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线图的读图能力与答题技巧(二)课后练习(一)题一:读下面“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图”,回答12题。1. 该类工业最也许是( )A. 钢铁工业 B. 机械制造工业C. 电子工业 D. 家俱制造业2. 导致该类工业在市中心净收入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也许是( ) A. 市场狭小 B. 地租高 C. 运送不便 D. 原料成本高题二:某日a、b、c、d四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图中a、c两地的说法对的的是( )A不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高 B不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低C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高 D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低2下列有关图中b、d两
2、地的说法对的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相似,昼夜长短不一样 B在同一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似C在同一纬线上,且b在d的正东 D在同一纬线上,且b在d的正西题三: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只考虑纬度原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对的的是( )A B C D2当地的纬度较地低,则地也许是( )A东南丘陵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题四: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如下图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毕如下2题。1日出时,
3、CO2浓度变化趋势为()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2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题五: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毕2021题。1该河流春汛的重要补给是()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重要类型是()A台风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对流雨题六:读各纬度平均温度年较差示意图,分析回答:(1)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_。原因是_。(2)60N和60S相比较,_平均气温年较差更大,原因是_。(3)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_。题七:阅读下列材料,
4、回答问题。材料1978台州三次产业增长值构造演变示意图根据材料,请简要分析台州三次产业增长值的演变。题八:读“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完毕1-2题。1图中代号与各要素配对对的的是( ) A蒸发量 B降水量 C一植物生长量 D一气温2影响曲线在纬度20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植被 D土壤题九:读下面曲线记录图,回答问题。(1)阐明图中所示的人地关系。_;_;_。(2)预测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四者此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3)图中反应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题十:下图为我国沿26N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有关
5、图中各地气温的说法,对的的是( )A地汽温日较差不小于地B7月,地等温线向南凸出C 地气温年较差不不小于地D1月,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化学试验基本措施课后练习参照答案题一:1.D2.B解析:1.由图可知,该类工业净收入最大地点位于距离市中心不远处,靠近消费市场。家俱制造业属市场指向型工业。2.市中心由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价最高。工厂越靠近市中心,则成本越高。题二:1.D 2.C解析:1.由图分析,a、c两地正午时刻相似,阐明两者位于同一经线上,a昼长为24小时,有极昼现象。故a的纬度比c低。2.b、d两地昼长相似,阐明两者位于同一纬线上,b地12时时,北京时间为9时,可计算出b地经度为165E
6、同理可计算出经度为15E,故b地位于d地的正东。题三:1.B 2.D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记录数据可知,图中四个地点10的持续天数不一样,根据积温的基本分布规律可知,纬度越低的地区10的天数越多,因此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第2题,图中地的积温数值低于地,因此其纬度一般应高于地,但其实际纬度低于地,因此还应有使其温度减少的其他原因,如较高的地势等。题四:1.B 2.D解析:本题组重要考察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和森林的分布。第1题,日出时,森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因而CO2浓度开始下降。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题五:1.B 2.B解析:1.读图
7、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的重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2.夏汛的重要补给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最重要类型是快行冷锋的暴雨。题六:(1)赤道上最小,随纬度的增长,气温年较差不停增大 伴随纬度的增长,最热月与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越来越大(2)60N;60N地区几乎全是陆地,热容量小,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大;而60S则全为海洋(3)东南沿海小,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大解析:这是地理学科内知识迁移的一道题。气温年较差的实质是看最热月与最冷月热量收支状况。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基本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愈往高纬度地区冬夏愈明显,气温年较差也就愈大。同纬度地区,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气
8、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受大陆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大。题七:在1986年此前,台州三次产业构造为“一、二、三”格局,产业构造以第一产业为支柱和主导,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比重至少。1986年后来,台州的第二产业增长值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跃居主导地位,产业构造调整为“二、一、三”格局。再通过4年的发展,到1991年,第三产业增长值比重也开始超过第一产业,产业构造调整为“二、三、一”格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一直延续至今。解析:根据材料,1978-台州市三次产业增长值占GDP的份额,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约46.8%下降到的约6.6%;第二产业由1978年的约29.9.%上升到的约53.9%;第三
9、产业由1978年的约23.3%上升到的约39.5%。因此重要分析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即可。题八:1.D 2 .B解析:第1题,气温由赤道向两极减少,为气温;副热带地区晴天多、温度高,蒸发旺盛,为蒸发量;赤道地区植物生长量最大,副热带地区多沙漠,植物生长量较小,为植物生长量;赤道和中纬度地区降水量较大,为降水量。第2题,纬度20附近多沙漠气候,降水少,植物生长量小。题九:(1) 伴随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同步增长伴随人口的增长,环境质量不停下降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和粮食产量同步增长,而后,伴随人口增长,粮食产量下降(2)此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降,粮食减产,人口数量也会逐渐下降(3)伴随人口增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自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解析:由图示可知如下重要解题信息: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呈正有关;粮食产量先增多而后减少;环境质量与人口数量呈负有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清人口、资源、环境的互相关系。题十:C解析:地靠近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汽温日较差应不不小于于地,故A错;7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故B、D错误; 地地处云贵高原,气温年较差不不小于地,故C对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