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第8单元《面积》 张小玲(五实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精品教案
个 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认识面积的含义,形成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又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2、
1、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
2、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体验探究分析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学生回忆上节课都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哪些知识?
2.出示下图,提问: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求出它们
3、的面积?
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3.提问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该怎么办?
引导学习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示点拨、自主探究
1、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出示课本第92页例题: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填写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4、
面积(平方厘米)
(2)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3)全班交流。
①汇报。
学生可能提供以下三种拼法。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填写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6
2
12
4
3
12
12
1
12
②交流。
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
5、体会到:虽然拼法不同,拼成的长方形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但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而且
12正好是长边与宽边厘米数的乘积。
(4)总结公式。
①猜测。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你能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②验证。
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正方形任意拼摆一个长方形,并算出面积。
活动结束后,提出:通过自己验证,你认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样计算?
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由于正方形的边长全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
6、边长×边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一系列安排,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课本第93页“练一练。”
2、课本第94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要问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六、作业设计:
1、计算下图中图形的面积。
12cm
10cm
13m
2、一张方桌,桌面授边长是9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面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
七、教学反思: