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生物科学 专业代码:0710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社科素质、科学思维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接受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从事生物学教学及教育管理,能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生物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
2、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思维,具有从事教学及生物学与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观。 2.掌握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学不同层次的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 4.了解国内外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动态及应用前景。 5.具有较强的综合应
3、用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6.掌握先进的中小学生物学教育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 7.具有独立学习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与写作。 8.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知识产权等有关要求。 9.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10.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合作与管理能力。
4、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1.标准学制: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五、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175学分,方能毕业。 授予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格式参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课程平台 课程类别 学分及比例 学时及比例 学分 合计 比例(%) 合计(%) 学时 合计 比例(%) 合计(%) 通识教育平台 公共必修课程 39 39 2
5、2.29 22.29 760 760 29.68 29.68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必修课程 45.5 73 26.00 41.71 905 1397 35.18 55.79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11 6.28 186 7.26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16.5 9.43 306 13.35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 公共选修课程 8 24 4.57 13.71 144 444 2.81 14.53 专业选修课程 12 6.86 228 8.91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4 2.28 72 2.81 实践教学平台 39 39
6、 22.29 22.29 合 计 175 100 2561 100 说明 实践教学54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为 30.29%。其中,独立开设的实践实验课15学分,实践教学平台 39 学分。 七、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布(格式参见附表2—6) 附表2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 注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公共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10000001 42 28 14
7、2+1 3 1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10000002 36 36 2 2 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10000003 54 36 18 2+1 3 3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10000004 108 54 54 3+3 6 5~6 1 形势与政策 310000005 36 36 2 1~8 2 集中分散 外语基础 大学英语I 030000001 42 28 14 2+1 2.5 1 1 大学英语II 030000002 54
8、 36 18 2+1 2.5 2 1 大学英语III 030000003 54 36 18 2+1 2.5 3 1 大学英语IV 030000004 54 36 18 2+1 2.5 4 1 体育与健康 大学体育I 100000001 28 4 24 2 1 1 1 大学体育II 100000002 36 4 32 2 1 2 1 大学体育III 100000003 36 4 32 2 1 3 1 大学体育IV 100000004 36 4 32 2 1 4 1 信息技
9、术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080000001 72 36 36 2+2 3 2 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080000003 72 36 36 2+2 3 3 1 指导与服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440000001 18 18 1 1~8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440000002 18 18 1 1~8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40000003 18 18 1 1~8 2 合 计 760 414 346 39 附表3 专业教育平
10、台课程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 注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专业必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 070110001 42 42 3 3 1 1 含专业所有核心课程 动物生物学 070110002 70 70 5 5 1 1 高等数学 070110003 42 42 3 3 1 2 有机化学 070110004 36 36 2 2 2 1 植物生物学 070110005 72 72 4 4
11、2 1 生物化学 070110006 72 72 4 4 3 1 微生物学 070110007 54 54 3 3 4 1 植物生理学 070110008 54 54 3 3 4 1 细胞生物学 070110009 54 54 3 3 5 1 人体解剖生理学 070110010 54 54 3 3 5 1 遗传学 070110011 54 54 3 3 6 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2 27 27 2 1 1 2 动物生物学实验 3 30 30
12、 2 1 1 2 有机化学实验 4 18 18 1 0.5 2 2 植物生物学实验 5 30 30 2 1 2 2 生物化学实验 6 36 36 2 1 3 2 微生物学实验 17 30 30 2 1 4 2 植物生理学实验 18 30 30 2 1 4 2 细胞生物学实验 19 36 36 2 1 5 2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0 30 30 2 1 5 2 遗传学实验 1 30 30 2 1 6 2 业方向模块课程 模块Ⅰ
13、中学生物学教学) 植物组织培养 070131001 36 36 2 1 4 2 必须选一个模块课程 进化生物学 070131002 36 36 2 2 4 2 生态学 070131003 36 36 2 2 5 2 中学生物学实验 070131004 18 18 1 0.5 5 2 生物专业英语 8 36 36 2 2 5 2 食品营养与健康 070131005 36 36 2 2 6 2 免疫学 070131006 54 54 3 3 6 1 分子
14、生物学 070130007 54 54 3 3 6 1 免疫学实验 070131008 18 18 1 0.5 6 2 分子生物学实验 070131009 18 18 1 0.5 6 2 模块Ⅱ(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070132001 36 36 2 1 4 2 酶工程 070132002 36 36 2 1 4 2 生物信息学 070132003 36 36 2 2 5 2 生物信息学实验 070132004 18 18 1 0.5 5
15、2 生物专业英语 8 36 36 2 2 5 2 分子生物学 070130005 54 54 3 3 6 1 基因工程 6 36 36 2 2 6 1 生物仪器分析 070132007 54 36 18 3 3 6 2 分子生物学实验 070132008 18 18 1 0.5 6 2 基因工程实验 070132009 18 18 1 0.5 6 2 教师 教育 专业 必修 课程 心理学概论 090020001 28 28 2 2 1 2 教师教
16、育专业开设 教师口语 340020001 14 14 1 1 1 2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090020002 36 36 2 2 2 1 教育学 090020003 36 36 2 2 3 1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90020004 36 36 2 2 4 2 中学生物教学论 070120001 36 24 12 2 2 5 1 合 计 1429 1042 387 85 73 附表4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课程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
17、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 注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公 共 选 修 课 程 学院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限定选修课程,学生也可自主学校课程,满足规定的公共选修课程学分要求。学生可选修网络课程。(建议学生选4学时幕课) 专 业 选 修 课 园艺学 070111001 34 22 12 2 2 3 2 生物药品制剂 02 36 36 2 2 3 2 生物技术 3 34 34 2 2 4 2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技术 070111004 36 18
18、 2+1 2.5 4 2 食品卫生与检验 5 36 18 18 2 2 5 2 生物技术制药 6 36 36 2 2 5 2 酿造学 7 36 36 2 2 5 2 生物统计学 08 24 24 1 1 5 2 生物统计学实验 09 30 30 2 1 5 2 疫苗工程学 0 36 36 2 2 5 2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1 36 36 2 2 6 2 生物制品技术 2 36 36 2 2 6 2 生物药物分析 3 36
19、36 2 2 6 2 植物育种学 4 36 24 12 2 2 6 2 食药用真菌学 5 36 18 18 4 2 6 2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6 32 24 8 4 2 8 2 科技论文写作 17 18 18 1 1 8 2 现代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 18 18 18 1 1 8 2 教 师 教 育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20、 … 合 计 附表5 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 注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420041001 24 3 3 1 2 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 1 1 1 2 2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070141002 36
21、 6 2 5 2 学年论文1(设计) 3 1 6 2 一篇论文 专业实习 4 18 18 7 2 毕业论文(设计) 5 8 8 8 2 社会实践 6 1 2 创 新 实 践 科研训练 070142001 5 1~8 2 选修5学分 创新创业活动 070142002 5 1~8 学科竞赛 070142003 12 1~8 特长及技能培训 070142004
22、 10 1~8 科研成果 15 1~8 合计 39 附表6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 课 部 门 备 注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自然科学课程 文献检索与利用 410001001 36 36 2 2 4 2 图书馆 功能性食品学 07 36 36 2 2 5 2 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0
23、7 36 36 2 2 5 2 食品营养与健康 07 36 36 2 2 5 2 八、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代码:070110006 课程内容: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与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主要包括(1)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
24、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4)概要地介绍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工农业及各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推荐教材:普通生物化学(第五版).陈钧辉,张冬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 [1]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丽萍,杨建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生物化学(第三版-中译版).David Hames,Nigel Hoope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冯作化,药立波.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5、 2.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课程代码:070110007 课程内容:微生物学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等)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植物保护、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等。 推荐教材:微生物学(第三版).蔡信之,黄君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微生物学(第
26、八版).沈萍,陈向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微生物学(第三版).张利平,张秀敏,李彦芹.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3]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课程代码:070110008 课程内容:植物生理学以高等绿色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自养生物的生命现象本质及其与外界条件的相互关系,为生产实际服务作为主要任务。当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植物生命活动奥秘的认识,已经从整体、器官、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另一方面,在宏观领域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紧密结合,转而从生物圈及群体的角度进行综合研
27、究;简而言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以及植物生理的分子基础及应用。 推荐教材: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植物生理学(第五版)(中译本).Lincoln Taiz.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 [2]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植物生理学.路文静.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 4.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 课程代码:070110009 课程内容: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
28、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染色体与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等,以细胞超微结构为主线,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为视点,并在加重了重大生命活动的内容之上,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力求向学生反映当前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最新知识。细胞工程、细胞识别以及细胞免疫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新的发展领域,细胞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推荐教材: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翟中和,王喜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1]细胞生物学.
29、李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2]细胞生物学(第二版).何玉池,刘静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 [3]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三版).B.艾伯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5.课程名称:遗传学 课程代码:070110011 课程内容: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本门课程主要是运用分析和推论的方法阐述遗传学原理。内容涵盖孟德尔定律,连锁遗传分析与作图,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群体遗传与进化,细胞质遗传,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遗传重组,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表观
30、遗传等。 推荐教材:普通遗传学.卢龙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 [1]遗传学.刘祖洞,乔守怡,吴燕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遗传学.刘曙东,奚亚军.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现代遗传学原理(第三版).徐晋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6.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课程代码:070130009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和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两类生物大分子为主线,讲述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同时力求反映分子生物学
31、的最新进展。内容主要包括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DNA的复制、DNA的损伤与修复以及基因突变、DNA的重组与转座、RNA的转录和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表达调控、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等。 推荐教材:分子生物学教程.赵亚华.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 [1]分子生物学(原书第五版).Robert F. Weaver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2]分子生物学(第三版).Phil Turner,Alexander Mclennan,Andy Bates.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 朱玉贤
3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7.课程名称:中学生物教学论 课程代码:070120001 课程内容:本课程简要介绍了生物教学论的理论体系与生物学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生物课程论、生物教学方法论、生物学教师论、生物教学评价论、生物课程资源论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教育学原理对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自觉运用生物教育学的原理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程改革实践,更好地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技能,正确分析、解决中学生物教育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具备中学生物学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使之成为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推荐教材:中学生物教学论.张荣华,郭申生.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新理念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刁俊明,廖富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2]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刘恩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曹道平.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