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
1、泻南补北法,适用的两脏关系失调是
入.心与脾
B. 肺与肝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心与肾
【答案】E
2、人体之精按其功能可分为
A. 先天之精
B. 后天之精
C. 生殖之精
D. 脏腑之精
E. 营养之精
【答案】C E
3、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
A. /心
B. 肺
C. 肾
D. 胆
E. 脾
【答案】E
4、某男,42岁。经常情志抑郁,且嗜酒,时有右胁隐痛,脘腹胀闷,食欲不振。
从部位判断形成的是
A. 肝胆结石
B. 肾结石
。.胃石
D. 膀胱结石
E. 其他结石
【答案】A
5、治疗血虚证时,常用补血药配合补气药的原因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养气
E. 血能载气
【答案】A
6、悲伤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
A. /心
B. 肝
5
D. 肺
E. 肾
【答案】D
7、某患者突然出现食后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甚至神志不清,高度怀疑其病因是
A. 食物中毒
B. 饮食不节
C. 寒热偏嗜
D. 五味偏嗜
E. 暴饮暴食
【答案】A
8、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重等症,其机理是
A. 暑多夹湿,气滞湿阻
B.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C. 暑性炎热,阳热内盛
D. 暑邪升散,易扰心神
E. 暑为阳邪,独见夏令【答案】A
9、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虚则补母
B. 实则泻子
C. 阳中求阴
D. 阴中求阳
E. 抑强扶弱
【答案】A
10、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
A. 人与自然
B. 人与社会
C. 人体内部
D. 形与神
E. 动与静
【答案】A B C D
11、关于情志病,说法正确的有
A. 因情志刺激直接引起的病证
B.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
C. 情志有异常表现的病证
D. 情志病专指精神病
E. 情志病变影响脏腑功能
【答案】A B C E
12、五心烦热的基本病机是
A. 阴偏衰
B. 阴偏胜
C. 阳偏衰
D. 阳偏胜
E. 阴阳两虚
【答案】A
13、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肾主水失调
B. 三焦水道不利
C. 脾主运化失健
D. 肺主行水失常
E. 肝主疏泄失职
【答案】C
14、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有
A. 培土生金法
B. 金水相生法
C. 滋水涵木法
D. 益火补土法
E. 益木生火法
【答案】A B C D E
15、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即是
A. 气化
B. 变化
C. 转化
D. 形化
E. 运化
【答案】A
16、与感受风邪无关的症状是
A. 头痛
B. 汗出
C. 恶风
D. 烦躁
E. 咽痒
【答案】D
17、导致阴疽流注的邪气是
A. 痰饮
B. 瘀血
C. 寒邪
D. 结石
E. 疫疠
【答案】A
18、关于伤津和脱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伤津未必脱液
B. 脱液未必伤津
C. 津乃脱液之渐
D. 液脱乃津伤之甚
E. 脱液是水分和精微共同丢失
【答案】B
19、气虚患者有时可见鼻.唇舌.咽喉干燥等症状,其机制是
A. 津不养气
B. 津不载气
C. 气不生津
D. 气不行津
E. 气不摄津
【答案】C
20、到达舌的经脉有
A. /心经
B. 肝经
C. 脾经
D. 胃经
E. 肾经
【答案】C E
21、某男,70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治以益气健脾,其理论依据是
A. /心脑相通
B. 脑肺相系
C. 脑脾相关
D. 肝脑相维
E. 肾脑相济
【答案】C
22、奇经八脉总的功能包括
A. 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
B.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C. 与肝.肾等脏关系密切
D. 与女子胞.脑等功能有关
E. 将十二经脉之气反映于体表
【答案】A B C D
23、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的是
A. 体型
B. 体重
C. 体格
D. 体态
E. 体能
【答案】C
24、瘕积聚,常见病机是
A. 气滞血瘀
B. 气虚血瘀
C. 气血两虚
D. 精气两虚
E. 气不摄血
【答案】A
25、“津血同源”最强调的物质是
A. 精
B. 气
C. 血
D. 津液
E. 脉
【答案】D
26、“血为气之母”的内涵包括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养气
E. 血能载气
【答案】D E
27、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A. 宗气生成和津液代谢
B. 血的生成运行
C. 气机的调节
D. 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
E. 阴液互资互济
【答案】A
28、劳力过度,易损伤的内脏是
A. /心肺
B. 肺脾
。.心脾
D.肝脾
£.心肾
【答案】B
29、与女子胞的生理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
A. 肾.心.肝.脾
B"、.肺.肝.肾
C. 脾.胃.心.肝
D. 肺.脾.肾.胃
E. 肺.脾•心.胃
【答案】A
30、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肾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31、体质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A. 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
B. 形态结构与心理特征
C. 形与神
D. 先天与后天
E. 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
【答案】C
32、“长夏”季节的五行属性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答案】C
33、中医学最早出现“气化”概念的著作是
A. 《内经》
B. 《难经》
C. 《中藏经》
D. 《伤寒杂病论》
E. 《神农本草经》
【答案】A
34、引起食积的最常见原因是
A. 过饱
B. 过饥
C. 饥饱无常
D. 饮食不洁
E. 饮食偏嗜
【答案】A
35、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
A. 《素问》
B. 《伤寒杂病论》
C. 《中藏经》
D. 《灵枢》
E. 《难经》
【答案】B
36、治疗某些出血性疾病时,常用止血药配合补气药的原理为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养气
E. 血能载气
【答案】C
37、肺主治节是指
A. 肺主气的调节作用
B. 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
C. 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
D. 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
E. 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
【答案】C
38、某女,37岁。痫,发作时喉中有声,角流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应考虑病因是
A. 情志因素
B. 痰浊因素
C. 饮食因素
D. 瘀血因素
E. 过劳因素
【答案】B
39、内生五邪包括
A. 寒从中生
B. 暑从中生
C. 湿从中生
D. 津伤化燥
E. 风气内动
【答案】A C D E
40、后天之精的来源有
A. 生殖之精
B. 水谷之精
C. 吸入清气
D. 脏腑之精
E. 血能化精
【答案】B C
41、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把阴阳学说提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的是
A. 《论语》
B. 《内经》
C. 《诗经》
D. 《周易》
E. 《说文解字》
【答案】D
42、某患者春节期间多次参加宴席,继而出现胃部剧痛,腹胀,呕吐,恶心等表现,其病因最可能是
A. 过劳
B. 暴饮暴食
C. 饮食偏嗜
D. 饮食不洁
E. 酒精中毒
【答案】B
43、最早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的著作是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E. 《备急千金要方》
【答案】E
44、与后天之精关系密切的是
A. 肝
B. /心5
D. 肺
E. 胃
【答案】C D E
45、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 目外眦
B. 鼻根部
C. 小指端
D. 目内眦
E. 胸中
【答案】D
46、《灵枢•经脉》提出,经脉十二者,伏行的部位是
A. 全身
B. 分肉之间
C. 四肢
D. 躯干
E. 头面【答案】B
47、《素问•痹论》所谓“水谷之悍气”是
A. 谷气
B. 清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E
48、生殖之精施泄主要依赖的是
A. 天癸作用
B. 肾阳推动
。.脾胃纳运
D. 肝血充盈
E. 肺气宣肃
【答案】A
49、疠气指
A. 六淫邪气
B. 异常气候
C. 情志变化
D. 气机失调
E. 乖戾之气
【答案】E
50、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A. 肝
B. f、
5
D. 肺
E. 肾
【答案】E
5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A. 气能生血
B. 脾主升清
C. 脾为后天之本
D. 脾主统血
E. 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答案】E
52、头痛在前额者,病证所在是
A. 少阳经
B. 阳明经
C. 太阳经
D. 厥阴经
E. 督脉
【答案】B
53、属阴阳互藏互根关系失常而出现的是
A. 阳虚阴盛
B. 阴虚阳亢
C. 精气两虚
D. 气血两虚
E. 阴胜则阳病
【答案】C D
54、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A. 治病必求其本
B. 扶助人体正气
C. 早期正确诊断
D. 及时有效治疗
E. 截断病传途径
【答案】A
55、属于正治的有
A. 以热治寒
B. 以热治热
C. 以寒治热
D. 以寒治寒
E. 以补开塞
【答案】A C
56、邪郁化火的形成因素包括
A. 寒郁化热
B. 湿郁化火
C. 痰郁化火
D. 血郁化火
E. 食积化火
【答案】A B C D E
57、痰湿质者,用药应注意的是
A. 宜辛热温散
B. 忌阴柔滋补
C. 忌耗散克伐
D. 宜疏利气血
E.宜大攻大补
【答案】B
58、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包括
A. 易伤津耗气
B. 为百病之长
C. 其性黏滞
D. 其性重浊
E. 为阴邪,阻滞气机
【答案】C D E
59、诊察“虚里”主候气之盛衰的是
A. /心气
B. 中气
C. 宗气
D. 肺气
E. 卫气
【答案】C
60、“阳病治阴”适用证候是
A. 虚热证
B. 实热证
C. 虚寒证
D. 实寒证
E. 寒热错杂证
【答案】A
61、瘕积聚,常见病机是
A. 气滞血瘀
B. 气虚血瘀
C. 气血两虚
D. 精气两虚
E. 气不摄血
【答案】A
62、与神产生的相关物质基础有
A. 精
B. 气
C. 血
D. 津液
E. 脏腑
【答案】A B C D
63、饮酒过度,易出现的变化有
A. 肝脾受损
B. 情志异常
C. 痰浊内生
D. 积
E. 湿热蕴结
【答案】A B C D E
64、偏阴质者,多易发的是
A. 实热证
B. 虚热证
C. 气虚证
D. 实寒证
E. 阴阳两虚证
【答案】D
65、以先天精气为基础,根源于肾的气是
A. 元气
B. 中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A
66、十二经脉中,以“少阳经”命名的经脉有
A. 大肠经
B. 小肠经
C. 三焦经
D. 胆经
E. 胃经
【答案】C D
67、阴阳自和所维持的是
A. 动态平衡
B. 静态平衡
C. 气候变化
D. 体质类型
E. 疾病向愈
【答案】A
68、气作为哲学概念,形成的时期是
A. 远古
B. 西周
C. 春秋战国
D. 秦代
E. 两汉
【答案】C
69、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朱丹溪
B. 张从正
C. 张元素
D. 叶天士
E. 刘完素
【答案】E
70、影响体质的先天因素包括
A. 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
B. 父母生育年龄
C. 父母血缘关系远近
D. 母亲妊娠期养胎情况
E. 养胎及妊娠期疾病
【答案】A B C D E
71、某男,28岁。大便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触及包块,干臭。中医病机是
A. 肾气不固
B. 津亏肠燥
C. 肠热腑实
D. 脾气虚证
E. 大肠湿热
【答案】B
72、胆腑的别称有
A. 中精之府
B. 清净之府
C. 中清之府
D. 元神之府
E. 精明之府
【答案】A B C
73、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 /心肺
B. /心脾
5胃
D. 脾肾
E. 肝脾
【答案】B
74、属于中医过劳的是
A. 劳力过度
B. 房劳过度
C. 劳逸失度
D. 劳神过度
E. 劳心过度
【答案】A B D
75、与肾中精气生理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
A. 促进生长发育
B. 促进水液代谢
C. 主骨生髓荣脑
D. 促进生殖功能成熟
E. 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E
76、人体之精按来源可分为
A. 先天之精
B. 后天之精
C. 生殖之精
D. 脏腑之精
E. 营养之精
【答案】A B
77、属于正治的有
A. 以热治寒
B. 以热治热
C. 以寒治热
D. 以寒治寒
E. 以补开塞
【答案】A C
78、属于疠气的致病特点的有
A. 传染性强
B. 发病急骤
C. 病情危笃
D. 症状相似
E. 易于流行
【答案】A B C D E
79、诊断疾病可通过经络阳性改变的表现包括
A. 压痛
B. 结节状反应物
C. 条索状反应物
D. 局部皮肤的形态改变
E. 局部皮肤的色泽改变
【答案】A B C D E
80、《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
A. 热
B. 火
。.心
D. 风
E. 暑
【答案】B
81、最早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的著作是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E. 《备急千金要方》
【答案】E
82、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
A. 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
B. 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
C. 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D. 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
E. 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 B C E
83、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 脑
B. 骨
C. 髓
D. 胆
E. 胞宫
【答案】B
84、足阳明胃经的分布部位是
A. 下肢内侧前缘
B. 下肢外侧前缘
C. 下肢内侧后缘
D. 下肢外侧中线
E. 下肢外侧后缘
【答案】B
85、六淫致病,最易出现动摇症状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C. 火邪
D. 燥邪
E. 湿邪
【答案】A
86、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来源有
A. 先天之精
B. 吸入清气
C. 水谷精微
D. 脏腑之精
E. 生殖之精
【答案】A B C
87、某患者春节期间多次参加宴席,继而出现胃部剧痛,腹胀,呕吐,恶心等表现,其病因最可能是
A. 过劳
B. 暴饮暴食
C. 饮食偏嗜
D. 饮食不洁
E. 酒精中毒
【答案】B
88、某女,40岁。形体偏胖,面色白而欠华,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其体质类型是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痰湿质
D. 气郁质
E. 阴虚质
【答案】B
89、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
A. 正虚之证
B. 邪实之证
C.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D. 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E. 真虚假实证
【答案】D
90、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火心肝肾
B. M脾肾
C. 脾肝肾
D. 脾肺肾
£.脾胃肾
【答案】D
91、到达舌的经脉有
A. /心经
B. 肝经
C. 脾经
D. 胃经
E. 肾经
【答案】C E
92、脾的生理功能包括
A. 化生血液
B. 贮藏血液
C. 运行血液
D. 统摄血液
E. 调节血量
【答案】A D
93、瘕积聚,常见病机是
A. 气滞血瘀
B. 气虚血瘀
C. 气血两虚
D. 精气两虚
E. 气不摄血
【答案】A
9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 小肠泌别清浊
B. 脾运化水液
C. 肺宣发肃降
D. 肾阳气化
E. 肾主水液
【答案】A
95、偏阴质的体质特征包括
A. 兴奋
B. 抑制
C. 偏寒
D. 偏热
E. 喜静
【答案】B C E
96、某女,20岁。患热病20余日,出现筋惕肉,手足蠕动,舌红少苔,脉细。
其病机为
A. 肝阳化风
B. 热极生风
C. 阴虚生风
D. 血虚生风
&血燥生风
【答案】C
97、治疗水湿痰饮病症,配合补气.行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A. 气能生津
B. 气能行津
C. 气能摄津
D. 津能养气
E. 津能载气
【答案】B
98、“一源而三歧”的经脉是指
A. 督脉.足少阴肾经.冲脉
B. 任脉.督脉.足少阴肾经
C. 任脉.督脉.带脉
D. 冲脉.督脉.带脉
E. 冲脉.督脉.任脉
【答案】E
99、某女,42岁。心悸失眠2月余,由于思虑劳神过度,症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中医病机是
A. 肝气乘脾
B. M脾两虚
C. 肝火犯肺
D. 肝气犯胃
£.心肾不交
【答案】B
1、六淫中,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
A. 燥邪
B. 风邪
C. 湿邪
D. 暑邪
E. 寒邪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