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与县委书记在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稿{两篇文}
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党中央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为根本遵循,一体推进“学查改”, 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作风保障。
2.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中的突出问题,靶向施策。
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领域、岗位特点,精准制定措施。 开门教育: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学习教育实效。 统筹结合: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本单位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学习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与经验。
学习形式:
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研讨交流;
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如知识库中提及的“双减”政策落实不力案例);
开展“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专题培训。
2.对标查摆,找准突出问题
自查重点:
是否存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知识库中咸阳市秦都区教育局纠治“双减”政策落实不力);
是否存在违规公款消费、超标接待、奢侈浪费等享乐主义、 奢靡之风;
是否存在脱离群众、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自查方式:
个人自查与集体评议结合;
通过问卷调查、群众意见征集、专项督查等方式查找问题。
3.集中整治,推动整改落实
问题整改:
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时限和责任人; 对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如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公务接待等)。
警示教育:
通报典型案例,组织旁听违纪案件庭审; 结合行业特点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如教育系统可参照咸阳市秦都区“双减”督导案例)。
4.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制度完善:
针对查摆出的制度漏洞,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推动“制度+科技”监管,如公务支出数字化管理、公车使用智能监控等。
监督机制:
将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巡视巡察重点内容; 设立常态化群众监督渠道(如意见箱、线上平台)。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25年3月一4月)
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中央精神,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开展首轮学习培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
2.学习查摆阶段(2025年5月)
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完成个人自查和问题清单梳理; 组织交叉检查或第三方评估,确保问题查摆全面深入。
3.整改提升阶段(2025年6月)
针对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公开整改进展,接受群众监督; 开展整改“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4.总结验收阶段(2025年7月)
形成学习教育总结报告,提炼经验做法; 推选优秀案例,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系统内指导(如教育系统参照咸阳市秦都区方案)。
2.力戒形式主义
禁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确保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3.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典型案例和整改成效; 开展“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我身边的清风故事”征集活动。
4. 严肃监督问责
对敷衍塞责、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 将学习教育成效纳入年度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
五、附件
学习教育任务分工表(细化责任部门、时间节点); 问题查摆参考清单(分领域、分岗位); 警示教育案例汇编(含中央通报及本地典型案例)。 注意事项
结合实际:各地各部门需根据行业特点补充具体措施(如国有企业可聚焦“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 动态调整:根据中央最新要求及时更新实施方案。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确保方案可操作、可落地、可考核!
2025年县委书记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稿2120字范文
同志们:
今天是春分后的第10天,窗外的玉兰树正抽出新芽。记得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时,我在乡镇当党委书记,连夜组织干部拆了政府大院的铁栅栏,把会议室改成了群众说事厅。12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年的节点上,再次以学习教育开篇,不是重复“规定动作”,而是要回答一个时代之问:当八项规定从“徙木立信”走向“润物无声”,我们如何让铁规真正融入血脉,成为县域治理的“精神年轮”?
一、以敬畏之心守铁规,校准“政治坐标系”一—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让八项规定成为政治自觉
上周我带队暗访了5个乡镇,看到两种现象:某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群众评价器”积了灰,工作人员说“反正没人按”;而金寨村的老支书,把八项规定要点编成了山歌,开会前先唱一段。这“一灰一山歌”,折射出两种政治态度。中央纪委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中,县乡两级占比68%,其中“不吃公款吃老板”“变着法子发补贴”等隐形变异问题上升17%。就在上个月,我县某单位用项目资金购买土特产,发票开成“办公用品”一一这不是“不懂规矩”,而是“心存侥幸”。同志们,八项规定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要建立“三个一”学习机制:县委常委每月一次“夜学复盘会”,乡镇部门每周一次“晨会微党课”,村社区每季度一次“湾组故事会”。就像金寨村老支书那样,把“坚决防止形式主义”的要求,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变成干部记得住的“明白账”。
二、以刀刃向内破顽疾,靶向“四风变异体”——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施治”,让八项规定成为治理效能
去年县委巡察发现,某镇修一条3公里的村道,开了7 次协调会,填了23张表格,群众却说“干部在群里‘晒进度’,路上的坑越晒越大”。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本质是权力观的错位。今年我们要开展“三查三改”专项行动:
一查“虚功”,改“空转”。取消重复填报的32项表格, 推行“无会周”“无表月”,让干部每月至少有5天沉到村组。 昨天我在河口村看到,驻村干部老陈的笔记本里,记着27户村民的“急难愁盼”,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工作台账”。
二查“特权”,改“圈子”。建立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清单,严禁“酒杯中的围猎”。去年某企业主举报个别干部“带朋友来山庄‘体验’”,这类问题今年要露头就打。
三查“躺平”,改“佛系”。针对“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推行“首接负责制”和“办不成事反映窗”。上个月县政务中心的“吐槽墙”收到21条留言,全部在3天内整改,这就是“刀刃向内”的力度。
同志们,治理“四风”要像剥春笋,层层见真章。我们正在建设的“智慧监督”平台,下月将接入2.3万个村级监控,让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无处遁形。记住:八项规定的“严”,最终要转化为群众的“暖”。
三、以为民情怀践初心,架起“干群连心桥”一—从“规定约束”到“情感认同”,让八项规定成为民心工程
去年腊月廿八,我在敬老院看到,86岁的张奶奶攥着食堂的菜单说:“现在顿顿有肉,不像以前领导来了才加菜。” 这看似小事,却是八项规定最生动的注脚。今年我们要实施“三个一”民心工程:一个承诺。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年至少解决3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去年教育局局长兑现承诺,让237名留守儿童吃上了“爱心午餐”,这样的故事要多讲。一次换位。开展“当一天村支书”“站一天服务窗”活动。上周我在县医院收费处体验,发现老年人用现金缴费要跑3个窗口,当天就协调增设了“无健康码通道”。 一本账册。建立“民生微实事”快办机制,像河口村修水渠、 幸福社区装路灯这类小事,7天内必须响应,15天内必须办结。同志们,八项规定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金寨村老支书编的山歌里有句词:“干部不喝群众茶,群众心里开鲜花。”这不是唱功,而是做功。我们要把“严”的基调、“实” 的作风,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笑声、万家灯火的温暖。
四、以久久为功传薪火,锻造“过硬野战军”——从“不敢不能”到“不想不愿”,让八项规定成为文化基因
记得2013年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我县关停了8家隐蔽会所。去年其中一家改成了“乡愁记忆馆”,周末挤满了带孩子参观的家长。这说明,风气变了,空间就能还给人民。 今年我们要打造“清廉**”文化矩阵:红色传承。把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糙米会议”故事,编成沉浸式党课,让干部在历史场景中感悟“苏区干部好作风”。家风浸润。开展“书记家访”活动,去年我到某局长家,看到他父亲写的“为官莫伸手”家训,这样的好家风要推广。青春赋能。在选调生和年轻干部中开展“八项规定微宣讲”,让“扣好第一粒扣子” 从口号变成行动。
同志们,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今天散会后,县委常委带头,每人领办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我负责解决困扰河口村10年的饮水问题,纪委书记督办某国企历史遗留的“四风”问题……
最后,我想《之江新语》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让我们以“永远在路上” 的执着,把八项规定刻进县域治理的年轮,在春风里扛起千钧担,在规矩中点亮万家灯,让**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清正廉洁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