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三生物学试题
(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00 分)
命题人:龙岩一中锦山学校 林灵 连城一中 童锦辉 上杭一中 傅裕良
一、选择题(1—10 题每题 2 分,11—15 每题 4 分,共 40 分。每题仅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
意)
1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上附着的酶可催化 CO2 的生成
B.抗体的合成和运输离不开高尔基体膜的作用
C.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增多,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
.温度往往是影响生物学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关于“温度”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强酸、强碱都能破坏氨基酸的结构而使蛋白质变性
B.常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C.由于水是极性分子,所以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改变,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D.储藏水果、粮食的仓库,往往要通过降低温度、提高氧气含量等措施,来减弱水果、粮食的呼吸作用
.在催化反应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S)结构相似,可与 S 竞争性结合酶(E)的活性部位;反竞争性
抑制剂只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结合。抑制剂与 E 或 ES 结合后,催化反应
3
无法进行,产物(P)无法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多聚体,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ES→P+E 所需要的活化能与 S 直接转化为 P 所需要的活化能相等
C.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越高,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率越高
D.反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位点可能是底物诱导酶空间结构改变后造成的
4
.科学家发现,与 ATP 分子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物质还有 GTP、CTP、UTP。其中 GTP 的结构可简写成 G—
P~P~P,GTP 可以由 GDP 接收 ATP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变而来,它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TP 与 ATP 的合成均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G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C.UTP 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和尿嘧啶
D.ADP 转化为 ATP 过程中,都需要生物膜上的相关酶催化
5
.苹果是一种富含有机酸和膳食纤维的水果,成熟后酸涩度下降,清甜可口。苹果果实成熟过程中部分物
质相对含量变化及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还原糖的影响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图 1
图 2
A.草食类动物因具有发达的消化器官,可以消化苹果中的纤维素
B.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储藏温度和使用一定剂量呼吸抑制剂来延缓果实衰老
C.若果实中含有①,可使用斐林试剂与待测样液混合,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出现
D.10 天后实验组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的可能原因是臭氧处理下,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6
.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
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
-1,0 为最差,1 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0
)
A.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B.图中 B 点的恶化程度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点
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 B 点右移、A 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 B 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7
.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碘浓度是血浆中碘浓度的 30 倍。血浆中碘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
-
3
-
(
NIS)介导的。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 NO )可以与 I 竞争 NIS。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图 1
图 2
A.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 I- 方式与其运输 Na+方式不同
-
3
-
B. NO 同时影响 I 和 Na+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分工合作
D.寒冷时,添加哇巴因可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
在时,基因 Y 和 y 都不能表达,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 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型种
类及比例是(
8
)
A.4 种,9∶3∶3∶1
B.3 种,12∶3∶1
C.3 种,9∶3∶4
D.2 种,13∶3
9
.在动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会频繁地发生融合与分裂,其分裂机制有两种:中区分裂和外周分裂,具体过
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外周分裂可以通过 ROS/Ca2+形成的浓度梯度来定位分裂位点
B.当外界 ROS/Ca2+增加时,线粒体会出现外周分裂来保证自身生理活动
C.中区分裂和外周分裂均需 DRP1 参与,且外周分裂需要溶酶体参与
D.线粒体通过中区分裂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均分,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1
0.下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核酸形成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
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可发生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衰老之后
B.酶Ⅰ、酶Ⅱ最有可能分别作用于氢键和肽键
C.吞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凋亡的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1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
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同步的
B.实验 2-4d,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C.实验 2-4d,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CO2 的吸收减少
D.实验 4-8d,光合速率下降较快主要与干旱导致暗反应原料之一水的不足有关
1
2.将玉米的 PEPC 酶基因与 PPDK 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
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 1,在光照为 1000
m
mol×m-2
×s-1 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 2。
图 1
图 2
请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B.在温度 25℃条件下,重复图 1 相关实验,A 点会向右上方移动
C.转双基因水稻不是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
D.在光照强度大于10´102 mmol×m-2
×s-1 后,给转双基因水稻喷施适宜浓度 ATP 溶液,其光合速率有明
显提高,推测此光强下限制转双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过程是碳反应阶段
3.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 SOS1、SOS2、SOS3 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个
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下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让三株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高
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大的是(
1
)
A.甲
B.乙
C.丙
D.三者相同
1
4.从某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
的细胞数统计如甲图,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中所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A 组细胞只包含精子
B.B 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C.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 B 组
D.C 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
5.西南大学罗克明团队揭示了高温抑制拟南芥花序茎中维管发育,导致植株细弱、易倒伏。如图所示,温
度信号关键因子 PIF4 通过抑制 MIR166 表达以释放转录因子 HB15,抑制 HD-ZIPIII 基因表达,进而影响
花序茎中的维管束数目和细胞壁形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IR166 的表达可使维管组织增生
B.高温可通过降低解旋酶活性进而抑制拟南芥相关基因的表达
C.高温时,PIF4 和 HB15 含量增加,HD-ZIPIII 基因表达产物促进维管束和细胞壁的形成
D.若要验证 PIF4 对 MIR166 的调控作用,可在高温条件下,敲除拟南芥的 PIF4 基因,观察 MIR166 的表
达量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60 分)
1
6.(10 分)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该过
程称为抗寒锻炼。我国北方晚秋及早春时,寒潮入侵,气温骤然下降,会造成植物体内发生冰冻而受伤甚
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某科研团队对冬小麦在不同时期细胞内水的含量及呼吸速率进行了研究,结
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
(
(
1)随着抗寒锻炼过程的推进,小麦细胞内水分发生的变化为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
2)为观察小麦种子中的脂肪颗粒,将其制成装片后用______染色,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______
填“多”或“少”),但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是______。
3)冬小麦抗寒锻炼前后细胞膜与液泡膜会发生如乙图所示的变化,锻炼后冬小麦抗寒能力会增强,请
据乙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2 分)植物细胞被某好氧型致病细菌感染后会发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启动超敏反应、抗毒素的合
1
成等来限制病原扩散,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
1)图中致病细菌与植物细胞均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致病菌诱发植物产生抗病反应的信号是
_____,其与质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植物细胞被感染后,Ca2+内流进入细胞,一方面与 CaM 蛋白结合,另一方面提升____________的活
性,最终共同促进水杨酸、抗毒素、水解酶等物质的合成,提升植物抗病性。
3)被感染的植物细胞,Ca2+通过______(选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设计实验并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
4)下列与植物细胞内一系列防御反应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活性氧和 H O 的强氧化性使致病细菌的生命活动受抑制
_
(
(
(
)
2
2
B.植物合成的抗毒素属于其生命活动必需的初级代谢产物
C.植物合成的水解酶可能会引起致病细菌细胞壁的降解
D.水杨酸的含量可通过 Ca2+参与的调节机制维持动态平衡
E.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的 NO 能影响植物细胞内的基因表达
1
8.(12 分)电离辐射会使人体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从而对细胞造成伤害。褪黑素是由脑松果
体分泌的激素,经研究证明有促进机体清除 ROS 的能力。肝细胞的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细胞
内 ROS,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并检测了四组不同培养条件下离体肝细胞中 SOD 活性随处理时间变化的
曲线,如下图。
注:甲组不进行电离辐射,也不添加褪黑素;乙组进行一定强度的电离辐射,不添加褪黑素;丁组不进行
电离辐射,添加一定量的褪黑素。
(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ROS 产生后会攻击______,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和导致细胞衰老。
2)该实验中对丙组所做的处理为______,乙、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
3)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 SOD 与 ROS 的关系为______。
(
(
(
4)上述实验活性氧(ROS)产生过程伴有 H O 产生,经不同处理后,请你预测乙、丙两组在一段时间
2
2
内,H O 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2
2
1
9.(12 分)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在光
下可进行光合作用。研究者对气孔开闭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在相同强度光照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气孔导度大表示气
孔开放程度大。
图 1
据图 1 分析,相同强度红光或蓝光照射下,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更多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
_
_____。
2)研究表明可见光刺激植物细胞能导致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促进气
(
孔打开。研究人员欲研究蛋白质 TOR 激酶在气孔开闭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以光照 12h/黑暗 12h 为光照
周期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2、3 所示。
图 2
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的原理是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该实验的研究结论是______。
3)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弱光下保卫细胞中的淀粉含量较低且不降解,气孔无法正常开放。当提供外源
图 3
(
性蔗糖时,淀粉含量与降解能力均部分恢复,气孔开放程度增大。研究者认为,蔗糖可通过 TOR 激酶调
节弱光下淀粉水解过程。淀粉水解能力可用淀粉水解酶的相对含量表示,请完善实验过程以验证该假说。
①
②
将多株生长状况相近随机均分为 4 组,将各组植株置于______环境下培养若干天。
对各组分别进行如表所示处理:
组别
蔗糖
1
+
+
2
3
4
I______ Ⅲ______
—
—
TOR 激酶抑制
剂
Ⅱ______ Ⅳ______
注:“+/一”分别表示“有/无”添加。
一段时间后检测光照后各组中______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现为 2 组比 4 组相对含量更高,3 组与 1 组
无显著差异,均小于 4 组,请完善表格。
2
0.(14 分)大豆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在成熟的大豆种子中,脂肪氧化酶含量较高,使得大豆脂
肪酸在氧化过程中产生腥味物质,影响大豆产品的加工品质。脂肪氧化酶有 3 种,其中 Lox2 最为关键,
其余两种作用较小;Lox2 是由染色体上的单个显性基因(R)控制的,Lox2 缺失是由其隐性基因(r)控
制的,R 对 r 为完全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
1)研究发现,与 Lox2 相比,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仅在 532 位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由组氨酸(密码子
为 CAU、CAC)变为谷氨酰胺(密码子为 CAA、CAG)。这一结果表明,R 基因由于碱基对发生了______
(
(
填“替换”、“增添”或“缺失”)而突变为 r 基因。
2)大豆是自花传粉植株,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未成熟时对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进行
_
_____处理。
3)现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 M,以及引进的 Lox2 缺失的大豆 N,为培育出综合性
(
状优良、豆腥味低的新品种 Y,科研人员采用了图 1 的方案:
图 1
图 2
说明:图中 BC 表示与 M 杂交(简称回交)一次;BC F 、BC F 分别表示回交一次的子一代、回交一次
1
1
1
1
2
再自交的子二代,其他类似。多次回交的目的是使其子代中具有更多的回交亲本 M 的优良性状。
①
②
该方案中,M 与 N 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自交、与 M 回交交替进行 5 次后,高产、稳产、抗病等综合性状优良基因基本与 M 相同。得到的
BC F 中,能否直接筛选得到所需的优良品种 Y?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
(
4)有人认为,上述的育种方案会延缓育种的进程,提出可以让自交、与 M 回交同时进行,如图 2 所
示。种植 BC F ,每株均选一朵花自交,选另一朵花与 M 回交,单独收获各自的种子。
1
1
①
②
BC F 自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为获得优良的品种 Y,得到 BC F 和 BC F 后,后续的操作是______(只需写出至 BC F 即可)。
1
2
2
1
3
1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三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5CBDDA
6-10BABDD
11-15CCABB
二、非选题(5 题,共 60 分)
1
6.(10 分)
(
1)总含水量减少和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或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2 分)
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2 分)
(2)苏丹Ⅲ(1 分) 多(1 分)
与糖类氧化相比,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此外,糖类氧化可在无氧和有氧条
件下进行(2 分)
(
3)质膜内陷形成向细胞外排水的通道,细胞质内水减少避免结冰(2 分)
1
7.(12 分)
(
(
(
1)核糖体(1 分) 诱导子(1 分) 信息交流(2 分)
2)NADPH 氧化酶、NO 合酶(2 分)
3)协助扩散(1 分) 等量的植物细胞随机均分成 A、B 两组,A 组添加细胞呼吸抑制剂,B 组添加等
量清水,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细胞对 Ca2+的吸收速率(3 分)
4)B(2 分)
8.(12 分)
(
1
(
(
1)电离辐射、褪黑素(处理时间)(2 分) DNA 和蛋白质(2 分)
2)进行与乙组相同强度的电离辐射,并添加与丁组等量的褪黑素(2 分)
褪黑素能降低电离辐射对 SOD 活性的影响,可促进机体清除细胞内 ROS(2 分)
(
(
3)SOD 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细胞内 ROS,其活性也可能被 ROS 降低(2 分)
4)乙组中 H O 含量显著上升,而丙组 H O 含量仅在初期略有升高,随后趋于稳定(2 分)
2
2
2
2
1
9.(12 分)
(
1)蓝光(1 分) 蓝光下,气孔导度较大,但胞间 CO2 浓度低,说明蓝光下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
二氧化碳更多,积累的有机物更多(2 分)
(
(
2)减法(1 分) TOR 激酶促进光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使气孔打开(2 分)
3)弱光(1 分) I+Ⅱ—Ⅲ—Ⅳ+(4 分) 淀粉水解酶(1 分)
2
0.(14 分)
(
(
(
1)替换(2 分)
2)母本(1 分) 去雄(1 分)
3)①将 M 和 N 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一起(将 M 和 N 中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2
分)
②
不能(1 分)得到的 BC F 基因型为 Rr,还需自交才能分离出所需品种(得到的 BC F 基因型为 Rr,而
5
1
5
1
所需的是 rr,所以不能直接筛选得到优良品种 Y)(2 分)
(
②
4)①通过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区分 BC F 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2 分)
1
2
当植株自交后代出现豆腥味低的时,选择该株的回交种子种植,再同时进行自交以及与 M 回交(当
BC F 中出现豆腥味低的种子时,选择其对应的亲本回交得到的 BC F 留种。并种植,之后进行自交及同
1
2
2
1
时与 M 回交)(3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