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单选题(共600题)
1、GB3095-1996标准规定了()种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时间情况下的各级别的浓度限值。
A.6
B.8
C.10
D.12
【答案】 C
2、(2017年真题)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燃煤锅炉要求控制污染物项目的是( )。
A.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汞及其化合物
D.铅及其化合物
【答案】 D
3、适用范围:以下风险事故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甲醇罐爆炸
B.液氨罐爆炸
C.自然灾害造成的天然气田井喷
D.炼油厂输油管线破裂
【答案】 C
4、大气环境评价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二级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
A.8,5
B.5,3
C.8,4
D.12,6
【答案】 C
5、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当一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2类声环境功能区内的某一住宅卧室内时,该卧室内等效声级夜间不能超过()。
A.30d
B.35dB
C.40dB
D.45dB
【答案】 B
6、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针对()的保护措施。
A.居住区
B.水环境
C.生态敏感目标(水生、陆生)
D.水土流失防治
【答案】 C
7、《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适用范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B.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C.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D.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答案】 C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获取一级评价项目敏感目标处声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必须采用的方法是( )。
A.引用已有数据
B.类比测量
C.现场实际测量
D.专家咨询
【答案】 C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适用于( )的环境影响评价。
A.以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表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B.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C.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建设项目
D.对地表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答案】 B
10、(2015年)某项目有2个二甲苯废气排气筒,高度均为20m,间距25m,排放速率分别为0.6、0.8kg/h。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效排气筒高度和二甲苯排放速率分别为()
A.20m 0.7 kg/h
B.40m 0.7 kg/h
C.20m 1.4kg/h
D.40m 1.4kg/h
【答案】 C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施工期
B.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运行期
C.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仅以工程预测近期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D.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答案】 D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以上。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答案】 B
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执行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是( )之前设立的现有污染源,且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 )日期作为其设立日期。
A.1996年1月1日;制定
B.1996年1月1日;批准
C.1997年1月1日;制定
D.1997年1月1日;批准
【答案】 D
14、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不属于验收调查中工程调查内容的是( )。
A.工程运行状况
B.工程沿线状况
C.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D.工程投入试运行的时间
【答案】 B
15、 下列关于环境标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类标准构成
B.国家环境标准由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两类标准构成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水、气、声三类环境要素的标准组成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类标准构成
【答案】 D
16、(2014年)下列关于环境标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构成
B.国家环境标准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类构成
C.国家环境标准由水、气、土壤环境要素标准构成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行业性排放标准和综合性排放标准构成
【答案】 D
1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识别内容包括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和()。
A.公用工程系统风险识别
B.生产原材料风险识别
C.生产产品风险识别
D.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
【答案】 D
1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事故源强设定可采用计算法和()。
A.经验估算法
B.类比法
C.指数法
D.矩阵法
【答案】 A
19、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 )的方式,估算建设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A.定性
B.定量
C.定性与定量结合
D.定性与半定量结合
【答案】 C
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平水期
D.丰水期
【答案】 A
2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规划工作的( )介入。
A.规划启动阶段
B.规划研究阶段
C.规划编制阶段
D.规划报批阶段
【答案】 A
22、调查范围:对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受影响水体为河流、湖库时,除覆盖评价范围外,()评价还应包括库区及支流回水影响区、坝下至下一个梯级或河口、受水区、退水影响区。
A.一级
B.二级
C.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
D.一级、二级
【答案】 D
23、(2012年)39位于建筑物的某冷却塔声功率级为9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采用点声源模型预测该冷却塔噪声影响时,必须补充的声源资料()
A.冷却塔的运行时段和运行时间
B.冷却塔的形状
C.冷却塔的A声级
D.冷却塔的直径
【答案】 A
24、(2016年)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关于Ⅰ类场.Ⅱ类场场址选择共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址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B.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C.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D.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答案】 A
25、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下的环境影响。
A.正常状态
B.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
C.事故状态
D.正常或事故状态
【答案】 B
26、(2013年)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向外散发恶臭气体,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设施无组织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量标准值
C.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D.恶臭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答案】 A
27、某建设单位拟建一座锅炉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污染源计算清单内容不包括( )。
A.烟囱高度
B.烟气黑度
C.SO2排放速率
D.颗粒物排放速率
【答案】 B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分析的是( )。
A.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所覆盖的面积
B.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声源分布状况
C.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数
D.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和数量
【答案】 B
29、根据《环境影响评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向某小型封闭海湾排放水的工业项目,在确定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污水排放量
B.海湾面积
C.海岸线长度
D.污水排放周期
【答案】 A
30、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必须保证污染源的排放符合(),同时最终环境影响也应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A.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B.经济技术可行性
C.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D.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答案】 C
31、河流不利枯水条件宜采用()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或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
A.80%
B.85%
C.90%
D.95%
【答案】 C
32、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燃气锅炉要求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是( )。
A.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烟气黑度
D.汞及其化合物
【答案】 D
3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中,需进行跟踪评价的是()。
A.所有规划
B.产生轻微环境影响的规划
C.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
D.产生一般环境影响的规划
【答案】 C
34、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关于生态影响调查中的现场勘察,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现场勘察核实所收集文件资料的准确性
B.能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区域的,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
C.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
D.为了定量了解项目建设前后对周围生态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进行植物样方调查
【答案】 D
35、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应选在矿产资源储备区
B.可充分利用废弃矿区作为场址
C.距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1000m以上
D.可选在符合地质条件要求的农业保护区
【答案】 A
36、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围内。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答案】 C
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属于新建铁路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
A.拟建铁路噪声源特性分析
B.拟建铁路边界噪声达标情况
C.拟建铁路两侧敏感目标处现状噪声达标情况
D.拟建铁路两侧4b类声环境功能区达标情况
【答案】 A
3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的评价量是( )。
A.倍频带声压级
B.等效连续A声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A计权声功率级
【答案】 C
39、下列各海域功能区中,执行《海水水质标准》第三类的区域是()。
A.海洋开发作业
B.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C.一般工业用水区
D.海洋港口水域
【答案】 C
40、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2、NOx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执行。
A.20%
B.25%
C.40%
D.50%
【答案】 D
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中,应开展枯、丰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的有( )。
A.位于沙漠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B.位于丘陵山区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C.位于岩溶裂隙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D.位于山前冲(洪)积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答案】 D
42、《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项目不包括( )。
A.烟(粉)尘
B.SO2
C.NOx
D.汞
【答案】 C
43、某项目向附近湖泊间断排放污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则该混合过程段可选用的水质预测数学模式为()。
A.解析模式
B.动态数值模式
C.一维稳态数值模式
D.三维稳态数值模式
【答案】 B
4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1
B.2
C.3
D.4
【答案】 A
45、下列与噪声有关的术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背景值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
B.贡献值指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C.预测值指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响度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
D.边界噪声评价量指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
【答案】 C
4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 )不属于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A.地质
B.海洋
C.水土流失
D.放射性及辐射
【答案】 C
47、若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则该水域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应为( )。
A.最高功能类別对应的标准值
B.最低功能类別对应的标准值
C.任意功能类别的标准值
D.最高、最低功能类别标准值的平均值
【答案】 A
48、污染源头排放量核算:直接排放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时,当受纳水体为湖库时,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点应布置在以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不超过m的扇形水域内,且扇形面积占湖库面积比例不超过5%,核算点位应不少于()。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C
4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应提出长期生态监测计划的项目是( )。
A.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建设项目
B.具有重大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
C.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
D.具有重大技术难题的建设项目
【答案】 B
50、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应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B.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10min的等效声级
C.测量固定设备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时,被测房间应处于关窗状态
D.噪声敏感建筑物受户外社会生活噪声影响,且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测点所在房间应处于关窗状态
【答案】 C
5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现状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
B.应针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开展专题调查
C.应调查影响区域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D.生态现状调查范围可小于评价工作范围
【答案】 D
5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
A.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
B.生态影响的方式
C.生态影响的施工时序
D.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答案】 D
53、某种经筛选后选定的污染因子在A地的浓度预测值为0.15mg/m3,对应的质量标准值是0.30mg/m3,则其评价指数为( )。
A.0.5
B.0.6
C.0.8
D.2
【答案】 A
54、当采用()模型时,应展开流场分析。
A.零维或一维
B.一维或二维
C.二维或三维
D.一维或三维
【答案】 C
55、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包括()。
A.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在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预测排放量之和
B.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在正常排放条件下的预测排放量之和
C.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在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预测排放量之差
D.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在正常排放条件下的预测排放量之差
【答案】 B
56、(2013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
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
C.距声源较近处可忽略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D.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大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
【答案】 C
57、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气象条件
B.气候条件
C.环境因素
D.评价因子
【答案】 D
58、(2019年)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
B.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3米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C.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
D.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
【答案】 C
5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焦化项目位于地下热水资源丰富的滨海区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 A
60、(2018年)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园土壤执行二级标准
B.矿产附近蔬菜地土壤执行三级标准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土壤执行一级标准
D.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有重金属背景含量高的除外)土壤执行一级标准
【答案】 B
61、当土壤中的重金属高于标准规定的( )时,应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措施。
A.风险平均值
B.风险筛选值
C.风险最大值
D.风险管制值
【答案】 B
62、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当地环境影响要求筛选
B.当地环保要求筛选
C.当地大气环境条件筛选
D.当地气象条件筛选
【答案】 B
63、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排气筒高度小于15m时,排放速率限值应按( )执行。
A.外推法计算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B.内插法计算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C.在外推法计算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结果的基础上再严格50%
D.在内插法计算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结果的基础上再严格50%
【答案】 C
6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A.评价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B.评价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
C.评价范围内人口流动情况
D.评价范围内产业结构特征
【答案】 A
6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等级的划分,需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等。
A.1个
B.1~3个
C.3个以上
D.2~4个
【答案】 B
66、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近海水域相连的河口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经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各自对应执行的标准是( )。
A.《海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海水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渔业水质标准》
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
【答案】 D
67、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代表性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
B.应在垂直拟建公路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C.应在拟建公路两侧采用网格法布设监测点
D.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应在各楼层布设监测点
【答案】 A
6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不包括( )。
A.SO2
B.NOx
C.O3
D.PM2.5
【答案】 B
69、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
A.使用目的
B.管理目的
C.检测目的
D.排放标准
【答案】 A
70、风景名胜区和一般的工业区分别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
A.一类区和三类区
B.一类区和二类区
C.二类区和三类区
D.二类区和二类区
【答案】 A
71、《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于发生的()、冲击振动和()。
A.稳态振动,规则振动
B.稳态振动,无规则振动
C.不稳态振动,规则振动
D.不稳态振动,无规则振动
【答案】 B
7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数据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改)
A.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结合工程分析从严确定污染物排放量
B.在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资料
C.扩建项目的现状工程的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优先使用在线监测数据
D.网格模型模拟所需的区域现状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按国家发布的清单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答案】 C
73、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中,工类土壤主要适用于()。
A.果园
B.林地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D.蔬菜地
【答案】 C
74、(2012年)4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属于机场飞机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是()
A.敏感目标处毎次飞行中件的有效感觉噪声级
B.敏感目标处昼夜等效声级
C.敏感目标处起飞事件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敏感目标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答案】 D
7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可以采用点声源模式进行预测的是( )。
A.已知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预测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
B.已知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预测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
C.已知卡车声功率级,预测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
D.已知卡车声功率级,预测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
【答案】 A
76、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地表水标准依次划分为()。
A.三类
B.四类
C.五类
D.六类
【答案】 C
77、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 )为主。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
C.量化评价
D.量性评价
【答案】 C
78、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为主。
A.地表水
B.含水层
C.水质指标
D.水文气候
【答案】 B
7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下列属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三阶段的有()
A.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B.开展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价
C.明确水环境功能区管理要求
D.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水文要素的影响范围与程度
【答案】 B
80、海水水质分为()。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答案】 C
81、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A.建设布局
B.建筑布局
C.声环境传播
D.声源种类
【答案】 B
8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保证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每日至少应有( )的采样时间。
A.20h
B.18h
C.16h
D.12h
【答案】 A
83、下列行业中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食品加工业
B.炼油工业
C.烧碱、聚氯乙烯工业
D.机械制造业
【答案】 C
84、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不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是( )。
A.工业发展规划
B.农业开发规划
C.林业开发规划
D.商业销售规划
【答案】 D
85、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污水按()确定监测频率。
A.生产周期
B.实际工作日
C.自然工作日
D.监测单位要求
【答案】 A
86、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1 年
B.2 年
C.3 年
D.1~2 年
【答案】 A
87、(2014年)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后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加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现状评价一级,影响评价二级
【答案】 B
88、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和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m范围内。
A.150
B.200
C.360
D.400
【答案】 C
89、(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 D
90、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 )两个方面进行。
A.社会与经济
B.时间与空间
C.污染因子与污染物浓度
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
【答案】 B
91、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声环境功能区。
A.4类
B.1类
C.4a类
D.4b类
【答案】 C
92、下列选项中()的常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每天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
A.NO
B.SO
C.NO
D.SO
【答案】 B
93、(2015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不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是()
A.NO 2
B.NO X
C.PM 10
D.CO
【答案】 B
94、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的范围。
A.500m
B.5000m
C.2000m
D.200m
【答案】 D
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根据污染源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确定
【答案】 B
96、下列有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又分为Ⅰ类和Ⅱ类两类
B.Ⅰ类工业固体废物指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997)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在6~9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C.Ⅱ类指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pH在6~9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D.粉煤灰、煤矸石和炉渣不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答案】 D
97、在一条河上进行水质调查,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 )处,距河底不应小于( )。
A.0.5m,0.5m
B.0.5m,0.3m
C.0.3m,0.5m
D.0.3m,0.3m
【答案】 B
9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规定,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其增高量达( )时,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A.2dB(A)以内
B.3dB(A)
C.4dB(A)
D.5dB(A)以上[不含5dB(A)]
【答案】 D
99、下列污染物中,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水泥窖排放的氦氧化物
B.火电厂输煤系统排放的颗粒物
C.铅冶炼装置排放的铅及其化合物
D.石化企业工艺加热炉排放的颗粒物
【答案】 B
10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地面水控制单元的划定因素不包括()
A.水体
B.汇水范围
C.生态流量
D.控制断面
【答案】 C
101、污染物负荷确定应覆盖预测范围内的所有与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相关的污染源或污染源负荷占预测范围总污染负荷的比例超过()。
A.80%
B.85%
C.90%
D.95%
【答案】 D
102、(2018年)已知某线声源长度为l0,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声源r0和r的分别为Lp(r0)和Lp(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公式Lp(r)=Lp(r0)-15lg(r/r0)近似计算该线声源的噪声影响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A.r> l 0 且 r 0 > l 0
B.r
C.l 0 /3<r<l 0 且 l 0 /3<r 0 <l 0
D.无条件限制
【答案】 C
103、(2014年)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后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加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现状评价一级,影响评价二级
【答案】 B
104、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可能建设在()。
A.文化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
【答案】 D
10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3个阶段,即()。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答案】 C
106、位于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居民住宅,在《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对应的“适用地带范围”是( )。
A.特殊住宅区
B.居民区、文教区
C.混合区、商业中心区
D.工业集中区
【答案】 C
107、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固定设备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设物A、B类房间内噪声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类房间有等效声级限值
B.B类房间无倍频带声压级限值
C.A.B房间限值与房间使用功能有关
D.A.B类房间限值与所处声环境功能区有关
【答案】 B
10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监测计划不包括()
A.监测点位经纬度
B.监测数据采集及处理
C.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D.分析方法
【答案】 C
109、(2011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获取一级评价项目敏感目标处声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必须采用的方法是()
A.引用己有数据
B.类比测量
C.现场实际測量
D.专家咨询
【答案】 C
110、某企业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对东南西北四侧厂界昼间环境噪声进行测量,噪声值分别为67dB(A),63dB(A),61dB(A)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厂界噪声评价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间四侧厂界噪声均超标
B.昼间四侧厂界噪声均达标
C.昼间只有东侧厂界噪声超标
D.昼间四侧厂界噪声平均值达标
【答案】 C
111、(2018年)某高速公路拟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扩建前敏感目标处声环境现状值为57dB(A),扩建后六车道车流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扩建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为()
A.63 dB(A)
B.64 dB(A)
C.65 dB(A)
D.已知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D
112、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和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的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A.石油
B.天然气
C.集中供热
D.煤
【答案】 D
113、近岸海域的潮位边界条件界定,应选择()作为基本水文条件。
A.0.5个潮周期
B.1个潮周期
C.1.5个潮周期
D.2个潮周期
【答案】 B
114、某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