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单选题(共600题)
1、深水湖库,水平分布差异不明显,存在垂向分层,适用于湖库数学模型中的()。
A.零维模型
B.纵向一维模型
C.垂向一维
D.平面二维
【答案】 C
2、 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内允许新建的炉窑是( )。
A.市政施工临时用的沥青加热炉
B.金属压延、锻造加热炉
C.危险废物焚烧炉
D.非金属热处理炉
【答案】 A
3、某新建乡村道路拟穿过的区域无明显声源,现状声源较低,下列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的是( )。
A.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B.在全部敏感目标处布设测点
C.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距离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D.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高度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答案】 A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输油管线项目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是以工程沿线边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 )。
A.100m
B.200m
C.500m
D.1000m
【答案】 B
5、在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编制中,各专题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该专题的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参数的选择、评价所用资料和数据来源等。
A.分析数学模型
B.拟采用的计算模式
C.评价形式
D.计算方法
【答案】 B
6、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关于生态影响调查中的现场勘察,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现场勘察核实所收集文件资料的准确性
B.能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区域的,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
C.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
D.为了定量了解项目建设前后对周围生态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进行植物样方调查
【答案】 D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TSP的二级标准的1h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mg/m
A.0.12和0.08
B.0.30和0.20
C.0.50和0.30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8、 某企业北侧无噪声敏感建筑物,南侧厂界外20m处有一村庄,企业厂界处建有2.6m高围墙。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厂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
B.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
C.南、北侧厂界测点均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1.2m以上
D.南、北侧厂界测点均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
【答案】 B
9、(2017年)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焚烧厂生活垃圾渗滤液和车辆清洗废水排放控制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有()。
A.车辆清洗废水可在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处理
B.生活垃圾渗滤液不得在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处理
C.车辆清洗废水可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
D.生活垃圾渗滤液可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
【答案】 B
10、声环境功能区的4b类是指()。
A.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B.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
C.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D.城市主干道
【答案】 A
1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划分各环境要素、各专题评价工作等级时,下列依据错误的是( )。
A.环境因素制约
B.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C.环境功能区划
D.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答案】 A
1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目标依据( )确定。
A.建设项目特点
B.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C.区域环境功能要求
D.评价标准
【答案】 B
13、 建设项目(除线性工程外)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可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计算公式L=α×K×I×T/ne中一般α取( )。
A.1
B.2
C.3
D.4
【答案】 B
14、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入海河口(感潮河段)中的河流段,评价等级为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或水污染影响型三级A,评价时段为()。
A.丰水期
B.平水期
C.枯水期
D.至少枯水期
【答案】 D
15、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 )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A.建设期间
B.运行期间
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
D.建设和运行期间
【答案】 D
16、(2014年)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的是()。
A.苯
B.甲硫醇
C.三甲胺
D.二硫化碳
【答案】 A
17、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处置场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中,应监控的污染物项目是( )。
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所有项目
B.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
C.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相同
D.与危险废物填埋场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相同
【答案】 B
18、(2016年)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I类场、II类场场址选择共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场址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B.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C.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D.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答案】 A
19、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的是( )。
A.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识别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C.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水文、地质条件
【答案】 D
20、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 ,一般在( )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A.5 ~8
B.3 ~8
C.4 ~9
D.15 ~20
【答案】 D
21、下列区域中,其声环境评价与管理不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A.受公路噪声影响的村庄
B.受铁路噪声影响的集镇
C.受施工噪声影响的学校
D.受飞机通过噪声影响的机场周围区域
【答案】 D
22、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康复疗养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A.55d
B.45dBB65dB55dB
C.50dB.40dB
D.60dB.50dB
【答案】 C
23、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答案】 A
24、某工厂南侧厂界处设有8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工厂南侧厂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
B.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
C.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
D.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
【答案】 B
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因子还应包括与富营养化有关的因子,下列属于必须评价的因子的是()。
A.总磷
B.总氮
C.叶绿素a
D.高锰酸盐指数
【答案】 C
26、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依据(),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A.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B.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C.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D.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答案】 C
27、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
A.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监测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监测标准
【答案】 C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
A.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
B.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
C.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
D.主要生态问题
【答案】 C
29、当采用数值解模型时,宜采用()核定模型参数。
A.类比法
B.模型率定法
C.经验公式
D.现场实测
【答案】 B
30、 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监测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计能力时,在最大生产能力的热负荷下测定
B.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计能力时,在燃料量较大的稳定加温阶段进行测定
C.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
D.若工业炉窑露天设置,监测点应选在距烟(粉)尘排放源5m,最低高度1.2m处任意点
【答案】 D
31、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个。
A.2
B.3
C.5
D.7
【答案】 A
32、位于北方地区的某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监测时段应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进行现状监测
A.取暖期
B.停暖期
C.冬季
D.夏季
【答案】 A
33、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以下时进行。
A.2m/s
B.3m/s
C.4m/s
D.5m/s
【答案】 A
34、下列噪声源环境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
A.学校变配电房
B.城市垃圾转运站
C.医院制冷机房
D.居民区超市
【答案】 D
35、《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 )(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
B.10
C.12
D.15
【答案】 B
36、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A.低于或等于
B.高于
C.高于或等于
D.接近
【答案】 A
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铅锌矿开采项目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 )。
A.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
B.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
C.施工期和运营期
D.施工期
【答案】 A
38、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 )为准划分。
A.立项日期
B.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
C.开工日期
D.施工日期
【答案】 B
39、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
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
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D.环境功能区划
【答案】 A
40、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设计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制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兼容
B.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C.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缝隙
D.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1/3
【答案】 D
41、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 )。
A.施工期和运行期
B.运行近期、中期、远期
C.运行期和竣工期
D.施工期和竣工期
【答案】 A
4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包括( )。
A.区域污染源调查
B.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C.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D.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答案】 C
43、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风险识别的内容不包括( )。
A.资料收集和准备
B.物质风险识别
C.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D.安全风险识别
【答案】 D
44、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可不包括( )。
A.生态系统组成
B.生态系统结构
C.生态系统功能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D
45、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稳态数值解水质模式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的是()。
A.非矩形河流
B.水深变化较大的湖(库)
C.海湾水域
D.矩形河流
【答案】 D
46、某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大型居民稠密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低于三级
【答案】 B
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评价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水头)影响时,应依据()的原则进行评价。
A.地下水以新带老
B.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
C.地下水谁污染、谁治理
D.地下水谁开采、谁治理
【答案】 B
48、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标准仅适用于区域、流域开发项目
B.该标准适用于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项目
C.该标准不适用于风力发电项目
D.该标准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答案】 B
49、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Ⅱ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的Ⅱ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
A.土壤盐渍化,水质指标
B.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半径
C.土壤沙化,污染源种类
D.土壤沙化,水质指标
【答案】 A
50、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各类水域适用标准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源头水适用Ⅰ类标准
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适用Ⅱ类标准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适用Ⅲ类标准
D.娱乐用水区适用Ⅳ类标准
【答案】 D
51、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的采样时间一般为( )。(2011年)
A.连续15min
B.连续30min
C.连续45min
D.连续1h
【答案】 D
52、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情况,下列不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的是()。
A.DO
B.SS
C.CO
D.BOD
【答案】 A
5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下列关于土壤现状监测频次说法错误的包括()
A.一级评价,至少开展1次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现状监测
B.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必须开展1次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C.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D.三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基本因子现状监测
【答案】 C
54、(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 D
55、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其峰值不准超过( )dB(A)。
A.10
B.12
C.15
D.20
【答案】 C
56、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其废水拟排入中型河流,排放口下游3km处有一集中取水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水质预测模式选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充分混合段可采用一维模式
B.混合过程段可采用二维模式
C.充分混合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D.混合过程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答案】 C
5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下列情形中,不能得出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结论的是( )。
A.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有个别点位超标,但采取措施后可满足标准要求
B.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有多个评价因子超标,但采取措施后大部分评价因子可满足标准要求
C.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运行期可能加重土壤碱化,但采取措施后可满足标准要求
D.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施工期可能导致土壤盐化,但采取措施后可满足标准要求
【答案】 B
58、(2021年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各排放口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核算内容不包括( )。
A.排放高度
B.排放浓度
C.排放速率
D.年排放量
【答案】 A
59、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A.建设阶段
B.施工阶段
C.进展阶段
D.运行阶段
【答案】 C
60、某焦化项目位于地下热水资源较丰富的滨海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判定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判据不充分,无法判定
【答案】 A
61、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5m。
A.0.2
B.0.5
C.0.8
D.1
【答案】 B
62、进行工程分析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为()。
A.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B.设计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
C.设计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D.建设过程、运行初期、运行中后期
【答案】 A
63、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Ⅱ类水中COD的最低标准限值是()。
A.15mg/L
B.20mg/L
C.10mg/L
D.30mg/L
【答案】 A
64、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关于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集中式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
B.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文化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C.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
D.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鱼虾类越冬场临近区域
【答案】 A
65、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施工阶段排放限值相同
B.打桩阶段排放限值最大
C.无最大A声级排放限值
D.夜间最大A声级限值为65dB(A)
【答案】 A
66、学校锅炉房噪声排放应执行的标准是( )。[2011年真题]
A.《声环境质量标准》
B.《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答案】 D
67、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中不包括()。
A.分析法
B.测定法
C.采样法
D.检测法
【答案】 D
68、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初步调查确定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应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开展( )。
A.风险管控
B.详细调查
C.实施修复
D.改变用途
【答案】 B
6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国家排放标准,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A.优于
B.严于
C.低于
D.较低于
【答案】 B
70、(2016年)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焚烧厂选址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B.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C.不允许建设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D.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地表水质量Ⅱ类功能区
【答案】 C
71、一般或小规模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的影响。
A.对区内环境
B.区内经济对其
C.对区内、外环境
D.对区外环境
【答案】 D
72、(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 D
73、下列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A.一般户外测点距任何反射面1m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上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C.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D.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户外测点均需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答案】 C
74、等标排放量Pi在大气环境影响工作等级判断中是主要依据之一,在其计算中需参照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0i一般选用的是GB 3095中( )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B
7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内容的重点为()。
A.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短期性影响以及累积性影响等特有生态影响因素的分析
B.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长期性影响以及累积性影响等特有生态影响因素的分析
C.影响程度大、范围广、历时长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作用因素和影响源
D.区域性影响以及累积性影响等特有生态影响因素的分析
【答案】 C
76、以下不适用《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2008年)
A.含油废物填埋
B.含汞废物填埋
C.含氰化物填埋
D.含放射性废物填埋
【答案】 D
77、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 C
78、(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内容不包括()。
A.区域环境特征
B.工艺环境友好性
C.工艺过程主要产污节点
D.末端治理措施协同性
【答案】 A
79、 某拟建项目对河口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定为一级,一般情况下该河口水质调查时期应为一个潮汐年的( )。
A.丰水期和平水期
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答案】 D
80、下列新建生产设施中,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铅熔炼炉
B.陶瓷隧道窑
C.火电厂锅炉
D.火电厂碎煤机
【答案】 D
81、某化工园区预计SO2年排放量为150t/a,NOx年排放量为450t/a,VOCs年排放量为1150t/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属于评价因子的二次污染物的是()
A.PM10
B.O3
C.PM2.5
D.VOCs
【答案】 C
8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累计百分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声级的最小值,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
A.L
B.L
C.L
D.L
【答案】 C
83、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 )。
A.场址位于软土区
B.场址距飞机场1500m
C.场址与地表水域的最近距离为100m
D.场址可保证填埋场建成后有20年的使用期
【答案】 D
84、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气锅炉烟囱的最低允许高度是( )m。
A.6
B.8
C.15
D.25
【答案】 B
85、(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地表水体水文要素影响的特征确定,湖库主要评价因子不包括()。
A.水温
B.径流过程
C.径流深
D.水量
【答案】 C
86、(2017年)下列污染物中,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A.水泥窑排放的氮氧化物
B.火电厂输煤系统排放的颗粒物
C.铅冶炼装置排放的铅及其化合物
D.石化企业工艺加热炉排放的颗粒物
【答案】 B
8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
A.单位时间排放量(g/s)
B.达标排放后的排放浓度(mg/m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答案】 C
8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答案】 B
8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是由国务院于2011年修订、发布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通用规定、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经济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综合影响评价
D.目前通用版本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
【答案】 B
90、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对规划要素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划的目标、发展定位与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不符时,应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
B.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类型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时,应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
C.规划布局和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选址、选线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要求发生严重冲突时,应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
D.规划方案中有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无法或难以对其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程度或范围作出科学、准确判断的内容时,可不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答案】 D
91、在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编制中,各专题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该专题的主要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参数的选择、评价所用资料和数据来源等。
A.分析数学模型
B.拟采用的计算模式
C.评价形式
D.计算方法
【答案】 B
92、(2014年)某排放氯化氢的排气筒高度为30m,距其190m处有一高50m的办公楼。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氯化氢排放速率限值应是()。(注:30m和50m排气筒对应的氯化氢排放速率限值分别为1.40kg/h和3.80kg/h)
A.0.70kg/h
B.1.40kg/h
C.2.60kg/h
D.3.80kg/h
【答案】 A
93、(2016年)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高速公路中心线300米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米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该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范围内。
A.100 米
B.200 米
C.300 米
D.400 米
【答案】 C
94、可通过工程分析计算土壤中某种物质的( )。
A.淋溶或径流排出
B.土壤缓冲消耗
C.输入量
D.输出量
【答案】 C
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级的生态现状调查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和二级
【答案】 A
96、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连续排放的排气筒必须连续1h采样获取平均值
B.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采样时间不低于1h
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D.排放时间小于1h间断性排放的排气筒,必须采样几个排放周期,满足采样总时间不低于1h的要求
【答案】 C
97、(2017年)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最小容量是()
A.10t/h
B.20t/h
C.35t/h
D.40t/h
【答案】 B
98、(2019年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为( )。
A.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B.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C.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
D.直接污染物和间接污染物
【答案】 B
9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布点。
A.同心圆法
B.网格法
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
【答案】 D
10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评价范围为项目的占地区域
B.评价范围为项目的间接影响区域
C.评价范围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域
D.评价范围涵盖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答案】 D
101、(2019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的夜间突发噪声限值是()。
A.夜间50d
B.夜间65dB
C.昼间60dB
D.昼间75dB
【答案】 B
102、大气环境评价中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3
B.5
C.10
D.20
【答案】 D
10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6,这类污水水质程度属于()。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答案】 C
10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可不包括( )。
A.规划分析
B.公众参与
C.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D.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答案】 C
105、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可采用()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A.矩阵的方式
B.列表的方式
C.数学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
【答案】 B
10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答案】 C
10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级评价需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
B.二级评价需选取最常见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
C.应给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
D.应给出各关心点的有毒有害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答案】 B
108、报告书的结论就是( )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A.部分评价
B.各环境要素评价
C.各专题评价
D.全部评价
【答案】 D
109、受条件限制,某企业拟建的二甲苯废气排气筒高度为12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15m高度排气筒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该企业排气筒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kg/h。
A.0.32
B.0.40
C.0.64
D.0.80
【答案】 A
11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的夜间突发噪声限值是( )。
A.夜间50d
B.夜间65dB
C.昼间60dB
D.昼间75dB
【答案】 B
111、下列建设项目中,污水排放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甲醛厂
B.烧碱厂
C.磷肥厂
D.肉类联合加工厂
【答案】 A
112、关于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三级
B.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C.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一级
D.对于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二级
【答案】 B
113、(2015年真题)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合I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为( )。
A.≤1°C和≤3°C
B.≤1°C和≤2°
C.≤2°C和≤1°C
D.≤2°C和≤3°C
【答案】 B
11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是( )。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技术导则
B.造纸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C.建设项目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答案】 D
1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取得,并给出相应的条件。
A.类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