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01142 上传时间:2025-04-1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正式版 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 姓 名 性别 体检序号 婚否 照 片 毕业学校或考生单位名称 出生年月日 既往病史(由考生本人如实填写) 既往病史:□(1无,2有) 眼 科 裸 眼 视 力 右□.□ 矫 正视 力 右□.□矫正度数□□□□ 检查者: 医师意见□ 1.合格 2.专业受限 3.不合格(以下医师意见的填涂类同) 医师签名: 左□.□ 左□.□矫正度数□□□□ 色 觉 检 查 彩色图案及彩 色数码检查:□(1正常,2其它) 色觉检查图名称: □(1喻自萍,2其它) 检查者: 医师签名: 单色识别能力检查: (色觉异常者查此项) 红□ 黄□绿□蓝□紫□ (能识别填1,不能识别填2) 眼 病 内 科 血 压 □□.□/□□.□Kpa 检 查 者 医师意见□ 医师签名: 发育情况 □ (1良,2中,3差) 心脏及血管 □ (1正常,2其它) 呼吸系统 □ (1正常,2其它) 神经系统 □ (1正常,2其它) 腹部器官 肝□厘米,性质□ (1正常,2其它) 脾□厘米,性质□ (1正常,2其它) 其 它 外 科 身 高 □□□厘米 体 重 □□□千克 检查者 医师意见□ 医师签名: 皮 肤 □(1正常,2其它) 面 部 □(1正常,2其它) 颈 部 □(1正常,2其它) 脊 柱 □(1正常,2其它) 四 肢 □(1正常,2其它) 关 节 □(1正常,2其它) 其 它 耳鼻 喉 科 听 力 左耳(耳语) □米 右耳(耳语) □米 检查者 医师意见□ 医师签名: 嗅 觉 □(1正常,2迟钝) 检查者 耳鼻咽喉 口 腔 科 唇 腭 □(1正常,2其它) 是否口吃 □ (1否,2是) 医师意见□ 医师签名: 牙 齿 (齿缺失——————————+——————————)□(1正常,2其它) 其 它 胸部透视 □(1正常,2其它) 其他 医师意见□医师签名: 肝 功 转氨酶□(1正常,2其它) 乙肝表面抗原 □(1正常,2其它) 医师意见 □ 医师签名: 其 它 体 体 检 检 医 站 院 意 或 见 根据普通高校(中专)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 第一部分□、□、□、□、□、□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第二部分□、□、□、□、□、□所列专业不予录取 第三部分□、□、□、□、□、□所列专业不予录取 体检结论:□(1合格 2专业受限 3不合格) 体检医院或检查站(盖章) 年 月 日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 摘要:教育个性化成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创新人才的新理念,引起世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必然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为了深化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进程。我们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是:在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上差异性较大,对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的认识,多数人还不大清楚。高校体育教育特色化建设不明显,体育教学实践个性化特征不显著,师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创新性表现不够积极等等。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思路是:首先要坚持走高校体育教育特色化与创新之路。办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和发展要求。其次要坚持实施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创新改革。再次要坚持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格完善为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 Study on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idea of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who ca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This idea has attracted a high attention in the feld of education all the world.People gradually identify with the idea that the best education is the one that enable to develop to the greatest extent.It is the misson for education to help every students make the greatest progree,and it is also a direction toward whichi education reform develop.The notion will definitely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of higherer physical education.Therefore,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we have taken a research object and have done researches on the status quo,train of thought and strategies of the individualized phys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d literature.The result shows there exists a big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ized physical education.Most people are still not clear about the meaning of individualized physical education. Neither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 individualityof teachering practice is appar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not active in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in general of physical and universities. Frist, stick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inno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a major tendency of ou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o start up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tics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and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cond,keep carrying on individualized physical education can improve and perfect students’personality greatly. Key words: general collage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indivi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体育教育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体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说明体育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赋予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使命,不断研究体育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使大学生人人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得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健全,是体育教育工作的职责。体育教育过程与实践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发展,也影响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较快发展。表现在: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活跃,体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拓展,体育教育设施和器材有较大改善等等。但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践表明,体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如何树立科学的健康教育观;国家体育课程、地区体育课程、校本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如何办出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教育,如何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等等问题,急需积极研究解决,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随着改革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开展了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加强了体育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有些学校开办了课外体育俱乐部,不少学校运动队或高水平训练队的成立与训练的经常化,以及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环境建设等等方面都有不少成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没有自己的东西,特色和个性不显著。当今世界个性化发展的思潮越来越猛烈,在各个社会领域都强调个性化,表现在商品上要个性化才能赢得市场;单位、企业的个性化才能求发展;人的个性化、人格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早就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党的“十七”报告再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都表明特色化、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必然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因此,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需适应个性化发展,才能办出 高校体育教育的特色,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个性和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 1.2 文献回顾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有不少学者调查研究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反映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特征明显。周桂娥调查认为: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是以“三基" (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形式。2)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单一化。曲宗湖认为: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虽然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在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因而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形式下进行学习、练习,就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求。3)体育教学角色的教师中心论。王则珊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翁惠根认为:体育教学中的每一步程序都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只是按教师的指令运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顺从的状态,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4)体育考核标准统一化。周桂娥调查认为: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成绩的考核采用竞技能力的统一考核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发育状况、体质状况、学习态度等因素,结果体育基础好的总是得分高,而体育基础差的虽经过认真练习、锻炼却总是得分低,因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姚蕾认为:技能教学评价方法,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公平竞争,但实际上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也反映不了学生体育发展状况,这种绝对标准性评价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 第二是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规律的整体认识,对教育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见,体育教育思想对体育实践工作的重要价值。周登嵩认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变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教材的选择,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顾明远认为:思想认识的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基础,也是改革付诸实践的关键一步。自我国现代学校体育课程产生以来,先后出现的体育教育思想有:军国民体育教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学习原苏联体育思想,我国本土化的“体质教育’’,“技术教学论”,以及现在的“终身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 功体育思想”、“健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多种体育教学思想。卢元镇认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经过从无到有,引进的较多,自己较少,多种教学思想在相互碰撞与争论之中求发展,最终相互融合,并在本土化中不断发展,指导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实践。 第三是高校体育课程研究:多集中在体育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研究。邵伟德认为:在体育教学模式上,大部分教师采取的形式还停留在“开始部分一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基础上,无论教什么教材都是“讲解一示范~讲解一练习”这样的一个程序。赖天德认为: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保留原有锻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从单一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向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方向转变,让体育舞蹈、形体、健美操、户外涉足、游戏、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走进课堂,融音乐、艺术、自然、社会学科知识于教学中。王则珊认为:原有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愉快学习的氛围不能够从教学内容上得到满足,不利于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方面:有调查发现,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注重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对学生个人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不注重教学气氛的调节,现代教学媒体也很少在体育课上使用。 第四是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许多体育教育学者认为: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资源,需要不断地培养、培训、开发,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步和发展。毛振明认为:由于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材难度也相应提高,如果教师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就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周桂娥调查认为:近几年青年教师比例几乎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使青年教师抓紧业务学习,积极提高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唐宏贵研究指出:人文素质是由各种社会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为适应职业活动需要而从社会教育和环境中习得的个人品质、文化修养、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念;并以内在素养外化的方式呈现。有研究认为: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五是校园体育文化研究:杨文轩的《体育原理》编著: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行为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校园体育现象的简单综合,而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内容,以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以推动学校全面进步为使命的客观精神和生成环境。校园体育文化正是通过一定的氛围与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进而实现对精神、心灵、个性、习惯的塑造。所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行动者。 关于体育教育个性化研究综述 体育教育个性化来源于教育个性化思潮,这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王义高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指出:教育个性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二是指教育的个性化或个别化(包括教育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天赐、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三是指学校的个性特色(包括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科研优势,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滕子敬著《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指出:教育个性化思潮的渊源有两个:第一个是人本主义学者的著作及其主张:第二个是各国教改舆论及其咨询报告;其中以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4—1987年提交的4份教改报告最为典型。所谓个性,不仅指个人的个性,同时还意味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国家的文化和时代特征。美国也强调学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美国专题报告《学术水平的反思》从学术界的角度大力提倡美国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认为“学术水平”反映为4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水平,二是应用研究水平,三是跨学科综合研究水平,四是教学水平,不同高校的学术水平可以体现不同的侧面,因此,“要求每一所学校确定自己有特色的办学方向。"针对教育个性化思潮,我国对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的提法采取谨慎的、回避的态度(日本、美国,在其政府的官方教改文件中也不提教育“个性化”的第一层含义,即“人性化"“人道化”的口号);对教育的个人化、个别化的主张作出了积极认同;对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原则产生了共鸣。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1月制定的《全日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精神和创造性”。以后各个时期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都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按照发展学生个性的思想,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从重“共性"、重“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向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受统一化、划一化、单一化模式的束缚还是比较严重,体育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问题. 关于国外体育教育研究综述 美国的体育教育受其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大,体育教育由州级以下的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本学区体育教育行政事务,学区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美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很不相同,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有:一是竞技体育教育模式:它主要是教授竞技体育活动,在某一运动项目上花较长的时间来学习,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素质。在高校主要是开展竞技体育教育,并成为高等教育的组织部分。二是健身体育教育模式:它强调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并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三是社会责任模式:它主要是培养学生怎样对自己和社会负责。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参与体育活动尝试体育体验。 四是学科联合模式:它是将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联合起来,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美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发展身体,终生参与体育活动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良好态度。体育课程内容较多、项目较杂、选择性较大,重视舞蹈、韵律操、娱乐活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竞技运动项目比重较大。体育教育要求在不同学校有较大差异,有必修课、选修课,教学时间也不同,对体育老师素质要求较高。 英国体育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欧美其它国家稍有不同。长期以来,游戏与户外运动已深入英国人的生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体育课程标准选择项目上,有6个方面,即田径、舞蹈、游戏、体操、野外活动、游泳,并分年龄阶段按不同要求实施。英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特色主要有:一是延续性,把游戏和竞技运动与其它运动统一起来,形成新的教材体系,一直延续至今。二是相对独立性,要求体育课程保持自己发展的特点。三是综合性,力图在课程标准、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考试办法等各方面均努力实现内部平衡,使之发挥综合性效应。在体育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求也较高。 日本体育教育受德国、美国等西方教育影响较大,其发展经过了军国民主义,经验主义,学科主义,体力主义、生涯体育等时期;尤其是“生涯体育"提倡的“快乐体育"思想,在日本发展较好,重视体育教育的人文关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体,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日本体育教材内容重在研究构建,把体育教材、体育素材、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形成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练习方法,促进了体育教材科学化。日本的体育教育组织与评价也较多样,体育大纲的灵活性较大,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俄罗斯体育教育比较重视其严谨和规范化,对当今社会教育和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尤其对我国的影响较大。 俄罗斯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体育教育文件和体育大纲的弹性化发展,由原来的统一性大纲,现在出现多种类型的体育大纲,如:普通综合性体育大纲、竞技性体育大纲、健身性体育大纲等。二是体育教育目标细化,原来是三项教学任务,现在分为五项任务,并且不断细化。三是体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开始多样化,由原来的竞技项目为主体,逐渐生活化、健身化、多样化、个性化。四是对体育老师的培养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等等。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但都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改革。我国在学校体育教育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各方条件所限,多数体育教育问题只有理论探讨,缺乏实证研究,一些重要的实践问题未能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与论证,以致影响体育教育改革成效。尤其是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研究不够,导致体育教育实践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影响着高校培养人才基于此,本选题将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高校体育发展现状,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新路子,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明确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理清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完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探索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产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的认识,体育教学过程个性化状态,以及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实践个性等现状。针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个性发展问题,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思路:明析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探讨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原则、方法体系,形成体育教育个性化理论框架。进一步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策略:对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课程特色、体育教学微观改革、校园体育文化个性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发展策略与要求。对促进体育教育健康发展,服务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4 理论假设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商品需求逐渐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因而,适应个人能力的个性化教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选择。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不够明显;加强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有利于充分开发与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建设 高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个性化,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开展创新性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设,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与人格健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人员56人,体育教师84人,大学生35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邮寄发出问卷每人1份,分别收回问卷:40、65、285份,收回率分别为:71.4%,77.3%,81.4%;有效问卷管理者36份,体育教师62份,学生268份,有效率为:90.O%,95.4%,94.0%。另外,发放专家问卷,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3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5份,收回率83.3%,有效问卷23份,有效率92%。调查问卷设计是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指导,调查内容以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要求为依据,调查提纲及问题设置咨询了有关体育教育专家教授的意见,形成的调查表,并请专家教授对调查表内容和结构进行二轮有效性评定,评估其内容效度(r=0.85);调查信度采用对半分测方法进行信度检验(r=O.87);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科学调查研究要求。调查数据采用EXCEL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查阅和网络检索,自1990年以来我国体育学术刊物和体育教育书籍,收集有关学校体育教育个性改革方面的资料,并采用逻辑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阅读文献资料——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题目——细化研究题目——明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一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实施研究过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设计调查问卷——检验问题效度——调整调查内容——发放问卷调查——收回统计问卷——整理分析研究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内容——开展实地观察调查——收集观察材料——整理材料——设计访问调查内容——组织开展访问调查——汇总整理研究信息材料——进行逻辑分析研究结果——创新研究理论——撰写与修改学位论文——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分析 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认识现状分析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是提高实践效果的基础;分析普通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现状,了解问题,提高认识,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拟从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以及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认识状态进行分析。首先,在体育教育思想方面的认识状态。调查结果(表1)表明: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9.4%的体育教师,25.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有2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25.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6.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体育教师,15.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只有11.1%的体育教育管理者,8.1%的体育教师,9.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思想等。这说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观念 表l 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 序号 调查内容 (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教育管理者36人 体育教师62人 学生268 N 认同率% N 认同率% N 认同率% 1 健身教育 6 16.7 12 19.4 67 25.0 2 全面发展 8 22.2 10 16.1 55 20.5 3 终身体育 12 33.3 21 33.9 70 26.1 4 快乐体育 6 16.7 11 17.7 42 15.7 5 健康体育 4 11.1 5 8.1 25 9.3 6 其他 3 4.8 9 3.4 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一定的多元化现象,也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健身教育来源于社会健身的热潮,强调体育教育的生物作用,但对体育教育的其它效能反映不明显,因而不足作为体育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来源于教育目的,反映了体育的多功能要求,但太笼统没有体现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因而也不宜作为体育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来源于终身教育,强调的是学校以后参与体育活动,因而它作为现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显得有些不足;快乐体育来源于日本“生涯体育”,注重的是体育教育的心理效应,也不足作为体育教育的总体认识。只有健康体育能较好地反映体育教育现象的本质极其问题的总体认识,健康包括生物效应、心理效应、社会适应的要求,它含盖了上面多种体育教育观念的内涵,也符合当今世晃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我国树立的“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因而它作为体育教育思想是比较恰当的。可是高校对健康体育的教育思想的认识非常不足,急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其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状态。调查结果(表2)表明: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7.5%的体育教师,30.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显然这种认识把体育教育特色当作个性化,有一定代表性和体育教育改革意义。有13.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6.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个别化的要求;这种认识虽然有特别化认同,但反映表2 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单项选出在体育教育个性化中强调特殊化要求,是不太正确的。有8.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6.3% 表2 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 序号 调查内容 教育管理者36人 体育教师62人 学生268 N 认同率% N 认同率% N 认同率% 1 体育教育特色化 12 33.3 17 27.5 81 30.2 2 体育教育个别化 5 13.9 11 17.7 18 6.7 3 体育教育人文化 3 8.3 10 16.1 17 6.3 4 学生个人化 15 41.7 22 35.5 143 53.4 5 其它 1 2.8 2 3.2 9 3.4 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体育教育的人文化;这种认识有一定进步,反映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但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含义,仍存有人性和人道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不大妥当的。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5.5%的体育教师,53.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发展学生个性,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教育过程,实现体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这种认识具有一定普遍性,把体育教育看成是学生个性教育,反映了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此看出,当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多数人基本上了解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表层含义,这对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认识的全面性、本质理解的深刻性、准确性等还不足,过于简单化。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学习、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再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表3)表明:有27.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5.8%的体育教师,2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重在办出高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部分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认识较为合理,但太笼统,也较模糊,不具体,实践中也不好操作。有19.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17.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增强体质,养成终生体育习惯。这部分人群是处在原有的体育教育目标上认识,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性要求认识不够。有44.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0.0%的教师,47.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重在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健身和保健能力,培养健康观念和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充分发展。这部分人群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理解较为正确,反映了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体育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发展。由此看出,当前高校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及作用的认识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不少人群仍没有正确理解或不明确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仍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 表3 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目标和意义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 序号 调查内容 教育管理者36人 体育教师62人 学生268 N 认同率% N 认同率% N 认同率% 1 办出体育特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0 27.8 16 25.8 78 29.1 2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增强体质 7 19.4 11 17.7 46 17.2 3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方法,培养健康的观念和习惯 16 44.4 31 50.0 126 47.0 4 其它 3 8.4 4 6.5 18 6.7 3.1.2 体育隐性课程个性化发展现状分析 体育教育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等)和感染性机制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方面内容;体育设施及其安排、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学生和教师的人格特点等都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潜隐性、无意识性,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分析体育隐性课程实践现状有利于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充分发展。我们调查结果(表4)表明:有65.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62.9的教师,51.1%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良好,教学热情细致;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热情不够认同,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有52.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3.2%的教师,25.7%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积极配合、师生活动兴趣高;说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气氛还要强化。有86.1%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4.8%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