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东煤矿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龙东煤矿通风科 2021.12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氮气防灭火设计方案 (一)概况: 现我矿开采的7163轻放面所属7#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该面为大倾角坚硬顶板,推进度受限,放煤管理困难,又因该面大部为俯采段,传统的注浆防灭火方式效果不佳,采空区存在自燃发火的隐患,我矿采取开放式注氮的防灭火方案进行治理。 (二)氮气性质及防灭火原理 氮气在空气中约占78%,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与同体积的空
2、气重量比为0.97,比空气稍轻。在标准大气压和绝对温度为273K时,气体的真空密度为1.25g/L。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下通过空气分离设备,即能分离出氮气。 氮气是不燃烧气体,也不助燃,溶水极微,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化学元素化合,无腐蚀作用,属于惰性气体。由于氮的密度接近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气体在采空区内能均匀地扩散,且不易被煤和岩石吸附。 氮气用于煤矿防灭火,主要有以下作用: (1)窒息作用 在防灭火区域内注入氮气后,使该区域内气体氧的含量降低,增加了气体惰性化阻止了煤炭氧化。对于火区,则因氧的含量不足而熄灭。对于防火区域,则缩小了氧化带,扩大了窒熄带,有利地抑制了煤的氧化自燃。 (
3、2)抑爆作用 由于这种气体遇高温(火区)其成分不变,与可燃物质及可燃气体不产生化学反应,所以,注入氮气后冲淡了可燃气体与氧的含量,使其形成惰化气,从而使混合气体失去可爆性。 采用氮气防灭火不仅效果好,而且也较经济,具体有以下优点: (1)氮气是制氧过程中的另一产品,也可从空气中专门提取,因此来源方便,可供量大,单位产气成本比液态二氧化碳低。 (2)注氮后,氮气可以充满任何形状的有限燃烧空间和预防自燃空间,便于对煤矿采空区深部、高冒之处以及人们难以接近的地点进行防灭火。 (3)使火区气体惰性化,防止瓦斯和煤尘爆炸。 (4)注氮防灭火不损坏和不污染机械设备及井下设施,灭火后恢复工作量少
4、且容易。 氮气灭火的缺点是:氮气在采空区停滞时间短,在矿井负压作用下易散失。 (三)氮气防灭火工艺 1、我矿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由厂家直供,运送至西风井的液氮通过EDM1000防灭火装置转换成气态氮气,经已铺设好的原注浆管路将纯度97%以上氮气注入到7163工作面采空区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2、 具体方案为:在7163材料道进风隅角处向工作面采空区敷设三趟管路,分别伸进采空区30m、60m、90m左右,在主管路与所敷设的三趟管路接头处设置三通进行控制,注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综采二队要注意保护好注氮管路,严禁注氮管路被撞开、压扁,影响埋管质量。 (四)注氮气可靠性计算: 1、 注氮设
5、备主要技术指标 EDM1000防灭火装置 液化能力500Nm3/h/台 出口压力0.8Mpa 流量1t/h 氮气纯度≧97% 2、 输氮系统 液态氮气槽车→转换器→缓冲罐→西风井注浆管路入口→矿井总回风巷→矿井西总回风巷→西一回风巷→西一轨道下山→西一二甩道→7163材料道→7163进风隅角→7163采空区 注氮管路能否满足输氮气要求通过下式计算: P1﹣P2=0.0056(Qmax/1000)*L ………………① 式中:P1-管道始端的绝对压力Mpa P2-管道末端的绝对压力Mpa Qmax-最大输氮量m3/h L-管
6、路当量长度 Km L计算式为: L=×Li……………………………② 式中:Do-----基准管径(Do=150mm) 阻力损失系数:=0.026 Li………………相同直径管路长度km,取1.8km Di………………实际输氮管路内径mm ………………实际输氮管路直径的阻力损失系数 Di=99mm =0.0296将以上数据代入②计算: L=(150/100)×5×(0.0296/0.026)×3.37=28.77km 假设管路末端绝对压力0.2Mpa 将以上数据代入①计算得: P1=0.0056(1000/1000)×2×28.77+P2 P1=0.52Mpa
7、根据以上计算,从西风井到7163采空区的输氮管路长度为3367m的情况下,管路初段压力只需0.52Mpa,便可将1000m3/h的氮气输送到7163采空区内,末端的绝对压力还有0.2Mpa,因此完全满足氮气出口压力0.8Mpa要求。 3、 注氮地点安全通风量 根据《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97)第11.2条的规定:注氮过程中,工作场所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5%,否则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 在输氮管路的沿途或工作面,假设1000m3/h的氮气量全部泄漏到巷道里或工作面,是否漏氮气的地区缺氧,其安全通风量大可按下式计算: Q≧Qn(
8、Cn+C2-100)/(C1-C2)m3/min 式中:Q-----安全通风量 Qn------氮气最大泄漏量16.67m3/min Cn----实际氮气纯度,取值在97~100% C1——巷道中或工作面原始氧气浓度,一般取20.8%; C2——工作场所的安全氧浓度指标,18.5%。 计算得:Q=16.67×(100+18.5-100)/(20.8-18.5) =135m3/min 根据计算工作面或巷道风量只要是大于135m3/min便是安全的,通风人员应随时检测注氮管路所在巷道及注氮工作面的风量,保证风量处于安全风量以上。 二、供氮能计算与选取 从理论上
9、讲注氮流量越大,防灭火的效果就越好,由于每个矿井的煤层地质条件、开拓开采条件及其它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确定防灭火注氮流量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注氮能力能满足防灭火所需注氮流量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合理性。工作面防火注氮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采空区的几何形状、氧化带空间大小、岩石冒落程度、漏风量大小及采空区内气体成份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根据《煤矿用注氮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97)的规定,采用下式计算,其实质是将采空区氧化带内的原始氧气含量降到防火惰化指标以下。 式中:QN——注氮流量,m3/h; Q0——采空区氧化带内漏风量,m3/min;采空区氧化带的范围受工作
10、面的通风状况、采空区的冒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因此采空区氧化带的漏风量的变化范围也较大,一般按工作面风量的1/60~1/100选取。该矿7163工作面设计风量为623m3/min,在正常生产期间工作面上下端头均挂设风幛,可有效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因此,采空区氧化带内的漏风量取值范围在6.23~10.38m3/min,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调整; C1——采空区氧化带内平均氧气浓度,目前国内应用较普遍的是将采空区氧浓度在10~18%之间的区域视为氧化带,因为氧化带的范围不同而平均氧浓度值也不同,一般取15%; C2——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其值为煤自燃临界氧浓度,%;煤的自燃临界
11、氧浓度值随煤种、煤质、赋存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其范围一般为7%~10%,取7%; CN——注入氮气的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38条的规定:采用氮气防灭火时,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因此取97%; K——备用系数,一般1.2~1.5,现取1.3。 经计算得:972m3/h≦QN≦1620m3/h。 三、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 1、注氮方式 我矿采取的是开放式注氮,即是在需要注氮的区域未封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注氮方式。在不影响7163工作面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利用大量的氮气使得采空区内氧化带的氧含量降低到能使浮煤发生自燃的浓度以下,从而达到防灭火的目的。开放式注氮适用于推进
12、中的工作面采空区早期自燃的防灭火工作。 2、 注氮防灭火方法 连续性注氮——工作面开采初期和停采撤架期间,或因地质原因,或因机电设备原因造成工作面推进缓慢,宜采用连续性注氮。 间断性注氮——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可采用间断性注氮。 我矿在7163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采用间断性注氮。 3、 注氮防灭火工艺 防灭火注氮地点选择在7163工作面进风侧,注氮释放管口应处于采空区氧化带内。由于我矿7煤层自燃危险性较大,为保证及时、简便处理7煤层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的自燃隐患,设计采取垮步埋管注氮工艺,即沿工作面运输巷巷道左帮底部埋设一趟注氮管路,其中第一个氮气释放口设在开切眼,其它释放口间距以3
13、0m(注氮管口的移动步距暂时选定为30m,可通过实际注氮效果考察进行修正)。当第一个释放口埋入采空区30m后开始注氮,同时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当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30m后向采空区注氮,同时停止第一趟管路注氮,并又重新埋设注氮管路,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采完为止。如果发现注氮压力异常或管路堵死,必须立即倒换管路。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注氮口距底板巷道高度应在300mm以上,90°弯拐向采空区,与工作面保持平行;一般情况下,为防止注氮管口被砸或堵塞,尽量用石块或木垛等加以保护,氮气释放口处管路可打1m花眼,并用铁丝网包裹。 注氮管埋设及释放口位置 四、 防止向注氮区域内漏风和氮气泄漏的
14、措施 采空区漏风状态决定了氮气在采空区内的滞留时间,同时也决定着间歇性注氮的注氮周期。采空区漏风强度越小,两次注氮的间隔时间就越长,注氮效果好而且经济。同时氮气具有气体共同的性质扩散性。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浓度差是扩散的推动力。而注入到采空区内氮气要达到防灭火的目的,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其浓度应不低于97%,因此,不可避免地将出现采空区氮气向工作面和两巷扩散的现象。这样,由于氮气泄漏导致采空区氮气浓度降低,从而对采空区防火不利;另一方面,泄漏到工作面及两巷的氮气将污染工作面环境,造成人员的窒息或者瓦斯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做好防止向注氮区域内漏风和采空区氮气泄漏的安全措施。 1、工作面
15、上下端头堵漏 为保证向注氮区域内漏风和氮气泄露,首先,在7163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吊挂挡风帘,并拆卸锚网索零部件使回风隅角顶煤充分冒落,减少漏风。同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在工作面上下顺槽采取积极的堵漏措施。即每隔30m在上下端头各搭建一个挡风墙,在挡风墙外部设置挡风帘,挡风墙和挡风帘的施工方式如图所示。即:首先沿底板铺设风帘布,而后在风帘布的一端垒设黄泥(沙)袋子墙,墙体宽度1~2m,之后将风帘紧贴袋子墙吊起,把风帘布的另一端利用铁丝挂设在巷道顶板的锚网上,这种方式施工的袋子墙具有很好的堵漏效果。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每班规定专人对挡风墙的质量和挡风帘的悬挂位置进行视察,如出现挡风墙上部不接顶等漏风现
16、象立即组织人员堵漏。 1-回风巷;2—进风巷;3—工作面;4,5,6,7—封堵墙; 8—综采支架;9—采空区 充填材料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封堵示意图 后尾梁位置 顺槽方向 采空区方向 风帘布 风帘布 袋子墙 铁丝 风帘布 袋子墙 袋子墙和挡风帘施工方式示意图(沿工作面走向垂直剖面) 五、注氮操作办法 1、 注氮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注氮埋管期间通风科要与综采二队密切配合,确保氮气管路及其附属安全装置完好检查各阀门开闭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2、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注氮操作人员应通知矿调度室。 3、 矿调度室同意后,通知采面注氮人员打开注氮阀门
17、同时通知注氮操作人员进行送氮。 4、 注氮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氮过程中注氮司机必须坚守岗位,随时注意观察氮气的压力、浓度和机组各处的阀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注氮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氮气虽无毒无害,但是井下狭窄的巷道或工作面内大量泄漏会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使人窒息死亡。因此,必须做好注氮期间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为确保安全,注氮前通风科巡查管路人员必须巡查管路完好情况,确认完好后汇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7163工作面跟班队长和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后,方可进行注氮。 2、 注氮前必须认真检查管路、注氮位置和各阀门开关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3、 为防止注氮管路开关被
18、随意打开和关闭应在阀门上挂上“注氮危险,勿动”文字警告牌。 4、 定期对氮气出口的安全阀门进行可靠性检测。 5、 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时,应在7163材料道入口挂上“工作面正在注氮”的文字警告牌,并通知三班作业人员,一旦氧气浓度降到18.5%时,立即通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注氮操作人员停止注氮,及时寻找原因和撤离人员。 6、 同时测定好7163工作面、回风流及采面上隅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以及温度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及通风科。 7、 注氮期间,通风科安排专人携带测氧仪器全面检查输氮管路的严密性,每次注氮后,必须有两人一起沿管路铺设巷道仔细进行管路与阀门的检漏工作,在注氮
19、期间,每人巡视一遍管路,一经发现氮气泄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排除故障,漏气严重时,应立即停止注氮并关闭最近阀门,防止氮气大量泄漏,处理时严禁人员口鼻正对漏气点。 8、 在注氮过程中,如发生主扇停风,造成工作面停风,瓦斯检查员、安监员及工作面跟班队长应立即组织将工作面人员撤离至进风大巷,并汇报矿调度室,由矿调度室通知注氮人员立即停止注氮。 9、 注氮结束后,应安排救护队员继续检测工作面及回风流的各种气体浓度和温度情况。 10、 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垮落可能造成工作面采空区注入的氮气大量涌出,给工作面人员带来危害,为此要做好采面顶板垮落的预测预报工作,在顶板大面积垮落前,要加强气体监测,顶板大
20、面积垮落时工作面及回风巷人员可由工作面撤离至采面进风巷安全处。 11、 必须建立注氮设备的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注氮防灭火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和建立注氮防灭火台帐,做好日常管理、检查、维护等工作。输氮管路系统必须固定专人进行检查与维修,保持管路、阀门良好,不发生漏气。注氮巷道内的输氮管路的严密性必须每天检查一次,主输氮管路必须每五天检查一次。 12、 使用注氮防灭火系统前,确保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连续正常工作;并设置专职救护队员,加强工作面和进回风顺槽的氧气监测,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减少注氮量,待风流中氧气浓度大于18%时,方能恢复工作。
21、 13、 采空区受工作面通风负压的作用,从进风顺槽至回风顺槽必然形成漏风通道。向采空区注入氮气,必然沿着漏风通道而大量泄露,将使采空区内冷却氧化带加宽,影响惰化效果,因此,注氮前对上下隅角采取打设风障、封堵墙等封堵措施,减少漏风量,才能以较少的注氮量达到较好的惰化效果,达到防火的目的。 14、 注意检查工作面及回风巷道风流中瓦斯涌出情况,若发现采空区大量涌出瓦斯,风流中瓦斯超限时,可适当降低注氮强度。 15、 注氮管第一次向采空区注氮,或停止注氮后再次注氮时,应利用工作面附近的三通阀门,先排出管内空气,避免将空气注入采空区中去。 16、应在正常回采前完成自救器及压风管路正常使用的培训和
22、考核,合格者方允许入井,入井前应对自救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17、所有参与注氮及相关人员,必须由相关科队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措施规定。 七、监护注意事项 1、每班均安排2名救护队员在上隅角进行现场监护,救护队员应佩带完好的装备,携带完备的测定仪器,及时检测上隅角、工作面60#、90#架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氧气)及温度情况,三班按时向矿调度汇报。 2、瓦检员需佩带好氧气便携仪、甲烷便携仪、一氧化碳便携仪在7163下隅角检测,检测采空区、回风流、回风隅角、30#架气体及温度情况,三班按时向矿调度汇报。 3、通风科每天安排2名科管理干部值班。 4、所有7163工作面
23、人员没有救护队员的允许不准进入架间后尾。 5、综采二队跟班副队长为第一现场协调人,必须认真听取现场监护人员关于气体检查情况的告知,并听从现场带班领导及监护人员的应急措施安排及贯彻落实工作。 6、综采二队跟班副队长随身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进入机头出口或后部溜子作业的人员必须由救护队员全程监护,先进行气体检测,气体符合要求(氧气浓度不低于18%,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其他气体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才可进行作业。 7、工作面放煤、周期来压期及其他情况导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时,由救护队员进行气体检测,由救护队员决
24、定是否撤离;撤离时,应由跟班副队长带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自救器的佩戴,并跟随救护队员按照避灾路线统一撤离。机尾移架推溜时必须保护好注浆管路,严禁挤压注浆管路。 八、注氮前、期间及结束后避灾路线 1.压注氮气前井下作业人员的避灾路线 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避灾路线: (1)7163材料道内人员: 7163材料道→西一轨道下山→西一二甩道→西一上部车场→西一进风巷(西一避难硐室)→西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2)7163溜子道内及工作面人员,根据路线最短原则选择路线: 7163溜子道→西一扩区下山→西扩下部车场→西扩进风巷→西一进风巷(西一避难硐室)→西翼
25、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7163工作面→7163溜子道→西一扩区下山→西扩下部车场→西扩进风巷→西一进风巷(西一避难硐室)→西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2.压注氮气期间井下作业人员的避灾路线 施工地点→7163材料道→西一二甩道→西一轨道下山→西一上部车场→西一进风巷→西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3.压注氮气结束后正常回采期间作业人员的避灾路线 工作面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的避灾路线(人员必须佩带好化学氧自救器然后按下面路线避灾): 7163工作面及7163材料道人员→西一二甩道→西一轨道下山→西一上部车场→西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7163溜子道→
26、西一三甩道→西一轨道下山→西一上部车场→西翼进风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7163采空区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贯彻传达签字表 序号 单位/职务 姓名 签字 1 调度室主任 申兆良 2 生产科科长 祝令锦 3 安监科科长 张德创 4 调度室副主任 马 峰 5 生产科副科长 王其凯 6 通风科副科长 周长城 7 通风科副科长 吴凡亭 8 通风科救护队长 宁元守 9 综采二队队长 陈慕学 10 综采二队书记 沈民生 11 综采二队主管技术员 贾国济 12 综采一队队长
27、 张昭战 13 综采一队主管技术员 宋洪玉 监护救护队员签字: 资兴市盛兴煤业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方案 为确保2021年春节后我矿能安全、顺利复工复产,根据资兴市煤炭局[2021]02号文件精神,以及集团公司对各煤矿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我矿2021年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公司针对复产验收工作特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复产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构成如下: 组 长:谢跃平 副组长: 谢建兴夏唐平 袁芝林 雷井生 宋孝慈 小组成员: 谢秋平 袁曼刚 刘仕贤段跃平许三林 颜复兵 罗武明 吴启万
28、 袁七林 二、通风及瓦斯排放 1、矿井主要通风机保持正常运行。 2、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必须保持正常运转。 3、安全员携带的光学瓦检仪下井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校正。 4、进入各生产水平或工作面时,安全员需携带瓦检仪在前随时掌握CH4和CO2的浓度。发现超限情况立即停止前行,采取措施。严禁冒险进入。 5、进入各局扇送风作业地点时,瓦检员必须先检查开关附近20m范围内瓦斯浓度。发现瓦斯超限,严禁启动开关送电。 6、各水平通风设施要做一次全面检查,发现有漏风、跑风的现象要及时处理好。 7、各局扇送风工作面排放瓦斯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队长及瓦检员必须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29、必须采取逐段送风,严禁“一风吹”。 回风侧巷道必须断电撤人。 有串联风工作面时,要先排放靠近进风侧工作面。严禁串联风工作面同时排放瓦斯。 三、巷道维修 1、巷道维修作业应遵循先水平大巷及风巷,再各采掘工作面巷道。 2。巷修队先维修好-100m水平、-140m水平、-160m水平、-200m水平运输巷及-100底板巷南、北轨道下山,-140轨道下山,41402进回风巷,再进入各采掘工作面维修。 3、巷道维修的质量要求:巷道净断面、支护规格、支护质量等必须符合各自巷道掘进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要求。 4、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巷道维修必须遵循“先外后里,先上后下,先支后拆
30、逐架支护”的原则。 独头巷道严禁多头同时作业。 局扇送风巷道维修时,风筒要及时跟进,风筒出口距垱头不得大于5米。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四、机电运输 1、主斜井2m绞车运行前要先放空斗试车,严禁未试车就放人车。 2、放人车前,人车要先全面检查和测试。重点检查落闸装置,确保人车安全。 3、各水平提升绞车要在运行前做一次全面检测,要先试车后运行。 4、各提升斜井的“一坡三挡”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问题未处理好之前,严禁提升。 5、复工前要对全井机电设备进行一次巡查,严禁机电设备失爆现象。 五、整改期限 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认真部署,抓好落实,必须在3月日之前完全各自的整
31、改任务,3月日公司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资煤局申请复产验收。 资兴市盛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2月28日 资兴市盛兴煤业2021年度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从事煤矿生产的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特制定我矿2021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一、总的培训原则 1、所有在我矿从事生产的职工上岗前均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没参加培训的职工不得安排上岗。 2、在我矿从事生产工作的老职工曾参加过安全技术
32、培训取得上岗证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新来职工培训不少于72小时 3、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职工必须进行考勤和考核,考试不合格的要继续参加下期培训,第二次考试不合格的职工将依法辞退。 4、考试合格的职工将获得上岗证,没有上岗证的职工不得安排工作。 5、采取矿里自主培训与市煤炭局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老职工由矿里组织培训为主,新上岗职工由市煤炭局组织培训为主。 二、培训时间安排 1、矿里定于2014年 2月 8 日为职工报到,拟于3月 3日到 3 月 4 日进行安全培训,地址在矿安全教育培训室。拟由市煤炭局派老师和矿总工、安全矿长共同授课,参加培训人员以老职工且有上岗证的为主。 2、
33、拟申请煤炭局主管部门在2021年 3 月初组织培训,送培人员以新入井及第一次考试没合格的职工为主。 3、培训颁发上岗证,职工持上岗证由矿里安排上岗作业。 资兴市盛兴煤业 2014年2月20日 盛兴煤业2021年防汛 防治水工作预案 为了做好我矿防汛及井下防治水工作,确保防汛、防治水、抗洪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财产损失和避免人身伤亡,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一、 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防汛治水工作领导小组。矿长谢跃平任组长,总工程师夏唐平、安全矿长谢建兴 、生产矿长宋
34、福盛、袁芝林 、机电矿长宋孝慈任副组长,谢秋平、刘仕贤、袁曼刚、李初亮、李辉成、许三林、段跃平、颜复兵、罗武明为成员。 组长谢跃平对全矿防汛防治水工作负总责。 副组长宋福盛、袁芝林、谢建兴分管井下防治水工作。 副组长宋孝慈分管地面防汛救灾工作。 副组长夏唐平协助组长工作。 谢秋平、颜复兵协助副组长袁芝林、谢建兴工作。 罗武明协助副组长宋孝慈工作。 刘仕贤、袁曼刚负责采一队井下防治水工作。 李初亮、李辉成负责采二队井下防治水工作。 段跃平、许三林负责采三队井下防治水工作。 二、 井下防治水工作预案 1、 水害防治水的原则
35、 井下防治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预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 、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我矿重点要摸清+100、+220水平,+320水平以上老窑区分布及积水情况,各水平采掘工作面区域内老巷、老空区积水情况。在各工作面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要明确提出作业区域内水患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水措施。 、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或有突水预兆的情况下,根据相关工作面防治水措施中的要求,采用探水钻机,查明有水害疑点的作业区域。 、在探查的基础上,在确保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没有水害威胁时,方可掘进和进行回采。 、在水
36、害排查和探水中发现存在水害时,必须按照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有关防治水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作业规程中未完善的,要专门制定该工作面的防治水补充措施,直到安全消除水害威胁时,才能正常作业。 2、井下防治水的措施和要求。 (一)、一般要求。 、根据我矿以复采、残采为主的实际情况,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治水方面的措施,遇突水预兆时,必须先停止作业,待制定专门的防治水补充措施后,才能开展探水工作。 、采掘到探水线位置时,必须探水前进。 、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
37、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突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二)、老窑水害防治。 我矿建井多年,区域内开采年代久远,矿井开采范围内存在老窑积水或自掘自采的废巷老塘积水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我矿井下防治水的重点要放在老窑积水方面。 由于老窑积水分布规律不易掌握,因此必须坚持“全面分析、逐头逐面排查、多找疑点,有疑必探”的基本原则。 要千方百计地了解掌握我矿周围老窑积水分布情况,积极与相连矿加强防治水害方面的情况互通。 接近老窑区时,必须要按作业规程或探放水措施中规定的要求探水前进,严禁近探近放。 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巷道工程要及时测绘及时填图,严防少填、漏填现象。
38、要重视自采自掘采空废巷积水的探放,要及时更新积水线。 (三)、井下排水 1、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对全矿排水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主泵,备用泵及检修泵随时能正常运转,排水双管线完好。 2、雨季来临之前对全部工作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确保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能力符合要求。 3、雨季来临之前对副水仓进行清淤,各水平大巷水沟,沉淀池等必须清理一次。 三、防汛防洪工作预案。 1、汛期领导干部值班制度。 从4月1日起矿里每天安排3人汛期值班,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在矿里待命,不得中途离岗, 24小时不得关机。 大到暴雨期间,防汛值班人员必须定期巡视了解井口拦矸坝内水流及泥石淤
39、积情况,发生较大泥石流等地质突害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及工业广场居民撤离,并将情况通报下游社区,必要时要向市煤炭局、唐洞街道办事处及资兴市政府汇报情况。 一旦发生险情时,立即启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预案。快速有效有序地组织自救,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汛期抢险物质的储存要求雨季之前仓库要储备不少于500个编织袋,井口附近存放不少于5吨河沙等防汛物质。遇暴雨两小时以上情况时,要立即组织人员装沙袋堆放在井口附近备用,严防山洪爆发时洪水倒灌井下。 3、汛期安全管理 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汛情。 雨季前集中整治矿区确保上游排水河道及井口排水涵洞排水顺畅。 雨季前对
40、矿井口上部拦矸坝内淤泥进行一次清理。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暴雨期间及前后对矿区地表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痕,老窑塌陷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安全通道和撤退路线指示牌板。 雨季前开展一次防洪演习。 资兴市盛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2月20日 资兴市盛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保证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在事故发生后做到快速、高效、有序的处理,对事故尽快组织实施抢救,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经济损失,根据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第33条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适应范围: 《资兴市盛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适应本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及其它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预案》的启动: 1、启动条件: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启动预案。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时;生产经营活动中突发性出现重大险情,严重危及员工生命安全时;因山洪等自然因素发生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有可能严重危及矿区、矿井和公司范围内
42、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时。 2、启动程序:当发生重大险情或灾害时,公司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及时赶往事故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实施险情或灾情的调查、评估,符合预案启动条件的,必须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由公司法人代表批准启动《预案》。总指挥根据事故的性质,组织实施该项应急救援预案。如总指挥因事外出时,则由副总指挥组织实施。 三、公司的基本情况: 资兴市盛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由原郴州市鲤鱼江煤矿东平硐井改制后成立的股份制私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现有在册员工168人,主营产品是煤炭。生产矿井为东平硐井,矿井现保有储量42.3万吨,2021年省煤炭局批复生产能力6万吨,
43、2021年实际生产原煤6.0万吨。 东平硐井位于东经113°14′57″—113°15′48.3″,北纬25°58′03″—25°58′41.6″,行政区域隶属湖南省资兴市唐洞街道办事处管辖,西连于资兴市市区;南距郴州市40公里,距京广铁路许(家洞)~三(都)支线2km,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矿井范围:北与资兴唐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相邻,南与资兴市金泉煤矿相邻,东以抬轿垄断层为界,西以F6断层及资兴唐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八一井为界。井田走向长平均约650米,倾斜宽约1830米,面积约0.8905平方公里。 矿井开拓方式为暗斜井布置,分为三个生产水平:+220米以上为第一水平;+100米以
44、上为第二水平;-200米以上为第三水平。采煤方法主要为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复采和残采以巷道式采煤为主;中央并列式通风;两级排水,-140水平排至-100水平,然后由-100米水平及+100米水平直排至地面。矿井地质条件类别Ⅱ-ⅡaⅠdⅡdⅡefg,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井田含煤地层为上三迭统杨梅垅组,含二、负三、四煤等三个可采煤层,煤层倾角平均24°缓倾斜煤层;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5.12m3/t,属低沼气矿井;煤层爆炸指数二煤为28.71%,四煤为24.69%,具有爆炸性;煤层有自然发火现象。 四、危险、有害因素及分布: 1、顶板: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冒顶、片帮、煤炮、冲击地压、顶
45、板掉矸等事故。危险源主要分布在各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的交叉口。 2、瓦斯:可能诱发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瓦斯窒息(含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危险源主要分布采掘工作面,供风或通风不良的巷道或空间,采空区及遭小煤窑开采破坏区域。当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时,矿井瓦斯极容易给矿井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瓦斯(煤尘)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将摧毁、烧毁人员和井巷、设施;瓦斯爆炸(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使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窒息:地面空气进入矿井后,成分便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氧含量的减少,并混有二氧化碳、沼气、一氧化碳、氮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危
46、险源主要分布在无风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人员一旦进入就有可能发生中毒和缺氧窒息。 3、粉尘: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肺病,尘肺病是煤矿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职业病,煤尘发生爆炸,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险源主要分布在打眼、放炮、落煤和各种方式运输转载点等环节及运输大巷。 4、火药放炮:矿井煤层的开采,巷道的开拓绝大部分是由爆破作业来完成破岩工序,这就需要大量的炸药、雷管等火工产品,火药在运输、贮存、保管以及使用操作过程中存在发生放炮崩人、触响瞎炮伤人、火药雷管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可能。 爆破:爆破时产生的弹性震动波将岩体的原支护应力平衡破坏,易引起片帮、冒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7、爆破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巨大冲击波,将爆破物抛掷到一定的距离,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爆破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时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伤亡事故;爆破作业时的早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爆破时可能引发瓦斯(煤尘)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火药:火药在贮存、运输、保管、使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火药、雷管爆炸事件;也有可能流向社会,造成社会事件。 5、运输:矿井的各种运输工具、设备在极不完好状态以及在从业人员的不规行为下,都存在发生对人员的伤害。如车辆撞、挤、扎人、斜井跑车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6、机电:矿井的各类机械、电气设备都直接存在对作业人员的伤害。同时因机电设备的管理
48、不善可能诱发或造成其它重大事故的发生。如主扇停风,可能造成井下瓦斯的积聚;局部通风机无计划的停电停风,可能造成井下瓦斯的积聚;井下排水系统出现故障,可能导致重大水灾事故的发生等。 电击触电:井上、井下各配电室,电机车架空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拖动设备、移动电器设备,手持电动工具,都存在人员直接或间接触电的可能严重时会引起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而导致死亡。 机械:危害形式包括机械部件对人体的挤压、撕裂、切割、碰撞、坠击等。矿井各类机电设备如水泵、压风机、抽风机机、提升运输机械、采掘设备、加工及维修机械等由于防护设施不完善,操作不规范,都存在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 7、水害:水灾事故
49、具有突发性,即使突水量不大,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突水,由于突水量大,瞬时倾泻而出,可能导致采区(区域)或矿井被淹,也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表大量降雨、泄洪通过老窖或其采空区把地表水突发性大量溃入井下,极易导致矿井水淹,也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8、火灾:包括煤层自燃和外因火灾。井下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同时稀释降低风流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导致人员中毒窒息,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火灾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使灾害扩大化。危险源主要分布在井下各机房、硐室,坑木支护的顺槽巷道,变质炸药放炮产生的火源,使用其他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因磨擦产生发热和火花的地点,悬挂动力、
50、照明电缆并用坑木支护的巷道以及有自燃发火性质的煤层。 9、其它: 压力容器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危险源主要分布在检修、安装设备时的高处作业,井下煤仓(包括溜煤眼)、装车煤仓、地面翻煤台等都有可能发生人员坠落事故。 五、组织机构: 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开展各项工作。 2、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总 指 挥:矿 长:谢跃平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夏唐平 安全矿长:谢建兴 生产矿长:袁芝林 机电矿长:宋孝慈 总指挥部成员:安全通风主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