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液化石油气燃烧爆炸特性.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24270 上传时间:2025-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石油气燃烧爆炸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液化石油气燃烧爆炸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化石油气燃烧爆炸特性 液化石油气,危险品号21053,是易燃气体,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液化石油气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别臭味。它的闪点为-75℃,爆炸下限为2.25%,爆炸上限为9.65%,引燃温度为426~537℃。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 物质名称 工业燃气 分子式 混合物 燃爆特性 闪点 -104℃ 爆炸极限 2.5%10.8% 理化性质 熔点 ℃ 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烷烃 沸点 危险 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物接触会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相对密度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热 2217kj/mol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毒害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1%,不引起症状;接触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禁忌物 氧化剂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防护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但建议特别状况下,佩戴自吸式防毒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需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汲取剂盖住泄漏点四周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坚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储存运输 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日期。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盛装。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依据《建筑制定防火规范》GBJ16-87〔2001〕,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气体,遇明火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危险。 液化石油气在运输和灌装过程中与其它物品摩擦、冲击产生静电。静电累积到一定电位就会发生放电,产生火花,遇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设备设施的防雷措施不齐备,或因管理疏忽,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则有可能在雷雨天因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气瓶在装卸过程中,由于野蛮装卸、灌装不适量、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不慎,引起气瓶猛烈撞击、发生泄漏或爆炸,从而造成人员机械伤害,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石油/天然气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