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维导图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18627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 导图在课堂上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非常推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同学通过组内同学的讨论交流,用碰撞出的火花来丰富自己本身熟悉的缺误,对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我们要把智慧碰撞后有价值的产物记录下来进行阐述和展示,那么运用思维图示就可以较好地表达出来。 在同学分别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结构之后,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讨论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用双气泡图就可以很好地展示成果: 用桥形图类比几种计量不同的量的单位,巩固新学知识之余,还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思维图示对知识进行整理表达,既简洁又清楚,同学可以自主建构起知识网络,梳理清楚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长期训练对同学本身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要运用知识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思维导图在记笔记时的应用 一节课下来我们要记下重要的知识点。一节课有重点有难点,如果仅仅机械地把教师的话进行复制,既浪费时间,也对自身知识的建构起的作用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板书,引导同学进行笔记。教师的板书运用得比较多的是思维图示中的括号图,能够较好地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剖析。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用括号图对本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 在运用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小结时,运用流程图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相关步骤清楚地浮现,同学在碰到类似问题时有路可循。 同学不必进行机械地重复,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经过思索,对笔记内容进行再加工,在思维导图上加上自己的创意,顺应自身的思维方式,相信经过自己整理的简单易记的笔记,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2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注重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同学实际巧设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开头,以趣启思,激发同学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和学好数学知识的激烈欲望,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为新课教学创造一个优良的心理环境。使同学在兴致勃勃,情趣盎然中进入对新知识的求索。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前,先安排这样的情景:先让同学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马上能说出它能被谁整除。开始,同学说出的只是两三位数,例如:28、268、97、45、351等,有的同学看教师脱口而出,就急于考住教师,数字越说越大,教师照样能很快的说出它能被哪个数整除。这时,同学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产生了向新知识冲击的激烈欲望。于是,教师就因势利导说:"你们想知道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此时,同学的情绪处于最正确的积极状态,为这节课的教学打下了优良的心理基础。又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前同桌二人准备一个圆形厚纸板,一把米尺,一条细铁丝。上课后,我让同学用细铁丝在圆上绕一周,并量出圆的直径和一周细铁丝的长度。然后指定一名同学说出圆直径的长度,老师就能迅速说出一周细铁丝的长度。这样以来同学们对此感到非常新奇,正当同学求知心切时,我便告诉同学:"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比老师还神'。此时同学全神贯注,处于思维积极状态,于是同学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 教师要教给同学学习方法,使同学在课堂上有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经历学习过程,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并掌握规律,形成技能。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候,先板书一个比例式:80:2=200:5,让同学计算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各是多少?乘积有什么关系?同学通过计算比较,会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一规律。接着,教师持续引导:"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一规律?'这时让同学自己写出一个比例式,计算出它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各是多少?乘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在同学自己计算、自己发现规律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同学在施行中必将理解更深入,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 再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放手让大家自主学习,让同学拿出自己用纸做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三角形,分小组进行操作,通过小组的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议一议、算一算等,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通过同学自主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把知识建构起来。既尝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又使每个同学在活动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同学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同学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革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同学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履行好引导者的使命。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同学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同学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居多。这时,我让同学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同学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慢慢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同学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实,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激励争辩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内心必须要。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同学在熟悉的数同学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同学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同学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同学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制定〕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干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同学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激发同学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同学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究数学的体验,提升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同学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同学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升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同学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数学同学独立思索能力的培养 强化对同学课下讨论思索的引导 同学只在课中思索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引导同学在课下讨论与思索,课下讨论氛围更加的轻松、有趣,有益于同学独立思索能力的继续提升.教师可以依据同学的课中学习实情与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全部同学公平的分为几个讨论小组,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过程中同学的独立思索意识与能力会得到十分大的提升.但必须要注意一点,教师要定期对同学课下讨论、思索的结果进行检验,保证同学讨论、思索都处于高效化的状态.此外,还应该多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与思索方式,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同学更好地掌握知识. 构建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以往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丝毫不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性,限制了同学独立思索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同学的个性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清楚自己和同学的角色,要将课堂还给同学,引导同学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创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巧用趣味性较强的段子来开展教学,提升同学的参加度,让同学发现学习的规律:一只小鸡2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一下掉水中.然后让同学按照这个规律来说2只、3只怎么说.这样同学能依据前面的样板轻松地说出2与3只小鸡时应该怎么说,随着小鸡数量的增加,同学们会开始独立思索n只小鸡有多少条腿,从而引出新课的学习,使同学透彻的理解相关知识点. 利用奖励机制提升同学的独立思索能力 独立思索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同学所处的年龄段,想要保证他们独立思索的积极性,必定离不开奖励机制.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趣味性的问题,让同学独立去思索,独立思索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同学独立思索的意识,全面提升全班同学的独立思索能力,为今后轻松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选择独特的教学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特点,很难有效地激发同学学习的热情,对此,就必须要教师选择独特的教学内容,马上教材内容与同学的生活内容结合起来,并以趣味性的方式去浮现,这样不仅能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同学乐于参加到动手操作之中.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相关内容时,开始可以让同学从称橡皮的重量,到称椅子的重量,再到称同学的重量着手,一步步加深同学对克与千克的熟悉,利用称重的数据,能让同学开始去思索克与千克之间有联系吗?能够转化吗?这样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就会变成具体的数学知识,能使同学真正从施行操作中掌握知识,并在施行中有效地培养同学的独立思索能力.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