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答案】 D
2、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目的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答案】 D
3、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答案】 B
4、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属于( )。
A.组建阶段
B.自主活动阶段
C.核心形成阶段
D.成熟阶段
【答案】 C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答案】 D
6、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
A.只采用说服教育法即可
B.可以采用适当体罚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答案】 C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答案】 A
8、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答案】 B
9、 好奇心和成就感属于情感中的(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荣誉感
【答案】 C
10、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答案】 D
11、 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目的性
B.计划性
C.实践性
D.特殊性
【答案】 A
12、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练习法属于( )。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答案】 C
1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 B
14、“杯弓蛇影”是下列哪种现象(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答案】 A
15、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16、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管理
B.交往
C.引导
D.控制
【答案】 B
17、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答案】 A
18、 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D
19、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答案】 D
20、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生物的植物培养和动物饲养。这属于哪一种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2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 )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线式
【答案】 C
22、 刘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她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大家的学习准备情况,然后才会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体现了刘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中( )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C
23、在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过程中,最需要分析的因素是( )。
A.学习者的性别
B.学习者的家庭背景
C.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D.学习者的体重
【答案】 C
24、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独立型
B.依存型
C.整体型
D.系列型
【答案】 A
25、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答案】 A
2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答案】 C
27、教师在教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时,一般多采用“变式”,其目的主要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答案】 D
28、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答案】 D
2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答案】 A
30、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答案】 B
31、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 C
32、反映测验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答案】 B
33、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答案】 C
3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于(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答案】 C
35、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C
3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答案】 B
37、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答案】 D
38、 研究者关注事件所揭示的教育现象,采用“课描”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叙事研究
D.行动研究
【答案】 C
39、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是( )。
A.公民教育
B.宪法教育
C.纪律教育
D.核心价值观教育
【答案】 B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答案】 A
4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42、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以下哪三种?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43、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深刻性
D.具体性
【答案】 D
44、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答案】 A
45、( )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A.制定严格的班规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选择并培养好班干部
D.搞好班级评价
【答案】 B
4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形象
D.道德体验
【答案】 B
47、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C
48、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早期( )更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学习内驱力
【答案】 B
49、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A.特殊与普遍
B.普遍与特殊
C.包含与被包含
D.综合与个性
【答案】 B
50、(2020年真题)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是( )。
A.公民教育
B.宪法教育
C.纪律教育
D.核心价值观教育
【答案】 B
5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答案】 D
52、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周老师对本班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反思,最后给出评价。周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 D
53、“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答案】 A
54、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弗洛伊德
D.斯伯林
【答案】 B
55、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56、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 )原则。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答案】 A
57、英语课程目标设计为九个级别,其中( )级目标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A.一
B.二
C.三
D.五
【答案】 B
58、 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答案】 D
59、在众多教育研究方法中,调查法的突出功能是()。
A.了解教育事实
B.验证因果联系
C.梳理知识体系
D.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A
60、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 B
6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答案】 B
62、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C
63、(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A.杜威
B.斯宾塞
C.康德
D.夸美纽斯
【答案】 C
64、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答案】 D
65、(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A.杜威
B.斯宾塞
C.康德
D.夸美纽斯
【答案】 C
66、(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答案】 D
67、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A.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B.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形成的
C.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答案】 D
68、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答案】 B
69、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C
70、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答案】 D
7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C
72、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 A
73、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 B
74、《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答案】 B
75、“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身体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76、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 B
77、教师所具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属于(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答案】 A
78、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遵循( )的教育原则。
A.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统一
B.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C.理论联系实际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答案】 A
79、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者智力一定不低
C.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D.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答案】 B
80、“水涨船高”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 B
81、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 A
82、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 A
83、我国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述及“昔孟母,择邻处”,体现的是()。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B.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C.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D.成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答案】 B
8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答案】 A
85、 王鸣属于多血质,秦刚属于抑郁质,王鸣和秦刚谁的气质好?( )
A.视情况而定
B.王鸣
C.秦刚
D.无好坏之分
【答案】 D
86、“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部著作中()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说文解字》
【答案】 A
87、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正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A
8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答案】 D
8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课时目标
D.培养目标
【答案】 D
90、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巴甫洛夫
【答案】 A
91、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列哪些不属于培养阅读能力的方式( )
A.精读和略读
B.快速阅读
C.书面及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
D.认读
【答案】 D
92、在下列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的表扬
D.获得好名次
【答案】 A
93、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答案】 A
94、李老师在学生晓敏的评价表上这样写道“该生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异”。李老师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 C
95、(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答案】 C
9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 C
97、(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答案】 C
98、“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对人的影响。
A.父母
B.环境
C.教师
D.教学方法
【答案】 B
99、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答案】 B
100、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答案】 D
101、“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 )类型。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答案】 D
10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观察力的特点( )
A.目的性较差
B.缺乏精确性
C.缺乏顺序性
D.较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答案】 D
103、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 B
10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雄辩术原理》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 C
105、有关光的传播和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严格遵从反射定律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C.漫反射的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因此说它不遵从反射定律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从反射定律
【答案】 D
106、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 A
107、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答案】 B
10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 B
109、已知∠α是锐免,∠α 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 )
A.45°
B.60°
C.90°
D.180°
【答案】 C
11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形象
D.道德体验
【答案】 B
111、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全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 B
11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 C
113、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选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D
114、据班里学生反映新来的数学老师讲课脱离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此作为班主任的杨老师积极和数学老师进行沟通,班主任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
B.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C.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D.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答案】 C
115、 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 D
116、 在学校经常出现的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和比赛以及公益活动属于(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科技活动
【答案】 A
117、“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118、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沟通
B.升学率
C.学生发展
D.学校绩效
【答案】 D
119、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 A
120、 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
A.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B.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
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答案】 B
12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A.20%
B.40%
C.60%
D.80%
【答案】 C
12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可靠度,又可称为测验的(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答案】 D
123、 “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 )。
A.首因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A
124、崔老师发现,班级排名靠后的小安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安看到班里的学霸小迪特别受大家欢迎,她说什么大家都听,小安也想有这样的威望。小安的学习动机是(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 C
125、—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26、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这属于()。
A.定势
B.功能固着
C.缺乏生活经验
D.粗心大意
【答案】 B
127、(2020年真题)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答案】 C
128、 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运动后效
D.自主运动
【答案】 B
129、 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答案】 A
13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答案】 C
131、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答案】 B
132、有意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是从小学( )开始的。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答案】 B
133、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哈罗
【答案】 A
134、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 D
135、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 C
13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 )
A.ab
B.10a+b
C.10b+a
D.10(a+b)
【答案】 B
137、 知识迁移的前提是( )。
A.已有的背景知识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情境的相似性
D.对原理的运用程度
【答案】 A
138、 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答案】 B
139、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答案】 A
140、体育课上,小刚和小明因为好奇将老师拿来的扩音器弄坏了,李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解了扩音器的原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以后才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答案】 C
141、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洛克
【答案】 B
14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答案】 D
143、教育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答案】 B
144、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答案】 B
145、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 )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教学策略
【答案】 B
146、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D
14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A.氧化钙;洁净的水
B.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
C.澄清石灰水;粗盐
D.红磷;空气
【答案】 A
14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A.发展学生能力
B.提高学习成绩
C.矫正学生问题行为
D.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答案】 D
149、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答案】 C
150、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是()
A.强调形成性评价
B.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C.考试方式的改革
D.让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 B
151、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 C
15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C
153、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 A
154、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答案】 D
15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答案】 C
156、以下不属于义务教育特点的是( )
A.免费性
B.基础性
C.世俗性
D.普及性
【答案】 C
157、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惩罚服从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
【答案】 D
158、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答案】 C
15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