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 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它们标志着内部器官,如呼吸、消化、排泄系统以及骨骼的发育。
A.身高
B.体重
C.身高和体重
D.肺活量
【答案】 C
2、下列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答案】 C
3、一般情况下,5~6岁幼儿经过幼儿园的教育,能够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如( )
A.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想干嘛就干嘛
B.不敢玩别人的玩具
C.能够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的规则
D.喜欢向老师“告状”
【答案】 C
4、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
A.3个月左右
B.4个月左右
C.5个月左右
D.6个月左右
【答案】 B
5、在活动中,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喝水
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答案】 A
6、 ( )、围合、模式和构建表征等建构技能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建构活动的发展。
A.架空
B.堆高
C.平铺
D.重复
【答案】 A
7、(2022上半年真题)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要求是( )。
A.经济性
B.安全卫生性
C.功能性
D.美观性
【答案】 B
8、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被称为( )。
A.思物
B.恩物
C.念物
D.宠物
【答案】 B
9、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评价中,主张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评价,这是评价的( )
A.教师参与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连续全面性原则
D.参照性原则
【答案】 C
10、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这体现了( )原则。
A.经济性
B.参与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答案】 C
11、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答案】 A
12、以下不是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是( )。
A.分领域教学
B.主题活动
C.方案教学
D.区域活动
【答案】 C
13、小朋友们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怡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这是( )
A.逻辑思维
B.创造想象
C.综合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 D
14、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
【答案】 B
15、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和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 )现象。
A.提前为幼儿进小学打好基础
B.促进幼儿极大地发展
C.小学化倾向严重
D.小学教育学前化
【答案】 C
16、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的工作重点是()。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B.与家长交流,沟通感情
C.检查幼儿的身心状况
D.督促幼儿完成家庭作业
【答案】 C
17、异物入眼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18、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进行创造性游戏属于( )
A.表演游戏
B.角色游戏
C.结构游戏
D.智力游戏
【答案】 A
19、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的基层社会中进行。
A.县
B.街道
C.市
D.区
【答案】 B
20、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既是课程评价对象,又是课程评价主体的是( )
A.教师和家长
B.管理人员和教师
C.教师和儿童
D.管理人员和儿童
【答案】 C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程四要素的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目标
C.课程组织与实施
D.课程内容
【答案】 A
2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答案】 D
23、我国的( )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是科学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答案】 C
24、沙眼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空气传播
B.饮食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答案】 C
25、奠定了中国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杜威
C.陶行知
D.张雪门
【答案】 A
26、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立一个人搭建积木转变为与其他同伴联合搭建,这体现了幼儿的()。
A.社会性发展水平
B.运用材料的水平
C.概念发展水平
D.创造水平
【答案】 A
27、下列关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发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答案】 A
28、儿童认为规则是由有权威的人决定的,不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改变。这说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处于()
A.习俗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前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答案】 B
29、“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教育目的提出者是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宗麟
【答案】 C
30、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的系统是( )。
A.骨骼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答案】 D
31、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相似的表现。这是个性的(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答案】 C
32、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主要表现的特点是()
A.目的性强
B.兴趣稳定
C.自己能分配角色
D.重内容、轻规则
【答案】 D
33、沙子、飞虫入眼后正确的做法是( )
A.翻开眼皮,用棉签轻轻擦去
B.揉眼以揉出异物
C.用力眨眼,使异物挤出眼睛
D.吹气
【答案】 A
34、 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感情、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 )。
A.个性的发展
B.感情的发展
C.社会认知的发展
D.感觉的发展
【答案】 A
35、3岁的幼儿在进行分类活动时,会把人、马分为一类,原因是他们认为人和马都有头、有脚。这表明该年龄段幼儿认识活动具有( )的特征。
A.缺乏有意性
B.情绪性
C.直觉行动性
D.表面性
【答案】 D
36、以下关于幼儿园户外空间创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儿园的人均户外活动面积是3平方米
B.幼儿园房舍按功能分有活动用房和服务用房两种
C.幼儿园的沙水区是一种固定结构材料设施
D.迷宫属于眩晕类的设施
【答案】 B
37、班杜拉提出的认知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答案】 C
38、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 )。
A.认识水平
B.情感体验
C.创造性思维
D.审美经验
【答案】 B
39、在幼儿交谈中,常听到一幼儿说了“鸡肉是肉”,另一幼儿马上说“牛肉也是肉”,这是经常发生在幼儿初期的( )。
A.即时的、完全的模仿
B.延迟模仿
C.创造性模仿
D.即时的、不完全的模仿
【答案】 A
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婴儿晚期发展的内容?( )
A.坐、爬、站等动作形成
B.五指分工动作
C.言语开始萌芽
D.开始认生
【答案】 D
41、下列有关幼小衔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儿入学适应困难,是因为幼儿园教育过于游戏化
B.幼小衔接完全是幼儿园的责任
C.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在大班,小中班也应该开展
D.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拼音、认字等内容
【答案】 C
42、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
A.模仿
B.操作学习
C.使用工具
D.习惯性
【答案】 C
43、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
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 B
44、皮疹是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手掌,脚掌更少)的疾病是()
A.皮疹
B.水痘
C.手足口
D.猩红热
【答案】 B
45、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这一目标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 )。
A.知识方面
B.方法方面
C.情感个性方面
D.技能方面
【答案】 C
4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 )。
A.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的→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B.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C.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D.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
【答案】 B
47、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答案】 B
48、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选择性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逐渐缩小
【答案】 C
49、儿童在游戏中主要表现在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这是( )。
A.练习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结构游戏
【答案】 B
50、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答案】 D
51、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B
52、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A.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
【答案】 A
53、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A.双关性
B.表面性
C.形象性
D.绝对性
【答案】 B
54、 制定幼儿班级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 )
A.让幼儿学会服从
B.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C.便于教师管理
D.维持纪律
【答案】 B
55、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
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
D.偏好复杂的刺激
【答案】 D
56、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 )的基本特点。
A.规则引导法
B.互动指导法
C.情感沟通法
D.目标指引法
【答案】 D
57、皮亚杰将幼儿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的阶段有: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A
58、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答案】 C
59、智力游戏、体力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表演游戏
D.个人游戏
【答案】 B
60、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以采用( )进行交谈为宜。
A.专业术语
B.日常用语
C.普通话
D.方言
【答案】 B
61、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发生的阶段是在( )岁。
A.0-1.5
B.1.5-3
C.3-6
D.6-12
【答案】 A
62、幼儿园课程以( )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A.教师讲授
B.幼儿自学
C.幼儿的间接经验
D.幼儿的直接经验
【答案】 D
63、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答案】 D
64、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是( )。
A.生活习惯与能力
B.保护自身安全
C.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D.能听懂并理解多种游戏规则
【答案】 D
65、以下动作最早产生的是( )。
A.坐
B.翻身
C.爬
D.站
【答案】 B
66、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B
67、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和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 )现象。
A.提前为幼儿进小学打好基础
B.促进幼儿极大地发展
C.小学化倾向严重
D.小学教育学前化
【答案】 C
68、 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答案】 A
69、下列选项中,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影响最小的是( )。
A.经费投入
B.师幼互动
C.教师学历
D.高档园舍
【答案】 D
70、领域活动中的知识是主要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组织起来的经验层次的“前学科”体系,这段话强调了领域活动的下列哪项特点?( )
A.知识经验有较强的系统性
B.有较强的渗透性
C.强调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D.强调促进儿童素质的提高
【答案】 C
71、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答案】 A
72、( )是指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
A.家长学校
B.家长专栏
C.家长座谈会
D.家访
【答案】 A
7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
A.知识取向
B.情感态度取向
C.能力取向
D.技能取向
【答案】 B
74、教师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以及与环境材料互动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探索法
C.操作法
D.评价法
【答案】 A
75、当发现幼儿心理或行为有问题时,教师需要向家长详细地反馈幼儿在园的各方面情况,与家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家园沟通方式是()。
A.家访
B.书信便签
C.家园联系手册
D.家长会
【答案】 A
76、在目前条件下,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答案】 A
77、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 A
78、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答案】 B
79、“认识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 )
A.社会性
B.自然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答案】 A
80、教师对幼儿说:“不转乱跑,不准插嘴,不准争吵.”这样的话语,所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
B.保教结合
C.因材施教
D.动静交替
【答案】 A
8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课程四要素的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目标
C.课程组织与实施
D.课程内容
【答案】 A
82、儿童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因素影响儿童的成长,从宏观方面思考,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 )。
A.人为因素
B.主观因素
C.遗传因素
D.自然因素
【答案】 B
83、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 )。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2.5小时
【答案】 C
84、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答案】 B
85、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A.别茨考伊
B.乌申斯基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
【答案】 B
86、“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
A.维果斯基
B.斯宾塞
C.皮亚杰
D.格罗斯
【答案】 B
87、评价幼儿园活动内容时,对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挑战性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教师在准备活动内容时,要充分把握幼儿在各领域的关键经验和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
B.教师在准备活动内容时,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的生活经验
C.教师准备的活动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高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D.教师准备的活动内容不应该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而应该和幼儿的发展同步进行
【答案】 D
88、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爱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答案】 B
89、 下列不属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是( )
A.强调儿童内在生命力
B.强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C.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
D.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发展
【答案】 B
90、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
A.家庭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学前班
【答案】 A
91、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并能培养幼儿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的游戏是()。
A.结构游戏
B.音乐游戏
C.角色游戏
D.体育游戏
【答案】 D
92、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的创办者是( )。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张雪门
【答案】 A
93、 “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儿童发展到三岁,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下面对三岁儿童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烈的好奇心
B.好模仿
C.出现“第一反抗期”
D.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答案】 D
94、青青的妈妈说:“那孩子的最真甜!”青青问:“妈妈,你舔过她的嘴吗?” 这主要反映青青的(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
D.思维的表面性
【答案】 D
95、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 )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答案】 B
96、中班幼儿爱告状且攻击性行为多,教师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幼儿解决纠纷和情绪问题,说明教师在进行心理环境创设时可以( )
A.准备环境
B.控制环境
C.调整环境
D.维护环境
【答案】 B
97、小明听妈妈说:“听那孩子的嘴多甜! ”小明问:“妈妈,您舔过他的嘴吗?”这主要反映小明(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
【答案】 D
98、通过( )可以使教师和儿童、家长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A.家长学校
B.开放日制度
C.家访
D.家长会
【答案】 C
99、通常所说的“三浴”是指( )。
A.空气浴、日光浴、沙浴
B.空气浴、日光浴、桑拿浴
C.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D.空气浴、日光浴、海水浴
【答案】 C
100、“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特征和功能,初步懂得自我保护”是( )的社会教育目标。
A.托儿所
B.幼儿园小班
C.幼儿园中班
D.幼儿园大班
【答案】 B
101、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是( )。
A.社区活动中心
B.游戏小组
C.亲子班
D.幼儿园
【答案】 D
102、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答案】 A
103、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 ,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 ,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 B
104、儿童喜欢提问题,这是下列哪一种情感发展的表现?(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好奇心
【答案】 B
105、学前儿童的骨骼特点是( )。
A.有机物多,无机物少;硬度大,弹性小
B.有机物少,无机物多;硬度大,弹性小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硬度小,弹性大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硬度小,弹性大
【答案】 D
106、观察者作为一个旁观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外部观察研究对象,不干预其活动的发展与变化,是( )。
A.参与性观察
B.个体观察
C.非参与性观察
D.群体观察
【答案】 C
107、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答案】 A
108、教育过程中,教师评价幼儿适宜做法是()
A.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
B.根据一次测评结果评价幼儿
C.用标准化工具测评评价幼儿
D.根据日常观察所获信息评价幼儿
【答案】 D
109、()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
B.手的抓握反射
C.手脚并用爬行
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
【答案】 D
110、 教师组织管理幼儿睡眠时,不适宜的做法是( )。
A.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B.估计幼儿对睡眠需要的差异性
C.随时唤醒幼儿,以免遗尿
D.注意环境的动态变化
【答案】 C
111、凭医师处方才能在零售药店购买的是
A.麻醉药品
B.处方药
C.甲类非处方药
D.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答案】 B
112、“破涕为笑”现象在学前儿童身上较为常见。这反映他们的情绪具有( )
A.易冲动性
B.外露性
C.社会性
D.不稳定性
【答案】 D
113、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下列哪一种语言描述最为合适( )
A.“请注意不要错拿别人的毛巾”
B.“拿别人毛巾小朋友会不高兴的”
C.“乱拿别人的毛巾老师会批评的”
D.“请拿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
【答案】 D
114、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答案】 B
115、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 )方面的发展。
A.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B.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C.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
D.学习兴趣、自我保护、学习品质
【答案】 A
116、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的幼儿主要表现出( )。
A.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
B.既漂亮又聪明,总是得到教师的特殊关照,鹤立鸡群
C.长相难看衣着陈旧,不爱干净
D.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高,常有攻击行为
【答案】 D
117、正确地理解儿童的发展应该是( )。
A.儿童的生长变化过程
B.儿童生理成熟度变化
C.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
D.儿童心理成熟度的变化
【答案】 C
1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为( )
A.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百日咳属于甲类传染病
B.肺结核、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风寒属于丙类传染病
C.鼠疫、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D.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
【答案】 A
119、有些婴幼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属于( )。
A.焦虑—回避型
B.安全型
C.焦虑—反抗型
D.紊乱型
【答案】 C
120、(2020年真题)3-6岁幼儿运动时,正常脉率高峰区间应是( )
A.90-110次/分
B.110-130次/分
C.130-150次/分
D.150-170次/分
【答案】 C
121、 以下不属于根据认知发展进行的游戏分类的是( )。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性游戏
D.扮演性游戏
【答案】 D
12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 C
123、维生素C又名( )。
A.硫胺素
B.胡萝卜素
C.抗坏血酸
D.叶酸
【答案】 C
124、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答案】 C
125、( )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
A.钙
B.铁
C.锌
D.碘
【答案】 B
126、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B.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答案】 C
127、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 )。
A.记忆范围的扩大
B.记忆广度的扩大
C.工作记忆的出现
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答案】 C
128、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主要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129、( )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条件。
A.教师是否给予指导
B.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C.活动是否多样化
D.幼儿是否在自主活动
【答案】 D
130、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的是()。
A.诊断与改进功能
B.鉴定与选拔功能
C.导向与调节功能
D.阻碍功能
【答案】 D
131、—位新入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四种回答中哪种最合适?( )
A.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会来接你的
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
C.妈妈下午四点半来接你
D.下午放学后,妈妈来接你
【答案】 A
132、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答案】 D
133、(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答案】 B
134、()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需要
B.动机
C.气质
D.性格
【答案】 C
135、 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时期为( )。
A.关键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答案】 D
136、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答案】 A
137、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其中不包括( )。
A.生物起源说
B.生存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B
138、沙眼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空气传播
B.饮食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答案】 C
139、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答案】 A
140、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到郊区小农场参观,让城市里的孩子看到了“真正的猪、牛和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A.行动操练法
B.实践法
C.直观形象法
D.情感体验法
【答案】 C
141、下列关于幼儿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个孩子正处在危机期
B.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体现的是发展的关键期
C.《学记》中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的是最近发展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A
142、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师工作职责的内容是( )
A.观察了解幼儿,制定教育工作计划
B.知道调配幼儿膳食,检查食品安全
C.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
D.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答案】 B
14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 )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
A.2
B.2-7
C.7-12
D.12
【答案】 B
144、 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 + 3 = 5
【答案】 C
145、下列表述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的是()
A.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
B.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C.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D.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不能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应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答案】 D
146、儿童3岁后,胸围每年增加( )。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答案】 A
147、小班幼儿看木偶剧表演时,看到“老虎”会感到害怕。这说明幼儿的( )
A.想象脱离现实
B.想象与现实混淆
C.想象容易受情绪影响
D.想象内容零散
【答案】 B
148、活动区是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不同角落、区域,( )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A.空间
B.材料
C.隔离
D.活动规则
【答案】 B
149、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D
150、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B.学前教育属于启蒙教育
C.学前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D.学前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答案】 C
151、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既要考虑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又要( )。
A.考虑幼儿的兴趣
B.达到预定教育要求
C.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D.注意教育方法
【答案】 C
152、不属于陈鹤琴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是( )。
A.三角法
B.圆周法
C.混合法
D.直进法
【答案】 A
153、幼儿教育评价的目的是()
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B.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C.完成教育评价任务
D.加强家园合作
【答案】 A
154、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特点是( )
A.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
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D.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
【答案】 C
155、 强强能理解3个皮球和1个皮球合起来是4个皮球,但不能理解“3+1=4”。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
A.行动性
B.具体性
C.抽象性
D.简单性
【答案】 B
156、皮亚杰所划分的游戏类型是( )
A.机能游戏、建筑游戏、扮演游戏和规则游戏
B.模仿游戏、探索游戏、尝试游戏和造型游戏
C.机能性游戏、想象性游戏、接受性游戏和制作性游戏
D.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