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34067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 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 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 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 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 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 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 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 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 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 源三歧”。 8. 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 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 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 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 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 擅长矫正胎位的是治痰要穴是。 答案:至阴、丰隆 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 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 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 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 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 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6. 退热要穴为穴;去湿要穴为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 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穴、穴。 答案:期门;少商 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和。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9.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穴、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 答案:丰隆;水沟 10.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小肠下合于 经,三焦下合于 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11. 腧穴分为、、三大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12.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穴,虚证取穴。 答案:尺泽;太渊 13. 退热要穴是通乳要穴是祛湿要穴是。 答案:大椎、少泽、阴陵泉 14.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贯全身,其中六条阳经主要分布 于、、和躯干。 答案:四肢的外侧、头面 三、判断改错题(正确的划J,错误的划x并改正) 1.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交会穴,其滋阴作用较强, 因此阴虚火旺,胎动不安者,可以用其滋阴降火。() 改错: 答案:X 可以T不可 2. 三棱针点刺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病症。() 改错: 答案:X点刺T散刺 3.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改错: 答案:X 3寸T2寸 4. 头部腧穴常采用平刺的方法,其要求针身与皮肤表面呈5°左右。() 改错: 答案:x 5° -15° 5. 原络配穴属于表里经配穴法。() 改错: 答案:/ 6. 孕妇牙痛时可取合谷、内庭、地仓、颊车等穴。() 改错: 答案:X 删去“合谷” 7. 商阳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改错: 答案:x商阳一少商,或将拇指一食指 8. 针刺下关穴时,宜取张位。() 改错: 答案:X 张位T闭位 9. 对于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症,留针可达数小时。() 改错: 答案:/ 10. 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改错: 答案:X皮肤松弛T皮肉浅薄,或提捏进针T舒张进针 11. 血海穴位于髌底外侧端上2寸。() 改正: 答案:X 外侧T内侧 12. 通乳要穴是少冲。() 改正: 答案:X 少冲T少泽 13. 《十四经发挥》为滑寿所著,他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 脉」) 改正: 答案:J 14. 针刺风池穴,针尖微上,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改正: 答案:x 上T下 15. 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可用隔姜灸。() 改正: 答案:X隔姜灸T隔蒜灸 16. 足三阴经在下肢的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改正: 答案:X下肢T下肢内踝上八寸以下 17. 晕针时应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垫高头部,松开衣带。() 改正: 答案:X 垫高头部T头低脚高 18. 凡新病,阳证宜浅刺,而久病,阴证宜深刺。() 改正: 三、单项选择题 1.适于取头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腧穴的最佳体位是()。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仰靠坐位 E.侧伏坐位 答案:E 2.隔物灸中具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的是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药饼灸 E.雷火神针 答案:C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部按前、中、后的排列顺序是:()。 A.太阳、阳明、少阳 B.阳明、太阳、少阳 C.太阳、 少阳、阳明 D.阳明、少阳、太阳 E.少阳、太阳、阳明 答案:D 4.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 )。 A.太溪 肾经B.少商 大肠经 C.下关---胃经 D.少泽---小肠经 E. 申脉膀胱经 答案:B 5.下列具有保健作用的腧穴是()。 A.内关 B.神门 C.关元 D.太冲 E. 合谷 答案:C 6.擅长治疗 湿邪为患”的腧穴是( )。 A.涌泉 B.阳陵泉 C.三阴交 D.阴陵泉 E. 曲池 答案:D 7. 中极穴的定位正确的是()。 A.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B.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中下4寸 C.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5寸 D.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中上3寸 E.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答案:B 8. 十二经脉中经脉循行到达头部的是( 4胃经胆经肝经 B.胃经 脾经 肾经 C.肝经脾经胃经 D.胃经肝经肾经 E.脾经 肝经 肾经 答案:A 9. 八会穴中“筋会”是 A.阳陵泉 B.合谷 C.肩 D.阴陵泉 E.环跳 答案:A 10.位于神阙穴旁开寸的腧穴是 ()。 ▲.大横 B.带脉 C.归来 D.梁门 E. 天枢 答案:E 11. 下列十二经脉循行走向错误的是()。 A. 肺经 大肠经 B. 三焦经 胆经 C. 胃经 脾经 D.小肠经----膀胱经 E.肾经——心经 答案:E 12.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 )。 A.列缺一肺经 B.委中一膀胱经 C.天枢一胃经 D.太冲一胆经 E.曲池一大肠经 答案:D 13.下列不归属任脉的腧穴是()。 A. 中极 B. 关元 C. 气海 D. 中脘 E.水沟 答案:E 14.下列灸法中不属于艾条灸的是()。 A.温和灸 B.回旋灸 C.无瘢痕灸 D.雀啄灸 E.实按灸 答案:C 15.取环跳穴最佳体位是 )。 A.平卧,双下肢平伸 B.侧卧,屈上腿伸下腿C.侧卧, 双下肢弯曲 D.侧卧,屈下腿伸上腿 E.侧卧,双下肢平伸 答案:B 16.适宜取前头部、颜面和颈前部位腧穴最佳的体位是()。 A.仰卧位 答案:C B.侧卧位 C.仰靠坐位 D.俯卧位 E.侧伏坐位 17.足三阴经在小腿下部及足背部按前、中、后的排列顺序应是 ()。 A.太阴、厥阴、少阴 B.厥阴、 太阴、少阴 C.厥阴、 少阴、太阴 D.太阴、少阴、厥阴 E.少阴、 厥阴、太阴 答案:B 18.下列具有心胃同治特点的腧穴是 ()。 A.内关 B.神门 C.外关 D.足三里 E.中脘 答案:A 19.特定穴中 治疗急性病症应首选()。 A.原穴 答案:D B.俞穴 C.八会穴 D.郄穴 E.络穴 20.横刺法要求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呈角度为( )。 A .15° B.30° C. 45° D .60° E .90° 答案:A 21. “一夫法”又称为()。 A.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 D.横指同身寸E.小指同身寸 答案:D 22.华佗夹脊穴位于()。 A.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B.第一胸椎至第四腰椎棘突下两侧 C.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 D.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后正中线旁开0.5寸 后正中线旁开0.5寸 E. 第一胸椎至第五甑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答案:D 23.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顺序是()。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C.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答案:B 24. 取环跳穴最好的体位是()o A.侧卧,双下肢平伸B.侧卧,双下肢弯曲 C.俯卧,双下肢伸直 D. 侧卧,屈下腿伸上腿 E.侧卧,屈上腿伸下腿 答案:E 25. 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偏历 B.飞扬 C.列缺 D.丰隆 E.大钟 答案:C 26. 针刺风府最宜采用()。 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俯伏坐位 E.仰靠坐 位 答案:D 27. 下列腌穴归经错误的是()。 A.公孙一脾经B.行间一肝经C.听会一小肠经D.下关一胃经 E.委中一 膀胱经 答案:C 28. 位于中月完穴旁开2寸的腌穴是()。 A.水道B.日月 C.天枢D.梁门E.归来 答案:D 29. 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是()。 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C. 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E. 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 B. 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 D. 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慢 答案:C 30.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灸法的是 A.太乙神针 B.雷火神针 ()。 。.烧山火 D.温针灸 E.隔物灸 答案:C 32.常用于治疗虚脱的灸法是( A.隔姜灸B.隔盐灸 )。 C.隔附子灸 D.隔蒜灸 E.白芥子 灸 答案:B 33.原络配穴法是()。 A.前后配穴B.表里经配穴 C.上下配穴 D.左右配穴 E.本经配 穴 答案:B 34.痛经治疗中选取次 穴是( A.近部取穴B.远部取穴 )。 C.辨证取穴 D.对症取穴 E.辨经取 穴 答案:D 四、多项选择题 1.腧穴一般分为()。 A.经穴B.五输穴 C.奇穴 D.络穴 E.阿 是穴 答案:ACE 2.治疗外感头痛的基本处方是( 入.百会B.太阳 )。 C.内庭 D.风池 E.列 缺 答案:ABDE 3.骨度分寸法中距离为12寸的是 A.前发际正中到后发际正中 ()。 B.歧骨至脐中 C.前额两发际 D.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答案:AE E.肘横纹至腕横纹 4. 灸法的主要作用是()。 C.扶阳固脱 A.防病保健 B.温经散寒 瘀散结 答案:ABCDE 5. 下列关于晕针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带 C. 给予温开水或糖水 E. 严重者可刺水沟、素、内关等穴 答案:ACDE 6. 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A.提插法 8.循法 C.捻转法 答案:AC )。 7. 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有( A.活血化瘀 B.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 答案:BCE 8. 下列属于特定穴的是()。 A.原穴 B.络穴 C.奇穴 D.引热外行 E.消 )。 B.使患者平卧,垫高头部,松开衣 D.注意保暖 。.飞法 £.摇法 C.疏通经络 D.消肿止痛 E. D.募穴 E.八会穴 答案:ABDE 9. 骨度分寸法中两点间距离为9寸的是()。 A.前发际正中到后发际正中 B.歧骨至脐中C.前额两发际 D.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E.肘横纹至腕横纹 答案:CD 10. 下列关于晕针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B.使患者平卧,垫高头部,松开衣 C.给予温开水或糖水D.注意保暖 E. 严重者可刺水沟、素、内关等穴 答案:ACDE 11. 头面部的腧穴中应张取穴的是( A.耳门 B.听宫 C.听会 答案:ABC 12. 根据骨度分寸,其中间距3寸的有( )。 D.下关 E.迎香 )。 14.十四经穴的特点有( A.有固定的名称 B. D.有相对固定的主治功能 E. 答案:ABCDE 2. 3. 4.ABCE 15. 发生晕针时以下哪些处理是正确的: A.立即停止进针,将针全部起出 D.注意保暖,松开衣带 答案:ABDE 5. B.使患者平卧 C.垫高头部 E. 给饮温开水或糖水 A.前发际至印堂穴 B.后发际至大椎穴 C.外踝高点至悬钟穴 D. 内踝高点至三阴交穴 E.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答案:ABCDE 13.选择体位的原则有()。 A.尽可能采取卧位B.方便医生施术 C.尽可能采取坐位 D.尽量采取一种体位而暴露针刺处方所选的穴位E.患者感到舒适并能持 答案:ABDE )。 有固定的位置C.有固定的归经 具有主治本经病候的共同作用 16. 针刺的深浅应根据哪些情况作综合考虑()。 A.年龄 B.体质 C.部位 D.病情 E.时令 答案:ABCDE 17. 治疗中风闭证的基本处方由以下哪些穴组成()。 A.劳宫、水沟 B.丰隆 C.尺泽 D.太冲、十二井 E.委中 答案:ABD 五、简答题 1. 简述曲池、照海、至阴、神门、水沟的归经和定位。 答案:曲池归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头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照海归足少阴肾经 定位: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 至阴归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 1寸。 神门归手少阴心经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水沟归督脉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2. 何谓得气,得气的标志有哪些? 答案: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 位获得“经气”感应。 患者针刺部位出现酸胀、麻重或热、凉、痒、痛等感觉,或沿一定方向传 导、扩散现象。 医生针下出现沉紧、滞涩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3. 针灸配穴处方中其选穴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案:(1)近部选穴,举例说明略。 (2)远部取穴,举例说明略。 (3)辨证选穴,举例说明略。 (4)对症选穴,举例说明略。 4. 双手进针法有哪些?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案:(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体念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5. 简述合谷、丰隆、后溪、阳陵泉、涌泉的归经和定位。 答案:合谷归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丰隆归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外,距胫骨前缘约二横指 后溪归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阳陵泉归足少阳胆经 定位: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涌泉归足少阴肾经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端与 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6. 试举出四种隔物灸法的名称及其功效。 答案:(1)隔姜灸:温中、散寒、止呕、解表; (2) 隔蒜灸:消肿、拔毒、散结、止痛; (3) 隔盐灸:回阳、救逆、固脱; (4) 隔附子灸:温肾助阳。 7. 腧穴的主治特点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案:(1)近治作用,举例说明略 (2) 远治作用,举例说明略 (3) 双性良性调节作用,举例说明略 (4) 相对特异治疗作用,举例说明略 8. 针灸配穴处方中其配穴方法有哪些? 答案:(1)按部配穴: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 (2) 按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 2. 哑门、肩井穴的刺灸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案:哑门: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 0寸;不可向 内上方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肩井: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9. 简述晕针的表现、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答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 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 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 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予热荼、温糖水饮用。重者可选取水沟、素、内关、 涌泉、太冲等穴指压或针刺,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若仍不省人事、呼 吸细微、脉细弱,可配合其他治疗及急救措施。 预防措施: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及精神紧张者,应做好解释工作。体质虚 弱的患者,选择舒适自然且能持久的体位,尽量采取卧位。取穴数量不宜过多, 手法宜轻,医者注意力集中,密切观察患者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对于过饥、 过度疲劳、大汗、大泻、大出血的患者,宜在体力恢复、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针刺。 10. 何谓经络?经络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络的作用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 映证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1. 何谓间接灸?请列举几种间接灸法。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 一种方法。 (1) 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为2〜3cm,厚约0.2〜0.3cm薄片,中间以 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可易炷再 灸。 (2) 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3) 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 施灸,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 (4) 隔药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以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 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七、病例分析 1. 王某,男,30岁,司机。初诊时间为28年12月10日,主诉:2天前外出 运输时,夜间睡在车上,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 疼痛,角向右侧歪斜。检查见患者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 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要求:写出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 答案:诊断:中风。 辨证:中脏腑闭证。 治法:平肝熄风,醒脑开窍。 处方:水沟、十二井穴、太冲、丰隆、劳宫 方义:本方可奏平肝熄风、清火豁痰、开窍启闭之功。闭证乃由肝阳暴张, 气血上逆,故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和泻水沟,具开闭泻热、醒脑开窍的作用。肝 脉上巅,泻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熄肝阳。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壅遏,气机失宣, 取足阳明的别络丰隆,以宣通脾胃经之气机,蠲化浊痰。“荥主身热”,手厥阴心 包荥穴劳宫清心泻热。 操作方法:水沟向上方斜刺,十二井点刺放血,太冲、丰隆、劳宫用泻法。 2. 王某,男,30岁,司机。初诊时间为28年12月10日,主诉:2天前外出 运输时,夜间睡在车上,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 疼痛,角向右侧歪斜。检查见患者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 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要求:写出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 答案:诊断:面瘫。 辨证分型:风寒证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为主。 处方:阳白、四白、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翳风、合谷、内庭 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有疏散风邪之效;翳 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阳白、四白、颧、颊车、地仓、迎香 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内庭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 操作方法:面部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合谷、内庭行 泻法且手法宜重。 3. 张某,男,36岁,工人。2013年4月16日初诊。 主诉:牙齿疼痛2天。患者两天前因食用辛辣食物后,夜间出现牙齿疼痛。 来诊时患者牙痛剧烈,牙龈红肿伴出血,遇热加剧,喜冷饮,伴臭、尿赤、便 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要求:诊断、辨证、治法、处方、方义及操作方法。 答案:诊断:牙痛 辨证:胃火牙痛 治法:清泄胃热,消肿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颊车、下关、合谷、内庭、劳宫 方义:颊车、下关通络止痛;合谷、内庭、劳宫清胃泻火、通络止痛。 操作方法:毫针刺,用泻法。 一、判断题(对者打“v”,错者打“ X”)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 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 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 期面貌。() 7、 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 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大成》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B.453 C. 354 D. 361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 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B.《针灸甲乙经》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三、双项选择 1. 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足臂十一脉灸经》B.《灵枢》 C.《素问》 D. 《难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 2. 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 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四、多项选择 1. 针灸疗法的优点主要是() A.疗效明显B.操作方便C.经济安全D.易于接受 E.适应证广 2. 在针具发展变化过程中曾使用过() A.骨针B.石针 C.铁针D.金银针E.青铜针 3. 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 A.绘制“明堂三人图”B.设计制作针灸铜人 C. 提出阿是穴 D.创用指寸法E.提出十四经概念 4. 皇甫谧著《甲乙经》主要参考了下列哪些书籍() A.《素问》 B.《灵枢》C.《难经》 D. 《伤寒论》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5. 明代主要针灸著作有( A.《针灸大全》 B.《针灸问对》C.《针灸聚英》 D.《针灸逢源》E.《神应经》 6、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针灸医学专业,其中有:() A.针博士一人B.针助教一人C.针讲师十人 。.针工二十人E.针生二十人 五、简述 1. 针灸治病的特点是什么? 2.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是什么? 3. 我国现存最早的经脉专著是什么? 4. 简述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的三次大总结。 六、论述 1、试述针灸的起源。 2、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针灸著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v 2、x 3、x4、v 5、v 6、x7、x8、v 9、v 10、x 二、 单项选择1、C 2、B 3、D 4、E 5、C 6、A 7、C 三、双选题1、AE 2、BC 四、多选题 1、ABCE 2、ABCDE 3、ACD 4. ABE 5、ABCE 6、ABDE 五、简述题 1、针灸治病的特点是什么? 针灸治病是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2、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是什么? 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将《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 要》三部著作的针灸内容合二为一,去其重复,择其精要,内容广泛,是继《内经》之后对 针灸学的又一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3、我国现存最早的经脉专著是什么?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了我国 早期经络学说的面貌,为现存最早的经脉专著。 4、简述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的三次大总结。 第一次总结的标志是《灵枢》的问世,较系统的针灸医学做出了首次总结,反映了战国 时期以前的针灸学术成就;第二次总结的标志是《针灸甲乙经》的问世,其反映了晋代以前 的学术成就,而且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第三次总结的标志是《针灸大成》的问世,其对 明代以前的针灸学进行了完整、系统地总结。 六、论述 1、试述针灸的起源。 针灸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与原始社会人类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密不可分。古代原 始社会人类穴居的山洞,地处阴暗潮湿之所,加上与野兽搏斗,故多发风湿和创伤痛,当身 体某处有痛楚之时,很自然地会用手去揉按,捶击以减轻痛苦,或用一种楔状石块叩击身体 某部,或放出一些血液使疗效更为显著,从而创用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这就是针刺的 萌芽,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 1根磨削的石针,据鉴 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山海经》:“高石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这些文物和记载均 是针刺起源与古代砭石的有力证明,灸法当起源于火的应用之后,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 时,无意间认识到受烈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和缓解,进而发展到有意识地主动地把灸熨用于 治疗。材料也从各种树枝发展到艾。《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地 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同样充分说明了灸法的起源 与古代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针灸著作有哪些? 针灸学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各种针灸专著亦是历代有加,汗牛充栋。在各 个时期具有其代表性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内经》从整体上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治原则。重点论 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特别是对其中的《灵枢》又称《针经》,完整地论述了经络 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对刺灸医学作出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其后的《难经》以阐 发《内经》为要旨,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和确定了 354个腧穴 主治、操作,介绍了刺灸方法、宜忌和常见病的治疗,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 总结。 隋唐时期,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绘制了 “明堂三人图”。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 法,王焘著《外台秘要》,崔知悌著《骨蒸病灸方》倡用灸法。 宋、金、元时期,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重新考订了明堂孔穴,王执中著《针 灸资生经》,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将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有助于研究经 络。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昌盛的时代,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 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编著《针灸大成》,是对针灸学术的又一次总结,此外,还有徐凤《针 灸大全》、汪机《针灸问对》、陈会《神应经》、高武《针灸聚英》等。 清初至民国,针灸医学走向衰退,吴谦撰《医宗金鉴》歌图并茂,便于学习,李学川《针 灸逢源》强调针药并用,列出经穴361个。 建国以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针灸对针灸学术有新的阐发,针灸著作或专著已有数 百种之多,就举不胜举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