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白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岁时防御机能才能发育完善。
A.12—13岁
B.9—10岁
C.15—16岁
D.17—18岁
【答案】 A
2、 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个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是( )
A.视觉敏度
B.颜色视觉
C.精细视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A
3、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立一个人搭建积木转变为与其他同伴联合搭建,这体现了幼儿的()。
A.社会性发展水平
B.运用材料的水平
C.概念发展水平
D.创造水平
【答案】 A
4、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
A.教师的指导
B.获取知识
C.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
D.主动建构初级科学概念
【答案】 C
5、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答案】 D
6、教师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以及与环境材料互动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探索法
C.操作法
D.评价法
【答案】 A
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包括( )、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三大维度的内容。
A.专业技能
B.专业素养
C.专业理念
D.专业理念与师德
【答案】 D
8、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答案】 C
9、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及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答案】 C
10、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有( )
A.华生、斯金纳
B.弗洛伊德、华生
C.维果斯基、华生
D.维果斯基、斯金纳
【答案】 A
11、 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特点的( )
A.广泛性
B.计划性
C.多样性
D.平等性
【答案】 A
1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学做”合一,强调( )。
A.做是中心
B.学是中心
C.教与学是中心
D.教是中必
【答案】 A
13、()是指除评价对象自身以外的其他人或组织对该评价对象所进行的评价。
A.自我评价
B.他人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 B
14、 维生素按照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B2
【答案】 A
15、幼儿更多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是( )。
A.言语性攻击
B.生理性攻击
C.主动性攻击
D.反应性攻击
【答案】 B
16、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的标志样式为
A.天蓝色与白色相间
B.绿色与白色相间
C.黑白相间
D.字样颜色为红色
【答案】 C
17、幼儿体育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
A.早操活动
B.体育课
C.户外活动
D.三浴锻炼
【答案】 B
18、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提出在教学中应理解儿童、因材施教,并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杜威
C.陶行知
D.张雪门
【答案】 C
19、儿童分别扮演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一起进行“三只蝴蝶”的游戏。该游戏属于()。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答案】 D
20、 幼儿知道凡是刚从锅里“蒸”出来的东西都是热的,这种认识获得是通过(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 D
21、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包括发展性、()、整体性和“看得见”。
A.真实性
B.全面性
C.针对性
D.综合性
【答案】 A
22、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答案】 B
23、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
A.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答案】 B
24、幼儿2岁前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 )。
A.直观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自我中心性
D.系统性
【答案】 A
25、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答案】 B
26、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答案】 D
27、某幼儿园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购置了多份游戏材料,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进行分层教育。这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
A.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幼儿参与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答案】 B
28、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答案】 C
29、 20世纪20、30年代,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是( ),后改名晓庄学校,并亲自试验,为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A.黄炎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答案】 D
30、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主要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31、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发式教学
【答案】 C
32、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处于大脑开发,特别是语言、感知觉等发展的敏感期,需要开展适宜的早期教育,这体现了幼儿教育可以( )。
A.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B.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C.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D.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答案】 B
33、( )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政策
D.培养目标
【答案】 B
34、某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程老师的带领下到当地一所公园进行活动。顽皮的小明玩耍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只黄蜂蜇伤,受蜇伤的皮肤立刻红肿、疼痛。这时,程老师应该尽快将()涂于受伤处。
A.弱碱性溶液
B.弱酸性溶液
C.清水
D.强碱性溶液
【答案】 B
35、下列不属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主要类型的是()。
A.人际交往活动
B.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
C.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D.民族文化活动
【答案】 D
36、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康德
【答案】 A
3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者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华生
D.班杜拉
【答案】 D
3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 )。
A.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的→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B.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C.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D.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
【答案】 B
39、幼儿教育的( )是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
A.非义务性
B.保教结合
C.启蒙性
D.直接经验性
【答案】 C
40、反映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是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A.自然观察智能
B.人际智能
C.内省智能
D.语言智能
【答案】 C
41、认为“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
【答案】 A
42、幼儿的科学教育是(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A.科学启蒙教育
B.科学知识教育
C.科学态度教育
D.科学方法教育
【答案】 A
43、毒性药品处方
A.保存1年备查
B.保存2年备查
C.保存3年备查
D.保存5年备查
【答案】 B
44、以下关于幼儿多动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注意力集中困难是该类患儿突出的、持久的临床特征
B.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是不经过思考就行动
C.对多动症儿童首先注重心理治疗,消除各种紧张因素
D.儿童多动症的形成与先天遗传无关
【答案】 D
45、下列选项中,对幼儿教育质量影响最小的是( )
A.经费投入
B.师幼互动
C.教师学历
D.高档园舍
【答案】 D
46、由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的依赖性更大。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教育环境
D.社区环境
【答案】 A
47、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并制约生长发育过程的因素是( )。
A.遗传
B.生理成熟
C.教育
D.主观因素
【答案】 A
48、幼儿园一个小朋友常以奇异、刻板的方式对待某些事物。例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有时甚至出现自我伤害,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游戏、衣物不感兴趣,往往对一般儿童不喜欢的玩具或物品非常感兴趣。这位小朋友可能患有( )
A.自闭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缄默症
【答案】 A
49、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捡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 )。
A.抓握物体
B.重复连锁动作
C.手的动作
D.玩东西
【答案】 B
50、下列不属于认知发展障碍的选项是( )
A.感觉统合失调
B.语言发展障碍
C.焦虑症
D.智力障碍
【答案】 C
51、( )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A.儿童观
B.教师教育观
C.儿童发展观
D.成人教育观
【答案】 A
52、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后半阶段,在我国,幼儿教育主要是指面向( )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
A.0—3岁
B.3—6岁
C.0—6岁
D.O—8岁
【答案】 B
53、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B.大小规律
C.粗细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 D
54、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答案】 D
55、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容易混淆。这说明( )
A.幼儿的方位知觉不够精确
B.幼儿的观察概括性不足
C.幼儿的观察细致性不够
D.幼儿感觉的适应力不强
【答案】 C
56、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这主要是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规律。
A.可变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答案】 A
57、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
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
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答案】 D
5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明( )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答案】 B
59、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用来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 )。
A.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 A
60、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与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目的性
B.教育性
C.自主性
D.计划性
【答案】 C
61、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
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
D.视力较弱
【答案】 A
62、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答案】 B
63、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
A.表演性符号
B.工具性符号
C.象征性符号
D.规则性符号
【答案】 C
64、()发表的《行为主义者所看到的心理学》一文,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A.华生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答案】 A
65、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t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答案】 A
6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放在工作的首位。
A.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B.拓展幼儿的智力
C.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保护幼儿合法权益
D.培养幼儿的兴趣
【答案】 A
67、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答案】 B
68、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
【答案】 C
69、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
A.听觉辨别力较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答案】 C
70、在对触电的孩子急救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
A.迅速拔去电源插座或关闭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切断电流
B.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C.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竹竿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D.用铁棍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
【答案】 D
71、从儿童听觉的发展看,新生儿听觉的特点是( )。
A.没有听觉
B.听觉的个别差异小
C.听觉的个别差异大
D.听觉没有差异
【答案】 C
72、沙眼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空气传播
B.饮食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答案】 C
73、以下不属于作品抽样方法的是( )。
A.来源抽样
B.日期抽样
C.某一段时间的作品
D.分层抽样
【答案】 D
74、 幼儿计算“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其所呈现的思维形态属于( )。
A.直觉行动
B.具体形象
C.抽象逻辑
D.发散思维
【答案】 B
75、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这种做法违背了( )
A.主体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D.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答案】 B
76、.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智力
C.解放儿童的体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答案】 D
77、()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A.采用讲故事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B.模仿游戏
C.老少相随,以老教小
D.宗教仪式
【答案】 C
78、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的是()。
A.诊断与改进功能
B.鉴定与选拔功能
C.导向与调节功能
D.阻碍功能
【答案】 D
79、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 )关系。
A.领导
B.伙伴
C.监督
D.从属
【答案】 B
80、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答案】 D
81、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是新生儿的( )。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答案】 B
82、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这主要是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规律。
A.可变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答案】 A
83、问儿童“1加1等于几”,儿童可能无法回答,但若问他“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他就比较容易做出冋答,这是儿童( )的体现。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 B
84、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名词“我”
【答案】 D
85、对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政策
D.培养目标
【答案】 D
86、婴儿的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 )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答案】 C
87、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 )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
A.半岁
B.—岁
C.两岁
D.三岁
【答案】 D
88、 幼儿园的药物应()。
A.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B.放在玩具架上
C.放在桌面
D.放在幼儿的口袋里
【答案】 A
8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90、一位新人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回答中最合适的是( )。
A.妈妈放学后来接你
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
C.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的
D.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
【答案】 C
91、(2022上半年真题)幼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已经开始( )。
A.深刻化
B.丰富化
C.内隐化
D.精细化
【答案】 C
92、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 )。
A.认识水平
B.情感体验
C.创造性思维
D.审美经验
【答案】 B
93、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 )。
A.能力类型的差异
B.兴趣类型的差异
C.气质类型的差异
D.性格类型的差异
【答案】 C
9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不包括( )。
A.角色游戏区
B.建构游戏区
C.表演游戏区
D.设施活动区
【答案】 D
95、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既要考虑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又要( )。
A.考虑幼儿的兴趣
B.达到预定教育要求
C.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D.注意教育方法
【答案】 C
96、( )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从综合性人手合理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以“主题”的形式建构每一阶段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园三年生活成为有利于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连续教育过程。
A.单元教育课程
B.综合教育课程
C.领域教育课程
D.主题教育课程
【答案】 B
97、关于幼儿视觉发展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然把手放在孩子眼前,若无眨眼反射,是正常表现
B.“代偿头位”表示两眼可能是弱眼
C.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把一只眼闭上,可能为青光眼
D.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
【答案】 D
98、 儿童分别扮演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一起进行“三只蝴蝶”的游戏属于()。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答案】 D
99、活动性原则源自于( )的“从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答案】 D
100、 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当的( )
A.系统性和灵活性
B.秩序性和灵活性
C.稳定性和差异性
D.稳定性和灵活性
【答案】 D
101、 游戏的特点不包括( )
A.自主自愿性
B.虚构
C.功利性
D.愉悦性
【答案】 C
102、 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它体现的幼儿情感是( )。
A.美感
B.道德感
C.智能感
D.自豪感
【答案】 B
103、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
【答案】 C
104、(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答案】 B
105、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 A
106、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答案】 A
107、《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小时。
A.一
B.两
C.三
D.四
【答案】 C
108、活动区是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不同角落、区域,( )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A.空间
B.材料
C.隔离
D.活动规则
【答案】 B
109、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 )
A.社会性
B.自然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答案】 A
110、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答案】 C
111、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人。
A.35
B.30
C.40
D.25
【答案】 B
112、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答案】 B
113、在蒙台梭利教育中,认为儿童的发展有许多敏感期,其中秩序敏感期的建立时间为( )
A.2.5~3.5岁
B.0~2岁
C.5~6岁
D.2~4岁
【答案】 D
114、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 )入手。
A.情感
B.认识
C.行为
D.习惯
【答案】 A
115、2岁的幼儿说出“骑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骑车”,也可能是表示意动的功能。表示“我想骑车”。3岁之后,幼儿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幼儿的语法发展是( )。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不完整到完整
D.从情境性到连贯性
【答案】 A
116、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角色游戏
【答案】 D
117、在“秋天的树”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 )。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组织幼儿观察秋天的树
C.提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树的名画
【答案】 A
118、( )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华生
【答案】 C
119、“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儿童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先天因素
C.环境和教育
D.主观愿望
【答案】 C
120、中外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岁以前的幼儿阶段,以后再进行智力开发效果则微乎其微。
A.6
B.5
C.4
D.3
【答案】 A
121、下列针对幼儿个体差异教育观点,哪种不妥()
A.应关注和尊重幼儿不同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
B.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学习与探索
C.应确保每位幼儿在同一时间达成同样目标
D.应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给予特别关注
【答案】 C
122、(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
A.实践
B.游戏
C.上课
D.学习
【答案】 B
123、 夜惊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生理因素
B.神经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 D
124、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答案】 C
125、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年龄差异性,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 )为主。
A.创造
B.合作
C.模仿
D.交往
【答案】 A
126、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容易混淆。这说明( )
A.幼儿的方位知觉不够精确
B.幼儿的观察概括性不足
C.幼儿的观察细致性不够
D.幼儿感觉的适应力不强
【答案】 C
127、 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观点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蔡元培
C.杜威
D.夸美纽斯
【答案】 A
128、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
A.强化学习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答案】 A
129、洋洋尿裤子了,陈老师发现后让洋洋等待保育员过来换裤子,陈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前教育的()
A.主体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保教合一原则
【答案】 D
130、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答案】 D
131、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从中体现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B.全面发展的原则
C.经常化原则
D.多样化原则
【答案】 A
132、幼儿被黄蜂蛰伤时,立即用()外敷,以中和毒素。
A.弱碱性
B.弱酸性
C.强碱性
D.强酸性
【答案】 A
133、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爱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答案】 B
134、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 )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答案】 A
135、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 )。
A.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
B.全面发展
C.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D.发展儿童的“生命规则”
【答案】 C
136、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答案】 A
137、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答案】 B
138、婴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坐在椅子上摇来摇去,这类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机能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象征性游戏
【答案】 B
139、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答案】 B
140、下列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创设时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身体发育,因为受到幼儿身体限制,劳动教育可以忽视
B.幼儿园属于集体教育,因此难以照顾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只能遵循统一的原则
C.教师必须根据教育的要求和儿童的特点有效控制环境的各种要素维持环境的动态平衡
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在幼儿园硬件设施上应该上一个层次
【答案】 C
141、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
【答案】 B
14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A.人际关系
B.社会性行为规范
C.社会性
D.社会文化
【答案】 C
14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向儿童介绍电动豆浆机,又让儿童认识另一种做豆浆的工具——石磨。这充分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B.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答案】 D
144、健康领域的活动要(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扬
B.结合
C.充分尊重
D.关注爱护
【答案】 C
145、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 )对幼儿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答案】 D
146、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
A.大自然
B.家庭
C.社区
D.托幼机构
【答案】 B
147、下列心理过程中不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A.感觉
B.想象
C.记忆
D.情感
【答案】 D
148、 3~6岁幼儿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 C
149、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原则。
A.独立自主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答案】 A
150、幼儿园教的主体是( )。
A.保育员
B.幼儿教师
C.保健医生
D.园长
【答案】 B
151、婴儿的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 )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答案】 C
152、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答案】 D
153、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深入剖析研究单一的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个案研究法
【答案】 D
154、 孩子从楼梯上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A.视网膜脱落
B.脱臼
C.髋骨移位
D.头晕
【答案】 C
155、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福禄培尔
D.陈鹤琴
【答案】 D
156、当发现幼儿心理或行为有问题时,教师需要向家长详细地反馈幼儿在园的各方面情况,与家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家园沟通方式是()。
A.家访
B.书信便签
C.家园联系手册
D.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