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一览表正式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
单位: 填表日期: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果
判别依据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控制措施
不可容许风险
L
E
C
D
风险级别
1
电焊作业
培训不到位
人员伤害
D
3
2
15
90
3
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焊气焊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1
电线破损老化
触电
D
1
2
15
30
2
0
无漏电保护器
D
3
2
15
90
3
1
外壳带电
D
1
2
15
30
2
0
未穿戴防护服
D
3
2
15
90
3
1
焊钳绝缘不好
D
1
2
15
30
2
0
操作场所附近有易燃物
火灾
D
3
1
15
45
2
0
焊接时无防火措施
D
3
1
15
45
2
0
焊接时产生弧光
眼睛伤害
D
3
2
3
18
1
0
焊接时产生有毒气体
中毒
D
1
2
3
6
1
0
电焊火花
烫伤
D
6
2
3
36
2
0
2
手工气焊(割)作业
培训不到位
人员伤害
D
3
2
15
90
3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管理程序、电焊气焊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1
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
D
3
2
3
18
1
0
焊(割)炬操作时回火
火灾
D
3
6
3
54
2
0
停止作业后焊(割)炬未关严
D
3
3
7
63
2
0
氧气、乙炔皮管老化
D
3
6
7
126
3
1
焊(割)炬各阀门密封不严
D
3
6
3
54
2
0
操作场所附近有易燃物
D
3
1
15
45
2
0
焊接时无防火措施
D
3
1
15
45
2
0
3
叉车作业
培训不到位
人员伤亡
D
3
2
15
90
3
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加强监督管理
1
设备损坏
D
3
1
15
45
2
0
超高作业
物体砸人
D
10
1
1
10
1
严禁超高作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设专人指挥
0
物体损坏
D
10
1
1
10
1
0
超负荷作业
叉车及物体损坏
D
10
1
1
10
1
严禁超负荷工作、禁止叉车带人、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设专人指挥,加强监督管理
0
叉车带人
人员伤害
D
3
2
7
42
2
0
作业时前叉附近有人
人员伤害
D
3
2
7
42
2
0
4
4
行车作业
行车作业
培训不到位
人员伤亡
D
3
2
15
90
3
特制并实施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并实施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加强监督管理
1
设备损坏
D
3
1
15
45
2
0
未及时联系检验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D
1
6
15
90
3
1
限位开关失灵
D
1
6
15
90
3
1
歪拉斜吊
D
1
6
15
90
3
1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
D
1
6
15
90
3
1
起吊作业完成后吊钩未升至安全高度
D
3
3
3
27
2
0
行车零件坠落
D
1
6
15
90
3
1
升降机构打滑
D
1
6
15
90
3
1
5
镀锡作业
未采取防护措施
破坏口腔粘膜、烫伤
D
3
2
1
6
1
锡锅周围加防护罩
0
工作场所空气不流通
D
3
2
1
6
1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0
6
高空作业
物体坠落
坠物伤人
D
3
3
3
27
2
提高警惕、集中工作注意力
0
损坏设备
D
3
1
7
21
2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使用登高工具
人员摔伤
D
3
3
7
63
2
使用登高工具
0
7
电铬铁操作
绝缘不良、线路老化
烫伤、触电
D
6
6
1
36
2
定期检查
0
8
折弯机操作
未定期更换机油
机械伤害
D
3
1
1
3
1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0
培训不到位
D
3
1
3
9
1
0
发生异常未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D
3
2
15
90
3
1
机床后部站人
D
1
2
15
30
2
0
板料折弯时未压牢固
D
6
2
15
180
4
1
未停车校正工件和模具
D
6
1
15
105
3
1
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D
1
2
3
6
1
0
9
砂轮机操作
站在砂轮机的正前方操作
机械伤害
D
3
6
3
54
2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0
未定期更换砂轮片
D
3
6
7
126
2
0
未戴防护眼镜
D
6
6
3
108
3
1
打磨细小的、大的和不好拿的工件
D
3
6
7
126
2
0
砂轮受潮、沾水后继续使用
D
3
6
3
54
2
0
砂轮磨损严重或径向跳动过大、震动大时继续使用
D
1
6
3
18
1
0
10
铣床操作
高速切削时未装防护挡板
机械伤害
D
6
6
3
108
3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1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6
6
3
108
3
戴手套操作
C
1
拆装立铣刀时,用手托刀盘
D
3
6
3
54
2
0
拆掉限位块加工超长、超宽零件
D
3
3
3
27
2
0
快速进刀时,左手远离手柄
D
1
6
2
12
1
0
未停车测量、取卸工件
D
3
3
7
63
2
0
11
车床操作
高速切削时未戴防护眼镜
机械伤害
D
6
6
3
108
3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1
工件未夹紧
D
1
6
7
42
2
0
用砂布光内孔时,将手指或手臂伸进工件打磨
D
1
6
7
42
2
0
切断小料时用手接
D
3
6
3
54
2
0
戴手套操作
C
1
切大料时直接切断
D
1
6
3
18
1
0
一手扶攻丝架(后扳牙架)一手开车
D
3
6
3
54
2
0
12
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3
3
7
63
2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6
3
1
18
1
0
戴手套操作
C
1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3
3
7
63
2
0
13
镗床操作
安装刀具时紧固螺钉和销子凸出镗杆回转半径
损坏工件
D
1
1
7
7
1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0
戴手套操作
机械伤害
C
1
机床开动时,量尺寸、对样板
D
3
3
7
63
2
0
镗孔、扩孔时将头贴近加工孔观察吃刀情况
D
3
3
7
63
2
0
使用平旋刀盘式自制刀盘进行切削时,站在对面或伸头察看
D
3
3
7
63
2
0
14
磨床操作
干磨或修砂轮时,未戴防护眼镜
机械伤害
D
6
6
3
108
3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1
操作者站在砂轮的正面
D
3
3
3
27
2
0
吃刀量过大,砂轮破裂飞出
D
3
3
3
27
2
0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3
6
7
126
3
1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3
3
7
63
2
0
15
刨床操作
工件装夹不牢固
机械伤害
D
3
3
7
63
2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0
未停车调整行车挡铁
D
3
3
7
63
2
0
未停车测量工件、清扫铁削
D
6
3
7
126
3
1
工作台行程范围内有人员活动
D
3
3
7
63
2
0
16
油漆操作
调和漆、腻子、硝基漆、乙烯剂等化学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全部集中存放在简易库房内
火灾
C
设置油漆专用库,易燃易爆物品分类隔离存放,严禁烟火
1
存在焊接气割作业
D
1
6
7
42
2
0
回油箱内用汽油清洗箱体内表面
人员伤害
D
6
6
7
252
4
使用无毒、无害脱脂剂
1
工作场地狭小,安全距离内有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D
6
3
7
126
3
修建油漆操作专用施工场所
1
工作环境通风条件差
D
6
6
3
108
3
1
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D
3
6
3
54
2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0
回油箱内照明用行灯非安全电压
C
制定并实施配置36V安全行灯变压器管理方案
1
17
产品设计
未选择安全环保性元器件
人员伤害
D
3
2
7
42
2
选择安全环保性元器件
0
财产损失
D
3
1
3
9
1
0
18
柜体结构搬运
未设置防护措施
人员伤亡
D
3
3
15
135
3
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设置防护装置,加强监督管理
1
物体损坏
D
3
1
15
45
2
0
受力不均重心不稳
人员伤亡
D
3
3
15
135
3
1
设备损坏
D
3
1
15
45
2
0
19
柜体装配
柜体重心偏移
人员伤亡
D
1
6
4
24
2
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设置防护装置并加强监督管理
0
物体损坏
D
3
1
15
45
2
0
20
蓄电池安装
安装工具不绝缘
弧光灼伤
D
3
3
7
63
2
使用绝缘工具
0
搬运和安装不当
电解液伤人
D
1
1
7
7
1
严格按照说明书搬运和安装
0
腐蚀设备
D
1
1
7
7
1
0
弧光灼伤
D
3
3
7
63
2
0
21
加工热缩管
未检查煤气软管安全状况
煤气中毒
D
1
2
1
2
1
定期检查
0
工作现场空气不流通
D
1
2
1
2
1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0
忘关煤气阀门
D
1
2
1
2
1
按时关阀门
0
未检查煤气软管安全状况
引发火灾
D
1
1
15
15
1
定期检查
0
工作现场空气不流通
D
1
1
15
15
1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0
忘关煤气阀门
D
1
1
15
15
1
按时关阀门
0
22
生产试验室工作
绝缘安全用具失效
触电伤亡
D
1
1
7
7
1
定期检查绝缘安全用具安全性能
0
布线混乱、电缆沟未盖
D
1
2
15
30
2
规则布线、电缆沟盖板及时恢复,加强检查
0
地面油污
人员摔伤
D
1
3
7
21
2
穿防滑鞋,及时清理油污
0
物体损坏
D
1
1
15
15
1
0
23
液压系统装配、调试试验
密封件安装不到位
压力油喷出伤人
D
3
3
1
9
1
正确安装密封件
0
法兰紧固螺丝不均匀
D
3
3
1
9
1
螺丝紧固压匀
0
施加压力过高
损坏压力表等器件、跑油
D
1
1
1
1
1
控制压力在规定范围内、仪器仪表定期检定
0
安全阀、泄载阀拒动
爆炸伤人
D
1
3
15
45
2
正确操作安全阀、泄载阀
0
阀门未开或未关
压力油或气喷出伤人
D
1
6
3
18
1
正确操作阀门
0
回油箱面板有油污
操作人员滑倒
D
6
3
7
126
3
加强检查,及时清除油污
1
回油箱内部管路装配、焊接时未进行个体防护
人员烫伤
D
6
3
3
54
2
加强个体防护
0
调整不当
损坏器件
D
3
1
3
9
1
按出厂检验大纲操作
0
24
通电试验
未设置安全围栏和悬挂安全标示牌
触电
D
6
6
3
108
3
执行产品调试检验安全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产品调试安全作业指导书,调试人员持证上岗,并加强监督管理
1
误碰带电设备
D
3
6
3
54
2
0
培训不到位
D
6
3
7
126
3
1
绝缘不良
D
1
6
3
18
1
0
电气回路内部短路
烧毁装置、引发火灾
D
3
1
3
9
1
0
接线不正确
烧毁装置
D
6
1
3
18
1
0
25
电气高压试验
误碰被试验装置
人员伤害
D
3
6
3
54
2
执行产品调试检验安全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高压试验安全作业指导书,定期检测试验装置,并加强监督管理
0
试验装置漏电
D
1
6
15
90
3
1
高电压操作安全距离不够
D
3
6
7
126
3
1
试验人员未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D
1
6
9
54
2
0
未设置安全围栏和悬挂安全标示牌
D
6
6
3
108
3
1
培训不到位
D
6
3
7
126
3
1
26
移动电源箱操作
接线不正确
烧毁装置
D
6
1
3
18
1
执行培训管理程序,定期检测电源车输出电压是否准确
0
接线不牢固、操作中接线被扯掉
D
6
1
3
18
1
0
连接线绝缘破损
触电
D
6
1
7
42
2
定期检查连接线绝缘性能
0
27
27
物资仓库管理
物资仓库管理
物品摆放不稳定、不规则
坠物伤人
D
1
6
3
18
1
规范摆放
0
物品损坏
D
1
1
1
1
1
严禁货架超重工作
0
货架摆放超重
坠物伤人
D
1
6
3
18
1
规范摆放
0
物品损坏
D
1
1
1
1
1
严禁货架超重工作
0
下班未关电源
引发火灾、爆炸
D
6
1
15
90
3
执行消防安全管理程序、火灾应急预案,加强监督管理
1
易燃易爆品未隔离存放
D
6
1
15
90
3
1
28
电梯运输
物体摆放不稳定、不规则
挤压伤害
D
3
6
3
54
2
要求物体摆放整齐、稳定
0
电梯维护不良
人员伤亡
D
3
6
3
54
2
加强监督管理
0
29
产品发运
包装箱不合格
财产损失
D
3
1
15
45
2
使用合格包装箱
0
捆扎不牢或防护不当
产品损坏
D
1
1
40
40
2
捆扎牢固、加强防护
0
捆扎不牢
人员伤害
D
1
3
15
45
2
捆扎牢固
0
30
产品现场投运
指挥不当、交叉作业
触电
D
3
3
15
135
3
执行员工出差管理程序、产品调试检验管理程序,产品调试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1
烧毁装置
D
3
1
15
45
2
0
未带安全帽
人员伤害
D
3
3
15
135
3
1
未进行安全交底
人员伤害
D
3
3
15
135
3
1
31
车辆驾驶
安全教育不足、疲劳驾驶
车辆损坏
D
1
1
15
15
1
加强安全教育、执行车辆使用安全管理程序并加强监督管理程序
0
人员伤亡
D
1
6
15
90
3
1
超速、酒后驾车
车辆损坏
C
1
人员伤亡
C
1
未按规定保养车辆
车辆损坏
D
1
1
15
15
1
0
人员伤亡
D
1
6
15
90
3
1
32
客户接待
疲劳、过度饮酒
身体损坏
D
1
6
1
6
1
加强自我控制
0
33
上下班途中
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人员伤害
D
1
6
7
42
2
禁止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0
34
出差
工作地治安差
人员伤害
D
3
6
3
54
2
执行员工出差安全管理程序
0
财产损失
D
3
1
3
9
1
0
乘座非法营运车辆
人员伤亡
D
1
6
15
90
3
1
财产损失
D
1
1
3
3
1
0
工作地自然环境恶劣
意外伤害
D
1
3
15
45
2
0
身体素质差
生病、死亡
D
0.5
6
7
42
2
0
住宿条件差
人员伤害
D
3
6
3
54
2
0
财产损失
D
3
1
3
9
1
0
乘坐夜车
人员伤害
D
1
6
1
6
1
0
35
电脑操作
长时间使用
身体损害
D
1
6
1
6
1
推广工间操
0
电脑病毒
数据丢失、工作瘫痪
D
6
6
1
36
2
执行总公司及本公司网络管理规定
0
下班未关机
引发火灾
D
6
1
15
90
3
执行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和火灾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
1
36
相关方管理
安全交底不全
人员伤害
D
1
3
15
45
2
执行相关方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人员伤害
D
1
3
15
45
2
0
37
保密管理
涉密单机、存储介质上网
泄露机密
D
1
6
15
90
3
执行公司保密文件规定
1
涉密文件印刷
D
1
6
15
90
3
签订保密协议
1
不规范操作
D
3
1
3
9
1
规范操作
0
38
大型集体活动
食品不卫生
食物中毒
D
1
1
3
3
1
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就餐点
0
应急措施考虑不充分
加重损失
D
1
1
1
1
1
充分考虑应急措施
0
治安环境差
财产损失
D
1
1
3
3
1
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选择安全环境好的地点
0
人员伤害
D
1
1
7
7
1
0
39
办公室工作
忘记锁门
物品丢失
D
3
1
3
9
1
门卫人员加强巡视
0
40
财务现金管理
卫生意识不强
细菌感染
D
3
1
3
9
1
提高卫生意识
0
违规存放大额现金
财产损失
D
1
1
3
3
1
严禁存放大额现金
0
41
办公楼宇安全管理
吸烟
引发火灾
D
10
1
2
20
2
执行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和火灾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
0
消防器材摆放位置不正确
火灾事故扩大
D
3
6
7
126
3
规范摆放
1
消防器材失效
D
3
6
7
126
3
加强检查,及时对失效器材进行更换
1
不良人员擅自出入公司
财产损失
D
10
1
3
30
2
进出门刷卡、录像记录,执行门厅管理办法
0
缺少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
人身伤亡
D
3
6
7
126
3
制定配置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管理方案
1
42
银行取款
防范意识不强
资金损失
D
3
1
3
9
1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
0
43
档案管理
装订时操作不当
机械伤人
D
1
6
3
18
1
集中工作注意力
0
管理不善
资料丢失
D
3
3
3
27
2
规范管理、执行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0
44
文书管理
不规范操作
泄漏机密
D
3
1
3
9
1
规范操作
0
45
食堂就餐
食品不卫生
生病、食物中毒
D
3
6
7
126
3
加强对食堂承包方监督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 定期对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1
填表: 批准日期:
判别依据栏:A违反法律法规;B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C严重违规,重大隐患或企业主观确定;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若判别依据为A、B、C或LEC法中C值≥40,风险级别为五、四、三级,“不可容许风险”填“1”否则填“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