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科研究
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性探究
孙 俊
(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重庆 401420)
摘 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找观点、找立场、找方法,这是理论逻辑、历史 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要求,需要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在同西方意识形态斗争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
一、理论逻辑
“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
2、阶级, 就是为了 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 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 把 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 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无产阶级革命要 取得成功必须借意识形态引导群众认清使命, 使之成为团结群 众的思想观念及口号,成为每一种革命得以成功的舆论基础。而 一旦革命成功, 统治阶级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 导思想,将其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识,将意识形态上升到 国家意志,确保统治地位的巩固。
二、历史逻辑
在经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从苏 联解体的原因来看,既有自由基因的缺失,也有革命思维的
3、惯性、 改革机会的缺失,但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丢失。“意识形态的缺 口一旦被攻破,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就会汹涌而 入,冲垮社会主义制度的堤坝。”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 期,始终将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尤。 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具 有重要的现实借鉴和启迪意义,否则就会亡党亡国。
三、现实逻辑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4、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抵 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是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深领域的。经 济和社会生活大发展, 各种思想观念大量涌现, 多种内容与形 式、各具性质与特点的社会思潮观念相互交织、 相互影响。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以一元化引导 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引领社会舆论导向, 凝聚各方力量, 促进社 会和谐与稳定, 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指 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体现了在社会思想观念多样性条件下对整体 的秩序、稳定与和谐的追求, 如果没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我们 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国家的整体性。”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5、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巩 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不坚持马克思
作者简介:孙俊(1986— ),男,汉族,江苏扬州人。主要研究方向:文史。
主义,不仅仅是“主义之争”,更是旗帜问题、道路问题。“主义的确 是现代国家的立国之本,主义的选择就是国体的选择。主义之争、 意识形态冲突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思想观念之争,而是由谁执政、 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制度选择,是领导权之争。”背离或放弃马 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列宁说:“否认或不了 解领导权思想的阶级就不是阶级,或者还不是阶级,而是行会,或 者是各种行会的总和。”这就
6、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 各种“西化”“分化”思潮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坚决抵御西方和平演
变的企图,确保“老祖宗不丢”“四个基本原则”不动摇。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坚 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要求
在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 建设社会主义, 不是轻而易举 的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解 决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是体现在全 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 的建设经验表明,必须把现实性和价值性结合起立,如果为了社 会主义的价值
7、目标而牺牲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 会导致社会主义的灭亡”。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思想,需要我们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遇到的 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人民立场,以发展为中心,做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四、结语
“不能没有马克思, 没有马克思, 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 没 有马克思的遗产, 也就没有将来: 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 得 有他的才华, 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化,需要结合 当代中国具体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为世 界治理提供中
8、国智慧、中国方案,创造中国奇迹。
参考文献: [1]栾珊. 关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思考 [J].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05). [2]秋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求是,2013(19). [3]苑秀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实现方式研究[J]. 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8). [4]朱继东.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J].人民论 坛,2019(36).
[5]钟言.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 政工研究动态, 2003(2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