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调研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忠实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养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优秀年轻干部是党的宝贵人才,是推动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中流砥柱。近年来,保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纳进组织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协同推动,不断优化完善年轻干部成长链条,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成长成才。
一、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继续发现、精准识别,做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一是注重源头建设。着眼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畅通年轻干部入口,继续加大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等招录力度,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优秀年轻干部,吸引更多"双一流'高校、紧缺专业、事业单位优秀年轻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20年以来,考录大学生村官名、选调生名,招录公务员名,从事业单位调任名年轻人才为县管领导干部,切实保证年轻干部队伍数量,始终坚持总量充足的"优质活水'。
二是注重研判发现。保持"备用结合,择优选拔'原则,每年由县委常委带队深入开展回访调研,重点发现一批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经过党组织书面推举、视察组调研了解、组织部集中研判、县委常委会集中审定"四道关口',及时把在基层一线、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压力大、责任重的岗位上表现优异的余名优秀年轻干部纳进县后备干部队伍,确保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三是注重分类储备。统筹全县干部资源,把优秀年轻干部按照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特长、个性特征、工作经历等分类建立台账管理。着眼我县发展需要,分党政综合类、经济金融类、城建规划类、社会管理类、农业乡村类、文化旅游类、历史考古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每年结合干部学习经历和工作履历,实时补充调整优秀年轻干部入库。
(二)系统培养、特别施行,做到"深耕细作、墩苗壮骨'。
一是抓政治训练,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素养。始终将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引导他们在学深悟透中补钙培元、立根固本。把强化党性修养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要务和核心课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每月10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引导年轻干部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合格传统,打牢思想根基。
二是抓理论培训,敦实年轻干部成长基础。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渠道作用,围绕推动"'行动计划,特别"'五大重点,每年定期开办后备干部班、中青年干部班、中层干部班及其他专业培训班,对年轻干部开展全覆盖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年轻干部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不断开拓视野,增长才能,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八种本领'。
三是抓施行锻炼,注重年轻干部能力升级。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参加中心工作、重点工程,敢于给位子、压担子,采用上派挂职、下派挂职、外派挂职、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等方式,推动各类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施行锻炼。先后选派批名年轻干部到县信访办挂职锻炼,选派批名年轻干部到、库等重大工程中历练摔打,选派余名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驻村工作队成员,选派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最前沿施行锻炼,选派名综合素养强的年轻干部到深度贫困镇挂职锻炼。
(三)加压担子、果断选用,做到"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一是特别专业素养,以事择人。保持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注重在改革革新、克难攻坚和艰难环境中视察识别干部,从整个干部队伍资源选用符合条件的人选,从符合条件的对象中看谁更优秀,从优秀对象中看谁更合适,注重研判"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调整名年轻干部到专业对口的县级部门任职,从事业单位调任名熟悉农业发展、经济工作的干部到乡镇任职,切实做到能力素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专业特点与班子功能相协调。
二是特别吃劲岗位,一线选人。保持干部从基层一线来,大力选用在重要岗位、艰难岗位上实绩特别、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20年来,选拔优秀乡镇年轻副职干部担任乡镇长人,将优秀的年轻乡镇长任用为书记的人。
三是特别轮岗交流,多岗用人。保持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政机关任职,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基层单位领导班子。20年以来,将部门优秀年轻干部交流到乡镇任职人,乡镇优秀年轻干部交流到部门任职人,从党群部门交流到经济一线任职人,让年轻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存经验、增长才能。
(四)压实责任、从严监管,做到"防微杜渐、严管厚爱'。
一是严格分层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明确年轻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培养,把提升政治素养放在首位,着力强化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施行锻炼,指定专人对年轻干部强化培养教育。把年轻干部培养管理作为书记工程,纳进每年党建考核内容,切实压实工作责任。保持动态管理,坚持一池活水,建立继续发现、分批调研、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坚决把理想信念不坚定、有违法违纪行为、年度考核不称职等"六类情形'的,坚决调整出去,及时将优秀的充实进来,确保后备力量素养高、结构优、数量足。
二是做实谈心谈话。建立县委常委联系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制度,县委常委定期与联系乡镇(街道)、分管单位的"985'"211'("双一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其他优秀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及时对优秀的进行肯定激励,对有小毛病、小问题的进行提醒。县委组织部不定期了解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状况,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每年召开次年轻干部座谈会,交流思想、听取看法。20年以来,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余人次。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强化常常性视察,执行"日纪实、月视察、季考评、年考核'制度,采用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定期走访、开展座谈等多种手段,及时掌握优秀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作风状况。落实个人有关状况报告、函询、诫勉谈话制度,强化年轻干部八小时外管理,始终将年轻干部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中。20年以来,对名不适宜、不胜任的县管年轻干部进行组织调整。
二、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考准考实年轻干部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年轻干部了解渠道不多,视察形式比较单一,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平常缺少储备;干部队伍"出入口'不够通畅,干部任职年限禁止"一刀切'后,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因为领导班子职数限制难以进入领导班子。
(二)教育培训年轻干部的实效性有待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施行教学较少。在培训内容上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业务知识培训多,党性教育培训少。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担心人才流失了缺人做事,不愿意将优秀的年轻干部送出去施行锻炼。有些年轻同志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轮岗锻炼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成长。
(三)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不够多。一方面,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发规范后,有些单位缺乏有效激励手段,存在搞平均、吃大锅饭现象,干好干坏一个样,使部分年轻干部产生了混日子思想,出工不出力,不愿干事。另一方面,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澄清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负面清单设置不够具体,缺乏有效界定,使得一些年轻干部放不开手脚,害怕留下"污点',影响正常晋升。
三、培养造就新时代可靠接班人的思索和建议
(一)在"精准识别'上求突破,完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
识人察人,难就难在"精准'二字上。要综合运用随机走访、座谈交流、专项调研、工作督查、专项巡查等多种方式,掌握年轻干部的一贯表现。要定期对选调生、新招录的公务员、新招录的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年轻群体进行谈话谈心、实绩考核,依据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工作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部门要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工作一线战场,倾听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呼声。通过组织视察、基层推举、群众评价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年轻干部的工作实绩,完善干部的综合档案,选拔一批政治素养好、工作业绩特别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全县后备干部人选。要防止论资排辈,保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坚决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二)在"精准滴灌'上下功夫,筑牢年轻干部成长基石。
要注重年轻干部的过程培养,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和弱项,保证"精准滴灌'。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依托县委党校等培训机构对年轻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依托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强化业务知识指导,依托施行锻炼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养。让年轻干部在艰难环境中磨练,在不断的干事创业中成长,让他们找准奋斗方向,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强化岗位替换。适时进行岗位替换,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接受锻炼,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干部。
三是强化学习交流。依据年轻干部所处的不同行业和专业特点,每年选送一批具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科研院所、市级部门、对口扶持单位上派学习深造,进一步开阔年轻干部的视野。
(三)在"激励担当'上出实招,营造崇尚实干优良氛围。
年轻干部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性高,但往往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上或多或少会出现失误。
一是要为敢干事者撑腰鼓劲。要激励年轻干部大胆地去干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出现失误时,领导要勇于为敢做事的年轻人撑腰鼓劲,强化指导帮带。
二是保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要营造轻松的干事创业氛围,保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要明确容错免责的具体情形,让年轻干部知敬畏、守底线。对那些谋取私利的干部要毫不手软,坚决就高线惩处。同时,要主动关怀年轻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是设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对勇于作为、敢于担责,作出较大贡献的年轻干部在提拔重用、晋职晋级上要予以优先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