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教育学专业心理学期末试题附答案解析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考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2、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
3、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解说自然。
4、“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5、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
系问题,是 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
方法等。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以历史教学为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历史课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因素,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品尝成功的果实,应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 ),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A. 生理过程
B. 实际问题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2、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增长技能等方面的方法,都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陶冶情操
D. 制度文化
3、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 )。
A. 奥尔波特
B. 解决问题
C. 吉尔福特
D. 艾森克
4、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A. 主体地位
B. 意识动机
C. 高尚动机
D. 生理性动机
5、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面广量大,教师应予以( ),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文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提交学生讨论。
A. 不可遏制性
B. 活泼型
C. 归纳整理
D. 抑郁型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探究教学法:
2、社会背景:
3、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4、探究教学的概念: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这里
所说“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创造的开始一一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2、(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
3、()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
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
4、()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
套。唯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5、()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
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
6、()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7、()新型“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
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8、()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1)提出疑问,启发思考。(2)边读边议,讨论
交流。(3)解决疑难。(4)练习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9、()“三环”为: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
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
10、( )“六步”为: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发现教学法:
2、发现学习:
3、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
4、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述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关系与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统 一一
2、主导地位
3、不尽相同
4、讲授法
5、教学意识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B
2、C
3、B
4、A
5、C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探究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2、探究教学法的社会背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工业生产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特别是20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腾飞状态,世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极大缩短,世界进入了 “知识爆炸”时代。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历”,其中最主要为应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3、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
4、探究教学的概念: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2、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的一种学习教学方式,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并帮助知识获得的过程。
3、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然而当代各国教师广泛采用此法乃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
4、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
第三,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
第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第五,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学习为前提,但是学生主体性能否在参与中极大地发挥出来,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要把教师教学的主导落在学生的主体的活化与能动性的发挥上。为此,问题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不是削弱而是更高了。为使学生成为“理解”和“发现”客观世界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在参与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具有探究心;“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启发”认知冲突,大力发掘创造潜能;“点拔”问题的关键处,使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引导”问题定向,在自主探究中分析、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总之,要使问题充满教学过程,不止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