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014988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X 页数:265 大小:1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5页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经常把抗生素抗体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连接质粒,目的是( )。 A.使转基因植物更强壮,后续培养更方便 B.后续可使用抗生素培养基筛选导人重组质粒的细菌 C.使重组质粒与受体细胞更好融合 D.食用抗生素抗体的转基因食物,人会更健康 【答案】 B 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答案】 D 3、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发生一些变化 B.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马和驴能杂交并可产生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4、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40 min,可能出现()。 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 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 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 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 【答案】 C 5、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包括( )。多选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答案】 A 6、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答案】 C 7、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B 8、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植物激素协调控制植物生长发育 B.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答案】 C 9、在“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因变量是( )。 A.催化剂的种类 B.催化剂的用量 C.温度 D.反应时间 【答案】 D 10、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 C.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快,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答案】 C 1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答案】 C 12、高中生物课堂中,对如“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演示模型”“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等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属于( )。 A.基础理论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比较性研究 D.开发性研究 【答案】 D 13、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师资源 B.学生资源 C.教材资源 D.网络资源 【答案】 B 1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 D.捕捉老鼠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答案】 B 15、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答案】 B 16、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A 17、在玻璃片标本上写上9>6,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是( )。 A.6<9 B.6>9 C.9<6 D.9>6 【答案】 C 18、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1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 B 20、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要(  )的思想。 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 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C 2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 )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答案】 D 22、在生物教学中,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原物大小限制的直观手段是(  )。 A.活的生物 B.离体器官 C.标本 D.模型 【答案】 D 23、下列关于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卵子是从动物的初情期开始,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B.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D.获能的精子刺激卵细胞膜发生变化,能够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卵内 【答案】 A 24、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答案】 A 25、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答案】 A 26、教师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备课时,先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了授课班级的学习风气。这属于备课中的( )。 A.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 B.分析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课堂氛围 C.分析教材内容 D.分析学生的学科基础 【答案】 B 27、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细胞内( )。 A.只含有DNA,不含RNA 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无叶绿体,无光合色素 D.mRNA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 D 28、研究人员将猴胚胎细胞(a)中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入一雌猴的去核卵母细胞(b)中,得到重组细胞(c),经培养获得胚胎并移植到另一雌猴(d)体内进一步发育,获得克隆猴(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的细胞内的全部基因都来自a细胞,b细胞不提供基因 B.c经一系列增殖和分化形成e的过程中,细胞核起控制作用 C.d为胚胎发育提供遗传物质和其他适宜条件 D.e的形成过程中没经过受精作用,其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 B 29、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 A.消毒用 B.染色用 C.为细胞提供营养 D.保持细胞形态 【答案】 D 30、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3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答案】 C 31、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  )。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的蔗糖溶液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 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Ⅲ染液 【答案】 B 32、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答案】 C 33、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扩增基因片段的技术,其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使用了一种耐高温的酶。这种酶是( )。 A.DNA连接酶 B.解链酶 C.引物酶 D.DNA聚合酶 【答案】 D 34、海藻、节肢动物、鱼类、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生活在浅海里,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答案】 A 35、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 )。 A.虹吸式口器:蝴蝶 B.刺吸式口器:蚊子 C.舐吸式口器:蜜蜂 D.咀嚼式口器:蝗虫 【答案】 C 36、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解放后我国在防病治病、消毒灭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  )的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生物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理论联系实际 C.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答案】 D 37、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D 3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问,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答案】 A 39、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 )。多选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答案】 A 40、下列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吞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骨髓瘤细胞 【答案】 D 41、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 )。 A.虹吸式口器:蝴蝶 B.刺吸式口器:蚊子 C.舐吸式口器:蜜蜂 D.咀嚼式口器:蝗虫 【答案】 C 42、我们倡导中学生物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找出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学研究也称为行动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课堂研究 B.实验研究 C.量的研究 D.质的研究 【答案】 D 43、从结构式看,除了(  )外,所有仅一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碳原子。 A.酪氨酸 B.甘氨酸 C.脯氨酸 D.甲硫氨酸 【答案】 B 44、将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可以使米粒中含有β-胡萝卜素,这种大米被称为“金色大米”。“金色大米”形成的全过程中不需要的酶是( ) A.限制性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RNA聚合酶 D.逆转录酶 【答案】 D 45、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  )。 A.日常术语 B.专用语言 C.教学术语 D.教师术语 【答案】 C 46、下列对金丝猴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仰鼻猴属→金丝猴 B.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长尾猴属→金丝猴 C.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仰鼻猴属→金丝猴 D.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长尾猴属→金丝猴 【答案】 A 47、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综合入学测验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C 48、如果将某一正常细胞的细胞核除去,则该“去核细胞”将会(  )。 A.停止生长 B.变成肿瘤细胞 C.继续生长和分裂 D.变成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答案】 A 49、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细胞内( )。 A.只含有DNA,不含RNA 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无叶绿体,无光合色素 D.mRNA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 D 50、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 )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答案】 D 51、教师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 A.教师资源 B.教材资源 C.学生资源 D.网络资源 【答案】 C 5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 D.正常情况下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 B 53、在讲解完“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后,教师提问:“如何理解‘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这两句话?”教师的这种提问方式属于( )。 A.运用提问 B.分析提问 C.理解提问 D.综合提问 【答案】 C 54、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  )。 A.标志强化 B.活动强化 C.动作强化 D.变换方式强化 【答案】 B 55、按照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游戏主要包括( )。多选 A.模仿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假装游戏 D.规则性游戏 【答案】 B 56、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 )。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 C 5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营养 B.初级精母细胞、神经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且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 C.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 【答案】 D 58、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 【答案】 B 59、两只雄性大羚羊为争夺一只雌性大羚羊发生激烈斗争。这一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节律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 B 60、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 C 61、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B.根尖分生区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D.神经元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处理 【答案】 B 62、下面关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B.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 【答案】 D 63、注射成熟个体的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同种淡水鱼排卵。这主要是因为垂体含有(  )。 A.甲状腺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答案】 D 64、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苹果泥用量 B.加大果胶酶用量 C.进一步提高温度 D.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答案】 D 65、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66、探究学习在生物学科中必不可少,下列不属于探究学习的是( )。 A.分析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消失对该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B.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显微镜下找出菠菜叶细胞的叶绿体 C.探究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pH D.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对天竺葵制造的有机物的影响 【答案】 B 67、“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哪一方面的生物学课程目标?( ) A.知识方面的目标 B.能力方面的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方法方面的目标 【答案】 C 68、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 A 6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  )。 A.酶、氨基酸、抗体 B.胰岛素、抗体、ADH C.雄性激素、载体、酶 D.受体、雄性激素 【答案】 B 70、“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常规育种分别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此类提问属于哪一种提问类型?( ) A.理解型 B.分析型 C.评价型 D.综合型 【答案】 C 71、某教师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简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 A.了解、领悟 B.了解、反应 C.理解、反应 D.理解、领悟 【答案】 A 72、探究学习在生物学科中必不可少,下列不属于探究学习的是( )。 A.分析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消失对该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B.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显微镜下找出菠菜叶细胞的叶绿体 C.探究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pH D.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对天竺葵制造的有机物的影响 【答案】 B 73、利用酵母菌酿酒到一定阶段, 经取样检测,发现酵母菌数量适宜。但酒精产远低于预期。此时最应该采取的措施(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添加缓冲剂 D.添加新鲜培养基 【答案】 B 7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病虫害 【答案】 C 75、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D 76、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都能运动 【答案】 D 77、对于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 D.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 E.只能增加酶量来提高反应速度 【答案】 B 78、关于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正确的说法包括( )。多选 A.听觉估计时间准确度比视觉高 B.通常活动内容丰富可能导致对时间的低估 C.视觉估计时间准确度比触觉高 D.心情好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 【答案】 A 7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答案】 C 80、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做实验“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要求是既要将“环境因素(水质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结论、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和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又要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 )特点。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答案】 A 81、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 )。多选 A.散步吹口哨 B.背诵古文 C.摇头晃脑 D.小学生登山 【答案】 B 82、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导性结合 B.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C.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 D.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 D 83、植物细胞中,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线粒体 D.细胞核 【答案】 A 84、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  )。 A.让植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酸雨与植物体内有机物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 【答案】 B 85、中年期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多选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D.心理防御机制用得越来越少 【答案】 A 86、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87、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 C 88、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89、下列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 A.报刊与杂志 B.田间与山丘 C.动物园与植物园 D.良种站与养殖场 【答案】 A 90、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选定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订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生物教师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多,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情况,展开了题为“大额教学班级有效组织生物教学活动的探索”的教学研究 B.只有课题的选题阶段离不开查阅文献 C.研究方案一经制订,就要执行到底,研究过程中不能再更改 D.研究成果的表述阶段,拟定的题目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物学教学改革” 【答案】 A 91、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  )。 A.淀粉酶——肽键 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 C.限制酶——氢键 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 【答案】 B 92、白居易诗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储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 B 93、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B 94、遗传育种中,将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进行交配,以鉴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称为( )。 A.回交 B.反交 C.互交 D.测交 【答案】 D 95、由于捕猎的原因,在19世纪末北方象海豹的种群已经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养该种群又回升到超过了30000只。整个过程(  )。 A.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 C.有助于种群进化 D.扩大了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 B 96、水稻患“恶苗病”后,会出现疯长,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结实率降低。引起此现象的物质是( )。 A.乙烯 B.赤霉素 C.生长素 D.细胞分裂素 【答案】 B 97、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D 98、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 A.10 B.90 C.180 D.270 【答案】 D 99、同伴交往中受忽视的儿童的特点包括()。多选 A.热情 B.好斗 C.退缩 D.安静 【答案】 C 10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 C 101、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因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 )。 A.46,20 B.23,10 C.22(常)+X+Y,10 D.22(常)+X+Y,11 【答案】 C 102、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变环境条件,K值一定不变 B.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群落数量的最大值 C.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答案】 C 103、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104、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 A.有丝分裂和分化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DNA复制 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 【答案】 B 105、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 ) A.讲授 B.谈话 C.直观教学 D.演绎 【答案】 C 106、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 C 107、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 A 108、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牡蛎、鱼类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一起构成(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因子 D.生态系统 【答案】 B 109、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中,王老师想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前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以展示实验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王老师在装有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管里加的都是斐林试剂,导致装有蛋白质的试管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同学开始质疑:“怎么老师也不会做实验?”有个同学指出是老师试剂加错了,应该加双缩脲试剂。场面一度很尴尬,此时王老师适宜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 A.不理会学生的发言,重新做一次实验 B.训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让他们自行实验 C.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说自己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示范 D.解释自己没错,刚才只是操作失误 【答案】 C 110、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会分解细胞自身结构 B.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心体 C.内质网合成的细胞分泌物都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D.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并保持细胞的形态 【答案】 D 111、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的蔗糖溶液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 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Ⅲ染液 【答案】 B 112、在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扩散作用”,用国外某版本生物教材上的有关扩散作用的“迷你实验”替换了该校所用教科书上的实验,在本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师的做法( )。 A.不合理,只能使用该校指定教材 B.不合理,我国教材更适用于我国的教育 C.合理,教师可使用多个版本教材进行备课 D.合理,国外教材内容优于该校指定教材 【答案】 C 113、下列属于固醇类物质的是( )。 A.维生素 B.胆固醇 C.磷脂 D.维生素 【答案】 B 114、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答案】 C 115、PCR是扩增目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下物质在PCR反应体系中( )是非必需的。 A.DNA引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脱氧核糖核苷酸 D.DNA模板 【答案】 B 1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研究某一课题时,往往不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下列方法中最基础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实验法 【答案】 A 117、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茎叶夹角最大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养出最适于密植的植株 B.如玉米的夹角为x-3y,则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 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夹角有7种表现型 D.如AA与aa杂交得到F1,F1自交,F2有3种表现型,说明A与a问有明显显隐性关系 【答案】 D 118、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 A.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C.多样性和强化性 D.简明性和启发性 【答案】 C 119、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 B.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 C.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 D.“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C 120、下列关于传染病流行环节及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在人体内的细菌都是抗原 B.计划免疫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是因为采取了控制传染源措施 C.传染病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预防天花的方法是“种痘”,这种方法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12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λt 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 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 【答案】 B 122、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