悸
1)什么是心悸?临床上分为哪两个亚型?
答案:心悸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宁、心脉不畅而临床以自觉心 中悸动不安和或心脉参伍不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上分惊悸和怔 忡两个亚型。心悸的发病,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 惊悸;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 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谓之怔仲。
2)简述心悸证病机的虚实变化。
答案: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 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心脉气血运行不 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正气亏耗, 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往往兼见 实证表现。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 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瘀血可兼见痰浊。总之,本病为本虚标 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3)如何理解“虚微动也微,虚甚动也甚”的含义,对治疗有何意义。 答案:心之阳气虚弱,血脉推动无力,心动悸或脉象微弱固然容易理 解;但心、之阳气虚弱重证,虚阳外浮,也可以表现心动悸明显或脉象 跳动加快,这时不能误以为阳气充足,正气未虚,治疗应当温阳益气,
滋培根本。
1)患者男性,62岁,反复心动悸伴胸闷1年,加重2天,症见:自 觉心慌、心、跳,胸闷不适,夜间时有胸鹰部发作性疼痛,疲乏,舌淡 黯有瘀斑,苔薄白,脉细解索。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心、肌缺血。 试写出诊断(含证型)、治法、方药(煎服法)。
桃仁12
红花8
赤芍12
当归10
川芎12
生地12
丹参20
延胡索15
香附10 青皮10
水煎服,日一剂。
瓜蒌皮15
降香12
2)患者女,
60岁,
反复心动悸,
神疲1年,尚症见:短气、头晕目
眩,面色无华,纳呆食少,腹胀便澹,少眠多梦,健忘,舌淡红,脉 细弱。试写出诊断(含证型)、治法、方药(煎服法)。
答案:诊断:心悸(心、脾两虚)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当归10 龙眼肉15黄芪20党参18白术10 炙甘草6茯苓
15远志6
酸枣仁15丹参20 麦冬15广木香6(后下)
胸痹心、痛
(1) 胸痹心痛证候特征是什么?
答:年龄:多见于中老年;部位:左侧胸膺、膻中;性质:憋闷、 疼痛(隐、胀、刺、绞、灼痛);放射:左肩、背、前臂;时间:突 发、短暂,一般小于1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伴证:心悸、气短、 喘促、惊恐、面色苍白、冷汗出、脉结代;诱因:情志波动、气候变 化、暴食、过劳或无。
(2) 胸痹心痛证的定义是什么?
答: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 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 病证。
(3) 试述真心痛证候特征:
答:证候:心、痛甚,时间长,大于30分钟,服药无效,伴汗出,面 白,肢冷,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心、电 图序列性变化。
(1) 李某,男,60岁,就诊时间:99.3.12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 年,加剧2天。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 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 天发作2 — 3次,每次持续3 — 5分钟,休息2-3分钟后能缓解,伴头 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澹、舌淡黯,苔白厚腻,脉 滑。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试 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诊断:胸痹心痛 证型:痰瘀闭阻心脉
治法:豁痰开结,理气活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瓜蒌15薤白12半夏10丹参20
降香12郁金12枳壳12砂仁6(后下)
葛根30毛冬青30茯苓15细辛6
(2)张某,男,43岁,因心前区闷痛3小时而入院,患者两月前妻子 病故,一直心情闷闷不乐,3小时前突起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 善太息,苔薄白,脉弦细。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诊断:胸痹心痛证型:气滞心胸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
柴胡10枳壳12白芍15甘草5
川芎12陈皮6香附10丹参20
降香12砂仁6(后下)
失眠
(1)失眠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哪些?有何兼证?
答:临床上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深度不够,前者可表 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后者可表 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如失眠长期不愈或病情 较严重者,常兼有头痛、眩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耳鸣、烦躁, 甚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2试述失眠的病因病理要点。
答:失眠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 性有虚实之分。发病原因在内因方面,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 年迈、秉赋不足、心虚胆怯等。其病因虽多,但主要病机不外心、肝、 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实证 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多由心 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 现为虚实夹杂,或瘀血所致。
(3) 试述失眠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答:失眠的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①辨脏腑:与心、肝、脾、胃、 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 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 为阴虚火旺;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②辨虚实: 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者为实;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 致者为虚;而失眠久病,病机复杂,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当辨证论治。 失眠治疗原则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宜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 肾;实者宜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在针对病因以治疗的基 础上酌加安神定志之品,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并配
合精神治疗。
(1)刘某,女性,58岁,近三年来,因家人生病,一直服侍床边, 身心、皆劳,日渐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伴周身乏力,心、悸不安, 头晕目弦,食欲不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沉而弱。
要求: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及调护。
答:辨证分析:思虑劳倦太过,耗伤心脾,心、主血,藏神,脾主运 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营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阴不敛阳, 神不守舍,则夜不能寐;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故而头晕目眩,周身 乏力,舌淡,脉沉弱亦为心脾两虚之象
诊断:不寐心脾两虚型)
治法:补益心、脾,补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6g酸枣仁15g龙 眼肉10g木香10g合欢皮20g白芍10g炙甘草6g
调护:①注意精神因素,解除烦恼,消除顾虑,避免情绪激动。
②睡前不吃茶,不吸烟,不喝酒。
③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何某,男,48岁,不寐多年,近来因工作繁忙而病情复发加重, 并伴见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腰酸梦遗,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请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含方名、药物的剂量、用 法)。
诊断:不寐(阴虚火旺型)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25g、山茱萸12g、淮山15 g、丹皮10g、茯苓15g、 泽泻12g、黄连6g、黄苓10g、芍药12g、阿胶10g (烊化)、熟枣仁 12g、柏子仁12g。
癫狂
1. 何谓狂病?
答:狂病系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致使痰火壅盛、闭塞心窍、神 机错乱所引起的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甚至 持刀杀人为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2. 癫狂病发病的年龄多发生于何年龄组?
答:多发生于青壮年。
3. 狂病如何与癫病、蓄血发狂进行鉴别诊断?
答:癫病与狂病均有精神失常的证候特征。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 亢奋为主。常见喧扰不宁、躁妄骂詈、不避亲疏、逾垣上屋、登高而 歌、弃衣而走,甚至持刀杀人等凶狂之象;癫病以静而多喜为主,常 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或哺喃自语等症。蓄血 发狂则为瘀热交阻所致,多见于伤寒热病,具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大便黑亮如漆等特征,本病既不同于狂病动而多怒、兴奋性精神失常, 又异于癫病精神抑郁、静而多喜少动的特征。
1. 患者王某,女,37岁,今年9月就诊。家人叙述6个月前开始出 现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出言无序,不分秽洁,饮食少,表情淡漠, 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请对本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方药含用 量、用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诊断:癫病。证型:痰气郁结。治法用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用顺气导痰汤加减。(半夏8g,橘红10g,茯苓15g,胆星15g, 枳实12g,香附10g,木香10g后下),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l 剂。
2. 患者刘某,女,37岁,今年6月就诊。家人叙述此次发病狂躁不 安,胡言乱语,竞爬至10楼栏杆外唱歌,已有类似病史1年,舌质 紫暗有瘀斑,苔少,脉弦细。请对本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方药含 用量、用法)及调摄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诊断:狂病。证型:痰结血瘀。治法:豁痰化瘀。方药:癫狂 梦醒汤。(桃仁10g,赤芍12g,柴胡10g,大腹皮15g,陈皮6g,青 皮9g,苏子12g,香附10g,桑白皮15g,半夏9g,甘草3g,木通6 g。)水煎服,日服1剂。避免精神刺激,加强看护,防止意外。
痫病
1. 痫病与中风中脏腑、厥证如何鉴别?
答:中风中脏腑与痫病的共同点是均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中风 病又有偏身瘫痪、舌歪斜等表现,且其后多留有后遗症。痫病则伴 有抽搐,两目上视等症,醒后如常人,不留后遗症。中风病昏迷的时 间也较痫病为长。
痫病与厥证的共同点也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厥证昏仆的时间 往往更短,且昏仆时往往不伴其他症状。痫病则伴有抽搐,吐白沫、 中怪叫等症状,以此可资鉴别。
2. 阴痫与阳痫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答:阴痫:痫病主证伴痰涎壅盛,面色晦暗或苍白,手足青冷,舌淡 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表现为肝风痰浊证,无兼热象。
阳痫:痫病主证伴见面色潮红,气粗臭,躁动不安,便秘溲赤,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表现为肝火痰热证,兼有热象。
3. 简述痫病的病机要点。
答:痫病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七情失调肝肾亏虚风火内生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 痰浊内聚 风火蒙蔽清窍 昏仆 痫
先天因素胎气受损肾亏精伤痰瘀横窜经络抽搐病
脑部外伤 气滞血瘀 脑气失和
1. 邱某,男,8岁。1996年12月3日初诊。 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7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于1岁时无明 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肢体抽搐,中吐涎,中怪叫,后 反复发作,未经系统治疗,每年发作1-3次。近一月余发作次数增多, 每周发作2-3次,发则突然跌倒,不省人事,抽搐吐涎,中有声, 小便自遗,每次发作约5分钟可自行缓解,苏醒后无后遗症。伴见头 晕、胸闷、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
要求:写出本病诊断、辨证分型、病机分析、治法、处方及调护。
答:诊断:痫病
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
病机分析:先天不足或饮食失当而致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痰浊内 生,痰浊挟风蒙蔽清窍则昏仆,横窜经络则肢体抽搐。中吐涎、胸 闷、头晕、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均有脾虚痰浊中阻之征象。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化浊
处方:六君子汤加味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山药南星
调护:发作时要有专人看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护舌头以防 咬伤;切勿强压正在抽搐的肢体以免骨折。平时注意冷暖以防感冒; 注意饮食,不宜过饥过饱,不宜食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注意保持心 情舒畅。
2. 陈某,男,23岁。某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四肢抽搐,吐 涎沫,中有声,两目上视,持续约5分钟自行醒来,不能回忆发作 时情景。自述平时性情急躁,心烦失眠,苦干,便干尿赤,舌红
苔黄腻,脉弦滑。
要求:写出本病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
答:诊断:痫病
辨证分型:痰火扰神型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神。
处方: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胆草芦荟青黛大黄黄连黄苓黄柏栀子木香
痴呆
1. 何谓痴呆?
答: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 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应 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中喃喃自 语,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知饥饿 等。
2. 痴呆与郁病、癫病、健忘如何鉴别诊断?
答:(1)痴呆的神志异常需与郁病中的脏躁一证相鉴别。脏躁多发于 青中年女性,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 人,且无智能、人格、情感方面的变化。而痴呆可见于任何年龄,尤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且病程迁延,其心神失常症 状不能自行缓解,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计算力甚至人格情感的变化。
(2)癫病是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抑为特征的疾 病,俗称“文痴”,它可因气、血、痰邪或三者互结为患,以成年人 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神志疾病,老少皆可见之。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 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症痴呆患者与癫病在临床证候上有 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
(3)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而痴呆则以神情呆滞, 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其不知前事或间事不知等表现, 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 其事却易忘,且健忘不伴有神志障碍。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 现,由于外伤、药物所致健忘,一般经治疗后可以康复。
1. 病例分析:患者王某,女,57岁,今年7月就诊。家人叙述病人 近来表情迟钝,沉默少言,经常忘记事情,说起事情也说不清,饭量 也少,有时还有涎流出,常常临晨起来上厕所,经检查,患者肌肉 萎缩,腰部微痛,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甲实习医生诊为“痴 呆气血两虚型)”,主张用补中益气汤。乙实习医师诊为“痴呆肾气 虚弱型)”,主张用六味地黄九。请你对本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方药含 用量、用法)发表自已的看法。
答:诊断:痴呆
证型:脾肾两虚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方药:还少丹加减。
熟地25g,枸杞子15g,山萸肉12g,肉苁蓉,巴戟天10g,小茴香 9 g杜仲15g,怀牛膝158,褚实子12g,人参1 Og另炖),茯苓15g, 山药12g,大枣6枚,石菖蒲12g,远志9g,五味子9g。水煎服。如 见肌肉萎缩、气短乏力较甚者,可配伍紫河车、阿胶、川断、杜仲、 鸡血藤、首乌、黄芪等以益气养血。
厥证
1. 简述厥证与中风、痫病的鉴别要点。
答: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 发时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无明显的后遗症。
中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 仆,并伴有舌歪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 失语等后遗症。
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 人事,发作时间短暂,但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吐涎沫,咬破 舌头,两目上视,小便失禁,且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 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经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2. 简述厥证的辨证要点。
答:(1)辨虚实。实者,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噤握拳, 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谑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者,眩晕 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 细弱无力。
(2)分气血。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 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辨别。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 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 气粗,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 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 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
3. 简述厥证的治疗原则及急救方法。
答: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 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实证宜开窍、化痰、辟秽 而醒神。虚证宜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急救方法:实证可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百会穴;药物选用通关 散取嚏、苏合香丸、玉枢丹等。虚证可艾灸百会、气海、神厥、关元 穴;药物可注射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1.陈某,女,40岁,工人,平素体虚气弱,因闻及丈夫车祸意外后 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急送我 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转清,伴心悸不宁,血压正常。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微。
诊断:厥证
证型:气厥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元气素虚,又因受过度精神刺激而一时气机逆乱,气 不相顺接,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脑海失养,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 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阳气虚衰,不能温通四末故四肢蕨冷;气 虚卫外不固见汗出,舌淡,脉沉细微乃属气虚之象。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剂:四味回阳饮加减
药物:党参、熟附子、炮姜、甘草、黄芪、白术、酸枣仁、远志。 调护:避免悲伤过度、保持充足的睡眠。
2. 李某,女,50岁,干部,平素体弱,胃痛病史多年,未予治疗。 20年10月3日中午酗酒后解大量柏油样大便三次,量约8ml左 右。下午工作时突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唇无华,呼吸微弱,汗 出肢冷。急送我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转清,伴心悸不宁, 血压下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
诊断:厥证
证型:血厥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元气素虚,加之便血后大量失血,清阳不升,气陷于 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脑海失养,以致突然 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血脱气无以附,不能温 通四末故四肢厥冷;气虚卫外不固见汗出;舌淡,脉沉细微乃属血虚 之象。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救:即用独参汤灌服,静脉滴注丽参注射液,并及时使用止
血、输血等处理。
调治:人参养营汤。
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五味子白术茯苓远志甘草肉桂生
姜大枣陈皮
调护:调饮食,严禁烟酒及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