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全面版)资料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
攻关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06 年 月至 2021 年 月
四川省科技厅
二○○六年十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省级有关部门或市州科技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所需省拨经费按《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管理办法》管理和使用;
3、课题申报书A4纸双面打印,一式11份。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课题申报单位
名 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男 □女
出生年月
年 月
学 历
□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联系
E-mail
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起始时间
年 月
终止时间
年 月
课题活动类型
□共性技术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
所属领域
□粮油作物 □经济作物 □畜禽 □水产 □公共服务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 □技术标准 □农业新品种 □新方法
□植物新品种权 □新材料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项,国内发明专利 项,其他 项。
产学研联合
□是 □否
经费预算
总经费 万元,其中省拨经费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新品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课题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及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任 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省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手机
身份证号码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合作各方协议书;
3、申报企业配套资金承诺函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十四、专家组评审意见
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五、组织单位意见
1.对专家组评审结果的意见;
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
3.其他说明。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表一 四種農作物市場的需求函數
若農夫人數(N)是25至29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5 – QC
小麥市場
PW = 18 – QW
米市場
PR = 15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10) – QS
若農夫人數(N)是30至34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6 – QC
小麥市場
PW = 20 – QW
米市場
PR = 16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14) – QS
若農夫人數(N)是35至39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7 – QC
小麥市場
PW = 22 – QW
米市場
PR = 17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18) – QS
若農夫人數(N)是40至44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8 – QC
小麥市場
PW = 24 – QW
米市場
PR = 18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22) – QS
表二 市場表
粟米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粟米供應量(QC)
粟米價格(PC)
每個單位的利潤
(PC – 8)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麥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小麥供應量(QW)
小麥價格 (PW)
每個單位的利潤
(PW – 9)
1
2
3
4
5
6
7
8
9
10
米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米供應量(QR)
米價格
(PR)
每個單位的利潤
(PR –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黃豆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黃豆供應量(QS)
黃豆價格(PS)
每個單位的利潤
(PS –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三 農夫利潤表
農夫利潤表
農夫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
遊戲
市場名稱*
農作物價格
利潤
1
2
3
4
5
s
6
7
8
9
10
*有四類市場供農夫選擇:粟米、小麥、米及黃豆。
農夫利潤表
農夫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
遊戲
市場名稱*
農作物價格
利潤
1
2
3
4
5
s
6
7
8
9
10
*有四類市場供農夫選擇:粟米、小麥、米及黃豆。
第三届全国农作物授权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预定服务
(请在预约的服务项目内打√确认)
回 执 单
单位名称
(公章)
负责人
详细地址
电 话
参会代表
姓 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办公
手机号码
住所预定
名称:
标准间: 间
备注:
展位预定
□ 一层南区展位
□ 一层北区展位
□ 二层展位
号/共 个
号/共 个
号/共 个
协办单位
□ 10万元起
□ 5万元起
□ 1万元起
大
会
会
刊
彩色
名 称
名 称
物
品
宣
传
名 称
□ 封二
□ 封三
□ 资料袋冠名
□ 封底
□ 扉页
□ 代表证冠名
□ 内彩整版
□ 内彩半版
黑白
□ 黑白页整版
□ 黑白页半版
□ 天头、地脚、切口、订口
□ 名录入编
大
会
展
览
室
外
宣
传
名 称
标号
数量
大会
展览
室内
宣传
名称
标号
数量
□ 1类拱门
□ 1类主体背景宣传(协办冠名)
□ 2类拱门
□ 2背景宣传
□ 3类拱门
□ 3类主体宣传
□ 1类条幅
大会
田间
现场
宣传
名称
标号
数量
□ 2类条幅
□ 1类拱门
□ 3类条幅
□ 2类拱门
□ 4类条幅
□ 墙体宣传
□ 气球
□ 气球
□ 道旗
□ 道旗
注:1、 请先预约具体的住所、展位、宣传位及入编事宜后再填写本回执单,预约项目自预约之日起保留10日,过期不予保留,组委会收到款后预定服务有效。
2、 参会参展单位和入编《大会会刊》的单位应于2007年4月10日前将有关款项汇至江苏省农科院(非营利性研究所)(用途栏中注明“品种权展
示交易会”费用),开户行:南京市农行城东支行紫金山分理处,帐号:
3、 回执单加盖公章后请同时 至: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 :010-65927554 :010-65923176)和江苏省农科院知识产权处( :025-84391117 :025-84391117、84390027)。
原件邮寄至:江苏省农科院知识产权处 地址: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210014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目 录
一、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 虫害
2 病害
二、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虫害
2、病害
三、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虫害
2、病害
四:蔬菜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虫害
2、病害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一、虫害
为害水稻的害虫较多,常见的有 30多种,可分为迁飞性和内源 性两种。迁飞性害虫有:飞虱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稻 纵卷叶螟, 粘虫等。 这类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稻区不能安全越冬或越冬 基数较低。其主发生代虫源大多从外地迁入,突增突发,危害严重。 内源性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蓟马等,一般在当地均可越 冬,属本地虫源。今年来,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 分布广泛,发生频率大,危害严重,已经成为水稻的注要害虫。稻蓟 马为害秧苗,成为秧田的主要害虫。稻叶蝉、稻弄碟、稻负泥虫、稻 瘿蚊、稻蝗虫等害虫局部地区发生和危害较普遍。
1、稻飞虱类
为害状:
属同翅目,飞虱科、刺吸式口器,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 虱三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飞虱若虫,成虫均能为害,在稻丛下部 刺吸汁液, 消耗稻株养分, 其唾液分泌有毒物质, 引起稻株中毒萎缩。 水稻严重受害时,稻丛基部常变黑发臭,甚至整株枯死。此外,由灰 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 玉米粗缩病, 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 矮缩病等病毒病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稻飞虱发生危害严重,主要与迁入早迟、迁入量、气候条件、品 种布局和品种抗(耐性、栽培技术和天敌等因素有关。盛夏不热、
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其发生危害。近几年来,国内稻 区长期单一的使用某些化学药剂, 导致稻飞虱产生较强的抗药性, 此 外适宜的气候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加剧了稻飞虱的爆发危 害。
生活习性:
褐飞虱在长江流域一般发生 5代, 白背飞虱发生 6代。 由于第一 代成虫逐批移入, 造成以后各世代重叠。 以后本地虫源与外地虫源混 发。成虫产卵期长,产卵量多,每只雌虫一般可产卵 400— 700粒。 田间分布以田中央为主,天边较少。
化学防治:
首选捕飞 (吡蚜酮 . 噻虫啉 。 捕飞是一种新型杀虫剂, 具有广谱、 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达 20天以上,作用方式独特、持效期长、对 环境友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抗性治理和综合防治。
25%捕飞(吡蚜酮 . 噻虫啉 SC 的正常用量在 20克 /亩,亩用药 量兑水 40-50公斤,采用常规喷雾法。根据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可 适当调整用药量。飞虱发生严重或大爆发的情况下,可于 10天后及 时补喷一次,也可与敌敌畏、毒死蜱等药剂混用,以增加速效性。为 提高药效, 药液要喷在稻飞虱集中为害的稻茎中下部, 喷施均匀周到。 注意保持田间 3-5cm 水层,药后保持田间湿润状态,自然落干,以利 于药效充分发挥。
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
① 25%捕飞(吡蚜酮 . 噻虫啉 SC ,亩用 20-30克,于白背飞虱低
龄若虫高峰期兑水 40-50公斤均匀喷雾。
②,或 37%飞悬噻嗪酮 SC ,亩用 30-50克,兑水 50-60公斤,于 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该药具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但效 果显著,毒性低,持效期科大一个月,选择性强。
③歼倒:烯啶虫胺,亩用 40-60克;
④锐虱 :22%吡虫啉 . 噻嗪酮 WP ,亩用 40-60克; 。
稻飞虱呈爆发趋势时,应推广以下防治方案:
一:喷雾方法:
配方一:捕飞 3包 10克 +歼倒 100克 /亩;
配方二:飞悬 67克 +歼倒 100克 /亩;
非常严重发生田块:
配方三 :普通镇飞宝 150克 +捕飞 3包 10克 +歼倒 100克 /亩;
配方四:普通镇飞宝 150克 +飞悬 67克 +歼倒 100克 /亩;
二:毒土法:黑虱风 150克 +扑虱灵 40-80克拌土洒施或统捷 40克 +敌敌畏 150克拌土洒施;
注意事项:
1:在飞虱严重发生田块,因现在水稻植株高,公司建议首选毒土法, 在毒土法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下,再用喷雾方式
2:毒土法在水稻田块湿润的情况下,效果最佳;
3:使用喷雾方法,田间保水 3-4天效果最佳;
四:稻飞虱大爆发时不能指望 1次性解决问题, 应考虑 2次解决问题,
间隔 7-10天,并且每亩用水量都要 2桶水以上,粗水喷雾。
2、螟虫
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属鳞翅目,咀嚼式口器害虫。近年 来,随着水稻品种、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化螟、三化螟成为水稻的主 要害虫。
1、 二化螟 :
为害状:
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幼虫初孵群集叶鞘内侧蛀食, 形成叶鞘变色和枯鞘。 3龄后分散迁移, 有的蛀入茎秆, 有转株习性, 孕穗期侵入枯孕穗,抽穗期蛀入成白穗或虫伤株。
生活习性:
一般年份发生三代,但近几年南部地区发生不完全或完全四代。 二化螟的食性杂,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玉米、高梁、茭白、 稗草等。在潼南地区,二化螟主要为害水稻,每年发生 2— 3代。二 化螟的越冬场所广泛, 最后一代的 4— 6龄幼虫可在稻桩内、 稻桩间、 稻草内和其它一些杂草内越冬, 但以稻桩为主要越冬场所。 据笔者调 查,稻桩内越冬虫量占整个虫量的 70%左右。春季在稻桩中的越冬幼 虫常转移到小麦、胡豆、油菜等茎杆内取食为害,并能化蛹、羽化。 雌虫羽化后 1— 2天可多次交尾产卵, 交尾后 2— 3天可达到产卵盛期。 产卵部位变化较大,水稻苗期和分蘖初期,孵块多产在叶正面,分蘖 后期至抽穗期,多产在叶鞘上。成虫喜在稀植、秆高、茎粗、叶色浓 绿的稻苗上产卵, 故在杂交稻苗上着卵量较高。 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
性。
第一代初孵幼虫常从叶鞘中、上部或顶端咬孔侵入叶鞘为害, 2— 3天后叶鞘外面呈现水渍状黄斑,再经 7— 10天(五月上、中旬 则形成黄色枯鞘, 但这时幼虫尚未蛀入茎内。 当幼虫发育至 3龄左右 (即初孵幼虫经过 15天左右 ,则转株分散蛀食心叶,造成枯心苗。 第二代初孵幼虫则群集于叶鞘内为害, 三龄前后逐渐分散转移为 害,造成死孕穗和虫伤株,前后大约经 10天(7月上旬 。
化学防治:
①每亩用众斩、 美斩 60-80克, 在二化螟卵孵高峰至幼虫高峰期 喷雾,每亩用水量 45公斤。
②阿克螟,亩用 100-150克。
③精品螟除净,亩用 100-150克。
④征剿:亩用 100-150克
2、 三化螟:
为害状:
在水稻苗期危害,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抽穗 期,造成白穗。
生活习性:
三化螟属专性寄生害虫, 只危害水稻。 以成熟的幼虫在稻茬的地 表下基部秆中越冬。 越冬幼虫在 4月份开始化蛹; 螟蛾盛发期第一代 在 5月份,第二代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 8月,第四 代在 9月中、下旬。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趋光性,白天潜伏在秧苗
下部,受到惊动时迅速飞起直落不远处,傍晚出来活动,或交尾或产 卵。一头雌蛾产卵最少的 1块,最多 5块, 300粒左右。卵块长椭圆 形略扁, 多产在中上部叶片上, 初期为乳白色, 发育成熟时呈灰黑色, 上面覆盖一层棕色茸毛, 似半粒发霉的黄豆。 孵出的蚁螟沿叶片叶鞘 蛀入幼叶幼茎基部, 或迅速爬上叶尖吐丝下垂, 随风飘落到附近植株 上, 从叶鞘缝隙中蛀入, 咬食幼嫩茎叶, 使叶片内卷, 造成 " 枯心团 " 。 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 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 一般 情况下, 蚁螟从孵化出来到蛀入茎杆内只需 20分到 30分的时间。 环 境条件不利时, 蚁螟会大量死亡。 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 螟的蛀入, 受害最重。 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 蚁螟不易蛀入。 3、 大螟
大螟是近几年来新上升的一种水稻害虫, 主要发生在中、 晚稻上。 为害状:
与二化螟相似,形成枯孕穗和白穗。与二化螟、三化螟的区别:大螟属夜蛾科的害虫,取食水稻后,一部分虫屎排在茎干的外面,钻 孔较大。二、三化螟属螟蛾科,取食水稻后,虫屎全部排在茎干内。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 3— 4 代,同二化螟相似,但发生期一般比二化螟早 7天左右。由于卵主要产在田边的杂草上,因此,大螟主要在田边 2米 左右的范围内危害较重。
防治策略:
①众斩、美斩,亩用 8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30
公斤 ,常规喷雾。该药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毒性低, 对环境及天敌友好等特点。
②维胜:2%阿维菌素, 2.0%阿维菌素 100毫升,兑水 15-30公斤 (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 可。重发生期, 2.0%阿维菌素 150毫升单打,兑水 30-45公斤,间隔 10天可再喷一次。
③高唯:5%阿维菌素, 5阿维菌素亩用 40毫升,兑水 15-30公 斤 (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 可。 重发生期, 亩用 1.8阿维菌素 75-100毫升或 2.0%阿维菌素 70-100毫升单打,兑水 30-45公斤,间隔 10天可再喷一次。
3、稻丛卷叶螟
为害状:
别名刮青虫,白叶虫,小苞虫。以幼虫吐死将稻叶纵卷成苞,在 苞内取食表皮、 叶肉, 仅留下白色下表皮。 大发生时, 田间虫苞累累, 白叶满田。 。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尤其在危害剑叶和倒二叶时,常 造成不实谷,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 1— 3龄幼虫食量很少,到 4龄食量很大, 5龄是暴 食阶段, 约占总食量的 80%-90%。 1条幼虫一生平均危害约 7片稻叶。 成虫具有趋光性, 并且有趋嫩绿趋高大稻丛产卵的习性, 因此早插和 氮肥施用多的稻田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 化学防治:
在稻丛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 1、 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
①众斩、美斩:亩用 8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30公斤 ,常规喷雾。该药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毒性低, 对环境及天敌友好等特点。
②执行力:2%甲氨基阿维菌素 ME : 25-30毫升 /亩;
③维胜: 2.0%阿维菌素 100毫升,兑水 15-30公斤(视水稻生 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可。 重发生期, 2.0%阿维菌素 150毫升单打,兑水 30-45公斤,间隔 10天可再喷一 次。
④高唯:5%阿维菌素, 40毫升,兑水 15-30公斤(视水稻生长 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可。
4、稻叶蝉类
同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其中以白翅叶蝉,黑尾叶蝉为害 最重,成虫在小麦或田边、 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次年迁入移栽田 取食产卵。水稻受害后叶绿素被迫害,叶片密布白色斑点,严重时叶 片枯干灰白,穗粒不实,同时它的排泄物还能引起霉病发生,妨碍光 合作用。
化学防治:
① 25%捕飞(吡蚜酮 . 噻虫啉 SC ,亩用药 16— 24克,兑水 30公 斤作常规喷雾。
②比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亩用 20-30克,兑水 30— 45公 斤搅拌均匀后均匀喷雾。
③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亩用 40-60克,兑水 30-45公斤均匀 喷雾。
④ 37%飞悬噻嗪酮 SC ,亩用 30-50克,兑水 30公斤喷雾。 5、稻蓟马类
包括稻蓟马,稻管蓟马等。成若虫以口器破叶面,吸取汁液,轻 者出现花白斑。重者叶尖卷缩枯黄,受害严重时秧苗返青慢,萎缩不 发。 为害穗粒和花器, 引起籽粒不实。 若为害心叶, 常引起叶片扭曲, 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化学防治:
常见卷叶苗,叶尖初卷率约 15%-25%,则列为防治对象田。 ① 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量的 0.6%-1.1%,在常规方法浸种后拌匀药剂,然后踏谷播种。
②每亩 10%扫洁, 20-30克 /亩,兑水 30公斤喷雾。
③比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30克 /亩, 兑水 30公斤喷雾。 二、病害
水稻病害有 40多种,近年来经常发生危害的主要有稻瘟病、稻 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条纹枯病等。
1、 稻瘟病
危害症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病、吊颈瘟。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 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 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 叶瘟一般于蕖期以后发生, 由于品种和气象
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 、白点型 (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 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 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 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穗颈瘟发生于 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 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结实 不全。
发生规律: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 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1苗瘟
苗瘟多发生在秧田期,在三叶期前发病,不形成明显病斑,病苗基部 水滞状至黄褐色枯死,苗瘟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1.2叶瘟
叶瘟在本田稻叶上发生,一般追肥晚,偏施氮肥,分蘖盛期叶色浓绿 的田块易发生, 因气候条件及品种抗病性不同, 分为慢性型、 急性型、 白点型和褐色型等病斑类型。
慢性型病斑:为典型叶瘟病斑,呈梭型或纺锤型,边缘黄褐,中央灰 白色,两端有沿叶脉伸入键部组织的褐色线条,称坏死线。天气潮湿 时病斑背面形成灰绿色霉状物。
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椭圆或不规则形,小如芝麻,大如绿豆,
潮湿情况下,病部密生灰绿色霉状物,多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尤以适 温高湿,高氮肥,稻株嫩绿时最易发生。急性型病斑发展很快,它的 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预兆。 如果天气转晴干燥或施药防治, 急性型病 斑转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病斑:这种病斑较少见,斑点白或灰白色,圆或近圆形,不产 生分生孢子。多在病菌侵入嫩叶后恰遇天气干燥或土壤干旱时出现, 当气温转为适温高湿,则迅速转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病斑为针头大小褐点或有黄色晕圈的稍大褐点, 局限在 两条叶脉间, 不产生分生孢子, 多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叶片上发生。 1.3穗颈瘟
群众称之为“吊颈瘟”,穗颈、穗轴或枝梗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滞状 黄褐色小点,环绕穗颈、穗轴和枝梗扩展成灰黑色病斑。穗颈瘟发生 早, 可形成白穗, 似螟害状 (螟害白穗有虫孔, 穗颈瘟的穗轴无虫孔 , 穗子在穗颈部弯垂, 后期可在病部折断, 湿度大时穗颈部生出灰绿色 霉状物。发生迟的病稻穗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
化学防治:
①乐米佳:33%稻瘟灵 . 己唑醇 ME, 亩用 60-80克,兑水 30公斤 喷雾
②碧朗:40%稻瘟灵 WP 每亩每次 60-90克。兑水 75公斤常量喷 雾,或兑水 30公斤低容量喷雾。
③伏瘟: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苗瘟每亩 40克,防治叶瘟 每亩 40-60克, 防治穗瘟每亩每次 40-60克。 兑水 75公斤常量喷雾,
或兑水 30公斤低容量喷雾。
防治时期:苗瘟在秧苗 3、 4叶期前;叶瘟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 期;穗瘟在破口至齐穗期。
2、纹枯病
为害状: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 呈灰绿色, 椭圆形, 以后扩大, 边缘灰色,病斑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发生数日后,表面有白色菌 丝成团,以后变成粟褐色菌核。
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受菌源、 气候、 水稻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 几方面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水 稻不同生育期抗病能力不一致, 种植制度和田间管理水平对纹枯病流 行有一定影响, 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高峰前进行药剂防治, 是控制水稻 纹枯病的关健时期。
一、菌源。病源菌以菌核遗留在田间残留病株和土壤中越冬,成 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 田间菌核量的多少受上季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 的影响,上季发生重,田间残留量大,一般每亩有菌核 60万粒,最 高田块有 190万粒。 田块菌核残留量在菌核量越大, 初次侵染源越多, 初次侵染的株发病率高。
二、 气候。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 高湿的情况下发生的病害。 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纹枯病的发生。稻株间温度在 23℃以上,纹枯 病的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多雨寡照
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 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 高温 高湿有利于病情扩展。
三、栽培条件。长期灌深水的稻田,水稻纹枯病发生重,浅水勤 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 能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氮肥施用量大,磷、钾肥不足,稻株抗 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四、品种和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 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 叶 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有一 定关系,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随后在田间水平扩展,株与株之间 相互传播,水稻进入孕、抽穗期对纹枯的抗性减弱,病害迅速加重, 从稻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叶片垂直扩展。
化学防治:
①力托金:40%己唑醇 SC 亩用 12-18克兑水 30-45公斤喷雾, 重 点喷施稻丛基部, 12小时遇雨补喷,发病严重的田块在第一次施药 5~7天后再施一次,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落干后至十点 或下午四点后。 ,
②佳苗、惠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EC ,孕穗末(破口前 3天 喷施第一次, 齐穗期 (破口后 10天 喷施第二次, 每次用 20-30ml 30-40公斤水喷雾。
③金实:30%井冈霉素 . 戊唑醇 SC ,亩用 30-45克,兑 30-40公 斤水喷雾
④乐米佳:33%稻瘟灵 . 己唑醇 ME, 亩用 60-80克,兑水 30公斤 喷雾
⑤达曲纹:5%井冈霉素 . 枯草芽水剂 每亩 75-100 ml ,加水 30公斤于水稻分蘖至灌浆期喷雾。
4、 稻曲病
危害症状:
稻曲病多发生于水稻收成好的年份, 群众认为是丰年征兆, 故俗 名“丰产果”。 近几年随二系杂交稻的推广应用, 稻曲病发生越来越 重。通常在中稻和晚稻天发生,以优质稻、杂交稻发生较为普遍。开 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 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渐膨大,包裹全颖, 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黑绿色粉末。
发病规律:
病菌的菌核在土壤中及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次年 7— 8月见 开始生出头状子座,上生子壤壳,产生子壤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 分生孢子。两种孢子均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及幼颖;水稻生长后期 嫩绿,扬花期遇多雨,高温及偏施氮肥,发病重。
化学防治:
①金实:30%井冈霉素 . 戊唑醇 SC ,亩用 30-45克,兑 30-40公 斤水喷雾。 田间用药最佳时期在水稻孕穗后期 (即水稻破口前 5-7天 左右 。
②力托金:40%己唑醇 SC 亩用 12-17克兑水 15公斤喷雾
③佳苗、惠苗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EC, 孕穗末期(水稻破口 前 5-7天左右喷施第一次,齐穗期(破口后 10天喷施第二次, 每亩用 20-30ml ,兑 30~40公斤水喷雾。
④乐米佳:33%稻瘟灵 . 己唑醇 ME, 亩用 60-80克,兑水 30公斤 喷雾即水稻破口前 5-7天左右 , 齐穗期再喷一次。
⑤达曲纹:5%井冈霉素 . 枯草芽水剂 每亩 75-100 ml ,加水 30公斤于孕穗破口前 7-10天,遇连阴雨天气时,破口期第二次施药。 5、 水稻黑条矮缩病
(1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 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 (多 见于叶片基部 。
(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 面有乳白色大小约 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 ,瘤突 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 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 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小而僵直、浓绿,叶 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 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 1/3 ,后期不能抽穗, 常提早枯死。
3、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 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 心叶破下叶叶 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 叶片短而僵直, 叶尖略有扭曲畸 形。 植株矮小, 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 但穗头难以结实, 或包穗, 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实粒少、 粒重轻,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 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病株叶背及茎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