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试题 时限: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I: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洁厕灵和食醋是家庭中常见的两种生活用品,食醋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B.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由于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氨氧化物 C.在冰醋酸中加水制成食醋的过程中,pH随加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D.利用反应制氢,相同时间内,使用
2、纳米CaO(催化剂)比微米CaO产率更高 2.下列叙述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3.在某一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曲线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适当降低温度 B.时可能增大了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 C.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催化剂 D.Q(g)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时间段是 4.25℃,向40mL 0.05mol/L 溶液中加入10mL 0.15mo/L KS
3、CN溶液,混合溶液中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盐类水解),D点浓度不再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E点对应的坐标为(0,0.04) C.该反应平衡常数 D.时加入50mL 0.1mol/L KCl溶液,平衡不移动 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温度大于25℃,B点温度25℃ B.B点,溶液为酸性 C.A点温度下,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可能抑制水的电离 D.A点温度下,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可能共存 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操作不正确或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B C D 测定盐酸的p
4、H 验证酸性:醋酸>次氯酸 测定Zn与反应速率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A.A B.B C.C D.D 7.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mol/L溶液中数目为个 B.30g NO和16g混合后,气体分子数小于个 C.0.01mol/L(),数目为个 D.1L和NaOH混合液中,水电离氢离子数目为个,此时溶液可能呈酸性 8.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减小 B.酸性: C.用溶液吸收,当溶液呈中性时, D.的溶液,加水稀释到500倍,则稀释后与的比值为1∶10 9.硫酸生产中关键工序是的催化氧化:
5、图1表示该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且,图2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温度对平衡状态下转化率的影响,图3表示温度对平衡状态下某物理量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 B.图2中,温度最低 C.图3中纵坐标可为压强P D.图3中A、B、C 3点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常数可相等 10.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11.工业合成
6、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各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粒子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项 ①的 ②相同温度下,恒压比恒容的平衡转化率大 ③合成氨反应为熵减小的反应 ④“脱附”过程是放热过程 ⑤历程包含4个基元反应 ⑥通过液化分离,促进反应正向进行,增大平衡常数 ⑦若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且不再变化不能作为平衡判据,则投入量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2.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实验测定海带预处理后所得溶液的碘含量,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为该反应的指示剂 B.溶液b为蓝色
7、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C.溶液反复由无色变蓝的原因可能是H2O2氧化的反应速率比还原的反应速率快 D.上述实验不能准确测定待测液中的碘含量,应补充实验步骤:滴定前向溶液b中加少量MnO2,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对滤液进行滴定 13.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目的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草酸滴加到少量溶液中,通过观察现象 证明是弱电解质 B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1mol/L的酸性溶液,再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1mol/L的溶液和2mL0.5mol/L的溶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C 向锥形瓶中移入25.00
8、mLHCl溶液,加入2滴酚酞,用标准液NaOH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此时单手持滴定管上端并保持其自然垂直读取示数 测定HCl浓度 D 先向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mL等浓度溶液,再同时向三只试管中加入等体积、pH相同的HCl、、溶液,观察现象 证明和酸是否发生歧化反应与阴离子种类无关 14.CO、、的燃烧热分别为a、b、ckJ/mol(a、b、c>0)。等物质的量的CO与气体在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速率,、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气体分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可用于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当CO的转化率为20%时, C.乙醛的分解反应的
9、 D.升高温度,、均增大,若平衡逆向移动,则增大的倍数>增大的倍数 15.利用A制备B(A和B分子式相同),反应过程中伴随生成C和D(C和D分子式相同)的副反应,。只考虑主反应,常温下,以0.5mol A为原料,体系向环境放热X kJ;以0.5mol B为原料,体系从环境吸热YkJ(X>Y)。T℃(T<25)下,以A或B为原料发生反应,A和B的物质的量分数(代表i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线代表A物质 B.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2 C.主反应的焓变 D.主反应的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滴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
10、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测定某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下为某同学列出的实验步骤 A.分别向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注入NaOH标准溶液和待测醋酸至0刻度以上2~3cm B.调节滴定管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D.用标准溶液清洗碱式滴定管2~3次;待测醋酸清洗酸式滴定管2~3次 E.用待测醋酸清洗锥形瓶2~3次 F.排气泡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把滴定管固定好 G.滴定管检漏,用水清洗所有仪器,备用 H.通过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注入20.00mL待测醋酸,并加入2滴指示剂 ①从上述
11、实验步骤中选出正确的并按操作先后排序: (用字母表示)。 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读数如图所示,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mL。 ③量取待测液应选用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若将液体全部放出(初始液面和②题相同),体积 (填“>”“<”或“=”)50mL。 ④滴定时,若标准液和待测液的浓度变大,滴定突跃范围变 (填“宽”“窄”)。 (2)测定的纯度。 称取ag样品,先用硫酸溶解,配成100mL溶液,取2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溶液()。最后用溶液滴定过量的至
12、 (填现象),表示到达滴定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为。已知被还原为,的质量分数是 (的摩尔质量:182g/mol)。下列情况会导致产品纯度偏大的是 (填标号)。 A.溶液部分变质(含) B.滴定达终点时,仰视刻度线读数 C.滴定前,在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待测液 D.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E.溶液因露空放置太久而变质 F.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17.解析图像是科研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中学生必备素养。回答下列问题: (1)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溶液。pH、分布系数随NaO
13、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已知写出的电离方程式 。HA-的电离常数 。 (2)浓度均为0.10mo/L、体积均为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ROH的电离程度:b点 (填“>”“<”或“=”)a点,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点 (填“>”“<”“=”或“不能确定”)c点水的电离程度。 (3)为某常见配体,其,。常温下构建Fe(Ⅲ)-H2L溶液体系,其中,。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与pH的关系如图
14、所示,已知:,分布系数。 ①当时,参与配位的 。 ②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 (填“L2-”“HL-”或“H2L”)。 18.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均为1mol/L的HCl和()混合溶液中, 。 (2)可向氯水中加入 (填序号)增强漂白性。已知各酸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①NaHS ②NaOH ③石灰乳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酸 HClO (3)将足量固体置于真空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达平衡时体系总压
15、为40kPa。保持温度不变,开始时在体系中先通入一定量,再加入足量,欲使平衡时体系中水蒸气的分压小于2kPa,的初始压强应大于 kPa。 (4)将常温下HCl溶液加热(不考虑HCl挥发),pH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改成加热NaOH溶液,pH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95℃下,,若10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则a+b (填“>”“<”或“=”)14。 (6)常温下,将的溶液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
16、用含a、b式子表示)。常温下,溶液和溶液混合,恰好完全沉淀,溶液,则 。 19.CH3OH是重要的能源物质,CO2转化为甲醇是一种有效减少CO2排放的方法。 (1)加氢制甲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反应Ⅰ ,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反应Ⅱ和反应Ⅲ两步实现。 反应Ⅱ 反应Ⅲ 若反应Ⅱ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向恒温2L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和,发生反应。图中过程Ⅰ、Ⅱ是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转化率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
17、号)。 A.m点: B.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C.活化能:过程Ⅱ<过程Ⅰ D.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3)在25℃和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表中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平衡时物质CO的浓度。 压强(Pa) 浓度() 0.08 0.20 0.44 ①压强从到,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压强从到,浓度从0.20变为的原因是 。 (4)在温度、容积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和3mol发生如下反应:,平衡后的体积分数为50%。若在相同温度,相同
18、体积的容器中加入2.4mol、4.2mol、1mol、2mol,平衡后, (填“>”“<”“=”或“不能确定”) (5)温度为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和3mol发生下列反应,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反应开始时与平衡时压强之比为 。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试卷第11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5 DCBDC 6~10 ABAAB 11~15 ACCDB 16.(1)G→D→A→F→B→H→C 26.10 甲 > 宽 (2)最后一滴溶液滴下,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DE 17.(1)H2A=H++HA-、HA-⇌A2-+H+ 10-2 (2)> 减小 = (3)5×10-4mol/L HL- 18.(1)1.8×10-5mol/L (2)⑥⑧ (3)98 (4)不变 降低 (5)< (6)1014-a-2b 1:4 19.(1)B (2)B (3)不 压强增大为原来的两倍,CO浓度的变化大于两倍,说明增大压强时H2O变为液体,平衡正向移动 (4)> (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