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风险防范措施
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判断。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考虑从科学文献中收集与风险水平相关的新信息和其他相关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微生物风险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是列出微生物的风险水平。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
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
2、暴露的潜在后果
3、自然感染途径
4、实验室操作引起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
5、环境中微生物的稳定性
6、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样品的容量
7、合适的主机(人或动物)的存在
8、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获得的信息
9、计划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
10、所有可能扩大微生物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已知有效治疗敏感性的遗传技术
11、能否在当地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计划研究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
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上开展工作。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规定了特殊操作程序,以避免或尽量减少这种危险。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概念。
一、入境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实验室的门应标有国际公认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的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不应批准或允许儿童进入实验室的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室应获得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人员保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始终穿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处理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防止溅到眼睛或脸上、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6、实验室不允许穿露趾鞋。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存放食品和饮料。
9、实验室使用的防护服不得与日常衣物放在同一个柜子内。
三、操作规范
1、不要用嘴吸移液管。
2、禁止将实验材料放入中。严禁舔标签。
3、所有技术操作应以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小液滴形成的方式进行。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更换移液管或用于其他目的。
5、出现溢出、事故和明显或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6、必须就如何处理泄漏制定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7、被污染的液体在排入生活污水管道之前必须进行清理(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
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在实验室内无污染。
四、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体。
2、每天工作结束后,可能发生危险物质泄漏,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样本和培养物在重复使用前被丢弃或清洗,必须清除污染。
4、州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应安装滤网,防止节肢动物进入。
五、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定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和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应定期提供实验室安全培训。
3、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4、应制定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计划。
5、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当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的医学记录。
六、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情况,这些情况包括:
1、气溶胶形成
2、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3、人满为患,仪器设备过多
4、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侵扰
5、未经授权进入实验室
6、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样品和试剂的使用。
七、设计特点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足够的清洁和维护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它是防漏的,耐化学品和消毒剂。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热的影响。
4、确保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提供另一个长期储藏室。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实验室工作区外应有存放外套和个人物品的设施。
9、实验室工作区外应有食物、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该有一个水槽,并最好安装在出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具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时,应在实验室附近提供高压灭菌器或其他去除污染物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