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C
2、教育机会均等体现了(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答案】 C
3、—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4、小军由于对数学感兴趣而努力学习数学,小花为了期末得到妈妈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数学,那么小军和小花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A.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B.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C.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D.低级动机高尚动机
【答案】 A
5、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答案】 D
6、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有的孩子学到了灰太狼的“不放弃”,也有的小朋友学会了用平底锅打人,因此,有人提出此类动画片应修正和改版,因为儿童品德发展具有( )的特点。
A.易变性
B.模仿性
C.自我中心性
D.缺乏自律性
【答案】 B
7、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答案】 A
8、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 )。
A.夏朝
B.殷周
C.三国
D.秦朝
【答案】 B
9、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1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 C
11、 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 C
12、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答案】 A
13、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答案】 A
14、“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答案】 C
15、李老师发现以前连家庭作业都不做的小军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军见爸爸经常夸奖他学习好的姐姐,小军也想让爸爸夸奖自己才去努力学习。小军的学习动机是(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 D
16、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D
1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孟子》
【答案】 B
1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答案】 A
19、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答案】 D
20、某小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但喜欢看动画片。家长规定,只有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之后才允许看动画片,这样,该生锻炼时间相应增加。这种用高频活动强化低频活动的做法,在行为塑造中称为()。
A.餍足
B.消退
C.分化
D.普雷马克原理
【答案】 D
21、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的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
【答案】 C
22、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答案】 B
2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答案】 A
24、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C.学习状况
D.心理状况
【答案】 C
25、 建立班级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等,体现了班级( )管理。
A.常规
B.民主
C.平行
D.目标
【答案】 B
26、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答案】 D
27、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28、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 B
29、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答案】 C
30、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方案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目标
【答案】 C
31、在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答案】 D
32、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作()。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答案】 D
33、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下列做法最好的是( )。
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
B.马上揉搓患处
C.马上用冷水浸泡
D.什么也不做
【答案】 C
34、校歌、校徽、校标等是学校课堂的一部分,这类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D
35、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
B.直觉观察时期
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答案】 D
36、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
A.抑郁症
B.阵发性紧张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强迫症
【答案】 C
37、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综合论
【答案】 A
38、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答案】 D
39、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这种教学研究方法是()。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职业发展
D.行动研究
【答案】 A
40、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答案】 B
41、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42、()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A.杜威
B.洛克
C.卢梭
D.康德
【答案】 B
43、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 )。
A.配置性评定
B.诊断性评定
C.常模参照评定
D.标准参照评定
【答案】 C
44、 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答案】 B
45、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C
46、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
A.松弛训练疗法
B.肯定性训练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C
4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A
48、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答案】 B
49、教育活动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科书和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D.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答案】 A
50、(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标
【答案】 A
5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答案】 B
52、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答案】 D
53、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A.符号记忆
B.抽象记忆
C.命题记忆
D.形象记忆
【答案】 D
54、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答案】 C
55、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理想
D.空想
【答案】 B
56、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是(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答案】 A
57、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 C
5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 B
59、教师是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是()。
A.微格教学
B.课堂教学
C.课外教学
D.录像教学
【答案】 A
60、小红每次课上回答问题都结巴.面红耳赤。针对这一现象,周老师在课上多次鼓励她积极发言,每次回答问题都给予表扬。周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A
6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答案】 C
62、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答案】 C
63、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答案】 D
6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 B
65、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具有()
A.可替代性
B.可转换性
C.可度量性
D.可操作性
【答案】 C
66、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
D.接受教育
【答案】 A
67、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 D
68、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A
69、(2020年真题)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 D
70、“水涨船高”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 B
71、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答案】 C
72、 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
A.松弛训练疗法
B.肯定性训练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C
73、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 C
74、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 B
75、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答案】 A
76、“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 A
77、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 C
78、 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普及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C.原始性
D.制度化、系统化
【答案】 B
79、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
D.教育灵感
【答案】 B
8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答案】 C
81、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答案】 A
82、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 B
83、下列评价类型中更适合用于选拔人才的是( )。
A.诊断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C
84、 下列对小学生骨折急救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B.救命在前,防止休克
C.及时固定,避免随意移动
D.先包扎固定再进行止血
【答案】 D
8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影响力。
A.年龄
B.性别
C.个性
D.学术
【答案】 C
86、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答案】 A
87、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A.传授知识
B.依法执教
C.教书育人
D.培养能力
【答案】 C
88、根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A
89、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参考资料
【答案】 A
90、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D
91、教育学中常说的“跳一跳,摘个桃”,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存在( )。
A.发展关键期
B.生长高峰期
C.先行组织者
D.最近发展区
【答案】 D
92、 刘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刘老师隶属于学校组织机构中的( )。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政教处
D.总务处
【答案】 B
93、研究表明,小学( )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时期。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C
94、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 C
95、 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体现的是( )。
A.个性心理倾向性
B.心理过程
C.认知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 D
96、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B.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C.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
D.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
【答案】 C
97、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 C
98、“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是( )的名言。
A.第斯多惠
B.洛克
C.巴浦洛夫
D.布鲁纳
【答案】 A
99、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 A
100、小芳的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小芳妈妈的这种注意活动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答案】 C
101、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 A
102、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 B
103、(2022上半年真题)有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师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要上有文化味道的数学课,这一观点符合的教学规律是( )。
A.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
D.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答案】 D
104、 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说明人有( )的差异。
A.心理过程
B.个眭心理倾向性
C.认知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 D
105、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两个基本成分。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 C
106、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答案】 A
107、 某学生既想参加英语脱口秀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别人嘲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 C
108、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杜威
【答案】 B
10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110、 定势对学习迁移的作用表现在( )。
A.有促进作用
B.有阻碍作用
C.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D.无作用
【答案】 C
11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112、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春寒料峭 肆无忌弹 不厌其烦 销声匿迹
B.沦海桑田 无微不至 垂诞欲滴 拾人牙慧
C.迫不及待 莫名其妙 徒有虚名 揭竿而起
D.无精打采 以德抱怨 时过境迁 并行不悖
【答案】 C
113、“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内容。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答案】 B
114、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答案】 A
115、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夏朝
B.殷商
C.西周
D.春秋战国
【答案】 A
116、 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 )。
A.开放型总结
B.认知型总结
C.封闭型总结
D.归纳型总结
【答案】 A
117、同一个问题在以前历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都呈现出各个层面的问题,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思考、类比、归纳、总结、改进,以达到温故知新之效。这属于()
A.横向反思
B.纵向反思
C.集体反思
D.个人反思
【答案】 B
118、“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 A
119、 心智技能的培养,第一步是( )。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反思
D.原型内化
【答案】 B
120、1994年******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五自”所体现的是少先队活动的()。
A.组织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答案】 B
121、 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答案】 D
122、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自主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答案】 D
123、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 A
124、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 A
125、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
A.抑郁症
B.阵发性紧张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强迫症
【答案】 C
126、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A.识是情感的基础
B.感是认识的基础
C.识是意志的基础
D.志是情感的基础
【答案】 A
12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A.氧化钙;洁净的水
B.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
C.澄清石灰水;粗盐
D.红磷;空气
【答案】 A
128、 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堂课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人方式是(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 A
129、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 D
13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培养良好的班风
C.操行评定
D.了解和研究学生
【答案】 A
131、“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D
132、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D
133、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 C
134、下列有关儿童厌学症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是一种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B.主要表现是讨厌学习
C.是先天的,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D.治疗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
【答案】 C
13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定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A
136、“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137、节俭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
【答案】 A
138、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139、 上课时用红笔在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下边做标记,这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A
140、 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 B
141、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答案】 D
142、 关于新课改的几大“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变“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关联的知识
B.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C.不同功能与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
D.课程评价方面在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答案】 D
143、小明在学习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答案】 D
144、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答案】 C
14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答案】 A
14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答案】 D
147、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六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B
14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教育(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 D
149、学习和升学压力会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连吓带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使其畏惧学习
B.这种焦虑会导致学生的感情淡薄
C.这种焦虑可能会使学习尚可的学生在考场上思前想后而发挥失常
D.很多高中学生因担心考不上大学无法向父母交代,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答案】 B
15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151、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15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 B
153、(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A.杜威
B.斯宾塞
C.康德
D.夸美纽斯
【答案】 C
154、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技
D.文化
【答案】 A
155、对一所学校或学校的一个班级进行的调查属于( )。
A.普遍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问卷调查
【答案】 C
156、“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C
157、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和自信心。
A.写作能力
B.写作兴趣
C.写作技巧
D.写作天赋
【答案】 B
158、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答案】 A
159、陈述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