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07386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全面版)资料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 攻关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06 年 月至 2021 年 月 四川省科技厅 二○○六年十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省级有关部门或市州科技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所需省拨经费按《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管理办法》管理和使用; 3、课题申报书A4纸双面打印,一式11份。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课题申报单位 名 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男 □女 出生年月 年 月 学 历 □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联系 E-mail 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起始时间 年 月 终止时间 年 月 课题活动类型 □共性技术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 所属领域 □粮油作物 □经济作物 □畜禽 □水产 □公共服务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 □技术标准 □农业新品种 □新方法 □植物新品种权 □新材料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项,国内发明专利 项,其他 项。 产学研联合 □是 □否 经费预算 总经费 万元,其中省拨经费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新品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课题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及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任 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省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手机 身份证号码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合作各方协议书; 3、申报企业配套资金承诺函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十四、专家组评审意见 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五、组织单位意见 1.对专家组评审结果的意见; 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 3.其他说明。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表一 四種農作物市場的需求函數 若農夫人數(N)是25至29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5 – QC 小麥市場 PW = 18 – QW 米市場 PR = 15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10) – QS 若農夫人數(N)是30至34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6 – QC 小麥市場 PW = 20 – QW 米市場 PR = 16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14) – QS 若農夫人數(N)是35至39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7 – QC 小麥市場 PW = 22 – QW 米市場 PR = 17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18) – QS 若農夫人數(N)是40至44人,可用以下一套需求函數: 粟米市場 PC = 18 – QC 小麥市場 PW = 24 – QW 米市場 PR = 18 – QR 黃豆市場 PS = (N – 22) – QS 表二 市場表 粟米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粟米供應量(QC) 粟米價格(PC) 每個單位的利潤 (PC – 8)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麥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小麥供應量(QW) 小麥價格 (PW) 每個單位的利潤 (PW – 9) 1 2 3 4 5 6 7 8 9 10 米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米供應量(QR) 米價格 (PR) 每個單位的利潤 (PR –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黃豆市場 遊戲 農夫人數(N) 或 黃豆供應量(QS) 黃豆價格(PS) 每個單位的利潤 (PS –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三 農夫利潤表 農夫利潤表 農夫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 遊戲 市場名稱* 農作物價格 利潤 1 2 3 4 5 s 6 7 8 9 10 *有四類市場供農夫選擇:粟米、小麥、米及黃豆。 農夫利潤表 農夫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 遊戲 市場名稱* 農作物價格 利潤 1 2 3 4 5 s 6 7 8 9 10 *有四類市場供農夫選擇:粟米、小麥、米及黃豆。 第三届全国农作物授权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预定服务 (请在预约的服务项目内打√确认) 回 执 单 单位名称 (公章) 负责人 详细地址 电 话 参会代表 姓 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办公 手机号码 住所预定 名称: 标准间: 间 备注: 展位预定 □ 一层南区展位 □ 一层北区展位 □ 二层展位 号/共 个 号/共 个 号/共 个 协办单位 □ 10万元起 □ 5万元起 □ 1万元起 大 会 会 刊 彩色 名 称 名 称 物 品 宣 传 名 称 □ 封二 □ 封三 □ 资料袋冠名 □ 封底 □ 扉页 □ 代表证冠名 □ 内彩整版 □ 内彩半版 黑白 □ 黑白页整版 □ 黑白页半版 □ 天头、地脚、切口、订口 □ 名录入编 大 会 展 览 室 外 宣 传 名 称 标号 数量 大会 展览 室内 宣传 名称 标号 数量 □ 1类拱门 □ 1类主体背景宣传(协办冠名) □ 2类拱门 □ 2背景宣传 □ 3类拱门 □ 3类主体宣传 □ 1类条幅 大会 田间 现场 宣传 名称 标号 数量 □ 2类条幅 □ 1类拱门 □ 3类条幅 □ 2类拱门 □ 4类条幅 □ 墙体宣传 □ 气球 □ 气球 □ 道旗 □ 道旗 注:1、 请先预约具体的住所、展位、宣传位及入编事宜后再填写本回执单,预约项目自预约之日起保留10日,过期不予保留,组委会收到款后预定服务有效。 2、 参会参展单位和入编《大会会刊》的单位应于2007年4月10日前将有关款项汇至江苏省农科院(非营利性研究所)(用途栏中注明“品种权展 示交易会”费用),开户行:南京市农行城东支行紫金山分理处,帐号: 3、 回执单加盖公章后请同时 至: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 :010-65927554 :010-65923176)和江苏省农科院知识产权处( :025-84391117 :025-84391117、84390027)。 原件邮寄至:江苏省农科院知识产权处 地址: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210014 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目 录 一、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 虫害 2 病害 二、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虫害 2、病害 三、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虫害 2、病害 四:蔬菜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治 1、虫害 2、病害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一、虫害 为害水稻的害虫较多,常见的有 30多种,可分为迁飞性和内源 性两种。迁飞性害虫有:飞虱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稻 纵卷叶螟, 粘虫等。 这类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稻区不能安全越冬或越冬 基数较低。其主发生代虫源大多从外地迁入,突增突发,危害严重。 内源性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蓟马等,一般在当地均可越 冬,属本地虫源。今年来,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 分布广泛,发生频率大,危害严重,已经成为水稻的注要害虫。稻蓟 马为害秧苗,成为秧田的主要害虫。稻叶蝉、稻弄碟、稻负泥虫、稻 瘿蚊、稻蝗虫等害虫局部地区发生和危害较普遍。 1、稻飞虱类 为害状: 属同翅目,飞虱科、刺吸式口器,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 虱三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飞虱若虫,成虫均能为害,在稻丛下部 刺吸汁液, 消耗稻株养分, 其唾液分泌有毒物质, 引起稻株中毒萎缩。 水稻严重受害时,稻丛基部常变黑发臭,甚至整株枯死。此外,由灰 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 玉米粗缩病, 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 矮缩病等病毒病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稻飞虱发生危害严重,主要与迁入早迟、迁入量、气候条件、品 种布局和品种抗(耐性、栽培技术和天敌等因素有关。盛夏不热、 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其发生危害。近几年来,国内稻 区长期单一的使用某些化学药剂, 导致稻飞虱产生较强的抗药性, 此 外适宜的气候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加剧了稻飞虱的爆发危 害。 生活习性: 褐飞虱在长江流域一般发生 5代, 白背飞虱发生 6代。 由于第一 代成虫逐批移入, 造成以后各世代重叠。 以后本地虫源与外地虫源混 发。成虫产卵期长,产卵量多,每只雌虫一般可产卵 400— 700粒。 田间分布以田中央为主,天边较少。 化学防治: 首选捕飞 (吡蚜酮 . 噻虫啉 。 捕飞是一种新型杀虫剂, 具有广谱、 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达 20天以上,作用方式独特、持效期长、对 环境友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抗性治理和综合防治。 25%捕飞(吡蚜酮 . 噻虫啉 SC 的正常用量在 20克 /亩,亩用药 量兑水 40-50公斤,采用常规喷雾法。根据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可 适当调整用药量。飞虱发生严重或大爆发的情况下,可于 10天后及 时补喷一次,也可与敌敌畏、毒死蜱等药剂混用,以增加速效性。为 提高药效, 药液要喷在稻飞虱集中为害的稻茎中下部, 喷施均匀周到。 注意保持田间 3-5cm 水层,药后保持田间湿润状态,自然落干,以利 于药效充分发挥。 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 ① 25%捕飞(吡蚜酮 . 噻虫啉 SC ,亩用 20-30克,于白背飞虱低 龄若虫高峰期兑水 40-50公斤均匀喷雾。 ②,或 37%飞悬噻嗪酮 SC ,亩用 30-50克,兑水 50-60公斤,于 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均匀喷雾。该药具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但效 果显著,毒性低,持效期科大一个月,选择性强。 ③歼倒:烯啶虫胺,亩用 40-60克; ④锐虱 :22%吡虫啉 . 噻嗪酮 WP ,亩用 40-60克; 。 稻飞虱呈爆发趋势时,应推广以下防治方案: 一:喷雾方法: 配方一:捕飞 3包 10克 +歼倒 100克 /亩; 配方二:飞悬 67克 +歼倒 100克 /亩; 非常严重发生田块: 配方三 :普通镇飞宝 150克 +捕飞 3包 10克 +歼倒 100克 /亩; 配方四:普通镇飞宝 150克 +飞悬 67克 +歼倒 100克 /亩; 二:毒土法:黑虱风 150克 +扑虱灵 40-80克拌土洒施或统捷 40克 +敌敌畏 150克拌土洒施; 注意事项: 1:在飞虱严重发生田块,因现在水稻植株高,公司建议首选毒土法, 在毒土法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下,再用喷雾方式 2:毒土法在水稻田块湿润的情况下,效果最佳; 3:使用喷雾方法,田间保水 3-4天效果最佳; 四:稻飞虱大爆发时不能指望 1次性解决问题, 应考虑 2次解决问题, 间隔 7-10天,并且每亩用水量都要 2桶水以上,粗水喷雾。 2、螟虫 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属鳞翅目,咀嚼式口器害虫。近年 来,随着水稻品种、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化螟、三化螟成为水稻的主 要害虫。 1、 二化螟 : 为害状: 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幼虫初孵群集叶鞘内侧蛀食, 形成叶鞘变色和枯鞘。 3龄后分散迁移, 有的蛀入茎秆, 有转株习性, 孕穗期侵入枯孕穗,抽穗期蛀入成白穗或虫伤株。 生活习性: 一般年份发生三代,但近几年南部地区发生不完全或完全四代。 二化螟的食性杂,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玉米、高梁、茭白、 稗草等。在潼南地区,二化螟主要为害水稻,每年发生 2— 3代。二 化螟的越冬场所广泛, 最后一代的 4— 6龄幼虫可在稻桩内、 稻桩间、 稻草内和其它一些杂草内越冬, 但以稻桩为主要越冬场所。 据笔者调 查,稻桩内越冬虫量占整个虫量的 70%左右。春季在稻桩中的越冬幼 虫常转移到小麦、胡豆、油菜等茎杆内取食为害,并能化蛹、羽化。 雌虫羽化后 1— 2天可多次交尾产卵, 交尾后 2— 3天可达到产卵盛期。 产卵部位变化较大,水稻苗期和分蘖初期,孵块多产在叶正面,分蘖 后期至抽穗期,多产在叶鞘上。成虫喜在稀植、秆高、茎粗、叶色浓 绿的稻苗上产卵, 故在杂交稻苗上着卵量较高。 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 性。 第一代初孵幼虫常从叶鞘中、上部或顶端咬孔侵入叶鞘为害, 2— 3天后叶鞘外面呈现水渍状黄斑,再经 7— 10天(五月上、中旬 则形成黄色枯鞘, 但这时幼虫尚未蛀入茎内。 当幼虫发育至 3龄左右 (即初孵幼虫经过 15天左右 ,则转株分散蛀食心叶,造成枯心苗。 第二代初孵幼虫则群集于叶鞘内为害, 三龄前后逐渐分散转移为 害,造成死孕穗和虫伤株,前后大约经 10天(7月上旬 。 化学防治: ①每亩用众斩、 美斩 60-80克, 在二化螟卵孵高峰至幼虫高峰期 喷雾,每亩用水量 45公斤。 ②阿克螟,亩用 100-150克。 ③精品螟除净,亩用 100-150克。 ④征剿:亩用 100-150克 2、 三化螟: 为害状: 在水稻苗期危害,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抽穗 期,造成白穗。 生活习性: 三化螟属专性寄生害虫, 只危害水稻。 以成熟的幼虫在稻茬的地 表下基部秆中越冬。 越冬幼虫在 4月份开始化蛹; 螟蛾盛发期第一代 在 5月份,第二代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 8月,第四 代在 9月中、下旬。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趋光性,白天潜伏在秧苗 下部,受到惊动时迅速飞起直落不远处,傍晚出来活动,或交尾或产 卵。一头雌蛾产卵最少的 1块,最多 5块, 300粒左右。卵块长椭圆 形略扁, 多产在中上部叶片上, 初期为乳白色, 发育成熟时呈灰黑色, 上面覆盖一层棕色茸毛, 似半粒发霉的黄豆。 孵出的蚁螟沿叶片叶鞘 蛀入幼叶幼茎基部, 或迅速爬上叶尖吐丝下垂, 随风飘落到附近植株 上, 从叶鞘缝隙中蛀入, 咬食幼嫩茎叶, 使叶片内卷, 造成 " 枯心团 " 。 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 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 一般 情况下, 蚁螟从孵化出来到蛀入茎杆内只需 20分到 30分的时间。 环 境条件不利时, 蚁螟会大量死亡。 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 螟的蛀入, 受害最重。 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 蚁螟不易蛀入。 3、 大螟 大螟是近几年来新上升的一种水稻害虫, 主要发生在中、 晚稻上。 为害状: 与二化螟相似,形成枯孕穗和白穗。与二化螟、三化螟的区别:大螟属夜蛾科的害虫,取食水稻后,一部分虫屎排在茎干的外面,钻 孔较大。二、三化螟属螟蛾科,取食水稻后,虫屎全部排在茎干内。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 3— 4 代,同二化螟相似,但发生期一般比二化螟早 7天左右。由于卵主要产在田边的杂草上,因此,大螟主要在田边 2米 左右的范围内危害较重。 防治策略: ①众斩、美斩,亩用 8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30 公斤 ,常规喷雾。该药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毒性低, 对环境及天敌友好等特点。 ②维胜:2%阿维菌素, 2.0%阿维菌素 100毫升,兑水 15-30公斤 (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 可。重发生期, 2.0%阿维菌素 150毫升单打,兑水 30-45公斤,间隔 10天可再喷一次。 ③高唯:5%阿维菌素, 5阿维菌素亩用 40毫升,兑水 15-30公 斤 (视水稻生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 可。 重发生期, 亩用 1.8阿维菌素 75-100毫升或 2.0%阿维菌素 70-100毫升单打,兑水 30-45公斤,间隔 10天可再喷一次。 3、稻丛卷叶螟 为害状: 别名刮青虫,白叶虫,小苞虫。以幼虫吐死将稻叶纵卷成苞,在 苞内取食表皮、 叶肉, 仅留下白色下表皮。 大发生时, 田间虫苞累累, 白叶满田。 。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尤其在危害剑叶和倒二叶时,常 造成不实谷,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 1— 3龄幼虫食量很少,到 4龄食量很大, 5龄是暴 食阶段, 约占总食量的 80%-90%。 1条幼虫一生平均危害约 7片稻叶。 成虫具有趋光性, 并且有趋嫩绿趋高大稻丛产卵的习性, 因此早插和 氮肥施用多的稻田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 化学防治: 在稻丛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 1、 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 ①众斩、美斩:亩用 8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30公斤 ,常规喷雾。该药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毒性低, 对环境及天敌友好等特点。 ②执行力:2%甲氨基阿维菌素 ME : 25-30毫升 /亩; ③维胜: 2.0%阿维菌素 100毫升,兑水 15-30公斤(视水稻生 长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可。 重发生期, 2.0%阿维菌素 150毫升单打,兑水 30-45公斤,间隔 10天可再喷一 次。 ④高唯:5%阿维菌素, 40毫升,兑水 15-30公斤(视水稻生长 情况和虫情酌情增加用水量 ,间隔 15天在喷一次即可。 4、稻叶蝉类 同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其中以白翅叶蝉,黑尾叶蝉为害 最重,成虫在小麦或田边、 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次年迁入移栽田 取食产卵。水稻受害后叶绿素被迫害,叶片密布白色斑点,严重时叶 片枯干灰白,穗粒不实,同时它的排泄物还能引起霉病发生,妨碍光 合作用。 化学防治: ① 25%捕飞(吡蚜酮 . 噻虫啉 SC ,亩用药 16— 24克,兑水 30公 斤作常规喷雾。 ②比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亩用 20-30克,兑水 30— 45公 斤搅拌均匀后均匀喷雾。 ③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亩用 40-60克,兑水 30-45公斤均匀 喷雾。 ④ 37%飞悬噻嗪酮 SC ,亩用 30-50克,兑水 30公斤喷雾。 5、稻蓟马类 包括稻蓟马,稻管蓟马等。成若虫以口器破叶面,吸取汁液,轻 者出现花白斑。重者叶尖卷缩枯黄,受害严重时秧苗返青慢,萎缩不 发。 为害穗粒和花器, 引起籽粒不实。 若为害心叶, 常引起叶片扭曲, 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化学防治: 常见卷叶苗,叶尖初卷率约 15%-25%,则列为防治对象田。 ① 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量的 0.6%-1.1%,在常规方法浸种后拌匀药剂,然后踏谷播种。 ②每亩 10%扫洁, 20-30克 /亩,兑水 30公斤喷雾。 ③比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30克 /亩, 兑水 30公斤喷雾。 二、病害 水稻病害有 40多种,近年来经常发生危害的主要有稻瘟病、稻 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条纹枯病等。 1、 稻瘟病 危害症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病、吊颈瘟。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 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 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 叶瘟一般于蕖期以后发生, 由于品种和气象 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 、白点型 (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 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 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 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穗颈瘟发生于 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 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结实 不全。 发生规律: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 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1苗瘟 苗瘟多发生在秧田期,在三叶期前发病,不形成明显病斑,病苗基部 水滞状至黄褐色枯死,苗瘟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1.2叶瘟 叶瘟在本田稻叶上发生,一般追肥晚,偏施氮肥,分蘖盛期叶色浓绿 的田块易发生, 因气候条件及品种抗病性不同, 分为慢性型、 急性型、 白点型和褐色型等病斑类型。 慢性型病斑:为典型叶瘟病斑,呈梭型或纺锤型,边缘黄褐,中央灰 白色,两端有沿叶脉伸入键部组织的褐色线条,称坏死线。天气潮湿 时病斑背面形成灰绿色霉状物。 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椭圆或不规则形,小如芝麻,大如绿豆, 潮湿情况下,病部密生灰绿色霉状物,多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尤以适 温高湿,高氮肥,稻株嫩绿时最易发生。急性型病斑发展很快,它的 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预兆。 如果天气转晴干燥或施药防治, 急性型病 斑转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病斑:这种病斑较少见,斑点白或灰白色,圆或近圆形,不产 生分生孢子。多在病菌侵入嫩叶后恰遇天气干燥或土壤干旱时出现, 当气温转为适温高湿,则迅速转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病斑为针头大小褐点或有黄色晕圈的稍大褐点, 局限在 两条叶脉间, 不产生分生孢子, 多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叶片上发生。 1.3穗颈瘟 群众称之为“吊颈瘟”,穗颈、穗轴或枝梗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滞状 黄褐色小点,环绕穗颈、穗轴和枝梗扩展成灰黑色病斑。穗颈瘟发生 早, 可形成白穗, 似螟害状 (螟害白穗有虫孔, 穗颈瘟的穗轴无虫孔 , 穗子在穗颈部弯垂, 后期可在病部折断, 湿度大时穗颈部生出灰绿色 霉状物。发生迟的病稻穗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 化学防治: ①乐米佳:33%稻瘟灵 . 己唑醇 ME, 亩用 60-80克,兑水 30公斤 喷雾 ②碧朗:40%稻瘟灵 WP 每亩每次 60-90克。兑水 75公斤常量喷 雾,或兑水 30公斤低容量喷雾。 ③伏瘟: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苗瘟每亩 40克,防治叶瘟 每亩 40-60克, 防治穗瘟每亩每次 40-60克。 兑水 75公斤常量喷雾, 或兑水 30公斤低容量喷雾。 防治时期:苗瘟在秧苗 3、 4叶期前;叶瘟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 期;穗瘟在破口至齐穗期。 2、纹枯病 为害状: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 呈灰绿色, 椭圆形, 以后扩大, 边缘灰色,病斑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发生数日后,表面有白色菌 丝成团,以后变成粟褐色菌核。 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受菌源、 气候、 水稻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 几方面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水 稻不同生育期抗病能力不一致, 种植制度和田间管理水平对纹枯病流 行有一定影响, 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高峰前进行药剂防治, 是控制水稻 纹枯病的关健时期。 一、菌源。病源菌以菌核遗留在田间残留病株和土壤中越冬,成 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 田间菌核量的多少受上季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 的影响,上季发生重,田间残留量大,一般每亩有菌核 60万粒,最 高田块有 190万粒。 田块菌核残留量在菌核量越大, 初次侵染源越多, 初次侵染的株发病率高。 二、 气候。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 高湿的情况下发生的病害。 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纹枯病的发生。稻株间温度在 23℃以上,纹枯 病的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多雨寡照 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 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 高温 高湿有利于病情扩展。 三、栽培条件。长期灌深水的稻田,水稻纹枯病发生重,浅水勤 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 能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氮肥施用量大,磷、钾肥不足,稻株抗 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四、品种和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 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 叶 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有一 定关系,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随后在田间水平扩展,株与株之间 相互传播,水稻进入孕、抽穗期对纹枯的抗性减弱,病害迅速加重, 从稻株下部逐渐向上部叶片垂直扩展。 化学防治: ①力托金:40%己唑醇 SC 亩用 12-18克兑水 30-45公斤喷雾, 重 点喷施稻丛基部, 12小时遇雨补喷,发病严重的田块在第一次施药 5~7天后再施一次,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落干后至十点 或下午四点后。 , ②佳苗、惠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EC ,孕穗末(破口前 3天 喷施第一次, 齐穗期 (破口后 10天 喷施第二次, 每次用 20-30ml 30-40公斤水喷雾。 ③金实:30%井冈霉素 . 戊唑醇 SC ,亩用 30-45克,兑 30-40公 斤水喷雾 ④乐米佳:33%稻瘟灵 . 己唑醇 ME, 亩用 60-80克,兑水 30公斤 喷雾 ⑤达曲纹:5%井冈霉素 . 枯草芽水剂 每亩 75-100 ml ,加水 30公斤于水稻分蘖至灌浆期喷雾。 4、 稻曲病 危害症状: 稻曲病多发生于水稻收成好的年份, 群众认为是丰年征兆, 故俗 名“丰产果”。 近几年随二系杂交稻的推广应用, 稻曲病发生越来越 重。通常在中稻和晚稻天发生,以优质稻、杂交稻发生较为普遍。开 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 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渐膨大,包裹全颖, 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黑绿色粉末。 发病规律: 病菌的菌核在土壤中及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次年 7— 8月见 开始生出头状子座,上生子壤壳,产生子壤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 分生孢子。两种孢子均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及幼颖;水稻生长后期 嫩绿,扬花期遇多雨,高温及偏施氮肥,发病重。 化学防治: ①金实:30%井冈霉素 . 戊唑醇 SC ,亩用 30-45克,兑 30-40公 斤水喷雾。 田间用药最佳时期在水稻孕穗后期 (即水稻破口前 5-7天 左右 。 ②力托金:40%己唑醇 SC 亩用 12-17克兑水 15公斤喷雾 ③佳苗、惠苗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EC, 孕穗末期(水稻破口 前 5-7天左右喷施第一次,齐穗期(破口后 10天喷施第二次, 每亩用 20-30ml ,兑 30~40公斤水喷雾。 ④乐米佳:33%稻瘟灵 . 己唑醇 ME, 亩用 60-80克,兑水 30公斤 喷雾即水稻破口前 5-7天左右 , 齐穗期再喷一次。 ⑤达曲纹:5%井冈霉素 . 枯草芽水剂 每亩 75-100 ml ,加水 30公斤于孕穗破口前 7-10天,遇连阴雨天气时,破口期第二次施药。 5、 水稻黑条矮缩病 (1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 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 (多 见于叶片基部 。 (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 面有乳白色大小约 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 ,瘤突 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 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 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小而僵直、浓绿,叶 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 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 1/3 ,后期不能抽穗, 常提早枯死。 3、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 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 心叶破下叶叶 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 叶片短而僵直, 叶尖略有扭曲畸 形。 植株矮小, 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 但穗头难以结实, 或包穗, 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实粒少、 粒重轻,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 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病株叶背及茎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