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核心检查内容
一、检查前的准备阶段:
监管检查人员会提前调取企业备案资料,重点审查:
①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是否覆盖全部危害因素?申报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② 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检测点布局是否合理?超标点位整改记录是否完整?)
③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检人员覆盖率是否达标?疑似职业病处理流程是否合规?)
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文件(是否建立13项法定制度?培训记录是否体现岗位针对性?)
二、现场检查核心内容:
1、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核查:
① 责任制建立: 法定代表人职业病防治责任是否写入岗位说明书?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数量是否符合标准?
②操作规程:高毒作业岗位是否设置应急处置卡?接触粉尘岗位是否建立设备清扫制度?
③培训记录:新入职员工培训是否包含本岗位危害特性?管理人员年度培训时长是否达到4学时要求?
④危害告知:劳动合同中是否明示接触的危害因素?公告栏检测结果是否在检测后10日内更新?
⑤检查实操:随机抽取5名不同岗位员工,要求当场演示防毒面具佩戴方法,验证培训实效性。
2、作业场所实地检查:
①布局合理性:高噪声设备是否独立隔离?有毒无毒作业区是否有效分隔?
②工程防护:局部排风罩控制风速是否≥0.5m/s(可现场使用风速仪抽检)
③危害警示:高毒物品存放区是否设置红色区域线?应急救援物资柜是否在15米可视范围内?④检测验证:对既往超标点位进行复测,比对历史数据波动情况
3、 个体防护装备(PPE)管理:
①现场查看防护用品发放台账与实物库存是否一致②检查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盒是否匹配现场化学物质(如防酸性气体滤盒用于有机蒸气防护即为错误)
③验证耳塞/耳罩的声衰减值是否达到SNR≥25dB(针对85dB以上噪声环境)
4、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①核对体检项目与GBZ 188标准的符合性(如接触苯应包含外周血细胞计数)
②检查疑似职业病报告流程(是否在30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③查看离岗员工健康跟踪记录(特别是从事矽尘作业满3年的离职人员)
④数据验证:随机抽取10份体检报告,确认血常规异常人员的复查记录及岗位调整证明
。5、 应急救援管理:
①测试洗眼器水压是否持续稳定(15分钟持续供水测试)。
②检查化学品泄漏处置工具包配置完整性(吸附材料、收集容器、PH试纸等)。
③询问应急救援队员是否掌握CPR操作(可要求现场演示)。
三、分行业检查侧重点:
1、 制造业:
①重点危害:金属粉尘(铝镁粉尘爆炸风险)、溶剂挥发(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变)
②特殊要求:打磨抛光区域是否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喷漆房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是否半年校准?
2、化工行业:①重点核查:受限空间作业审批记录、重大危险源监测数据联网情况②典型问题:"请说明光气监测探头安装高度是否符合距地面0.3-0.6m要求?"
3、建筑施工:
①动态管理:分包单位职业健康管理责任界定、流动岗位体检覆盖率
②现场控制:隧道施工通风量是否达每人3m³/min?打桩作业是否设置隔音屏障?
四、检查询问方式:
1、开放式提问:
①"能详细说明你们在夏季高温季节调整作业时间的决策流程吗?"
②"如果现在发生氰化氢泄漏,从发现到启动撤离程序的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
2、 情景假设验证:调取2024年1月生产报表显示产量增加30%,询问:"产量波动时是否重新评估接触风险?
3、证据链闭合:发现未佩戴护耳器员工时,追溯至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现场监督记录的三重失效
4、 风险分级沟通:
①对一般违规行为采用"风险预警告知书"。
②对系统性缺陷出具"限期整改指令书"。
③对故意瞒报等严重违法直接立案调查。
五、检查后处理要点:
1、 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完成节点(如:30日内完成排风系统改造,7日内完善监护档案)。
2、 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重点验证工程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3、 将屡查屡犯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提高双随机抽查频次。
4、编制行业性风险警示通报(如:近两年有机溶剂中毒事件上升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